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专题五人口迁移与文化认同高考历史考题版二轮复习

来源:小奈知识网
专题五人口迁移与文化认同 「核心知识」 一、中

国古代的人口迁移

1 .中国古代人口的迁移轨迹

⑴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向人口稠密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迁移。如东 汉以后的五族内迁;元朝时女真、蒙古人的南下。

⑵北方人民南迁,由人口众多的黄河流域迁向人口稀少的长江中下 游地区。如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南迁;五代十国时期中原人民流落江 南。 (3)内地人口向边疆迁移,大多由政府组织军民迁移,从事戍守、开发、 屯田等。如秦朝迁50万中原人去越族地区;元统一后许多汉族人到边 疆去。

⑷华人外流。我国古代有很多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到海外谋生、居 住,形成华人外流。如唐朝时有人到南洋;郑和下西洋后去南洋的人更 多。 ⑸外族内流。在长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过程中,不少外国人来华经 商定居,形成外族皿。如唐朝时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 到我国一些地区居住;元朝时形成回族。 2 .人口迁移的原因

⑴少数民族生产方式的落后和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少数民 族内迁。

⑵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导致大量北人南迁。 ⑶统治阶级出于政治、经济、军事目的组织军民迁移。

⑷统治阶级专制统治、土地兼并等,也使农民流离失所,导致人口被 迫迁移。

3 .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意义

⑴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交融,有利于国家统一,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发展。

⑵有利于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各民族经济的进 步发展。

(3)有利于江南的开发,推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4)开发南洋,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贡献。 ⑸人口分布日渐合理,人口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 ⑹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南洋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近代殖民活动与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1 .美洲族群的变化 ⑴表现:

①印第安人的锐减: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葡萄 牙、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造成美洲印第安人大 量死亡。

②非洲黑人增加:为弥补劳动力的不足,殖民者向美洲贩卖黑人奴隶, 为殖民者的种植园与矿山提供劳动力。

③欧洲人的增加:欧洲人移民进入美洲,使美洲白人数量增加。 ⑵影响:改变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新的族群。白人、黑人、印第安 人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 2 .英国殖民与大洋洲的人口结构变化

⑴殖民:最初,澳大利亚只是作为英国流放犯人的场所;19世纪,随着 工

业革命的开展,对原材料的需求增加,英国加紧在澳大利亚建立农 场;1851年,澳大利亚发现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

⑵影响:土著居民遭驱赶与屠杀,人口锐减;更多的英国人与欧洲其 他国家的人迁往澳大利亚与新西兰。19世纪中叶白人成为当地主要 居民。 3 .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⑴背景:19世纪初,英美等国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 到限制,缺少廉价劳动力;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签订,列强在中国 招募华工。

⑵开发美洲: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为生活所迫、或被诱骗、 绑架成为苦力。华工是美国加利福尼亚金矿和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的主 要劳动力。

(3)开发大洋洲:华工在种植园与矿山辛勤劳动,促进当地的开发。 三、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1 .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1)背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国际化加强, 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 ⑵阶段与路线:

①二战后: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发达地区从南欧、北非、东南亚、 拉丁美洲等地吸收了大量劳动力,推动了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 展。 ②20世纪70年代:中东地区的石油工业发展迅速,大量非洲劳动力流 向中东产油国。

③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高速发展的日本和亚洲新兴工业国吸引许

多亚非移民。

④20世纪90年代:处于社会制度转型期的东欧国家成为西欧、北美 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 ⑶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

①劳工迁移:20世纪50〜70年代,大多数移民的工作是制造业部门的 体力劳动和公共服务行业的脏活累活。 ②精英迁移:

a.原因: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 的产业升级,传统行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减少,贸易、金融等行业的就业 机会增加;雇佣单位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 求。 b.特点:全球劳动力流动呈现出“精英迁移”的新趋势。这在跨国公 司尤为明显,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在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作 为移民中的“精英”,在跨国公司发挥重要作用。 2 .难民的困境与救助

⑴产生原因:因为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 济恶化等原因被迫离开祖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 ⑵分类:战争难民、经济难民、自然灾害难民等。

⑶地区:二战前的难民主要产生于欧洲,如遭到迫害的犹太难民;二 战后主要产自中东、非洲和印度支那等地区。

(4)国际社会的努力:1950年,联合国成立难民署,专门协调处理难民 问题;1951年,联合国制定《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

行动准则;1966年,联合国制定《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1951 年“公约”的适用范围;自2001年起,每年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

⑸问题:尽管国际社会在难民的人道主义救助上作了很大努力,仍然 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 3 .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⑴总体特征:移民社会存在本土居民与外来人口的文化认同问题,既 有融合趋势,也经历冲突与调和的过程。 ⑵代表国家与地区: ①美国

a.移民文化:不同历史阶段,世界各地的移民进入美国,共同建设美国, 形成了美国以欧洲文化为主流,并吸纳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及北美 印第安文化的美国“移民文化”。

b.影响:族群与文化的多样性给美国社会带来创新的活力,同时存在 族群间矛盾与冲突。

②中国上海

a.原因:1843年开埠通商以来,上海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 和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交流的中心。

b.海派文化:居民来源广泛,除国内众多省份的移居者外,还有世界其 他国家的各界人士,上海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海纳百川、兼容并包” 的“海派文化”。

c.影响:创新求变的城市精神使上海引领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

也使上海走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前列。

------------------------- '提能训练. ------------------

1.(2016 •全国II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1500~ 时间 1850 年 主要 欧洲、非洲 移出地 主要移 美洲 入地 至 1850 1846~1924年欧洲移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 年,黑奴约 人口迁 为 1 500 出4800万,1834〜1941 万,1974 年为 947.5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1945 年 1850~ 1945~2000 年 万,1985〜1990年年增移数量 万,为白人 年亚洲移出1 200~ 长 移民的 4〜5倍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 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 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 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 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 有

3 700 万 率为2.59% 25 510家,投资总额约63 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 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 数达1 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 基本趋势。

⑵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 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2.(2019 •河北衡水金卷模拟压轴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图是21世纪以来中国各大区域人口迁移图。

美国学者E.S.Lee提出了系统的人口迁移理论一一“推拉理论”。他 首次划分了影响迁移的因素,并把它分为“推力”和“拉力”两个方 面,前者是消极因素,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后者是积极因素,吸引 怀着改善生活愿望的移民迁入新的居住地。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 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论述史论结合)

3.(2019 •安徽合肥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欧洲人外迁大部分是自愿的,移民的动力来自 于对政治自由、人身安全和更多的社会经济机会的强烈要求。欧洲强 国在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是它不断扩张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劳动力 迁移的因素之一。工业的增长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移民的发展, 欧洲移民开始到达城市地区,后来渐渐移入其他国家。欧洲移民改变 了一些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政治版图,使生产商品在世界各个地区实现, 移民家庭将新的语言带到了自己所在地区,改变了传统的世界语言区, 也将世界上的许多地区联系起来。

——帕特里克•曼宁《世界史上的移民》

材料二19世纪中期,列强设立通商口岸后,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 和新兴的工矿城市吸收了大批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形成一股新移民浪 潮。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迁入城镇的城市化移民发挥了与传统移 民完全不同的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城市移民中产生,成 为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新角色。近代列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以及东南 沿海的人口压力,使东南沿海地区劳工出国成为海外移民的主要形式, 这一迁移的过程持续、分布广泛。迁入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华人,主 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劳动,也充当矿工。中国移民对迁入国在经济、 文化、政治和社会诸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已举世公认。

葛剑雄《简明中国移民史》

⑴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世纪中期欧洲移民 和中国移民的历史背景。

⑵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这一时期欧洲和中国海外移民的主要不同之 处。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共同作用。

4.(2019 •河南新乡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 女》发表于1865~1866年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史上的重 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1864年7月26日,格里那凡爵士一行驾驶邓肯号游船在海上意外地 发现了一份儿被海水侵蚀的残缺的文件。经过分析,这是1862年为英 格兰人寻找新移民地的大不列颠号失事后,船长格兰特发出的求救文 件。爵士决定偕同妻子海伦、格兰特船长的女儿玛丽和儿子罗伯尔以 及船员们,驾驶邓肯号去搜寻格兰特船长。邓肯号经过大西洋、马德 加群岛、加那利群岛、佛得角、麦哲伦海峡、不伦瑞克半岛、波拉尔 角、塔尔卡那诺港,最终在一个荒凉的小岛上意外地发现了格兰特船 长。格兰特船长重返祖国后,他的儿子罗伯尔做了海员,并且在格里那 凡爵士的支持下,为实现在太平洋上建立一个苏格兰移民区的计划而 努力。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小说的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 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 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 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