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一、 定义: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
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心血管病伴发。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致其衰竭。
二、 病因: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
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三、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
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表现。 3.肾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心律失常发生后,肾血流量也发生不同的减少,临床表现有少尿,蛋白尿,氮质血症等。
4.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快速心律失常时,血流量降低,肠系膜动脉痉挛,可产生胃肠道缺血的临床表现,如腹胀,腹痛,腹泻,甚至发生出血,溃疡或麻痹。 5.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主要为咳嗽,呼吸困难,倦怠,乏力等。 四、辅助检查:
1.发作时的体检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应着重于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及心律失常对血流动力状态的影响。
(1)听诊心音 了解心室搏动的快、慢和规则与否,结合颈静脉搏动所反映的心房活动情况,有助于作出心律失常的初步鉴别诊断。
(2)颈动脉窦按摩 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有助于鉴别诊断心律失常的性质。为避免发生低血压、心脏停搏等意外,应使患者在平卧位有心电图监测下进行,老年人慎用,有脑血管病变者禁用。每次按摩一侧颈动脉窦,一次按摩持续时间不超过5秒,可使心房扑动的室率成倍下降,还可使室上性心动过速立即转为窦性心律。
2.发作间歇期体检
应着重于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放射性核素显影、心血管造影等无创和有创性检查有助于确诊或排除器质性心脏病。
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点为:P波规律出现,且P波形态表明激动来自窦房结(即P波在Ⅰ、Ⅱ、a VF、V4~V6直立,在a VR倒置)。正常窦性心律的频率一般为60~100次/分。
诊断
心律失常的确诊大多要靠心电图,部分患者可根据病史和体征作出初步诊断。详细追问发作时心率、节律(规则与否、漏搏感等),发作起止与持续时间。发作时有无低血压、昏厥或近乎昏厥、抽搐、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心绞痛或心力衰竭等表现,以及既往发作的诱因、频率和治疗经过,有助于判断心律失常。
五、治疗
1.一般治疗
目前有通过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西药增加心肌自律性和(或)加速传导的,有通过心脏起搏器、电除颤、射频消融等非药物疗法治疗的。某些情况下,采用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捏鼻用力呼气和屏气等方法,也能通过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来缓解心律失常。
2.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现临床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已近50余种,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大多数学者同意根据药物对心脏的不同作用原理将抗心律失常药物分以下四类,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其中Ⅰ类药又分为A、B、C三个亚类。
(1)Ⅰ类 即钠通道阻滞药。
1)ⅠA类 适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奎尼丁等药。 2)ⅠB类 轻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利多卡因等药。 3)ⅠC类 明显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氟卡尼等药。 (2)Ⅱ类 为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因阻断β受体而有效,代表性药物为普萘洛尔。
(3)Ⅲ类 是选择地延长复极过程的药物,属此类的有胺碘酮。 (4)Ⅳ类 即钙拮抗药。它们阻滞钙通道而抑制Ca2+内流,代表性药有维拉帕米。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严重的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或心脏传导阻滞而致命。因此,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注意不良反应,以便随时应急 六、【初始评估内容】 1. 有无既往病因。 2. 心律失常的病因。 3. 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 4. 脉搏频率和节律的变化。 5. 有无排血量减少的症状。 七、【护理要点】
1. 按本科及本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 给予持续心电监护,注意观察心律,心率的变化,必要时监测血压,并做好护理记录。
3. 测量心律失常病人的脉搏时,每次测量时间不小于1分钟。 4. 特殊检查治疗时,要向病人解释其注意事项,鼓励病人消除顾虑配合检查。
5. 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药物反应,防治过量或严重的毒副作用发生,并给予相应的护理。
6. 备好急救药品及抢救仪器,如除颤器,起搏器等。 7. 阿-斯综合症抢救的护理配合
⑴立即叩击心前区及进行人工呼吸,通知医生。 ⑵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按时给药。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⑶心室颤动时积极配合医师做电击除颤或安装人工起搏器。 8. 心脏骤停抢救的护理配合
⑴同阿-斯综合症抢救的护理配合法。
⑵保证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配合医师行气管插管及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做好护理。
⑶建立静脉通道,准确、迅速、及时的遵医嘱给药。 ⑷脑缺氧时间较长者,头部可置冰袋或冰帽。 ⑸注意保暖,防止并发症。
⑹监测24小时出入量,必要时留置导尿管。 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填写护理记录。
9. 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较频,再次发作时间较短者,可用以下方法进行自救:
⑴刺激咽部,诱发恶心。
⑵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做呼气动作。 ⑶按压一侧颈动脉窦5-10秒。
10.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的焦虑恐惧情绪,给予必要地安慰和解释,对监护病人加强巡视。 八、【健康指导要点】
1. 积极防治原发疾病,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发热、疼痛、饮食不当、睡眠不足等。应用某些药物(抗心律失常药、排钾利尿剂等)后产生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就医。 2. 适当休息与活动。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3. 教会病人及家属测量脉搏和听心律的方法。
4. 指导病人正确选择饮食。饱食、刺激性饮食、嗜烟酒等均可诱发心律失常,应选低脂、易消化、清淡、富营养饮食,少量多餐;合并心力衰竭及使用利尿剂时应限制钠盐的摄入,多进含钾的食物,以减轻心脏负荷和防止低血钾症而诱发心律失常。 5. 保持大便通畅。
6. 让病人知道坚持服药的重要性,不可自行减量或撤换药物,如有不良反应及时就医。 7. 定期复诊,以便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九、 预防
1.生活要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2.居住环境力求清幽,避免喧闹,多种花草,有利于怡养性情; 3.注意劳逸结合,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节制房事,预防感冒;
4.尽力保持标准体重,勿贪饮食,因为发胖或会使心脏负荷加重; 5.注意季节、时令、气候的变化,因为寒冷、闷热的天气,以及对疾病影响较大的节气,如立春、夏至、立冬、冬至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应提前做好防护,分别采取保暖,通风、降温等措施;
6.饮食以易消化、清谈、营养丰富、少食多餐、低盐低脂、高蛋白、多种维生素、清洁卫生、冷热合适、定时定量为原则,心律失常患者禁忌浓茶、咖啡、香烟、烈酒、煎炸及过咸、过甜、过黏食品,少食细粮、松花蛋、动物内脏,兼有水肿者,应限制饮水量;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7.精神情志的正常与否,同心律失常发生关系密切,设法消除紧张、恐惧、忧虑、烦恼、愤怒等不良情绪刺激,保持正常心态;
8.患者除日常口服药外,还应备有医生开具的应急药品,如心得安、速效救心丸、心痛定、阿托品等。
文案大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