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及发展创新探微

来源:小奈知识网
第24卷第()4期 2012年O4月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Journ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in Agiculture Vo1.24.NO.04 Apt.2012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及发展创新探微 张国慧,张秀丹,龙净林 (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海南海口 571158) 摘 要:在知识经济与网络环境的双重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中心和学生的“第二课堂”,也是现代化、 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集中体现。在这里,高校图书馆应该扩展服务的空间。加速馆藏资源的信息 化、网络化,信息的编制和集成,开展多媒体图文和声像服务。同时,还可以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促 进读者服务模式的发展创新。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248(2012)04.0185 03 Diseu ̄ions On Readers’Service Mode and DevelopmontInnovation ZHANG Guo—hui,ZHANG Xiu—dan,LONG Jing—lin (Library,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 57 1 1 58,China) Abslract:On the dual background of knowledge economics and network environment,academic library is not only the uni— versiy’S itnformation center and students’second class,but also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modemiza- tion,IT application,information intelligence and socialization.Academic library needs to expand service space,ac— celerate collection resources information,networked,information’S system integration,provide multi—media and audio&video service.Meanwhile it can use modem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ader service. F ̄ywords:academic librariea;service mode;development innovation 很有意思,无论走进哪所高校,可以看到最具 特色、最引人瞩目的建筑是图书馆,甚至是所在高 研作出应有的贡献。正是基于这一点,下面对高校 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及发展创新做些探讨,以提升 我们的服务水平。 校形象的标志。无疑,高校图书馆既是知识信息传 递的中间站.也是各高校的情报中心,为广大师生 的教学、科研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图书馆馆员“身在 此山中”,理应清晰地明了各自的职责,明确高校图书 馆在知识经济发达以及网络环境下所肩负的重任。 1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发展演变过程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模式是动态的,它随着 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着。从我国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 同时,在知识经济与网络环境的双重背景下. 务模式的演变过程中,也深刻反映着不同时期我国 国民的知识结构与受教育程度。我国高校图书馆读 者服务模式的发展大致经历过4个阶段【2】。 1.1第一阶段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中心和学生的“第二课 堂”,是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集中体 现[】】,它在高校的作用和地位,决定了它与时俱进 的服务模式和发展创新。这需要图书馆馆员不断地 在理念上飞跃,在发展中创新,为高校的教学与科 收稿日期:2011.12—06 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即建国初期,是 以书刊阅览、流通为核心,藏、借、阅功能分离的 基金项目: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海南省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个性化知识服务研究”(Hjsk2011-31)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张国慧(1962一),女,本科,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主要从事图书馆图书编目和数据库建设lT作,发表论文多篇。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管理服务 第24卷 封闭服务阶段。大众教育尚未普及,读者人数少, 需求不旺,而多数高校图书馆也只有采编部、典阅 部、期刊部3个主要服务机构,可利用的资源较少, 因而提供校内师生的阅读和外借书刊服务是最基本 也是最主要的服务活动。 1.2第二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O年代中期,即文革期 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全国的经济 生产处于停顿状态,高校也如此,招生停止,图书 馆大多歇业,读者服务工作基本处于停滞阶段。 1.3第三阶段 2O世纪7O年代初到90年代后期,是以书刊半 开架、开架阅览流通为标志,服务功能多样化的半 开放服务阶段。馆藏并用的半开放式服务模式,则 是顺应了时势的发展,基本实现了1987年国家颁布 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要求,即扩大了 书刊资料的开架范围,并提高了利用率。主要的文 献复制、参考咨询工作也在此阶段逐步开展,并渐 成体系。如在海南,海南师范大学1992年设立的 “海南地方历史文献资料室”.有针对性地为海南的 历史文化服务,该馆经过17年对海南地方历史文献 资料室坚持不懈地建设.现在已经成为海南省收藏 同类资料最多也最权威的资料室。 1.4第四阶段 20世纪末期至今,是全面开放的“藏、借、 阅、咨”一体化读者服务阶段。在海南省各高校图 书馆都实现了“藏、借、阅、咨”一体化读者服务, 体现了在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顺应 时代而发生的变化。在借阅形式变化中,蕴含了图 书馆管理主导思想、理念及内容等方面的深刻变革。 2002年2月,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发新的《普通 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形式、内 容、范围、时间等提出了全面细致的要求,并将新 型的服务与管理纳入了读者服务中.如:开展网上 预约、借还和续借等服务,网上协同信息咨询服务 等等。顺应新规程的变化,各高校均不同程度地开 展了上述服务。如海南师范大学的图书馆已实施的 网上预约、借还和续借等。1998年,海南省各高校 图书馆已经实现了馆际互借的功能,开展了馆际互 借的服务,学校师生凭一张借阅卡,实现了联机检 索、联机借阅、联机编目、网络互查互借,共享馆 藏的图书资源,最大化地为广大师生提供信息服务。 由此可见,目前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早已突破了 传统封闭型的借阅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转向数字 化、网络信息化的进程。 这一发展过程,是众所周知的,大致可把高校 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基本走向归结为从单一到复合, 由封闭而开放,服务逐步向多元化过渡。图书馆馆 员的操作上也由原始的手工(或人工)逐步向深具 技术含量的信息化、智能化过渡。这无形中对图书 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图书馆员既要掌握图 书馆学的知识,还要有专业学科知识的储备,更要 了解和学习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便在图书馆的信 息开发和利用中以更先进的科技手段,最大限度地 发挥作用。 2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的发展创新 为了顺应上述的发展进程,读者服务模式的发 展创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2.1扩展服务的空间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信息化的兴起,对文献信息 的开发和信息咨询服务带来了令人惊喜的成效,各 种数据库的各类信息资源,对各系的专业课程设置、 重点学科的建设等的贡献,将是不言而喻的。但服 务的空间不扩展,图书馆馆员的工作和读者的求知 都会受到很大的局限。因此,电子阅览室和多媒体 教室的扩展,以及图书馆远程教育的延伸势在必行。 通过它们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使学生课后的自主 学习更为便利。 2.2加速馆藏资源的信息化、网络化 加速馆藏资源的信息化、网络化是高校图书馆 开展多元化服务的有效途径。当前,图书资料的电 子化进程还需要努力,有许多原始资料尚未进入电 子资料库。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建设,提高电子资料 的馆藏.进而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使之在专业 化程度的基础上,更具有了网络的普适性。如海南 师范大学图书馆与海南省作协共建的海南现代文学 馆.有自己独立的网站,其精美的网页、便捷的导 航系统,使读者能够对其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从中 知晓海南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程以及众多作家及其 作品、作家活动等等。这种有特色的全文数据库, 受到到访者的好评,也为丰富该校文献馆藏资源找 第4期 张国慧等: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及发展创新探微 187 到了新的突破口。海南师范大学自行开发的电子资 料库分别还有:教师成果数据库、海南地方文献数 据库、有毒野果图鉴数据库、海南抗癌药用植物数 据库。其中,海南地方文献数据库是研究海南历史 文化的重要资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有毒野果图鉴数据库和海南抗癌药用植物数据库, 是海南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集中的热带 区域的特有产物.丰富了该校图书馆地方植物学方 面的收藏.满足一些用户的需求。 2.3信息的编制和集成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不仅只在于帮助读者 检索文献信息,如只做些新书推荐、编制文献导读 目录等等。而要明确他们的需求.满足学校师生之 所需。在新的网络条件下.我们要想高校图书馆的 服务工作可持续地发展。除了理念和技术手段的创 新外,还要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如针对读者的需 求或学科建设的需要,汇集各种信息,并按学科或 学术的规律进行分类,以满足读者不同方面的各种 需求。如中南财经大学的高校各类学科的论文排名 检索等,为各高校学报发表的文章进行归总和排名 次。这既实现了社会效应,又增加了图书馆的经济 效益。 2.4开展多媒体图文和声像服务 在如今知识创新、网络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下, 图书管理员不能够固守以前的思想观念.仅仅做好 借书、还书的工作,这种读者主动、自我被动的服 务是适应不了现在的形势的。网络环境下的新型高 校图书馆,将信息化的服务纳人了工作的视野。也 就是说.读者服务的工作不再单纯地是再现或不断 重复上述第一、第二、第三阶段的工作内容,它更 多地是将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理念贯穿整个 服务工作之中。有人认为: “高校图书馆应转变传 统的收集、存储和传递文献的服务观念,而将工作 重点转移到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包括馆藏资源的 开发利用上【 】I,。这不仅要求我们图书馆馆员在思维 上要转变观念,为用户提供现代化的多元服务,而 且服务手段上亦“由手工操作向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的智能型服务转变[4】’’。何况目前高校图书馆大多利 用现代化的声像设备,在图书采编、文献检索、期 刊管理、图书借阅以及综合统计等方面,做了大量 有成效的工作,既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又加快了图 书的流通和收藏,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师生对图书的 借阅,加快了对专业数据检索的速度。而开展多媒 体图文和声像服务应该是更高的要求.也是我们需 要不断努力的方向 2.5利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促进读者服务模式 的发展 引进和参照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使质量管 理和绩效管理进一步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这样既 可以对原有读者服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 改善服务工作中的不足,又可建立健全服务质量保 证体系,对服务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读 者服务工作的高质、高效。 实行服务手段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如20世纪 90年代中期,深圳市图书馆研制ILAS(Integrated Li. brary Automation System)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 与校园网互联,可以进行文献采编、流通、典藏、 联机编目、期刊管理、信息开发、馆际互借等,而 师生亦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咨询,检索专业数据库, 进行电子文献阅读等等。这实际上也是服务模式的 动态化的发展,实现了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不限空间 的互动。 管理方式的多样化和人性化。在强调坚持科学 发展观的今天,以人为本,是我们服务和管理的中 心议题。不光是要调动图书馆员工的主体意识,让 他们更好地开启生存的智慧,还要让他们主动寻求 发展。这样.才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了解读者的 需求,关注各学科的研究热点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的 发展动态,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总之,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 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工作。唯其如此,这一工作 才会更有生气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樊果鲜.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发展趋势[J]_晋图 学刊,2003,(1):40. 【2]刘金玲,叶艳鸣,宋洵.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的演变与发 展[J】_图书情报T作,2007,(51)12:66—69. 【3】陈国玲.新世纪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发展趋势[J].科技情报 开发与经济.2005.15(14):31. [4】刘广明.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丁作新理念初探[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05,25(4):7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