一、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曾有过两次合作,下列不属于国共两次合作成果的是 A.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C.北平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 D.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2.“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价的人物是 A.毛泽东 B.孙中山 C.康有为 D.蒋介石
3.“北京的外国公使从此组成一个强有力的外交使团,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而清政府的威望跌入谷底”。导致这一结果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 ) A.重庆
B.南京
C.上海
D.延安
5.“师夷长技”“变法图强”“民族、民权、民生”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侵略与屈辱 B.救亡与探索 C.反抗与斗争 D.半殖民地化的过程
6.19世纪40年代爆发的这场战争“揭开了侵略与对抗的帷幕,中国自此被轰出中世纪,进入近代”。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实属于同一条约的是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和上海为通商口岸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割香港岛给英国
8.历史课上,孙老师展示了下面这幅历史地图,该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下列内容与梁启超所述事
A.鸦片战争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9.1856年发生的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分水岭的事件是( ) A.北伐失利 B.天京事变 C.洪秀全病逝 D.天京陷落
10.在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有一个展厅的展览主题是“开天辟地大事变”。该展览主题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11.2012年是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中华民国100周年,100年前中国开始采用民国纪年法。下列事件不是采用民国纪年法的是:
①武昌起义 ②平型关大捷 ③成立同盟会 ④南京国民政府垮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2.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指 A.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B.国民党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 C.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D.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13.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制度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
14.“背负国耻家仇东北易帜无愧少年风范,建立民族大义西安举事堪称中华英雄”。这幅挽联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叶挺 B.张学良 C.李宗仁 D.孙中山
15.1945年4月,中国同美国、英国、苏联共商建立联合国,并随后成为联合国安现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表明抗日战争 A.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 C.促进了国共政治和解
B.捍卫了国家领土完整 D.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16.标志着南京政府在形式上完成南北统一的事件是( ) A.宁汉合流 B.服从革命政府,改旗易帜 C.国共合作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7.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它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抗争之歌,领导这场运动的是( )
A.关天培 B.陈化成 C.洪秀全 D.林则徐
18.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他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事迹有 ①创办《每周评论》 ②发表《庶民的胜利》
③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④创办《大公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门户开放”政策得到各国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无法与美国抗衡 B.列强利益趋于一致
C.列强需要协调,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D.该政策不影响列强各自在华的主要利益
20.“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上述内容出自下列哪一条约?( ) A.《尼布楚条约》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又通过独特的社会机制由外来变为内在,推动民族冲突和阶级对抗,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近回曲折的推陈出新。所以,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有其很大的独特性。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2例说明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与西方“外力冲击”的关系。 材料二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根据材料二,分析各因素与促进西方资本主义近代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3)对比中西方近代化历程,谈谈你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有其很大的独特性”的理解。
22.材料一:1842年8月,清政府议和大臣与英方代表在南京下关静海寺谈判时,英方代表态度凶恶蛮横,动辄扬言开炮攻城,威胁恫吓。清政府代表昏庸无能,一听到英军要开炮,马上就接受了英方的全部要求。
材料二: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被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1)两则材料分别与哪几次侵华战争有关?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涌现出一大批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民族英雄,请你选择其中一位,简单叙述他的英雄事迹,并说说要学习他们哪些精神? (2)与上述材料有关的这些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23.近代的中国是一部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阅渎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40年……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野蛮入侵……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有的深重灾难。 材料二
材料三 1894年是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为了给她过万寿节,从1892年开始,朝廷就组成了以辅政大臣为
首的“60庆典组委会”,全方位操办万寿大典。庆典费用主要来源:从军费中提用一百万两,从铁路经费中挪用二百万两。
材料四 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等税收做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哪一历史事件?
(2)制造材料二图片惨景的罪魁祸首是哪两国?材料二图片中的历史人物是谁?他在哪次战役中壮烈牺牲?
(3)材料三中提到的“军费”,清政府在1894年主要川作哪场战争的支出?这次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条约”指的是哪一条约的签订?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同社会性质影响如何? (5)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屡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到重庆,在社会上激起巨大反响。《新华日报》发表群众来信说:“毛泽东先生应蒋主席的邀请,毅然来渝,使我们过去所听到的对中国共产党的一切诬词和误解完全粉碎了。毛先生来渝,证明了中共为和平、团结与民主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这的确反映和代表了我们老百姓的要求。 ﹣﹣人民网
(1)依据材料分析指出,毛泽东“毅然来渝“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学过的知识指出“毛先生来渝”,取得了哪些成果?
材料二 战争的第一年表现为国民党的进攻和人民解放军的防御。………战争在第二年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现在摆在中国人民、各民主党派、个人民团体面前的问题,是将革命进行到底呢,还是使革命半途而废呢?
﹣﹣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一九四九年新年献词
(2)材料二中的“战争在第二年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指的是什么变化?揭开这一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战争进行到第三年,人民解放军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进行了哪些重大军事行动? 材料三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民工 543万人 (3)材料三反映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除此之外,人民解放战争能够取胜的原因还有哪些?
25.下列图示反映了近代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担架 30.5万副 大小车 88万辆 牲畜 76.7万头 船只 8500只 筹粮 9.6亿斤 挑子 20.6万副
(1)图片所反映的运动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请对图片所反映的运动进行简单介绍。 要求:
①文中必须包括该事件开始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一位)、口号、内容以及对这一事件的评价。
②史实准确,表述流畅,字数1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答案 C 答案 D 二、综合题
21.(1)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开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战败,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深重,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开启中国政治的近代化。
(2)文艺复兴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殖民掠夺使资本主义国家积累了大量货币资本;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3)中国近代化在外力推动下(或被迫),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 22.(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民族主义精神
(2)第一次使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他们倾销商品。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签订《北京条约》,清政府可以“借师助剿”,引用外国军队来帮助镇压内乱。
23.(1)鸦片战争 虎门销烟
(2)英国和法国 邓世昌 黄海海战 (3)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4)《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其它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24.(1)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成果:签订《双十协定》。
(2)根本变化指的是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标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
(3)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民心,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胜利的原因还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解放军英勇善战。 25.见解析
2 B B 3 D 4 A 5 B 6 A 7 A 8 B 9 B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 C D D B D B C A 题号 19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