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奈知识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教学策略

来源:小奈知识网


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心得

——谈教学设计之我见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成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就是通常所说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的制定必须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普通高中新课程,与传统的高中课程体系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就化学学科而言,新课程的化学课程目标是为了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制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以观念和方法教育为主线,以知识内容为载体进行教学设计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化学课程标准》),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在初中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为全体学生提供高层次的科学素养教育,同时为选修课程和其他相关理科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化学知识基础。必修课程的这两个任务决定了必修模块的内容需要精选学生终身学习所需要的化学知识。高中化学中有关化学观念和方法的学习内容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化学必修模块中有大量的关于化学观念和方法的内容。其中有些是直接用文字写出来,还有一些是隐含在知识内容之中。怎样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是必修化学教学的重要问题。

1、吃透教材,理解教材中所包含的化学观念和方法。

在《化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化学观念和方法的要求有很多,但是这些化学观念和方法不能孤立地写在教科书中,教科书总是将化学观点和方法与知识联系在一起。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编写的必修模块教材书,不论哪一种版本,都是以化学观点和方法作为贯穿整个教材的线索。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材时要理解教材中所组含的化学观点和方法,而不是单纯地为讲解知识而讲解知识,甚至根据多年的教学习惯,武断地说“现在的教材很乱”。

2、以化学观念和方法来整合教学内容

在确定教学方案时,必须以化学观念和方法教育为核心来整合教学内容,而不是单纯地教知识。每节课的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领会这些知识背后的原理和方法。如《化学1》专题1中的《溶液的配制及分析》一节,关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与旧教材没有什么不同,但要注意在教学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记

住配制溶液有几个步骤,而是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需要这些步骤。具体的教学设计可以是这样的:首先告诉学生所有的定量实验的核心问题是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保证物质的数量准确。然后运用这一原则来考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各个步骤,引导学生思考:1)为何在准确配制溶液时要使用容量瓶,而不用我们熟悉的量筒?2)为什么必须冷却溶液?3)为什么要用玻璃棒引流?4)为什么在定容时要改用胶头滴管?这样,将操作的细节作为原理的运用,学生更容易掌握,而不是背诵实验步骤。

二、教学组织上,学生活动和教师引导并重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地位的下降,或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仍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特别是必修模块的教学,因为学生只接受过一年的化学启蒙教育,还有许多化学知识没有接触过,在这样的条件下一味地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是不切合实际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学生的化学知识太少而否定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因为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就会妨碍知识的获得。综合两方面的因素,比较好的教学策略是既重视学生的活动,同时也强调教师的引导。

1、在实验探究课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必修模块中有许多学生探究实验,尤其是苏教版的教材,不少探究实验在课本中没有给出实验现象,这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这并不等于探究课就是让学生自己看书自由地实验。由于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一定的,同一个实验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可以有不同的内容,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在探究课中应该给学生提出观察的重点,让学生集中观察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现象,这对一些观察能力较弱的学生也有很大帮助。

例如,在《化学1》专题2第一单元《溴、碘的提取》时有一个活动探究:“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KBr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都明白,关于反应中生成的溴单质或碘单质的存在形式、四氯化碳对溴单质和碘单质的萃取等问题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果只是按照课本中的说明笼统地说观察实验现象,可能学生会遗漏一些重要实验现象,最终导致无法正确地获得知识。因此可以在实验前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在三个地方认真观察实验现象;1)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后,观察现象并记录;2)加入少量CCl4后观察现象并记录;3)振荡,静置后观察现象并记录。通过第一个现象的观察,让学生领悟溴单质虽然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但反应生成的溴单质以水溶液的形式存在:第二个现象让学生明白CCl4密度比水大;第三个实验证明只有充分振荡才能使溴单质溶解在CCl4中,没有振荡,就不会产生此现象。这样,通过实验前对学生的探究实验提出观察要求,促使学生更认真地探究某些重要的实验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在理论讲授课中注意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必修模块中有不少的理论课,理论课的通常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解为主,但是不能将教师的讲解变为“满堂灌”,而是要在理论课中精心策划一些学生活动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宗旨制定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尽可能少地投入教学时间,却有比较好的学习结果,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要想使教学有效性达到比较高的层次,显然用传统的、单一的讲授法是无法实现。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许多教师认识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地使用这些教学方法。但是,在使用这些教学方法时,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问题:

1、要有合作、讨论的话题

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高教学效率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要真正达到这一效果与教师设置的问题有密切的关系,只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生动有趣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讨论。同时,还要考虑在课堂上给出多少时间供学生讨论,讨论的时间太短也无法实现讨论的价值。对于那些学生不需要讨论思考就可完成的问题或再讨论也不可能有结果的问题,在教学程序上就不宜设置成学生讨论。例如,在《化学2》的元素周期表中,有这样一个“交流与讨论”,要求学生在找出氮、硫、钠、铝、氖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后,要求学生小结出原子结构与周期表位置的关系,这样的问题学生就可以通过讨论得到,而对于像共价键、碳原子成键的多样性等内容学生就无从讨论,只能用讲授法。

2、要精选探究的内容

探究式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习方式,但并不是任何内容都要探究一番。因为有些内容学生不必探究,只要阅读课本就明白的知识可以采用自学的方式,还有些内容可能探究起来很费时,在教学时数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可以不必探究或只探究其中几个关键点,以提高教学效率。

3、要注意研究使用多媒体手段的必要性

新课程倡导使用包括多媒体技术在内的现代教学手段。教学中要注意将多媒体技术用得恰到好处。例如,可以用

多媒体展示原子结构及其发展过程,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可以用视频录像让学生了解简单的工业生产过程等等。但是,不见得每一节课都得制作课件,因为有些内容学生可以理解,教师不必花时间制作课件。另外,化学实验是不能用多媒体代替的,因为,多媒体毕竟是虚拟的,而教师的演示实验或学生的动手实验却是真实的,学生的真实体验是无法用其他教学手段代替的。

简而言之,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的制定要以是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原则,在整个必修化学教学课时不是很宽裕的情况下,更要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总之,根据《化学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定位是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在教学目标上必须创造条件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内容上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在教学方式上坚持以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小奈知识网还为您提供以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1兴趣化教学策略: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要运用兴趣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我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实验...

化学苏教版必修一知识点物质的量课堂上应如何引入

论文摘要: 本文针对教师对后进生在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中遇到的问题,对必修模块的教学策略分析。虽然高中化学新课程进入我省已经三年时间了,但在实施必修模块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师最大的困惑是必修1和必修2的知识几乎涵盖了以前高中化学所有教学内容,即使学优生学习起来都有困难,更何况那些后进生。

试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有效教学

试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有效教学 【摘 要】: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是一重要途径.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可以采用兴趣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 探究性教学等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化学教学策略及学习指导?

1.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高中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内容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课堂上,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施教,先学好基础,从简单的学起。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举例谈一谈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常用策略有哪些

我们认为,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化学概念教学策略应该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基调,以学生主动和有效学习的学习策略为基础,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注意引导、促进学习主体形成和掌握合理的学习策略。以下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策略进行阐释。一、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

如何做好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工作

1化学教学观念的改变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迫切需要革新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追求、以考试为唯一评价手段的课堂,用新课程倡导的课程价值观指导课堂实践。建立以“人本、人际、人境”三大要素为核心的生态课堂,改变高中化学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下面我谈谈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一、兴趣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编写风格及新课标的理念,都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常见的...

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有效课堂策略 开题报告

1、深钻教材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也使高中化学的课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认真阅读和理解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了解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教材,熟悉教材的编排特点及内在联系,掌握本节内容的要点、编写层次与顺序。查阅相关期刊杂志上刊登的教学方法理论及对教材的处理、内容的解读,做到对教材内容了如指掌,同时对...

浅析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理念强调化学学习方式的特征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本文重点探讨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与实施,针对不同的实验内容,应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和具有启发性。    一、教学方法 高中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包括两大部分,穿插在...

解决高一化学教学存在问题的策略有哪些

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一、知识体系零散,基础知识不扎实,阶段考试成绩不稳定:这一问题的主要表现是:对某些知识点概念理解不清,习题处理有困难。在后续课程中涉及到此类知识点的相关知识会产生连锁反应,造成进一步的学习困难。如果这种现象持续下去,久而久之,就会象滚雪球一样形成恶性循环,使得...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om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22190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