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个字的意蕴,说说这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词开头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作用?
4从炼字角度赏析“嗟”“谩”两字。(两层含义)
5写梦境的作用?
6为什么写“梦魂归帝所”?天帝的形象?
7词风格上的特点?
8对“蓬舟吹取三山去”的理解?(为什么向往神山)
9赏析后三句。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这首词起笔一问一答,饱含着词人的万千愁绪。请结合上阕内容,展开联想,以词人的口吻,描述你从画线句中读到的词人的心理活动。(3分)
2.词的下阙借写孙权,含蓄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这种手法在古诗词中叫作“用典”。你读过的古诗词中“用典”的语句还有 “ ”。(课外诗句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1分)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4.“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2分)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来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请对“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作简要赏析。(2分)
2.“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3.下列句子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2分)
A、《满江红》作于1903年,作者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本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C、《满江红》是题目,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别号“易安居士”。
D、“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5.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3分)
6.词的上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7.评价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试联系诗歌内容加以分析。(5分)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3分)
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3、此地空余黄鹤楼 和 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4分)
4、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第四联。(4分)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短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C.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诗人面前仿佛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 D.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2.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请赏析诗中的“独”字。(2分)
3、您是否同意说本文诗的风格是\"沉郁悲壮\"?为什么?
4、请从“古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
5、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6、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的感慨,抒发了什么 的思想感情。
7、“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新选诗词五首答案
《渔家傲》
1.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
2. “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3.前两句写了拂晓时分海上的情景,展现了一副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营造了一种苍茫无际、瑰奇雄伟的意境,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4.“嗟”是叹息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穷途、茫然不知所措的喟叹。
“谩”是徒然的意思。流露出词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才华,因知音早逝而无人会意;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情感: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5.(1)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做对照,表达了她对现实的不满与失望,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2)词人非凡的才能和美好的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因此只有寄托梦境,在梦境中寻求出路。
6.词人空有才华,不能为世所用,加上长期漂泊,年老力衰,感到彷徨无计,只有通过幻想,向天地倾诉,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 天帝形象:态度温和、关心民间疾苦。
7.豪放派(浪漫主义)。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梦幻生活、历史与现实,气势恢宏,格调雄奇,展示了豪放不羁的性情。 8.作者希望风不要停,把她蓬草一样轻的小船吹往三座神山。
9.比喻或用典,把自己比作大鹏,乘万里风高飞远举,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空有才华而无处施展的苦闷,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主旨:
表现了词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空有才华而无处施展的苦闷,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南乡子》
1。登上北固楼,举目远眺,我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啊?它已非我们所有了!我看到的只是北固楼的无边风光。从古到今,这里不知道演绎了多少朝代的兴亡更替,往事悠悠。只有这无尽的长江水,日夜滚滚向东流。唉,这滚滚江水也载不动我内心的万般忧愁啊!(3分。意思理解正确,2分,语言1分)
2.答案示例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答案示例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3分)C
4.(2分)①对英雄的仰慕之情;②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③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满江红》
1.(2分)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或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1分)
2.(2分)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1分),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1分) 3.C 别号是鉴湖女
4.表达了作者对外国列强进逼,中华大地前途危殆的忧思。
5.本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或本句引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抒发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6表达了词人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3分)
7.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2分)“平生肝胆”“英雄末路”等词句脱口而出,不假雕饰,显得清新自然,却又刚健质朴。(2分)而结语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1分)(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黄鹤楼》
1.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晰可见。
2、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3.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 ,强调空间上的虚无。 (1分)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1分)第二个 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1分)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1分)
4.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奔涌的大河,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念也就油然而生。(2分)尾联情景水乳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2分) 《登幽州台歌》 1.B
2.示例:独:独自,诗中有孤独之意。纵观古今,寻遍天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体现诗人理想破灭,孤寂郁闷的心情。(言有理即可)
3.同意。因为通过作者登台所见所感,以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为背景,来抒发天地之大,知音难觅的孤苦悲痛的情感,来抒发岁月无情时不我待的深重感喟的,所以使全诗染上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4.古人:贤明的君主(能礼贤下士的圣君);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5.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6.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三个词答对一个即给1分)
7.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意思答对即可给分)
内容要点《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前二句俯仰古
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