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景观居住观 恩爱。还有以数字表达某种含义的,如以“十二” 融合.使得人对自然的审美观照中融入了强烈的 表示十二个月,以“二十四”表示二十四节气等。 抒情色彩,人与自然物在感情上十分亲和。这种 民居建筑无论从选址、格局上,还是从形式、 深沉的宇宙观和自然观,寓无限意境于有限的景 风格上,都受到“天人合一”朴素生态观的影响, 物之中,反映出中国古人依恋自然、热爱自然、希 充分体现出对人、建筑与环境和谐的追求,是中 望与自然和谐的感情。是中国古代景观居住观的 国古代景观居住观的普遍表象。 “境界”体现。 四、高士住宅——意所 五、结论 随着佛教的传人。在中国古代形成了儒、释、 中国古老的《宅经》把住宅及其环境描述为 道融为一体的文化现象。出现了一大批有影响的 一个人:“宅以形势为骨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 高士。他们精通佛理,把道家“虚实相生”的意境 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屋舍为衣服,以门 推向极高妙的境界.认为世界万物并无客观实在 户为衬带,若得如斯是俨雅,乃为上吉。”人有生 性,“空”不是绝对的虚无,而是与“有”相对而生, 命机制、物质躯体,还有情感品格,住宅同样如 “空”是世界的真实本相.而“有”才是虚假的幻 此。 相;同时以儒家积极的态度,主张“自觉自悟”,强 美在于和谐。“一枝临窗的花瓶,夜夜沐浴月 调修道者可以通过自觉的顿悟来理解人生意义。 亮的光华”。所有组成景观的要素都是一个和谐 在自然秩序中,天地万物生生不息.在生命 的整体,人融人其中,是与天地的融合。 轮回中显示着各自天赋的特性。所以,高士们选 中国人的审美崇尚自然。在景观居住观中体 择住址时不拘泥于任何的住宅形式.不论是华丽 现的不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而是其连续性: 堂皇的宫殿、珠光宝气的豪宅,还是恬淡、宁静的 反映在居住形式上则是“一种人性化的景观,一 田园茅屋,他们都能安居其中。在他们心中,自然 种自然化的人性——联系起来的连续性的建筑 中的山川万象,是“自然之道”的体现,只要以“澄 结构”。① 澈的心灵”去映照山川之美,就可以“一卷代山, 一勺代水”,以小见大。获得内心与“自然之道”的 责任编辑:胡颖峰 03(美)阿诺德・伯林特:《生活在景观中——走向一种环境美学》,陈盼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94页。 I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