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考现代文阅读《阿拉山口的油站》答案及解析

来源:小奈知识网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案及解析】

阿拉山口的油站

李 迪

①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

②这是当地老乡们的口头禅。

③啥意思?是说阿拉山口每年有二百多个风天。

④来自西伯利亚的强大气流,从开阔地呼啸而至,突然遭遇阿拉山口对峙的峡谷,通道变窄,怒不可遏。于是,挂挡提速,摧枯拉朽,能把火车掀翻。

⑤这里毗邻边境线,守疆的哨兵在巨石上刻下誓言:“大风吹不动,诱惑打不动,强敌撼不动。” ⑥我们油站的员工也是这样啊!

⑦接受采访的老站长王继成豪情万丈。

⑧李老师,阿拉山口油站是 2003 年建的,当初寒碜得不敢想,一座小平房,两台加油机。为了躲风,把加油机安在房子里,加油的时候从窗口拉出管子。风大得把人贴在墙上。

⑨我们房前砌着一堵墙,还拐个弯儿,跟厕所一样。不这样不行,赶上下雪,风一刮,雪直接把门堵住,一直堵上房顶,踩着雪能上房,可瓷实了!

⑩锅炉房门前没来得及砌墙,早上起来烧锅炉,哎哟喂,门前一座大雪山,根本进不去。没辙,在雪山上掏个洞,钻进去,朝里推开门。好不容易点着火,冒出的烟瞬间变成霜。

⑾阿拉山口这地方,方圆百里就我们中石油这么一个油站。站前公路连通着哈萨克斯坦,外贸车,旅游车,施工建设车,进进出出,全靠我们加油。站里算上我,只有四个人,白天晚上连轴转。白天还好说,晚上真叫一个苦!我们都戴着棉帽子、穿着皮大衣睡觉,随时准备上阵。窗户挡不住风,贴塑料袋,贴胶布,贴啥都没用,风把窗户拽下来是常事。半夜来车加油了,揉着睡眼摸着黑,走着走着被风吹歪了。加油区离站房也就五十来米,愣过不去。

⑿别的地方给新员工培训,首先是不准烟火。我们不同,新员工来了,首先培训顶风顺风,告诉来加油的顾客,停车一定要顶风。如果顺风,一开门,哗的一下,门就没了。这样的事不新鲜。风来得急,刚才还风平浪静,就在开门这工夫,突然来了,贼快!我们收钱也是,正数着呢,一下子来风了,钱直接就飞了。哪去啦?艾比湖里去了。艾比湖离我们这儿不远,是新疆最大的咸水湖。

⒀风把钱吹走是小事,把人吹走就坏了。

⒁站里的计量员是个小姑娘,油罐车送油来了,她要去计量。刚出门就被风刮倒,刮倒就站不起来了,骨碌碌,骨碌碌,随风滚到围墙前,眼看要撞得头破血流,我扑过去一把抓住。抓住了她,我也刮倒了。又上来人,大家互相搀扶着,这才回到屋里。别说刮倒

了,就是走路,都要两个人相互抓紧才能走稳。

⒂这是把人吹走的,把车吹走更叫家常饭。有一次,我去外单位结账,到了地方,把车一停,手刹一拉,就上楼了。结账下来一看,哎哟喂,车没了!当时就急了,瞪大两眼找。找来找去,车尾巴在人家一辆桑塔纳 2000 的门上插着呢!阿拉山口的人好说话,车主也认识我,说啥也不让赔。那哪儿行,推来搡去,好歹收下钱。我说真邪了,我拉手刹啦,咋还被风吹跑了?车主说,光拉手刹不行,没风还行,风一来就玩儿完。

⒃对付阿拉山口的风,真不是一日之功啊!面对恶劣的气候,站里没一个打退堂鼓的。

⒄李老师,您看见楼前的雨棚了吗?这已经是第二个了。第一个生被风刮塌了。说实话,建那个棚,我们很费心思,用特别粗的钢结构扎根儿,让它有个韧性,不让风硬吹,硬吹容易倒。就是这样,仍然禁不住风。那天,我在棚下加油,加着加着,忽然觉得楼房在晃悠。啊,咋的啦?要地震?再一看,不是楼房晃悠,是雨棚被吹得站不住。坏了,根儿松了,明天得停业抢修。想不到,当天晚上雨棚就塌了。真悬啊,刚好有一辆货车进来加油,一个柱子突然倒了,紧接着,整个雨棚哗啦一下子就塌了。那劲儿真大,生把另外的柱子砸断了。幸好,车装得高,雨棚搭在了货上。司机没事,加油机也没事。第二天一早,我赶紧找吊车,吊起雨棚,赔了人家的损失。

⒅建新雨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可油站不能停业,多少车在等着加油啊!咋办?我们就用棉被把加油机包起来,顶着风加油。在我们看来,沙子打伤脸不怕,别打坏了机器。

⒆阿拉山口的风不等人,为了避免损失,我们就学着看云识风。

⒇站里有个员工,只要西北有点儿咋样的云,他就能说出啥时候来风。只要他一说有

风,我们自己就先疯起来,手忙脚乱做好准备。结果,风真叫他给招来了,打得人脸疼,说话都喘不上气。

㉑阿拉山口的日子就是这样,辛苦也伴着快乐。

㉒李老师,您看见哨兵在大石头上刻下了誓言,那石头叫“顶风石”。它迎风屹立,岿然不动。哨兵以顶风石精神,手握钢枪,保卫祖国。我们油站的员工也像哨兵一样,手握油枪,恪尽职守。狂风吹不动,暴雪当银装!

㉓采访结束了,天也快黑了。

㉔老站长说,今天夜里有大风。

㉕啊,我说,看不出来呀。

㉖他笑了,那您就等着感受一下。

㉗半夜,果然起风了。风力十一级,飞沙走石……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叙述了阿拉山口油站的员工们与大风作斗争的事迹

B. 本文以老员工的讲述为线索,首尾呼应,思路清晰。

C. 老站长是一个不怕困难、以苦为乐、恪尽职守的人。

D. 文章赞扬了边境线油站员工为国奉献的可贵精神。

2. 阿拉山口加油站处于风口位置,文中是通过哪些事情来表现风力之大的?

3. 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我们都戴着棉帽子、穿着皮大衣睡觉,随时准备上阵。窗户挡不住风,贴塑料袋,贴胶布,贴啥都没用,风把窗户拽下来是常事。”(赏析句中加点的字) .

(2)“建新雨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可油站不能停业,多少车在等着加油啊!咋办?我们就用棉被把加油机包起来,顶着风加油。”(赏析句子)

4. 有人认为文章在第㉒段即可收尾,第㉓到㉗段寥寥数语,可以删去。你认为可以删去吗?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5. 阅读第⑤段画横线句子,联系全文说说油站员工是怎样练就“大风吹不动”的本领的。

【答案】

1. B 2. 示例:①大风刮雪堵门②窗户挡不住风(风把窗户吹下来)③大风吹走人和车④大风刮塌用粗钢结构扎的雨棚。(写到三点即可)

3. (1)“拽”是拉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在这里形象地写出了风力的急、大,突出了阿拉山口油站工作环境的艰苦。(2)运用了设问的修辞,突出油站工人顶风加

油的艰难,体现了油站员工们的敬业精神和坚韧品质。

4. 示例:不可以。第㉓到㉗段写夜晚刮来大风,既呼应文章开头,又表现了油站员工在与大风作斗争中获得的经验和智慧,突出了油站员工吃苦耐劳、坚守岗位、为国奉献、“大风吹不动”的可贵精神。

5. 示例:一是他们有坚强的意志,在困难面前不打退堂鼓;二是他们不怕吃苦,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夜间戴棉帽、穿皮大衣睡觉,平时走路两人相互搀扶,顶着风加油等;三是善于总结发现,及早做好准备。

【解析】

【小题1详解】

B.本文的线索应该是“我”在阿拉山口油站的采访,或者“我”在阿拉山口油站的见闻感受。故选B。

【小题2详解】

这道题考查的是从材料中筛选提炼信息的能力。方法是认真阅读材料,找到相关段落,再结合原文语句进行筛选提炼。从“风一刮,雪直接把门堵住”“风把窗户拽下来是常事”“这是把人吹走的,把车吹走更叫家常饭”“当天晚上雨棚就塌了”等语句就可以提炼概括出答案。

【小题3详解】

这道题考查的是赏析词句的能力。

第一问,赏析词语可以从词语运用和修辞两个角度去分析,答案由含义和作用两部分构成。“拽”是用力拉扯的意思,文中写出了阿拉山口风力的大,目的是突出油站工作环境的艰苦。也可以从拟人修辞角度赏析。

第二问,赏析语句可以从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结构等入手。答案一般包括赏析角度+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特点(情感)。这句话可以从语言描写或者设问句式入手,表现的是油站员工工作的辛苦和他们的敬业精神。

【小题4详解】

这道题考查的是文章结尾的作用。结尾段的作用有:总结全文,画龙点睛,点明(强调)中心,深化(升华)主题,照应题目,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等。回答时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考虑。结尾几段写夜晚刮来大风,既照应了文章开头,又突出了油站员工吃苦耐劳、坚守岗位、为国奉献的主题。

【小题5详解】

这道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时,要结合文章人物的活动环境,特别是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面对任何困难,首先要有坚定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在精神上呀有战胜它的决心和勇气;其次,要结合具体环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夜间戴棉帽、穿皮大衣睡觉,平时走路两人相互搀扶,顶着风加油等;另外,还要积极做好预防工作,防范于未然,争取做到万无一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