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是老舍戏剧的灵魂,代表了老舍戏剧艺术的最高成就,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戏剧文学作品,充分显示了老舍精巧的艺术构思和在戏剧艺术上的独创精神,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
首先表现在时代背景的选择上。《茶馆》在展现旧中国19 世纪末至20 世纪中叶近50 年的风云变幻图景时,选取了三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历史横断面: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政府的垂死挣扎,北洋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统治,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从而把半个世纪的丰富深邃的社会历史内容概括出来。
其次表现在地点的选择上。《茶馆》通过茶馆几十年的兴衰沉浮,各色人物等的不同命运以及发生在茶馆里的一些日常琐事,折射出三个时代的动荡及人民痛苦不堪的生活,使观众透过茶馆这个窗口看到了整个时代的缩影。
最后表现在人物的选择上。为了以有限的舞台空间和时间容纳广博的生活内容,作者设计了以众多的人物活动片断连缀而成社会生活画卷的结构,这就是所谓“人像展览式”结构。剧中人物众多,都是富有时代特征的人物,通过各自的人生片断展示着社会生活的风貌和本质,传递出时代变迁的信息。
二、诙谐幽默的风格
《茶馆》以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把人世间那些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使人发出憎恶鄙弃的笑声,把悲剧与喜剧有机地融合起来,让人们带着辛酸含泪的笑向旧时代告别。从而收到对黑暗的旧社会无情讽刺的强烈艺术效果。例如:裕泰茶馆的伙计李三
回答别人的话时所说的“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简单的几句话,听完之后令人忍俊不住,笑完之后又倍觉凄凉,这也是对那个时代某种特质的概括,可谓精妙。
三、凝炼传神、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老舍是公认的文学语言大师,尤其对他熟悉的北京语言运用起来得心应手。他善于从生活中提取鲜活的语言,经过加工提炼和润色,成为精当、个性化的文学语言。《茶馆》的语言,除具有一般文学语言的简炼、形象、生动、个性化等特点之外,还具有鲜活、平中出奇的特色。有时人物只说一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话,却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人物活脱脱的性格,揭示出生活的本质,令读者回味无穷。印象最深的是课上康老师给我们看的第一幕中常四爷与二德子发生冲突的场面,在这样一个简短的冲突画面中,老舍通过“马五爷对二德子的呵斥、对常四爷的搭讪拂袖而去”把这个人物装腔作势的嘴脸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这就是老舍所说的“话到人到”。
老舍仅用三万多字,以高度的艺术概括描写了从1898 年戊戌变法失败到抗日战争胜利后50 多年的社会变迁史。正因为《茶馆》在艺术上的独到使它成为中华戏剧的瑰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