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是由点及面的。记忆,第一要有逻辑,第二是由点及面。回忆知识的时候,要用词带句子,用句子带段落。
举例言之,如果我提到陶渊明,我会想到他诗歌特点以及贡献是这几个词:平淡、田园诗开创者、风格多样化。实际上,我还可以简练为:平淡、田园、多样。
如此,在同学拿到一道题目的时候,首先头脑中就会出现几个词,这样就很清晰了,之后下笔的时候,就是对每个词进行扩充。
仍以上面的例子言之。究竟什么是平淡?他是平淡之宗,开创了平淡的风格。平淡可以分几个角度,比如,语言的平淡冲和而不绚烂,诗歌中情感的平淡,以及他人生态度之旷达,诗句之间的衔接自然舒缓,没有那种跳踉感。
这样,就扩充起来了。平淡我就能从几个角度去谈,并且还能分别举例子(因为复习了文学作品,我可以举例),还可以跟王维等人进行比较,比较二者的不同,一下子我能说出来太多话了。
然后再说他开创田园诗,就说到从前没有这样的诗派,后来他的影响波及到唐代,山水田园合流,然后再举例他的田园诗有哪些,风格是怎样的。
说起多样化,又能说,他也写过绚烂的篇目,比如他的一篇赋《闲情赋》,辞采极其华美。再提到,他也有怒目金刚式的作品,比如他的《读山海经》一诗,就明显是剑拔弩张的风格。可见一位成熟的作家,风格都是多样化的。陶渊明作诗平淡并非因为他不能够驾驭华丽辞藻,他的平淡是沉淀下来的平淡,是更高层次,更深层的一种有意的追求。
这样讲,还能讲一大堆一大堆……但是实际上,我记忆的最表层,只是三个词语,剩下的是我慢慢扩充的(当然这个扩充也是记住的,但是就完全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来说了),理解总比背诵要容易,对不对?但是你如果一开始找不到门路,一拿到某个作家某个作品,你就头大,不知道从何说起,这就麻烦了。你一定要先记住那几个关键的词,由几个词开始扩充。
把一大堆东西缩减是把书读薄,扩充的过程是把书读厚。其实我的心得总结里面提到过的,这两个过程必须都得有。
换言之,我们读书要把段落读成句子,把句子读成词语。但是答题的时候,要反过来,先出词语,再扩写。
如果大家读书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如何找逻辑,那么,再推荐两个方法,一个是,把这个作家或者作品的特点先分点罗列。还有一个则是,当你实在实在真的不会找逻辑的情况下,你也可以先做最笨的工作,那就是“缩减教材”,或曰“缩写”,或曰“概括段落和篇章大意”。
我打个比方,在大家找不到逻辑不能把书读薄找重点的情况下,可以用最笨的法子。比如你看的书,今天这一节,有五页,你每页都总结大意,用最简洁的话总结大意,也就是对教材进行大意总结,段落简写,然后你可以从段落大意中再去寻找逻辑,寻找一个作家的特点,再减缩成几个词。
至于,在记住关键词后如何扩充起来,那么就需要对具体内容有深刻理解了,第一,需要深刻理解,理解了,自然就能记住大概了;第二,则需要不断反复去学去记。细致复习的内容,来不得半点马虎,没有捷径,必须复习多遍。并且,你必须容忍自己会遗忘,
然后再去不断反复。因为谁也不是神仙,谁的记忆力也不会厉害到真的过目不忘。但是不能因为自己第一遍会遗忘你就不去反复了……其实你的遗忘是“假性”的,那些东西,只要你细致读过,都存在你记忆深处,你第二遍就是唤醒的过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om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22190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