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秦朝就有关于古筝的记载,一直到今天不仅在乐曲上取得了很大发展,而且也逐渐从单声部发展为人工调式、协奏曲、三声部以及双声部。而《临安遗恨》讲述的是岳飞的生平事迹,是何占豪作曲家以《满江红》作为主要背景进行创作的一种大型的古筝协奏曲。在这部作品之中主要运用将戏剧性与抒情性合为一体的表现方法,发挥出了古筝演奏的优势,有效体现古筝音乐的表现能力。本文从创作素材、历史背景等方面对《临安遗恨》这首古筝曲进行赏析,希望对于古筝乐的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关键词】 《临安遗恨》 古筝 岳飞 赏析
1
Ling'an music \"regret\" appreciation
Abstract:
From Qin Dynasty on the record, until today not only in music has made great
development, but also developed from single voice for artificial mode, Concerto, three voices and alliteration department. And \"Ling'an regret\" is about the life story of Yue Fei, He Zhanhao the composer of \"Azolla\" as the main background for the creation of a large guzheng concerto. In this work the performance method mainly uses dramatic and lyrical together, play the zither advantage, effectively reflect the Guzheng music performance ability. This paper from the creative material,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other aspects of \"regret\" that Ling'an Guzheng music for appreciation, hope to have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uzheng music.
Keywords: \"Ling'an country\"
guzheng yufei appreciation
2
引 言
古筝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民族器乐,发展至今已经有了两千多年历史。它在音色上显得清丽脱俗、雅致优美,受到了很多人喜欢。而且随着社会人文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古筝的学习行列之中,而且作曲家也创作了许多的古筝曲目,让其变的逐渐丰富多彩。
而《临安遗恨》是何占豪先生在1990年创作的一种古筝协奏曲,为我们讲述民族英雄岳飞感动天地的历史悲剧。并通过古筝的演奏将这段历史渲染的更加淋漓尽致,感染了许多听众,进一步将古筝的发展推向一个小高潮。
一、《临安遗恨》作者简介
何占豪先生在音乐上式以为有着很深艺术造诣的著名作曲家、音乐家。他出生于1933年,在1957年到上海音乐学院学习音乐,并在1959年和陈钢先生一同创造了闻名的《梁祝》这一小提琴协奏曲目,并闻名世界。何占豪先生由于受到民族乐器的影响,创作了许多古筝、二胡、古筝等协奏曲目,例如《莫愁女》、《临安遗恨》等。他对于传统音乐素材,并应用不同的传统音乐语言进行创新,以一种独特的艺术手法与现代作曲的技巧相结合,创作出许多艺术作品,将民族乐器演奏的曲目进一步发展起来。二、《临安遗恨》历史的背景
这首古筝曲目是用南宋的英雄岳飞事迹作为主要题材,并用《满江红》中
的曲调作为创作素材变奏上创作而成的。岳飞于1103年在河南出生,在1142年被害于奸臣秦桧之手,并在临安大理寺监狱之中过世。他是历史上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英雄兼军事、战略家,他精忠报国精神为人们敬仰。并且岳飞生平能文能武,他所创作出的《满江红》大气磅礴,是历史上著名的历史遗作。《临安遗恨》在最初属于何占豪先生所创作的中阮协奏曲目,之后再1992年被其改编成一首古筝曲。在这首曲目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岳飞被奸臣陷害,被囚禁于监狱之中,在临刑之前对于家人的种种四年以及对于自己报国无门的一种无奈心情。
3
三、《临安遗恨》创作的特点
在《临安遗恨》这首古筝曲目之中,其在创作上主要分为7段,其中一段是引子,二段为慢板,乐曲之中主体的旋律也呈现在前两段之中。三段为快板,四段为柔板,五段为中板,六段为华彩,七段为尾声。在这之中作曲家运用的是中国传统的作曲手法,将主体的旋律经过原型、变奏以及派生使整体曲目得到有效统一。而另外,在和声上,五声性旋律的材料与七声性与和声相结合进行陈述,但是这种和声与七声性和西方乐曲的大小调陈述的方式还大不相同,这样有效的将西方作曲方式与中国音乐的一种民族性进行结合。
另外在转调上《临安遗恨》也具备自身的一种特点,在许多西方音乐的作品之中,一旦程现出主题后,一般是转向上方的五度调,但是在《临安遗恨》中,主要是以清角为宫,并向主音上方四度调进行转调。这和中国的五声调式之中的内在调式张力有很大关系。之后,从对比角度分析,作曲家应用《满江红》主题的旋律贯穿于整个曲目之中,使得作品得到一个有效统一,并通过段落之间速度不同的变化与调性的变化形成一种对比,有效体现了曲目的民族性特征。
四、《临安遗恨》乐曲的赏析(一)引子
在一段悲壮钢琴前奏后,应用力度强大的和铉与带有扫炫强有力的刮奏将
古筝部分引子引出。在引子突然爆发之后确定整个乐曲的一种备份情感,首先塑造出了岳飞的一种英雄形象,其次也将主人公的一种愤恨情绪刻画了出来。这体现出右手爆发力度与整体表现能力。摇指弱起,节奏自由,细腻滑音,这都突出了乐曲之中的哀愁与凄凉的一种气氛。在引子的最后,有效表现出主人公在愤怒心情之后的一种忧国忧民情绪。在结束位置上的颤音,利用了先弱再收颤的技术,这样表现的就像是一种无声叹息,更加为之后的曲目奠定了一种悲凉基调。(二)慢板
这种慢板的方式也是在整个曲目之中旋律出现最多的,同时也是在感情表
达上最为细腻的一部分,在这之中的难点主要是将简单旋律来塑造成一种丰富情感,主要用到的是左手的弹奏技巧。在本曲目之中一共出现了三次慢板,但
4
是其表达的内涵都是不同的。其中第一次是引子结束之后,表现出英雄告别人生的时候抒发出的一种真实情感,述说对于命运的无奈以及人生的眷恋。主要运用的是按音、滑音以及揉弦等一些技巧,将乐曲表现的更加大气、宏伟、柔美之中又不失深沉、粗中有细。第二次是在快板以后,这两段慢板在节奏和旋律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但是对于所表达的韵味与情感大不相同,第一段突出的是一种愤,第二段突出的则是悲。第三次慢板的出现时在华彩后,也是全曲高潮后,这与前两段的感情色彩在风格上有着很大不同,音色也更加饱满、鉴定、明亮,并且在节奏上表现的更为沉稳。在此时已经没有恨和怨,只有一个将死之人置生死与度外,表现了岳飞的英雄气势。(三)快板
在《临安遗恨》中快板的部分音乐较为紧张急促,在情绪上面和之前产生
一种较为鲜明对比。起初是用钢琴短小附点音的节奏和三和弦,将战场上奔驰的战马淋漓尽致的描绘出来,之后再应用快速、点抹得一种十六分音符与重音位置,表会出战场之上岳飞与战士们为了保卫江山的奋勇杀敌场面,然后是主题变奏与八度大搓的部分,表现出交战时候英勇的一种气势。在许多地方应用激烈的重颤音与大颤音,表现出战场之上的一种英勇气概。(四)中板
在中板的部分用一种轻松的手法表现出主人公对于家人欢聚情景的一种回
忆。在这个部分之中将主人公的思绪带到另外一个地方。节奏从慢道快,技术手法先勾后托,将重音更好的凸显出来。在轮指运用上提升了乐曲的欢快感与流动性。之后,在收尾之处的最高音,又不得不让其从回忆之中再次回到现实。
(五)华彩
在华彩的部分主要突出的是一种激愤的情感。恨自己遭到奸人所害,不能
够为国家尽忠,怨恨国家大耻在前,而皇帝不去对敌人进行反击,反而受小人的谗言所蒙蔽。在本段之中首先应用刚进的震音技巧演奏出不稳定的一种减七与和弦印象,这种不稳定色彩犹如刽子手的索命钟声,让英雄从回忆与憧憬之中惊醒,表现出岳飞对于自己壮志未酬但是却不能够辩解的悲愤情绪,从而将作品思想主题进一步升华。在乐曲之中,应用了扫弦与扫摇的手法提高了士气
5
与力度,并利用密集节奏音符使主人公的愤怒进一步推进。(六)尾声
在尾声部分主要是音调上的转调。古筝主题的旋律不仅仅是对于主人公情
感上的一种抒发,同时也是后人对于主人公明月的一种感慨于追忆。在这一段中慢板的整体情绪较为平静,但是平静之中重颤的部分,表现主人公在临死之前的一种愤恨情绪,和题目之中的遗恨相互呼应,让全曲结束与几个重音的和弦之内。
6
结束语
古筝作为中国的意见传统乐器,也是在演奏的过程中用来抒情的一种载体,有着特有的旨意与审美上的追求。古筝曲的创作也应该在自有民族文化基础上来群球一种最为理想的创作切入点,应用中华民族最亲切、最熟悉的一种音乐语言进行创作。而在何占豪先生的《临安遗恨》之中就将这种方式运用的淋漓尽致,有效结合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素材,并在作曲方法上进行创新形成了这首浓缩中国传统音乐精华的曲目,表现出了中国民族乐器作品中特有的一种文化美以及神韵,与中国人的审美相符合。所以,《临安遗恨》在手段、素材、方法、题材、内容以及形式等方面都是一首成功的经典创作。
7
参考文献
[1]
陈曦,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演奏特点[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8(30);
[2] 吴珠岚;王瑾,评析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J],大众文艺,2011,7(56);[3] 2012,2(18);
[4] 邓昆,有感古筝与钢琴协奏《临安遗恨》[J],大众文艺,2010,8(09);[5] 张维国,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听何占豪协奏曲《临安遗恨》[J],实用影音技术,2008,12(126);
[6] 盛秧,何占豪的英雄“情结”——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与《西楚霸王》评析[J],乐器,2009,(04)
[7]
高亮,古曲新韵——从两方面试析《临安遗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胡芳;彭丹雄,浅谈古筝作品《临安遗恨》的艺术特点[J],文学教育,
2008,(12);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