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狼教学设计

来源:小奈知识网
引导自学课型 《狼》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2015-6 授课地点:合肥实验学校七班 授课人:方霞 本节课相关情况说明 【教材分析】: 这是七年级的最后一篇课文,也是初中学习的第十三篇文言文。文章较为浅显,学生借助注释,能基本了解文章的大意。文章字词解释和文句翻译可以在故事讲述、角色朗读、形象分析等过程中逐步解决,不必拘泥于逐字逐句对译的僵化模式。 故事情节曲折紧张,扣人心弦,是古典文学作品起承转合的典范,其中,屠和狼形象鲜明,描写生动,值得品味。 【学情分析】: 一方面,学生已有十多篇的文言学习经历,有了初步的知识积累和文言语感;同时,他们的文言学习能力还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所以教师的指导要明确具体,将可能出现的难点提前告知学生,引起注意。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文言阅读的语感。 通过故事讲述和角色朗读,充分保留文言“文”的原汁原味,引导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精致典雅,激发文言阅读的兴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文中一屠用智慧杀了两狼,应该引以为豪。但此文不仅仅是一个传奇故事,也是一个寓言故事,特别是当今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已发生巨大变化,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象征意义。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悉课文主要内容。 2感受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领会屠、狼的形象特点及意义。 3、培养文言语感,激发文言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悉课文主要内容 2. 感受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了解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领会屠、狼的形象特点及意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自主预习,教师准备课件 环 节 导入(2分) 明确自学重点 (2分) 齐读自学重点: 1. 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悉课文内容 2. 感受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了解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3.领会屠、狼的形象特点及意义 自学提示: 学生自学事宜 回忆与狼有关的成语或俗语 教师引导事宜 通过成语或俗语,引导学生形成对狼的初始印象,调动阅读课文的兴趣 出示自学重点 备 注 课件 课件 围绕重点自学 (12分) 课 件 1.自读课文,借助注释,了解大意,读准“缀、瞑、眈、暇、教师将学生在字音词义存在的难点提出,以苫、顷(qǐng)”等字。 引起学生的关注, 2. 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分起、承、转、合四步,力求讲出故事的紧张曲折。 3.再读课文,试分屠、狼两角,将最能表现情节紧张曲折的词强调出来。 4、结合课文内容,各用一两个字来分别概括屠和狼的形象特巡视点拨, 关注学困生 点,并思考,作者仅仅是在讽刺狼吗? 交流自学情况 (15分) 1、小组交流(7分): 读准字音-四人接力讲述故事- 角色朗读-讨论问题 2、全班交流:(8分) 1)小组展示自学成果。 2) 交流思考题,提出未解疑难。 点拨自学得失 (4分) 1. 汉字的音形意义有着密切的关系,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古语词汇,文言是充满活力的语言。 2. 本文短短二百来字,不仅讲述了一个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还塑造了狼和屠的鲜明形象,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只要运用智慧与其坚决斗争,就一定能战胜他们。 3、这样的精彩作品在《聊斋志异》中还有490篇 ,大家课外不妨找来读一读。 巩固自学成果 (5分) 1. 文言与成语。 2、 翻译句子,读出节奏。 3、布置作业: 展开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 查找资料,阅读《聊斋志异》中的另两则《狼》 板书设计 引导学生关注文言与现代汉语的密切联系 调动已知解未知 课件 教师巡视点拨 关注薄弱小组 适时课件引导 黑 板 课 件 狼 蒲松龄 屠 (智) 狼(黠)恶势力的象征 起 承 转 合 遇 惧 御 杀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