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分析

来源:小奈知识网
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分析

【摘要】

从X射线被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后已经渗透到许多学科中,并得到广泛的

应用。通过X射线衍射晶体进行结构分析成为一种有效地手段。本实验运用X射线进行物质线衰减系数的测量,同时进行衍射晶体进行结构分析,测定晶格常数。 【关键词】 X射线 【引言】

衍射

晶体结构分析

X射线是1895年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研究阴极射线是发现的。此后,X射

线已经渗透到许多学科中,并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X射线衍射晶体进行结构分析成为一种有效地手段。光波经过狭缝将产生衍射现象,为此,狭缝的大小必须与光波的波长同数量级或更小。对X射线,由于它的波长在0.2nm的数量级,要造出相应大小的狭缝以观察X射线的衍射,就相当困难。冯.劳厄首先建议用晶体这个天然的光栅来研究X射线的衍射,因为晶格正好与X射线的波长同数量级。

实验原理

一、线吸收系数

假设入射线的强度为R0,通过厚度dx的吸收体后 ,由于在吸收体内受到“毁灭性”的相互作用,强度必然会减少,减少量dR显然正比于吸收体的厚度dx,也正比于束流的强度R,若定义μ为X射线通过单位厚度时被吸收的比率,则有:

dRRdx (1)

考虑边界条件并进行积分,则得:

RR0e透射率 Tx (2)

R ,则得: R0Tex (3)

或 lnT=-x (4)

式中μ称为线衰减系数,x为试样厚度。我们知道,衰减至少应被视为物质对入射线的散射和吸收的结果,系数μ应该是这两部分作用之和。但由于因散射而引起的衰减远小于因吸收而引起的衰减,故通常直接称μ为线吸收系数,而忽略散射的部分。 二、布拉格反射:X射线在单晶中的衍射

1、布拉格(Bragg)公式

光波经过狭缝将产生衍射现象,为此,狭缝的大小必须与光波的波长同数量级或更小。对X射线,由于它的波长在0.2nm的数量级,要造出相应大小的狭缝以观察X射线的衍射,就相当困难。冯.劳厄首先建议用晶体这个天然的光栅来研究X射线的衍射,因为晶格正好与X射线的波长同数量级。图1显示的是NaCl晶体中氯离子与钠离子的排列结构。现在讨论X射线打在这样晶格上所产生的结果。

由图2a可知,当入射X射线与晶面相交角时,假定晶面就是镜面(即布拉格面,入射角与出射角相等),那末容易看出,图中两条射线1和2的程差是ACDC,即2dsin。当它为波长的整数倍时(假定入射光为单色的,只有一种波长), 2dsinn,n1,2, (5)

图1 NaCl晶体中氯离子与钠离子的排列结构

在方向射出的X射线即得到衍射加强,式1就是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公式,称之为布拉格公式。在上述假定下,d是晶格之间距离,也是相邻两布拉格面之间的距离。是入射X射线的波长,是入射角(注意此入射角是入射X射线与布拉格面之间的夹角)和反射角。n是 一个整数,为衍射级次。

根据布拉格公式,即可以利用已知的晶体(d已知)通过测角来研究未知X射线的波长,也可以利用已知X射线(已知)来测量未知晶体的晶面间距。

入射射线1反射射线22ddAdSinCCDdSin布拉格面d'透射射线d\" (a)布拉格公式的推导

图2

(b)晶体中不同方向的平行面

图2a表示的是一组晶面,但事实上,晶格中的原子可以构成很多组方向不同的平行面来说,d是不相同的,而且从图2b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在不同的平行面上,原子数的密度也不一样,故测得的反射线的强度就有差异。

实验步骤

1. 实验装置(如图3) 2.

(1) 安装准直器在a处(使

导孔对准准直器座的凹槽)。

(2) 安装测角器(将顶部引

导凹槽套在顶部导杆上,以测角器底部为中心对X射线装置的底部导轨进行旋转,升高测角器,适当装备使底

部导杆d滑进测角器的引导凹槽中)。

(3) 在实验区域中将测角器滑向左边,将带状电缆插入测角器的连接器c中。 (4) 安装传感器支架e,插入传感器。

(5) 安装吸收体系列f(拆卸靶支架并从支架上拿走靶台,将吸收体系列的滑槽放

进靶支架的90弯曲的狭缝中,并尽可能的滑进靶支架,安装靶支架)

(6) 按ZERO键,使测角器归零。

(7) 滑动测角器,使靶与准直器之间的距离为5cm,插入底部引导狭槽的滚花螺钉,

并拧紧;旋松传感器臂上的滚花螺钉,设置靶和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5cm,并拧紧螺钉。

(8) 关闭铅玻璃门。

图 3 X射线装置

3.研究X射线的衰减与吸收体厚度的关系

(1)直准器前没安装锆滤片(Zr)

a. 设置X光管的高压U=21KV,电流I=0.05mA,角步幅0,测量时间

t100s。

ob. 按TARGET键,用ADJUST旋钮,使靶的角度为0(每转动10吸收体厚度增

加0.5mm)。

c. 按SCAN键进行自动扫描。

d. 扫描完毕后,按REPLAY键,读取数据。

e. 按TARGET键,用ADJUST旋钮,使靶的角度依次为10、20、30、40、50、

o

60,进行实验。

oo

o

o

o

oof. 记录数据。(如表1) (2) 直准器前安装锆滤片(Zr)

a. 按ZERO键,使测角器归零

b. 设置X光管的高压U=21KV,电流I=0.15mA,角步幅0,测量时间

ot200s。

c. 按TARGET键,用ADJUST旋钮,使靶的角度依次为0、10、20、30、40、

oo

50、60。

ooooo

d. 按SCAN键进行自动扫描。

e. 扫描完毕后,按REPLAY键,读取数据。(如表2)

4. 研究X射线的衰减与吸收体物质(Z)的关系

(1)直准器前没安装锆滤片(Zr)

a. b.

按ZERO键,使测角器归零

o0设置X光管的高压U=30KV,电流I=0.02mA,角步幅,测量时

间t30s。

c.

按TARGET键,用ADJUST旋钮,使靶的角度依次为0、10、20。(每转动约10吸收体物质发生改变)。

d. e. f.

按SCAN键进行自动扫描。

扫描完毕后,按REPLAY键,读取数据。

设置X光管的高压U=30KV,电流I=1.00mA,角步幅0,测量时

ooooo

间t300s。

g. h. i.

按TARGET键,用ADJUST旋钮,使靶的角度依次为30、40、50、60。 按SCAN键进行自动扫描。

扫描完毕后,按REPLAY键,读取数据。(如表3)

o

o

o

o

(2)直准器前安装锆滤片(Zr)

a. 按ZERO键,使测角器归零

o0b. 设置X光管的高压U=30KV,电流I=0.02mA,角步幅,测量时间

t30s。

c. 按TARGET键,用ADJUST旋钮,使靶的角度依次为0、10、20。 d. 按SCAN键进行自动扫描。

e. 扫描完毕后,按REPLAY键,读取数据。

o0f. 设置X光管的高压U=30KV,电流I=1.00mA,角步幅,测量时间

ooo

t300s。

g. 按TARGET键,用ADJUST旋钮,使靶的角度依次为、30、40、50、60。 h. 按SCAN键进行自动扫描。

i. 扫描完毕后,按REPLAY键,读取数据。

o

o

o

o

5. 研究X射线在单晶中的衍射

a. 按图4所示安装实验仪器,使靶台和直准器间的距离为5cm,和传感器的距离为6cm。 b. X射线在NaCl晶体中的衍射

将NaCl单晶固定在靶台上,启动软件“X-ray Apparatus”按

或F4键清屏;设置X光管的高

abcdgfe压U=35.0KV,电流I=1.00mA测量时间

ot3s10s,角步幅0.1,按

COUPLED键,再按键,设置下限角为 4.0, 上限角为24;按SCAN键进行自动扫描;扫描完毕后,按

o

o

或F2键存储文件。

数据处理和结果:

1. 研究X射线的衰减与吸收体厚度的关系

R/s厚度d/mm (无Zr) 0 0.5 1.0 1.5 2.0 2.5 3.0 6.64 3.22 1.69 0.95 0.72 0.66 0.51 (Zr) 6.79 2.82 1.48 0.92 0.52 0.50 0.42 (无Zr) 1 0.48494 0.254518 0.143072 0.108434 0.099398 0.076807 (Zr) 1 0.415317 0.217968 0.135493 0.076583 0.073638 0.061856 -1 R/s-1 T=R/R0 T=R/R0

由图可知:d和T基本满足表达式 Tex ,与理论是相一致的。d和lnT的函数

关系图基本满足表达lnTd,图中的直线的斜率表示吸收系数= 15.2341cm(Zr);

-1

。 =14.4746 cm-1(无Zr)

2.研究X射线的衰减与吸收体物质的关系

U=30KV,d=0.5mm,直准器前没安装锆滤片(Zr)

原子序数(Z) 6 13 26 29 40 47 R/s-1 T=R/R0 (无Zr) U=-lnT/d cm(无Zr) 0 0.74941862 10.764924 41.047479 73.100336 45.172313 47.668129 -1(无Zr) 17.13 1.00 16.50 10.00 2.200 0.443 1.790 1.580 0.963222 0.583771 0.128430 0.025861 0.104495 0.092236 U=30KV,d=0.5mm,直准器前安装锆滤片(Zr)

原子序数(Z) 6 13 26 29 40 47 R/s-1 T=R/R0 (Zr) 1.00 1.041071 0.553571 0.17375 0.068393 0.197679 0.114821 U=-lnT/d cm(Zr) 0 -0.805008 11.827290 35.002756 53.649738 32.422259 43.287543 -1(Zr) 5.60 5.83 3.10 0.973 0.383 1.107 0.643

由图可知:对一定的波长而言,线吸收系数u随原子序数Z的增加而增加。但到Z=40时,线吸收系数u突然降低,然后又增加。这一突变的原因可以用荧光散射来解释,此时的能量被吸收体吸收而产生荧光射线。 3.研究X射线在单晶中的衍射

1) 已知晶体的晶格常数(a0=564.02pm),测定X射线的波长 n 1 2 3 由上表得 经验值 测量值 (K) 7.2 14.5 22.1 OOO(K) 6.3 12.9 19.6 OOO(K) 70.794 71.143 72.033 (K) 61.955 63.328 63.969 (K)/pm 71.07 71.32 (K)/pm 63.08 63.083 则它们的相对误差分别为:

71.3271.070.35%(K)

171.0763.08363.0820.0045%(K)

63.08

2) 已知X射线的波长,测定晶体的晶格常数 NaCl晶体的掠射角

 6.3 7.2 o 12.9 14.5 o 19.6 22.1 o o o osin 0.11 0.125 0.223 0.25 0.335 0.376 线系 KKKKKK n 1 1 2 2 3 3 n 1171.5 2600.5 317.8 778.8 86.8 185 由于实验器材问题,使n测得的值有误,无法测定晶格常数。 注意事项

1、本实验使用的NaCl晶体或LiF晶体都是价格昂贵而易碎、易潮解得娇嫩材料,要注意保护:1)平时要放在干燥器中;2)使用时要用手套;3)只接触晶体片的边缘,不要碰它的表面;4)不要使它受到大的压力(用夹具时不要夹得太紧);5)不要掉落地上 2、使用侧角器测量时,光缝到靶台和靶台到传感器的距离一般可取5~6cm左右,此距离太大,会使计数率太低;此距离太小,会降低角分辨本领。

3、进行不转动样品的实验中仍可用自动测量,只须设置△β=0.0°即可。这时,用SCAN键可以控制开关高压的时间,并通过REPLAY键得到平均的R值。

实验总结

本实验运用X射线进行物质线衰减系数的测量,同时进行衍射晶体进行结构分析,测定晶格常数。测得吸收系数= 15.2341cm(Zr),=14.4746 cm(无Zr),X射线的波

-1

-1

长(K)=71.32pm,(K)=63.083pm。但由于实验仪器的原因使得测量的n有误,无法求出晶格常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