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奈知识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来源:小奈知识网


教学设计模板

课程名称 执教教师 学科 孙文芳 语文 《青山不老》 学校名称 学段 六年级 《青山不老》是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以梁衡进村采访的所见所闻为线索,聚焦大山深处的普通人。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将山沟里绿树成一.内容分析 荫、枝繁叶茂的情景表现得栩栩如生,如在眼前,同时展示的还有老农为创造出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从侧面表现老农的勇敢、默默奉献和创造出的巨大生态价值。 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自主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进行理解概括,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概二.学情分析 括能力,又能体现语文的工具性. 1.读懂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2.运用“读进去,想开去”的学习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完成课文导读中三个问题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3.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受到老人精神的感染。 1.知道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 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感受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四.重点难点 的精神的愿望。 3.理解“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1.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和绿色山林的视频课件。 2.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状况的文字五.教学资源 资料。 及环境准备 3.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看图质疑,导入新课

二、自由读文,自主学习

三、检测自学,突破字词

四、以文入情,品读“奇迹”

五、再读课文,感受“环境”

六、课文回顾,品析老人

七、拓展总结,升华感受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观察并感受两幅不同的图画,旨在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问题的积极性。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明确要求,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3.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大小两个环境,对比绿意盎然的山林景观,促使学生在头脑中深刻地感受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对奇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学生活动 1.交流学习生词和文章的主要内容,为深入解析课文奠定基础。

2.充分让学生来感悟文本,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特别注意在学生感悟后的悟读深化,实现学生与文本的直接交流。

学生积蓄了一节课的情感在这里喷薄而出,深深的敬意、信誓旦旦的承诺……相信会源源不断地涌出。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设计意图

七、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环境险恶 奇迹 精神永存 生活艰苦 八、教学反思 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青山不老”的含义是什么?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并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2.课堂动静结合,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了奇迹?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学生通过默读走进文本,思考问题,通过有感情的读、悟,领会老人不屈的种树精神,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情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完成了学习任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om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22190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