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针对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诗词,并回答问题。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山一程,水一程”,说明了征途的_______,“风一更,雪一更”突出了征途_________。
(2)“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________。“深夜千帐灯”点明了______________。
(3)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此声”指 。 (4)故园有什么呢?请通过想象,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课内阅读。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这首诗是_____代著名诗人________临终前写给________的。 [2]解释下列字词。
元:________ 乃翁:_______ [3]用诗中的原句填空。
(1)诗人的遗憾是_______________。 (2)诗人的遗愿是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古诗练习。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故园无此声。
[1]补全词句,完成练习。 [2]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相思》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词的上阕描写的是
______________的情景,下阕描写了将士们_______________的情景。
[4]“故园无此声”中“故园”指________,“此声”指词中的________,表
1 / 6
达了诗人____的感情。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随着大队人马向山海关外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辛苦。
B.众多的帐幕里深夜还亮着灯,出行在外的人们久久不能入睡,苦不堪言。 C.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使家乡无风无雪的词人心烦意乱,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D.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郁的思乡之情。
4. 阅读理解。
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这首词分上、下两阙,上阕写的是: 。这两句点明了题目中“村居”的 ,还勾画出了清新秀丽的“村居” 。
[2]这首词下阕写的是: 。大儿子在 ;二儿子在 ;小儿子在 。一个“ ”字使用最妙,它把小儿子的天真、活泼、顽皮劲儿写得淋漓尽致。
[3]“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与理解。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清晨我进入古寺,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曲折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此时此刻各种声响都没有了,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1]诗人出游的时间是_____,地点是______。诗中最能体现环境氛围的两个字是______和______。
[2]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清晨入古寺(____) ①进入 ②参加 ③合乎
(2)曲径通幽处(____) ①传达 ②通向 ③通晓,懂得 (3)禅房花木深(____) ①时间久 ②距离大 ③繁茂 (4)但余钟磬音(____) ①留下 ②零头 ③我 [3]分别找出诗中的一句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静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 动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哪一项是错误的( )
A.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常建游历破山寺时所写的一首题壁诗。
2 / 6
B.全诗描写了古寺凄清、寂寥、荒凉的环境特点。
C.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游览破山寺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 D.诗的最后两句以钟磬音轻轻回荡来衬托破山寺宁静的气氛。
[5]诗中有两句以声衬静的诗句,即用声音来衬托环境的幽静,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下哪句诗句与上题答案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后面( )里打“√”。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B.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C.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 D.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6.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人闲桂花落:____________ 时鸣春涧中:____________
[3]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突出了山涧的_________。
[4]“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这四句诗描绘的是山间__(季节)__(时间)的景色。其中“_”一句描绘的是静态的景物,“___”“___,___”三句描绘的是动态的景物。 [2]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写出这四句诗描绘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课内古诗练习。
________夜绩麻,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解释下面的字词。
(1)绩麻:_____ (2)供:_____ [3]诗中的人物在干什么?用“√”选出。
A.耘田( ) B.绩麻( ) C.在树下休息( ) D.学种瓜( )
3 / 6
[4]这首古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用“√”选出。 A.乡村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繁忙生活。( ) B.孩童学习种瓜的情景。( )
C.大人忙忙碌碌种地,小孩玩耍的场面。( ) [5]古诗后两句体现出了儿童的____、____。 [6]“村庄儿女各当家”指什么?( ) A.家里的儿子或女儿当家做主。 B.村庄里的男男女女都当家做主。
C.村庄里的男男女女各自主动担负起田间和家里的活。 [7]诗中流露出作者( )的思想感情。 A.对孩童的讨厌之情。 B.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C.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9. 课外阅读。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这首诗的作者苏拭号____________,与他的父亲、弟弟合称______ [2]这是一首( )诗。
A. 写景诗 B. 题画诗 C. 咏物诗
[3]解释加点字和诗句的意思。正是河豚欲上时
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诗的前三句写了几种景物,这三句都写了什么地方的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作者联想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古诗阅读。
稚子弄冰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稚子弄冰的情景。
“稚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稚子弄冰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____________________ [4]弄冰结局。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夸张 B.比喻 C.拟人
4 / 6
[5]你小时候玩过冰吗?你是怎样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1). 这首诗是 代诗人 的《 》。 (2).把横线上的诗句补充完整。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这首诗中的 字,写出了 。
12. 品读古诗,完成练习。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诗的后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夸张 B.比喻 C.拟人
[2]想象一下,写出诗中孩子们的情感变化过程:(______)→(______) [3]这首诗后两句的诗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古诗阅读。
《题临安邸》
( ),( )? ( ),( )。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_____代诗人_____在一家旅店的墙壁上题写的一首七绝。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几时休: 。熏: 。 醉: 。
暖风:原指 。在诗中是指 。 游人: 。在诗中是指 。
[4]诗的前两句抓住了临安城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的青山,
_________________的楼台和无休止的____________,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各填一个四字词语)
[5]《题临安邸》中诗人对统治者提出质问的诗句是“__________”。诗人用“_____”三个字,责问统治者: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讽刺之情。
[6]对划线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句诗描写了杭州的美景和繁华,体现了诗人对杭州的喜爱及赞美之情。 B. 景物描写,体现出杭州的美丽。
C. 这两句诗是对统治者糜烂生活的直接描绘,表达作者对他们醉生梦死生舌的讽刺。
[7]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临安城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的景象,描写的目的是( )
A. 体现现在临安城的荒凉。
B. 强烈谴责那些醉生梦死的当朝统治者。
5 / 6
14. 古诗阅读。
滁州西涧
独怜惜幽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深树鸣。 _____________晚来急, _____________舟自横。
[1]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2]这首诗是唐代________诗中的上佳之作,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他与_________并称___________。
[3]请根据诗的内容把下面词语恰当地填入括号中。 晴 雨 涧中 涧边
这首古诗按照从( )到( )的顺序,分别描写了岸边的( )时景色和水上的( )时景色。 [4]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后两行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