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竞赛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拓展阅读实训。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结合全诗,解释下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缺月:____ 明灭:____ 起:____
[2]“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意思是什么?
[3]本诗以(____________)为诗眼,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两句,作者采用的是( )手法,作用是什么? [5]诗中押韵的四个字是什么?
2. 课内阅读。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之情。
3. 课内阅读。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这首诗是_____代著名诗人________临终前写给________的。 [2]解释下列字词。
元:________ 乃翁:_______ [3]用诗中的原句填空。
(1)诗人的遗憾是_______________。 (2)诗人的遗愿是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6
4. 类文阅读。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沙场秋点兵”中“秋”的表达作用是( ) A. 给出了一个非常具体的时间。 B. 渲染了秋天凉快的感觉。
C. 一个“秋”字既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2]“了却君王天下事”中“天下事”是什么事? ( )
A. 统一国家的大业。 B. 天下正在发生的大事。 C. 国家的战事。
[3]“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 ) A. 哀叹年华老去的悲凉心情。 B. 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C. 慨叹岁月无情、青春不在的失落。
[4]这两首词的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 )
A.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风格是婉约的,后者是豪放的。 B.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风格是豪放的,后者是婉约的。 C. 两首词都是豪放的风格,只是后者稍微婉约一点。 [5]这两首词各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
A. 第一首词抒发了作者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第二首词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B. 第一首词第一首词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第二首词则表现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C. 第一首词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第二首词抒发了作者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5. 阅读理解。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描写了钱塘湖早春的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6
[2]全诗以______为线索,诗中的“钱塘湖”是指___________。 [3]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对比阅读。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①孤村②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③。 夜阑④卧听风吹雨,铁马⑤冰河⑥入梦来。
(注释)①僵卧:躺卧不起。②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③戍轮台:戍守边疆。④夜阑:夜深。⑤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⑥冰河:冰封的河流。
[1](提取信息)《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_______诗,诗中诗人的遗憾是“______________”;诗人的嘱咐是“__________,____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中,“________”两个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2](理解诗意)参考注释,写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文比较)下列对两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都是宋代诗人陆游所作,都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愿望。
B.《示儿》这首诗前后矛盾,诗人明明知道死后万事皆空,还要让儿子把祖国统一的消息告诉他。
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中“僵卧孤村”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孤寂、窘迫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凉的气氛。 [4](积累运用)你还积累了哪些爱国诗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古诗阅读。
滁州西涧
独怜惜幽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深树鸣。 _____________晚来急, _____________舟自横。
[1]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2]这首诗是唐代________诗中的上佳之作,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他与_________并称___________。
[3]请根据诗的内容把下面词语恰当地填入括号中。 晴 雨 涧中 涧边
3 / 6
这首古诗按照从( )到( )的顺序,分别描写了岸边的( )时景色和水上的( )时景色。 [4]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后两行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西湖歌舞几时休?”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古诗词阅读。
[1]《稚子弄冰》写出了幼童寒冬弄冰玩耍的过程:脱晓冰—穿____—当_____—____—碎晓冰。
[2]三首古诗分别通过童孙______,稚子脱晓冰,_____的场景,刻画了儿童__________的形象,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①②③三句诗中,我最喜欢的是:___________。读着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
10. 古诗阅读。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从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首______诗,诗人要远行的朋友是_____。
[2]诗人与友人分别当天的天气非常____(A.晴朗 B.阴沉),这一点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中看出。
[3]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慰友人不要因为离别
4 / 6
而哀愁,用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激励朋友增强自信心,努力进取。 [4]有关送别的古诗名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快乐阅读。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作者是________时期_________(填人名),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以下词语的意思。
竹喧_________________。王孙:_________________。
[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两句诗中的静态描写是
“_________________”,动态描写是“_________________”。先_______后_______ (视觉 听觉 感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5]“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诗的句序是倒置的,请你试着写出正常的句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下面的诗句所描绘的景象: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古诗阅读。
秋夜将院出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彻岳上摩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将古诗补写完整。
[2]说说下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1)将晓:______ (2)摩天:_______ (3)三万里河:____
(4)胡尘: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的心情。
13.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鸟鸣涧 [唐]王维
人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乌,时鸣春涧中。
[1]山润的特点可以用一个_________字概括。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出春山月夜阒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
5 / 6
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3]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14. 古诗阅读。
风鸢图诗 [明]徐渭 江北江南纸鹞齐, 线长线短回高低。 春风自古无凭据, 一任骑牛弄笛儿。
[1]这首诗中哪一句写出了放风筝的热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