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升入初中,随着学业的加重,音乐在初中生的眼中成为副科(因为音乐课无需考试),学生往往抱着“玩玩”的心态,所以上课谈天、吃东西、乱丢垃圾、小打小闹等现象时常发生。初中音乐课堂常规管理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优化初中音乐课堂常规管理势在必行。 二、科学合理地制订音乐课堂常规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把握初中生年龄心理特征和学校工作实际,制定本校音乐课堂常规和教师课堂教学常规是让音乐课堂走向正规的重中之重。 1.制定音乐课堂教师教学常规,健全教学保障体系
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主要起着落实学校教学常规,规范课堂教学行为,确立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建立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推动教学教研发展的基本功能。所以健全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常规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基础。 2.制定音乐课堂学习常规,使学生有规可循
尊重学生,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以发展学生为目的,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和协商制定出了学生音乐课堂常规,便于学生理解遵守,便于教师施行检查。 三、有效落实音乐课堂常规管理制度
制定了规矩不执行相当于没有制定,甚至会产生反作用。所以,要在工作实践中注重把学校制定的以及与学生商定的一系列音乐课堂常规制度落实到教学过程中,以此产生实践效应。 1.教师示范执行,有效落实课堂常规
用肢体语言“提醒”学生,促进课堂常规的落实。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是肢体语言的重要部分,在交流中传达着许多重要的信息。因此,教师在调控学生课堂行为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利用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辅助说话。
眼神接触是课堂上师生最常用和最有效的交流形式,通过训练,教师不仅要能自然地注视每一个学生,而且要能读懂每一个学生的要求和反应,传达自已对学生的评价及对整个教室情境的把握,预防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在欣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教室里有几个学生不听讲课,你一句我一句地自由谈论,打断了教学思路。于是笔者走下讲台,用眼睛盯住那几个学生,示意他们打住。学生见状,马上领会了,课堂教学继续有序进行。
对课堂上违纪的学生,教师的言语批评既会中断教学活动,又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只需走近他们,轻轻地拍一下,什么也不必说,就能使其端正行为。 2.构建和谐课堂,有效达成课堂常规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尔逊说过:“为了得到教师的爱,学生可以去做各种教师所喜爱的事,甚至去学习他最不感兴趣的科目。”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愉悦、相互接纳的学习氛围,对全体学生怀有热切的期待,教学评价以肯定鼓励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受到关注。学生体会到这种温暖之情,内心必然受到鼓舞,其上进心必然更强烈,就会自觉地遵守课堂常规制度。
(1)多用鼓励性语言,引发良好的心理效应,使学生愿意遵守课堂常规。夸美纽斯曾这么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在课堂管理
中,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敢于争辩、敢于发表独立见解的氛围,发扬教学民主,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或活动。
(2)巧用音乐提示,激发良好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落实课堂常规。课堂常规管理过程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师生互动过程,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一种有效的管理,就可以维持课堂秩序的稳定,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课堂管理工作的成效。
音乐课较之其他学科有一个更为有利的举措,就是教师可以设置音乐提示把握和控制课堂。所谓音乐提示指的是老师用音乐来提醒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音乐课上要求学生上课时随着教师的琴声一排排列队轻轻走入教室,在下课后仍按小组队形踩着音乐节奏轻轻退出教室。课堂上,音乐响起时要认真聆听,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等。这种要求一旦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就可以长久地发挥作用产生积极的管理效益。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不注意课堂规则的建立,只凭着不断提出的各种要求、指令维持课堂秩序,不仅管理效率低,浪费时间,而且容易因要求不当引起新的课堂问题。 3.运用管理机智,积极优化课堂常规
音乐课堂是开放的,更是复杂的;学生是活泼的,更是多样的。课堂中学生在教学常规方面出现的问题难以预计,但又时有发生。如何让课堂更规矩,让学生更规矩,让教师组织教学更顺利,作为新课程下的音乐教师应该多花心思、多花精力,运用自己的智慧,恰当地处理课堂内外偶发事件的方法和能力。
(1)运用教学幽默,及时提醒,确保教学有效实。幽默是一种很美的教学艺术形式。适时运用教学幽默,为教学所需。在学生心理疲劳、注意力集中不起来时,及时给予教学幽默,有效落实教学常规。例如,上《摇篮曲》一课时,笔者首先大声地范唱一遍,然后问学生:“这样唱,小宝贝睡得着吗?”学生回答睡不着。笔者就对学生说:“这样唱,恐怕小宝贝要从摇篮里爬出来。”学生被笔者幽默语言感染了,精神放松、积极大胆地展开创造思维。 (2)借助舆论导向,化解危机,提高课堂教学信度。音乐课堂上,常常有一些“非常规学生”带来的突发事件,这是对教师临场应变能力的考验。如果问题化解得巧妙,不仅能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而且还会得到学生的敬佩。有次上课时,一个学生在背后模仿教师的动作,引起同学们的哄笑。教师装作不知。等课快结束时,教师说:“写字要模仿,画画要模仿,写文章要模仿,模仿是学习的第一步,第一步做得好的话,第二步的创造就有希望,也有基础。刚才这位同学模仿老师的动作一定很像,否则引不起同学们的大笑。”全班学生自然明白这个同学的行为是不对的,面对教师的宽容,相信以后就不会再有类似的情况发生了。
四、建立有效的课堂常规管理评价机制
1.推行学生评价,设立课堂教学“监督员”,促进教学优化
现代教育的核心就是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解放学生的个性,在自由与解放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课堂上不仅让学生多参与,营造自由的学习空间,想象与活动的空间,给予学生管理学习的空间,给予学生行使课堂管理能力的空间,微笑地看着他们,他们定会还给你一个出人意料的惊喜。笔者在自己任教的每个班设立了一名“课堂教学监督员”,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各方面情况进行监督并作好记录。内容包括:教师上课是否迟到早退,是否随便出课堂拨打或接听手机,有无在教室体罚学生、坐着上课、衣着仪表不端、话语不文明等现象,教师讲课是否准备充分、教学方法是否多样,等等。笔者可以根据学生的记录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这一制度的推出可以真正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评价和管理,更加促进音乐教师教风的优化、教育方法的改变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2.实施过程评价,以评价促进常规管理,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建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所以,评价不能仅仅依靠最后的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而要更关注过程,及时发现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需要,用评价的手段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的发展动力,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笔者在学期开始便告知学生:期末的音乐成绩按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综合成绩来算。平时成绩又按课上和课外的综合成绩来算,并且加大平时成绩份量,平时占60%,期末考试占40%。这样,学生平时再也不敢马虎了,毕竟最后考试考得再好也不一定及格。学生不轻松了,笔者也不能轻松,在平时教学中时时刻刻监督学生的学习状况,适时作出评价,并记录在册。虽然教学的任务一下子加重了许多,但是学生在笔者的鞭策和激励下,学习劲头高涨起来,学习态度也认真起来,再也没有以前那种麻木心理,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五、音乐课堂常规管理实践的反思
课堂常规是教师和学生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和要求,具有规范、指导和约束课堂行为的效力。实践表明,教师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乱,而且一旦学生适应这些规则后会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增强对课堂教学的认同感。学生们不再把音乐课当作“休息课”了,他们按时到课堂上课,在课堂上也能够安静听讲、认真学唱和探讨,对音乐教材上的内容也开始感兴趣起来,音乐课堂常规的科学管理有效促进了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但是,常规的培养与训练,是一项漫长的工作,因此需要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恒心,确保事情有始有终,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英国作家萨克雷曾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重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不言而喻。常规建立以后,通过持之以恒的落实,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把这些常规当成学习习惯,自觉践行。抓好课堂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永恒的主题。每位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管理策略、教学机智,教学素养等各个方面加强努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