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练习 一、填空题
1、一段导体两端电压为5V时,导体中的电流强度为0.5A,若导体两端电压增加一倍,导体的电阻为 。 2、有两个电阻阻值分别为4Ω和6Ω,串联后接到某电源上,那么两电阻中的电流之比为____,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为____ ,电路的总电阻为____ Ω。如把这两个电阻改为并联后接到原电路中,那么两电阻中的电流之比为____ ,两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为____ ,电路的总电阻为____ Ω。
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压表V的示数变(“大”或“小”或“不变”) ,电流表A1的示数变(“大”、“不变”或“小”) ,A2的示数变(“大”或“小”) 。
3题4题
4、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电键S由断开到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将_____,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将______。(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如图12-6所示的电路中,当S闭合后,电压表V1的示数为4V,电压表V2的示数为6V,电流表A的示数为1A,且将R2和R3对换位置后,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不变,则电源电压为 V。
5题6题7题
6、如图12-5是R1和R2两个电阻中的电流随它们两端电压变化的I―U图象。从图象可知,电阻R1 R2(选填“<”、“>”或“=
7、如图12-4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2V保持不变,电阻R1=5Ω,R2=10Ω.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示数是 A;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A2的示数是 A。 8、图12-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向D端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 ,电压表的示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如图12-2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后,两灯都正常发光,两电表指针都有偏转,示数稳定。已知电源电压为8V,灯L1的电阻为16Ω,灯L2的电阻为12Ω,则甲电表的示数为 ,乙电表的示数为 。
9题10题11题
10、如图12-1所示,每个导体的电阻均为R,在A、B、C、D四个接线柱中任选二个接入电路,可得到 种不同的电阻值。
11、一个导体两端加4 V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强度为0.8 A,当把它两端电压变为6 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_______A,它的电阻为_______
12、如下图所示,AB和BC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将它们串联后连入电路中,比较这两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及它们的电流的大小,有UAB______UBC, IAB_________IBC。
13、将光敏电阻R 和定值电阻R0 、电流表、电压表连成电路,接在9V 的电源上,光敏电阻阻值随光强变化关系如下表:( “光强”表示光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符号为E ,单位坎德拉( cd ) ) 光强E/cd 1 2 3 4 5 6 光敏电阻R/欧 18 9 6 4.5 3.6 3 若电流表的示数增大,表明光强在 ,电压表的示数将 。(“增大”、“减小”或“不变”)。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光强E =1.5cd 时,光敏电阻的阻值R= 欧 ,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A ,则通电1 分钟R0上产生的热量为J 。
14、如图所示,示某探究小组测量电阻时所得到的两个定值电阻A和B的电流和电压关系的图象,则A的电阻为 Ω;若将A和B并联接入到电压为15V的电源两端时,电路中的总电流为 A。
14题15题
15、图为自制的握力计的原理示意图,将滑动变阻器R1的金属滑片与三股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通过保护电阻R2接在电源的负极,手握测力计,当力在0~500N范围变化时,可使R1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在5~15Ω范围内变化。已知R2=5Ω,电源两端电压为 6 V 且恒定不变(弹簧电阻可以忽略)。那么当握力达到最大值时,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A。 二、选择题
16、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电键后,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其中一个电压表示数变大,则 ( )
A电阻R可能断路 B、灯L可能短路 C、电阻R可能短路 D、灯L可能变亮
17、如果一定值电阻R两端所加的电压为5V时,通过它的电流1A,那么通过这一电阻的电流I随它两端电压U变化的图象是( )。
18题
A B C D 18、如图2所示,开关S闭合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L1发光、L2不发光; B.L1被烧坏;
C.L2被烧坏; D.电池被烧坏.
19、有两个定值电阻R1、R2,它们电流随电压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如果串联后总电阻为R串,并联后总电阻为R并,下列说法正确是:
A.R串 在II区域,R并在III区域; B.R串 在I区域,R并在III区域; C.R串 在I区域,R并在II区域; D.R串 在III区域,R并在I区域.
20、如果把4Ω和6Ω的两只电阻串联在一个电压不变的电源上,电路中的电流为1.2A,如果再把它们并联在同一电路中,则干路的电流应为:
A.2A; B.3A ; C.4A ; D.5A.
21、有三个定值电阻并联在电路中,它们的电阻值之比R1:R2:R3=1:3:5,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I1:I2:I3为 : A.1:3:5; B.15:5:3; C.5:3:1; D.5:3:15.
22、一只电阻两端的电压从2V,增加到2.8V,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增加了0.1A,则该电阻的阻值是: A.8Ω; B.20Ω; C.28Ω ; D.无法确定.
23、某导体两端电压为15V,此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3A,若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3V,则此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的电阻分别是:
A.0.6A 5Ω; B.3.6A 5Ω ; C.3.6A 1Ω; D.4A 6Ω.
24、如图所示,R是一只光敏也阻,当光照射强度增大时,其电阻会减小,闭合行关S,减小对光敏电阻的照射强度,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A.两表示数均减小; B.电流表示敏增大,电压表示数减小; C.两表示数均增大; D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增大.
25、图是汽车、摩托车油量表(实际上就是电流表)原理示意图,R′是定值电阻,R是滑动变阻器,则: A.向油箱里加油时,电流表示数变大; B.燃油消耗下降时,电流表示数变大; C.燃油全部耗尽时,电流表将被烧坏; D.油箱加油过满时,电流表将被烧坏.
25题24题26题27题
26、如图表示了通过某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由图中信息可知: A.导体的电阻为6欧; B.导体的电阻为1.5欧;
C.导体的电阻随导体两端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D.导体两端电压为0时,导体的电阻也为0. 27、图所示的是握力计的原理图,其中弹簧上端和滑动变阻器滑片固定在一起,AB间有可收缩的导线,R0为保护电阻,电压表可显示压力的大小。则当握力F增加时电压表的示数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28、有两个电阻,R1=4Ω,R2=6Ω,如果把它们串联在电路中,通过它们的电流分别为I1、I2,它们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 ,U2,则, I1、I2 、U1 ,U2分别为:
A. 1∶1 2∶3; B.2∶3 1∶1; C. 1∶1 1∶I; D.2:3 2:3. 29、下列四组电阻,分别并联后的总电阻最小的是 : A.R1=8Ω,R2=14Ω; B.R1=6Ω,R2=16Ω ; C.R1=4Ω,R2=18Ω ; D.R1=2Ω,R2=20Ω. 三、作图题
30、如图所示的黑盒子中,有由导线和几个阻值均为5Ω的电阻构成电路,盒外有四个接线柱。己知1、3接线柱间的电阻为5Ω,2、4接线柱间的电阻也为5Ω,1、2接线柱间的电阻为10Ω,而3、4接线柱间没有明显电阻。试画出盒内最简单的电路图。
30题
四、简答题
31、两灯串联,电路没有短路,为什么只有一个灯亮?
32题
32、如图所示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A滑向B时,灯泡的亮度如何变化?
五、实验,探究题
33、小明把一个铭牌上标有“10Ω1 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直接接到24 V的电源上,为了保证安全,连入电路的电阻不能小于多少欧?
34、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随导体电阻变化规律的图像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像判断,当导体电阻为60Ω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 。
六、计算题
35、如图所示电路中,R1电阻为20Ω,R2电阻为30Ω,电流表示数为0.3A, 请计算: (1)电源电压;(2)电路中的总电流。
36、
如图3所示电路,电源电压U=4.5V且保持不变,R1=5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通过分析计算:说明滑动变阻器R2允许的取值范围
37、如图9所示,R1=10Ω,R2=20Ω,R3=30Ω,电源电压恒定不变,若开关S1
合,S2断开时,电流表的读数是0.3A,求(1)电源电压多大?(2)当S1和S2都断开时,电流表的读数多大?(3)当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读数是多大?
38、李强同学想自制一个电热毯,让它在220 V电压下工作。如果使电热丝中通过的电流为0.25 A,需要截取多长的规格是40Ω/m的电阻线
39、热敏电阻广泛应用于控制电路中,其阻值会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图甲中,电源电压U =6V,○A是小量程电流表,其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02 A,滑动变阻器R的铭牌上标有“200Ω 0.3 A”字样,电阻,其阻值随环境温度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求:
为热敏
闭
(1)环境温度为10 ℃、电路中电流为0.0l A时(2)图甲电路可以正常工作的最高环境温度.
两端的电压.
39题40题
40、在图所示电路中,A 、B 两点间的电压是 6 伏,电阻R1 阻值是 8 欧,当电键K 断开时,电阻R2 两端的电压是 4 伏。求:
(1)通过R1 的电流; (2)R2 的阻值; (3)当电键K 闭合后,通过 R1 和 R2 的 电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