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课和阅读课教学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案例及评析 省级专家 张雪岩
专题六作业文本为一段对话,专题七的作业文本为一篇文章,应分别设计为听说课和阅读课。在浏览作业的过程中,与老师们一起分享了许多优秀设计,在互相学习中实现了共赢。为使大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少走弯路,特摘取几则美中不足的设计片段作为案例加以评析,旨在指导老师们避开误区,更规范地设计教学过程,增强教学过程的实效性、可操作性,为实现高效课堂做好预设。
听说课案例
(案例一)单词预习:根据汉语完成下列单词,并能学会读这些单词。(本节课单词较多,让学生提前预习,能更好的进行对话学习。)
1.瑜伽 __________________
2.错过 __________________ 3.决定___________________ 4.远足 __________________ 评析:
听说课的单词处理不提倡以汉译英的形式预习。其弊病有:对应汉语单纯记生词不仅显得生硬,而且脱离语篇语境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和对词汇的感知、运用的能力;课前阅读对话使学生听前对文本内容有了一定的把握,实现了一定信息的获取,不利于听力技巧的培养。听说课生词处理可根据词汇在文本中的地位分两个层次:1. 不影响听力理解连贯性的词汇可放在听后,依托文本处理语言点时实现词汇的突破。2.影响听力理解的词汇应在听前创设情境,或设计任务引导学生理解。
(案例二) Listen and note: language learning (1)decide to do
(2)go on the morning hike (3)fast enough
(案例三) Listening and practice
1. Play the recording for the students. Students try to understand the Chinese meaning.
2、listen again and read after it.
3、Listen to the tape and make a similar conversation. 评析:
听力环节应设计合理任务训练学生掌握听力技巧,排除母语干扰,尽量多地把握信息。英语教师应着力改变英语课堂的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现状,尤其不能以教师讲学生记的方式处理听力文本,更不能以把文本翻译成汉语作为听力活动的目的。应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感悟和使用英语的机会,以达到培养正确语感、用英语思维的目的。至于language points, 可参考案例一对听说课词汇的处理建议。
(案例四)Step I: Warming up: The teacher asks the students:
What is important for our health?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What is the best way for you to exercise, do you think?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Step II: Presentation:
The students read the conversation, get the meaning of the follow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
评析:
Step I的问题表现在设计思路不清晰,指令笼统、空泛,没有阐明提问问题的目的以及学生的活动方式,容易造成可操作性不强,从而导致课堂无序。 Step II表现的问题更严重,将对话文本处理成了阅读材料,造成教学目标错位。对话与阅读的选材在难度系数上标准是不同的。该对话作为阅读材料过于简单,无助于训练阅读技巧,反而白白丧失了训练听力技巧的好机会。
阅读课案例
(案例一) 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英国和另一国家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人文教育、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资料。
评析:
阅读前的准备可以指导学生对已有知识储备加以整理,为引入教学过程新知识做好铺垫;也可提前查阅相关背景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专题七文本材料涉及英国的饮食、气候、传统等,可以指导学生提前查阅资料,做适当的准备,并与阅读内容对比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案例一的指令涉及的范围过大,脱离阅读内容,无助于本课阅读能力目标的达成,而且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实效性不强。
(案例二)1.After reading text,find these phrases。阅读文章,找出这些词组。
2.After reading the text,try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评析:
以上两个指令如果放在阅读中或阅读后,指令1引导学生
精读文本找出新语言点,为依托文本突破新语言点做铺垫;指令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回答问题,把握信息,强化阅读技巧,并通过回答问题上升到表达能力的训练。但是,在学生的课前预习学案中出现这样的表述语就显得不合时宜了。建议课前不要过多涉及阅读文本中的词汇和短语,更不能通读全文,以免导致学生对语篇失去新鲜感,降低探究欲望。这种做法不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特点,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不利于阅读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
(案例三)快速阅读,教师板书并讲解下列知识点,以求达到目的。
be different from , get mad , have no idea, stop doing sth, stop to do sth, be proud of ,Thanks for doing
评析:
快速阅读的目的不是为把握知识点,而是指导学生掌握迅速把握文章主旨、大意的能力。通过快速阅读学生体验的是阅读技巧,而不应关注语言点。快速阅读前可提供1至2个问题,
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限定不同的时间,指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读全文,把握大意。知识点可放在精读文章过程中分段突破,也可放在精读后集中突破。老师应指导学生读后根据自身水平整理疑难点,而不是包办代替,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案例四)Read the passage the second time very loudly ,and then find something they feel hard.
评析: 该指令没有分清朗读与默读两种行为在英语课堂上的使用目的。英语课堂上应指导学生通过大声朗读训练连读、略读、弱读、意群停顿等朗读技巧,提高口语技能,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新课标要求初中毕业生达到15万字的阅读量,仅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对阅读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阅读提取、加工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出声读时学生关注的是语音、语调,而不是语篇的意义,极大地影响了阅读速度和阅读的理解率。所以,带着阅读任务大声朗读对学生的阅读技巧是一种误导。
佳作赏析
佳作一:
胶南市胶河经济区中心中学 王崇娥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活动案例 活动名称:点菜
活动目的: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运用有关用餐的英语句型,在食店点菜.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英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做到学以致用。
语言技能:Listening and speaking 语言知识:食物名称和价格的表达方法 提示词语及句型: 1、必备单词和句型句型
rice, hot dog, hamburger, fish, beef, soup, noodles, Coke, coffee, pear, apple, watermelon…
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some milk…
2、扩展词汇与句型
词汇:sandwiches(三明治), tofu(豆腐),pork(猪肉),mutton(羊肉),cabbage(白菜),cucumber(黄瓜),chili(辣椒), white ground (冬瓜),carrot(胡萝卜),onion(洋葱),spinach(菠菜).
句型:Can I help you? How much is it? It’s… How much are they? They’re… Wait a minute.
活动形式:四人小组 活动过程:
一、 热身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 1. Free talk
T: I like chicken. What do you like? S1: I like hamburger. T: I like chicken.
S2: I like beef.( 对没有学过的食物单词允许学生说中文,教师说出英文。)
…
2.A guessing game
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猜食物的名称。把食物和饮料的图片用模糊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去猜。
二、Pre-task(呈现完成任务需要的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
1.T:(教师演示课件,一个学生放晚学回家来到厨房)Look at the screen, can you guess the topic of this class from the picture?
Ss: Eating.(教师引导学生说出)
T: Do you know What Mike will say to dad? Ss: I don’t know.
T plays the CAI again. T helps Ss say the sentences: Mike: Dad, I’m hungry. What’s for dinner? I’d like some soup and rice.
Dad: Ok. Wait and see.
三、While-task (设计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一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
1.单词滚雪球游戏
T: I’d like some beef for dinner.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S1: I’d like some beef and vegetables.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S2:I’d like some beef ,vegetables and rice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
I’d like some... 为完成下面的任务活动打下基础。 2.listen and choose 听录音,填写表格。
S1: Hello.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breakfast / lunch / dinner?
S2: I’d like some .... name Zhang Jie Wu Fan Lou xiao …
(1)noodles (2)hamburger (3)hotdogs (4)bread (5)fish (6)eggs (7)meat (8)pork (9)cakes (10)vegetables (11)rice (12)milk (13)beef
3.课文教学
breakfast lunch dinner (1)T: After class, Mike goes home. He is hungry . What would he like for dinner? What would his mother like for dinner?
Now, let’s watch video and find out the answer. (2)教师发给学生打乱顺序的课文内容。
T: Watch the video again and arrange the sentences in right order.
(3)Group work: Read the text aloud. 4.Order dishes
把教室布置成食品店。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三人一小组)。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份英文菜单,.组内一人当服务员,其他两人当顾客。
Assistant: Can I help you ? what would you like? S1:I’d like some beef and rice. Assistant:Wait a minute. S2: How much? Assistant:Twenty yuan. ……
各小组轮流上台表演,以语言得体、语音准确。表述流利评出“最佳店员”和“最佳顾客”若干名。
5.Make a survey
教师制作如下表格,复印若干份,分发各小组;学生四人一组,自行确定小记者和采访对象,调查一日三餐所吃食物,并作调查记录。
name Zhang Jie Wu Fan Lou xiao …
(1)noodles (2)hamburger (3)hotdogs (4)bread (5)fish (6)eggs (7)meat (8)pork (9)cakes (10)vegetables (11)rice (12)milk (13)beef
四、Post-task(以展示、表演等形式出示结果) 1.小组小记者汇报调查结果,教师汇总统计,用大表格的形式展现出全班学生一日三餐的情况。
breakfast lunch dinner 2.语法项目小结。
I like chicken…what do you like?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I’d like some milk… How much? 五、Homework Little designer
教师制作表格,要求学生4人一组利用课外时间调查家人、朋友或教师等熟悉人群的食谱,并通过网络查询、图书馆查阅或医药咨询等形式设计一套适合学生一日三餐的食谱(不会的单词可查词典)。下次英语课时展出。评选出“最佳营养食谱”。并对学生进行科学用餐、不挑食偏食等思想教育。
Breakfast Lunch Supper 板书设计
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some...
Meat Vegetable Drink Fruit 省级专家隋慧成点评
我的总体看法是:主题明确,贴近生活。做中学,学后用。您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英语课标倡导的“Learning by doing”(做中学)的理念,所选的任务主题(点菜)贴近学生的日常实际生活,在构建实施任务所需要的话题词场时,既有必选的词句又有自选的语言,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自主抉择余地。围绕主题的所有任务构成了一个内在逻辑清晰可见、层次分明环环相扣的任务链。在任务设计中不仅有完成任务的指令性语言,也有指示性语言;在任务执行中,既有语言知识的输入,也有语言知识的输出,还有语言知识的总结。课后作业的设计也独具匠心,紧扣点菜主题,课中学习与课后运用有机结合,这又体现了学以致用的课标思想。一点思考供您参考:“把教室布置成一个食品店。”这个想法恐怕实际操作难度较大,也许设想一个虚拟餐馆更容易实施吧。
佳作二:
给学生自己一个舞台
菏泽市牡丹区北城中学 刘劲玫
一、课前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初一新教材第7单元的第一部分,教材内容围绕着描述人的外貌特点展开,让学生学会谈论人的身高、体重、发型、面部特征及着装特点。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发学生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际和交流。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通过交换对不同人物的描述及看法,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情谊。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过特殊疑问句式,具有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前提,能自然地与本单元话题进行衔接。谈论人的外表形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话题。故学生喜于用英
语表达此类知识。 二、教学目标
1.语言目标:
(1)能熟练的用英语进行对人外表特点的描述,并根据描述画出人像。
(2) 概括人物的外貌特征并根据人物特征推理出某一人物。
(3) 掌握本单元出现的表示人外观的词组及句型,并能结合实际生活进行灵活运用这些词组及句型描述别人的外表,提高写作水平。
2.能力目标:
(1)能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来描述人物的外貌,并根据描述画出人像。
(2)能概括人物的外貌特征并根据人物特征推理出某一人物。
3.情感态度
(1)通过描述同学、教师或自己的偶像的外貌,简单地表达自己观点或好恶,学会交换不同的看法,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尊重和理解别人。
(2)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赞美别人,友好地描述别人的形象。
(3)能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尽情享受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并运用描述人物特征的词汇: tall, short, medium height----身高特征 thin, heavy, a medium build-----体重特征
short hair, curly hair, long hair, straight hair, black hair, blonde hair, brown hair---发型特征
2.掌握并运用简单的英语交际句型: Is that your friend? No, it isn’t.
What does he/ she look like? He / She is….. /has… Do you know ….? No, I don't. / Yes, Ido. What does he / she look like? 四、展示学以致用的任务: Task One:Introduce my parents 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结构: (1)My mother is medium height. (2)My father is tall.
(3)Both my father and my mother are medium build. (4)His father wears a pair of glasses.
(5)Her mother has long curly hair. And she looks young.
操作过程:
T: We’ll have a parents meeting soon. But we only know few parents. Would you mind introducing your parents to others?
1.学生四人一组展开活动,轮流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父母,其他学生作笔记。
2.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把在组内听到的情况转述给大家,其他学生对发言者给予简单的评价。
教学反思:任务中,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口头训练的机会,而且大家在小组练习中也不必担心说不好而出洋相.这给学生提供了互相学习互相请教、互相指正、边学边用、边用边学的机会。小组练习后还要向全班汇报,这更加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任务要求其他学生给予发言者简单评价,这就对学生们提出了听的要求,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形成了一个开放式互动式的课堂局面。
Task Two:Please guess who he/ she is? 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结构: (1)What does he /she look like? (2)She is tall. She is thin. (3)He is handsome. 操作过程:
1.四人一组展开活动,每组学生先私下决定要找的同学,
再决定如何描述他/她的特征。
2.学生每人轮流描述一个特征,其他学生根据描述找到这名同学。
教学反思:任务型教学中,课堂上经常有小组讨论调查汇报表演等多种活动形式。在此项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边体验,一边实践,一边参与,一边合作,从而完成了学习过程。 学生头脑中所储存的语言材料,如语法规则、句型结构、表达方式,都被激活并运用起来,再经过大脑的加工和整合运用于生活实际中。通过此项活动,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感受到运用语言的趣味性。
3.任务后活动
根据学生在任务环中存在的语言错误,进行语言操练。如:学生可能在对话中出现He has tall. He is medium build.等语言错误,或学生发音不准确的毛病。 省级专家杨淑平点评: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设计一个指向运用的任务型教学活动,并呈现完整的活动过程。那么,什么叫指向运用的教学活动呢?其实就是指我们创设情景,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对本节课的语言结构进行运用的活动,它是课堂中的一个环节---学以致用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刘老师的课前分析、目标定位,我们了解到本节课的语言结构以及引导学生要达成的目标,这更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刘老师的任务型教学活动。建议这些辅助环节的阐述要简单明了,不能喧宾夺主。
刘老师对自己设计的两个任务从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结构、操作过程和教学反思三个方面做了阐述,让人一目了然。这两个任务的设计关注了面向全体、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可操作性很强。
任务一:依托语言结构,小组合作,轮流交流自己父母的情况,由教材走向生活,实现了知识的活学活用,体现了语言
的生活化。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实现了小组内的互帮互助,落实了关注全体的原则。然后进行全班展示,实现语言运用与全班互相借鉴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体验成功的感觉或激发我要成功的欲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养成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的习惯。承接任务一的完成,刘老师顺势设计了任务二,对学生的语用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强化,培养学生的动口、动脑能力。操作过程的第一步:我来调查,首先要求学生自选对象,通过“你问我说”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自由交流的空间,面向全体,落实语用目标。第二步:通过“你说大家猜”的形式,在小组共同的努力中,实现信息的输出,并通过听的形式获取信息,通过大家猜的形式实现信息的整合,形成正确的判断,同时融入趣味性,提高参与度。这两个任务很好地诠释了刘老师设计活动的初衷:给学生自己一个舞台,去展示自己、成就自己。值得借鉴!
佳作三:
我的课堂我做主——指向运用任务设计 山东省青岛第二十三中学 戴宗红
教学目标:全体学生能够认读钟表,并用正确的介词表达不同的时间。90%学生能够比较熟练运用一般现在时态描述日常活动。全体学生有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意识,80%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动词第三人称单数。
句型准备:
What time does he get up? He gets up at 7 o’clock on Sunday.
Does he get up at 7:00 a.m.? Yes, he does. / No, he doesn’t. 【活动步骤】
1.教师出示幻灯片,里面有六位学生比较熟悉的明星,同时展示今天的任务:我来做经纪人!
T:We go to school on school days and follow the timetable of our school. But stars may have different life from ours, just like the musician Scott in our book.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ir New Year’s Day?
2. 全班同学分成六组,各个小组选一名代表来抽取教师课前准备好的信纸,里面包含了一位明星以及打乱的时间和他的一日活动。
Yao Ming's Day 6:50a.m 7:30a.m 10:15a.m 13:20p.m 19:45p.m go to bed meet reporters eat lunch play basketball read Harry Potter 21:00p.m run Alpha's Day 8:00 10:15 14:45 17:20 20:00 21:30 Jet Li's Day 9:25 11:10 13:30 16:45 20:20 23:05 Mr. Bean's Day 6:30 8:50 11:00 14:20 go to a thriller get up eat dinner play baseball meet friends do Chinese Kungfu take a shower play tennis go to bed eat dinner sing go to CCTV get up play the guitar have a dance lesson play computers 18:15 22:30 read the play(剧本) go home Zhang Shaohan's Day 8:00 9:00 13:10 14:25 19:30 21:10 Jolin's Day 9:50 12:30 15:15 17:45 18:20 23:40 【设计意图】
所有的时间上面均没有上午或者下午的提示,目的就是给学生更大的空间,让他们不仅仅按照我们普通人的起居时间简
dance meet fans eat breakfast get home take a shower read newspaper eat breakfast have a party play the piano read books go to a comedy sing 单连线,而是需要联系个人体验和想象来安排他人的时间表,这是一项有趣的挑战。在给出最终方案之前,他们要充分联想,安排明星们的元旦假期要合理和具有操作性,一方面增强了他们合作探究的意识,另一方面训练了发散思维,最终以语段的形式输出,提高了语言的综合素质。
3. 教师宣布你们是这位选定的明星的经纪人,他新年那天的活动时间需要你们做出安排,请你们小组讨论后做出安排。请确定安排好的日程表合理可行。此时教师随机选择一个小组,并以此为例,向全班同学做出示范。
4.学生进行组内讨论,时间表确定之后,每组选派两名同学到教室前面宣读他们的决定。同时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回答这两位同学稍后根据时间安排提出的问题,问题可以是特殊疑问句,也可以是一般疑问句。教师会将正在讲述的这位明星用幻灯片展示给全体学生。 【设计意图】
根据新课标三级语言目标,“七年级学生能利用所给提示(如图片、幻灯片、实物、文字等)简单描述一件事情”,这样既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又提高了语言组织能力。
5.最后,每位同学选择一位自己喜欢的明星,并为他安排新年那天的日程。 【设计意图】
作为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学生需要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交际工具,对于学有余力的优生而言,他们乐意接受开放性题目的挑战并在有难度的练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而大部分学生可以借助上课的提示和线索进行摹写,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学习暂时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可以利用手头现成的时间和词组连词成句,对于他们刚才没有消化的内容是一次很好的巩固。 省级专家张学文点评
从下午开始直到此刻晚上10点05分,戴老师的作业是我所浏览、点评作业中为数不多的真正指向运用的任务设计。
指向运用的任务是指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单元话题,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设计的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任务。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时间的表达方式及描述日常活动的词组,为达到让学生掌握并运用的目的,戴老师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设计了“我来做经纪人”的任务。
首先学生被分成六组,利用教师提供的名人的信息,猜测名人一天的活动安排。这个过程中,学生利用What time does he / she eat lunch? He/She eats lunch at…,进行猜测练习。学生尝试着运用目标语言。个人认为,为使活动更有实效,建议老师给学生出示目标语言。
这一活动结束后,教师布置下一步的任务---作为名人的经纪人来安排他/她新年那天的活动。这一过程是小组合作阶段,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
来学习和掌握语言,达到用英语来做事情的目地。
最后是成果展示阶段。每组选派两名同学到前面宣读他们的决定。同时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回答这两位同学稍后根据宣读内容提出的问题。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灵活运用目标语言进行真实的对话。同时孩子们在展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当然平时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比如用英语制定开学计划、用英语设计旅游路线等,使生活中各层面都能接触到英语,真正形成英语环境,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佳作四:
生命在于运动
胶州市初级实验中学 于超
任务设置:结合所学课文We all need to play more.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 完成一份英文演讲稿,号召人们积极参与运动,让生命更精彩。最后展示成果。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运动的热情。 活动方式:小组合作进行 活动过程:
1、欣赏英文歌曲《The cup of life 》(《生命之杯》),营造英语氛围,感受运动激情。
2、小组合作讨论当前最流行的体育运动有哪些,并做记录。
What are the most popular sports?
The most popular sports: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讨论人们缺乏运动的原因 并记录。 Why many people don’t have enough exercise?
Because of too much homework, watching TV or playing
computer games
Too muc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组讨论积极运动的好处和缺乏运动的危害。 Enough exercise can make us ______________ Less exercise can make us ______________ 5、小组讨论今后打算及对人们的号召和期望
We shoul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e hope everyone ca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全组合作完成演讲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果展示:每组选派代表上台演讲,也可两个或多个小组成员共同演讲。 要注意掌声鼓励,最后选出两份优秀作品张贴宣传栏。
结语:1、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本节课的收获,进行自评和他评。
2、教师小结。布置作业:向家人朋友宣传运动。 3、《生命之杯》再次响起,学生跟着一起大声唱,伴随着这充满生命激情的旋律本次活动结束。
设计思路:整个活动过程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讨论,查阅资料 ,请教老师。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帮助者,欣赏着。 省级专家张莉点评:
依据作业要求,设计了一个指向运用的任务教学活动。该类活动通常设计在学生完成了语言知识的学习任务之后,属输出中的运用活动。该类活动的突出特点是情境真实或尽量真实。其目的是检测学生是否实现了由知识学习向运用技能的有效迁移。
您设计的活动过程完整。有具体的任务要求:完成一份英文演讲稿,使学生清楚要干什么;有明确的活动目的:通过活动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做;有清晰的操作步骤:1—6。随着一个个小任务的完成,自然达成该活动的目标,使学生知道怎样做。最后,有活动的成果展示,使学生了解做得怎样。老师以一首充满激情的英文歌曲《The cup of life 》作
为活动的开始,为学生营造英语氛围,让他们感受运动激情,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果展示,老师采用了两种展示方式:一是口头的,选派代表上台演讲或两个或多个小组成员共同演讲;二是书面的,选出两份优秀作品张贴在宣传栏里。学生可通过课上的口头交流和课下的书面交流相互学习和借鉴。此外,老师还注意到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掌声的鼓励可使学生大胆开口,有效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
以下是您活动设计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各小活动均缺少对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词汇、句式、语法)的明确要求。如:6、要求学生全组合作完成演讲稿。要给出他们完成演讲稿所必须用的语言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观测学生对所学语言的运用程度,才有可能评价教学效果的达成度。
2、活动方式中,对小组合作的人数(几人一组)没做具体要求,如: 4人一组……,以增强活动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3、各小活动之间的关联性有些欠缺,无法形成递进性的任务链。如,1和2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导致过渡生硬。您可考虑去掉活动2,由歌曲导入要谈论的运动主题,然后,4(6)人一组,讨论他们身边熟悉的人们对运动所持的不同态度。在此基础上,(用您的小活动4)继续讨论积极运动的好处和缺乏运动的危害,依次5、6。这样设计,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比较自然、顺畅。仅是个人的想法,仅供参考。
4、“向家人宣传运动”的作业尽管贴近学生的生活,但缺乏前提。试想:如果学生的家人本来就喜欢运动,还有宣传的必要吗?课考虑对同学、朋友进行调查,然后,对那些不喜欢运动的人进行宣传。这样的作业是不是更具真实性?
在今后的活动设计中,如您能关注到这几个方面,您的活动就会更加合理和有效。
我思我学
青岛胶南英语三班 邰照亮
留下坚韧的足迹,带走知识的行囊
——向远程研修致礼 有一种奉献,没有全心参与,你体会不到快乐 有一种收获,没有真诚付出,你体会不到无价 有一种感悟,没有彻底融入,你体会不到深刻 有一种成长,没有执着感动,你体会不到精彩
吴林中学杨兆明
各位专家,请允许我说一下我的感言。能得到专家的认可与教诲,我内心激动不已,尽管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有一点点成绩与收获,但毕竟我是在一所农村中学任教,与专家接触机会几乎为零,更不用说得到你们的指导与交流了,因此我非常重视省厅为我们提供的这次培训机会:如饥似渴的观看视频、解读专家的作品与评论、研读各位优秀教师的习作甚至是评论、积极参加研讨、用心完成每一份作业...。
所有这一切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回报,只是想珍惜这次机
会,努力提高自己!用自己的努力回报各位专家的辛苦付出!能参加这次研训,可以用第一天的我的评论来表达我的欣喜之情:难得的“盛宴”我们不约而至,祝智慧的佳酿溢满手中的金樽,映出我们的每一精彩瞬间!
胶州市第十八中学张明亮
看了简报,使自己大开眼界,老师的学案设计,专家的精彩点评确实太好了。通过这次培训,我想像我一样,只要我们认真学习,一定会大有收获。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里,一定会以崭新的面貌呈现给学生,我们的教学水平也一定会令人刮目相看。
胶州市第二十二中学夏莉莉
不知不觉,十天的研修即将结束!在过去的几天里,我们全省五万多学员参加了培训,这是多么大一个课堂啊,有海纳百川的气魄。就因为这样一个大的课堂,我每天都有读不完的
来自全省各地同仁们的的优秀作业,每当读完一篇优秀作品,心中总有一种收获的喜悦,就因为有这么大一个课堂,我每天可以和无数同仁交流观点,每一次的交流,心中总有一种感悟与提升!今天是第九天了,很怕明天的到来,因为不舍得你的离开,更舍不得我们的同学!
山东省东阿县实验中学王丽娟
很喜欢看专家引领专家感言和研修之星这几个栏目,从这里了解专家的教育观人生观,了解优秀教师的心路旅程,借用一句话来说:倾听一朵花开的声音。
昌邑市柳疃镇柳疃初级中学
远程研修突破了时间、空间、规模等因素的约束。学习形式新颖多样,学习材料精彩纷呈,交流互动及时到位,学习过程自由控制。学员们不仅可以得到同伴的在线帮助与启发,反复品味与斟酌,而且可以得到专家的及时引领和指导,边学习
边反思边修正,与别人共享智慧,使自己不断提升。
胶州市第十四中学马兴华
感受了不同风格名师的风采,他们深刻、睿智、幽默的言谈不时让我有豁然开朗的感悟,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这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
商河县郑路中学 孙德花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发展的才会越快。这是我平时告诫学生的一句话,鼓励他们追求卓越。在研修期间,我也用它来激励自己,追求更好。
时间过的好快,研修过去一半多了,想到已经习惯了的研修生活就要结束,心中有些舍不得。在这期间,我发已疯似的迷上了研修。上午看视频,由于视频音响效果不是很好,我就坐在离视频近的位子上,听啊,记啊,尽力去体会鲁老师授课
指导和他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同时比较自己的教学,及时的写下他授课的闪光点,和自己应改进的地方。
课后又匆匆的进入工作室,查看作业题目要求,精心设计每一次作业。常常是为了一次作业,要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去思考,因为我想根据自己的特点,结合当地的教学资源,设计出适合自己风格,适合学生的教案。有时到了晚上,为了浏览专家和同行们的佳作,和老公,儿子争电脑。老公说我像傻了似的,变得痴呆了,劝我说:“你已不是年轻人了,合格就行了。” 儿子也抱怨说,没见别人的妈妈像我这么忙。我无话可说,只有我自己知道心里的感觉,我想利用这次机会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我不想只满足于合格,我在努力要求更好,我想得到肯定,我想体验成功的快乐。今天当我看到自己的作业被推荐时,我眼里浸满了泪水,我做到了。
我想正因为我对自己的高要求,才让我进步了,才使我更加体会和理解了新的教学理念,知道了教学环节中应注意的问
题,同时也找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这次研修让我更加坚信: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才力发展的才越快。这是我研修期间的一点体会,不成文章,写下来,与老师们共勉。
研修感悟二则(来自东营市英语5班的简报)
快乐研修
研修已经接近尾声,短暂的几天时间里,炎热的天气阻挡不了我们远程研修的热情。虽然骄阳似火,酷暑难耐,但是老师们认真学习、热烈研讨,反而使大家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老师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着专家充满教育智慧的讲座,观摩着名师的精彩课堂,大家评论着同事的文章,展示着自己的才华,
互相取长补短;在与专家名师的思想碰撞中,找到了自身的不足,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认识。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天高任鸟飞,水阔凭鱼跃。感谢远程研修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和展示的平台,我们要积极投身研修,为自己充电,为新学期的工作做好铺垫,为我们的学生准备最好的教学。愿大家在这快乐的研修中获得更多的收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读我思我成长
阅读着老师们一篇篇精品文章,我兴奋不已,疲惫的身体得以补偿,老师们不辞辛苦的学习学习精神令人感动,从阅读老师们的文章中我收获很多┅┅不称职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适应自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则是让自己去适应学生,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因为你们,我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感谢同行伴我成长! 简报集萃
青岛胶南英语三班
http://cz2010.qlteacher.com/ClassBriefing/view-8427 青岛胶南英语一班
http://cz2010.qlteacher.com/ClassBriefing/view-7841 聊城市初中英语2班
http://cz2010.qlteacher.com/ClassBriefing/view-8229 济南一班
http://cz2010.qlteacher.com/ClassBriefing/view-8352 济南七班
http://file.qlteacher.com/upload/cz2010/files/1008/10/093427580.doc
青岛莱西九班
http://file.qlteacher.com/upload/cz2010/files/1008/10/111837627.doc 热点聚焦
从未想过十天的时间竟如此短暂,当我们课程团队的每一个人依然沉浸在与大家交流的喜悦中的时候,远程研修已经接近了尾声。在彼此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我们看到的不是轻松,而是深深的留恋。
自从8月1日以来,全省共有6649名初中英语教师参加暑期远程研修。截止到8月10日晚上10点,英语专家团队、指导教师和参训教师共提交作业54800篇,发表文章9181篇,
发表评论1447278次,编辑课程简报13期(含创刊号、第一次、第二次在线研讨特刊及告别号),班级简报953期……。这是忙碌而又快乐、充实的十天!
通过十天的远程研修,老师们对专题中涉及的教学目标、听说和阅读教学、测试与评价、教案、学案及学习方案的区别、高效课堂的标准、教师专业发展等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特别是通过创新作业模式的改革,使得参训教师的作业质量、参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为了给此次研修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希望各位参训老师于今天下午3点前,完成最后一篇作业,即:写一篇500字以内的研修收获及建议。(优秀文章将刊登在英语简报《告别号》上)。
学习无止境,期待明年再相见!
研修之星
最后统计时间:2010/8/10 21:17:40
初中英语指导教师关注度前十名 姓名 评论数 推荐数 任海丽 2466 52 王文军 1927 54 杨洪彦 1701 55 孙桂芹 1669 57 韩世群 1379 55 邵德贵 1217 60 马晓红 1449 44 徐丽丽 1178 54 连江平 1182 57 张艳 1111 51
班级关注度前十名
班级 关注度 青岛胶南市1班 1144
青岛胶南市3班 756 菏泽市初中英语9班 714 青岛市南区1班 698 青岛胶州市1班 682 青岛平度市1班 660 青岛胶南市2班 644 菏泽市初中英语8班 627 青岛市北平度班 591 青岛胶州胶南市班 591 刘厚荣
青岛开发区黄岛第四中学英语教研组组长,初三年级备课组长,黄岛区英语教研室中心组成员,区优秀教师,青
岛市教学能手,青岛市课改先进个人,市教育学会会员,全国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评比三等奖,全国第一届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
很荣幸再次成为暑期远程研修的指导教师,转眼即逝的研修过程中,每天在线八小时是远远不够的,认真地观看视频后,仔细研读老师们的每一份作品,给出中肯 评论并推荐优秀佳作,同时还要精心准备每一天的班级简报,即使分工合作,每天也至少要忙到晚上九点以后。辛苦但却是快乐的。
很荣幸能和优秀的胶南一班的老师们一起学习研讨,分享他们每一个人的凝聚着智慧和激情的一份份佳作,看到他们有那么多作品得到专家的推荐点评,读到他们那么多文采飞扬颇有见地的文章,为他们感到由衷的骄傲与自豪。
很荣幸也成为这个研修平台上的一名受益者,专家们的文章、讲座、点评思想深邃、精品荟萃,每天在课程简报中推荐的佳作都来自一线卓尔不凡,每一次研讨都是推心置腹的交
流,发人深省,给我启迪,令我深思,让我作为一名学习者自愧弗如,催促我虚心学习,不断提高。
回想这充实忙碌的十天,从满怀对新课程改革的希望,到满载收获信心百倍,是远程研修为我们修补好了翅膀,是时候该我们振翅翱翔!
逄淑金
青岛开发区第三中学英语教研组长,中学一级教师,中共党员,英语骨干教师,青岛市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优秀班主任,青岛开发区教师培训兼职指导教师,多篇实验课题论文及英语教学论文在国
家级、省、市级发表并获奖,2010年入选青岛市中小学教师培训资源库专家名单。
研修为我们插上双翼,愿在研修的长河中飞得更高、更远!
10天,研修帷幕伴随着这个数字渐渐落下。在这虽短悠长时光里,却是无尽的留恋;这里不仅承载着专家、老师们的期望,更喜悦在炎夏的收获里。远程研修,专家、老师、学员们,顶着酷暑,废寝忘食于学习、指导、研讨、交流热潮中,我们共同享受着一篇篇富有挑战与充满激情的佳作里,畅想着未来的美好无限,句句携着信心满满;颔首回望已过的那忙碌却充实无比的时光,细细数着自己的思想箩筐,更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渴望……
温总理说:“一位好老师可以教出一批好学生;一位教育家,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一批教育家,可以影响国家的未来”。这是一种胸怀大宇宙的期望,更是一种忧国忧民的责任和信心。我们还等什么?
愿我们在这虽短悠长的研修长河中,留下我们成长的足迹......在研修中思考,记录下自己的疑问;在交流中争鸣,贡献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在学习中提升,在点评中思考,在研讨
中争鸣……
我们已深深感受到,10天研修,虽短悠长,提升中有喜悦,反思中有感悟,思考中有收获,争鸣中有知音,践行中有创新。
执手相别,感叹时光匆匆,但我们会珍藏这份缘;别说再见,因为结束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让我们忠于自己的选择,恪守自己的信仰,让我们的事业流光飞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