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3.《诗词三首》导学案

来源:小奈知识网
 第13课 《诗词三首》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国学名句 1.反复朗读、感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2.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背诵积累诗词名句,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自主突破 默写诗句,通过反复朗读、感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金樽( )珍羞() 投箸( ) 多歧( )路 ....济沧海( ) 烂柯人() 婵娟( )绮户( ) ....2.填空。 ①《行路难》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朝的_____________。 ②《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作者是_____________,乐天是_____________。 ③《水调歌头》选自 ,作者是 ,字 ,号 , 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3.根据注释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玉盘珍羞直万钱 ___________________ (2)直挂云帆济沧海___________________ ...(3)暂凭杯酒长精神________(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5)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答案: 1.zūn xiū zhù qí jìkēchán qǐ2.①唐 李白 ②刘禹锡 白居易 ③ 《东坡乐府》 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豪放 3.(1)精美的菜肴(2)渡(3)增长,振作(4)举,拿着(5)遗憾(6)形容月色明媚,这里指代明月 合作探究 一、学习《行路难》 1.文学常识: 作者,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人称。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 人。 答案:李白诗仙浪漫主义诗 2.深入探究: (1)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不能食?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抒写了诗人当时怎样 的矛盾心境? (3)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 (4)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明确: ①是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得诗人“酒”不能咽,“羞”不能食,由于朝中奸佞阻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②这二句用比喻,既照应题目“行路难”,又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的深切体验,想有所作为和事与愿违、有志难伸的矛盾、痛苦心情。 ③诗中借用了吕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 ④无论前路多艰险、多难走,诗人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充满着冲破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的精神。诗人借用古人言论表明自己的理想,这两句诗常被后人引为座右铭,作为在困境中激励自己努力进取的力量。 3.从全诗来看,其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 明确: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昂扬激越,乐观向上的。 二、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文学常识: 作者,(772—846),代诗人,其诗通俗清新,擅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答案:刘禹锡 唐 2.品读分析: 本诗各联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 首联:坎坷遭遇——渲染——辛酸 颔联: 归来感慨——用典——悲痛 颈联: 感叹身世——写景——愤激 尾联: 席间赠言——抒怀——昂扬 3.赏析名句: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明确:“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明确:这两句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抒发诗人身世之感。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4.品味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三、学习《水调歌头》 1.了解作者 作者 ,文学家、书画家,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答案:苏轼北宋 2.理解词意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么比得上人间。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亮又圆?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阴天隐藏、晴天出来,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永久圆全。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3.品读分析 对照注释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联系何在? 明确: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两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4.赏析名句 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阳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明确:人世间总有悲伤、欢乐、离别、相逢的变迁,月亮也有阴、有晴、有圆、有缺的变化,这些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这句话写出了人月无常,自古皆然的道理,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阳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词人受到月的启发,惆怅心情得到慰藉,表现了词人旷达的胸怀。 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明确:只希望人人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赏这美好的月光。词人希望自己和弟弟,同时希望分离的人们从共赏明月中互相慰藉,互相祝福,希望大家岁岁平安,推己及人,表现了词人博大的思想境界和乐观的情怀。 5.品味感情 全词词人的情感变化:向往——徘徊——热爱——惆怅——慰藉。 主题: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四.作业设计 1.背诵三首诗词。 2.自选其中一首诗词,把你读完该诗(词)后的感悟用一段话表达出来。 拓展延伸 当堂测试 请写几句借月抒怀的句子。 1.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停杯/投箸不/能食 B、玉盘珍馐/直/万钱。 C、巴山楚水/凄凉/地 D、起舞/弄清影 2.原文填空 (1) ,将登太行雪满山。 (2)《行路难》使用典故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的句子,。 (3)生活中难免经历痛苦与挫折,请你用《行路难》的句子对身处逆境的朋友进行激励或劝勉: ,。 (4)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 (5)《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给人以鼓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中“________,________”是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答案:1.C2.(1)欲渡黄河冰塞川。(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阅读《行路难(其一)》,完成问题。 (1)诗人、面对华美的酒席,却用 、 、 、 四个连续的动词,形象地表现了 。 (2)诗人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中,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明了 。 (3)诗人在第7句和第8句中用了两个典故,诗人用典的作用是什么? 答: (4)选出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在酒宴时,即将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连平时号称“酒仙”的他难以豪饮而醉。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表明自己虽然有着决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上也曾尽坎坷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D、李白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彷徨,抑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通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答案:(1)停、投、拔、顾自己内心的苦闷、抑郁的心情。(2)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自己的政治出路被权贵堵塞。(3)诗人暗用姜太公和伊尹终得任用的故事,表示自己对重回朝廷仍然抱有希望。(4)A (二)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回答下列问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 、一个是 。 (2)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①“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 答案:(1)又恐 何似 (2)①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或:抑郁、悲伤、痛苦之情;或: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②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只要答对一点即可) 课外阅读: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虞美人 梳楼 [宋]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选自《宋词鉴赏辞典》) 【注释】①溟濛(míng méng):形容烟雾弥漫,景色模糊。②忒(tuī):太。 (1)这首词中作者选取了绵绵的细雨、 和 等自然景物,描绘出江南春天的景致。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思归念远之情,请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处进行分析。 答案:(1)柔美的杨柳 红艳的海棠 (2)示例1:“丝丝杨柳丝丝雨”一句写春雨的连绵不绝与杨柳的杂品娜柔美。春雨易伤旅人,而杨柳则更能引发别离之愁。(春雨连绵,杨梆柔展,此情此景让远离乡关的词人触景伤情、悄不自禁。)示例2:“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词人心头的乡愁,小楼都装不下了,以至于几次三番飞将出去寻找归乡之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乡愁之浓重、思归之执着与痴迷。示例3:“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写词人远离家乡,乡愁情切。连天帝都起怜悯之心。可见相思之苦;而借“花”消愁,结果自然也只能是“愁更愁”。示例4:“ 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写海棠红艳,春意浓重,以乐景衬哀情,突出离乡之人的孤独和思乡之苦。示例5:“才卷珠帘却又晚风寒”,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是寒森森的晚风,此句以环境的清冷,映衬思乡之忧伤。 总结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