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以粮食流通企业为例
12级会计2班 12020239 范磊
一、作业成本法概念:
1.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核心,将耗用资源成本计入企业有关作业,再根据作业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的成本计算方法。
2.作业是指需要进行操作并因此消耗资源的流程或程序。
3.成本动因是工作的直接原因,反映产品或其他成本对象对作业的需求。
二、作业成本法应用基本步骤
1.确认作业消耗资源,划分直接成本间接成本。
2.识别、定义作业中心。
3.确认资源分配方式。
4.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
5.进行作业管理。
三、以某粮食流通企业为案例进行分析
某企业经营小麦、稻谷、玉米,当月经营量分别为1.3、0.6、2.1万吨,收入为2456.8、1047.36、3527.47万元,成本为2449.18、1044.24、3520.91万元。工资42800元,装卸费40000元、保管费100000元,招待费87000,合计269800元。
(1).按照传统方法分配费用、计算利润如下:
(2).作业成本法下计算盈利情况
1、确认资源消耗。各项间接资源消耗为工资42800元,装卸费40000元、保管费100000元,招待费87000,合计269800元。
2、划分作业中心。粮食流通企业业务流程,一般划分为订单处理、购销作业、调运作业、仓储作业、结算作业。
3、确定资源分配方式。工资、招待费以人数为动因计算,其中订单作业5人、购销作业10人、仓储作业4人、调运作业3人、结算作业3人;装卸费、保管费以吨数为动因计算。如下表:
(3).将作业成本分配至品种。根据公司记录,当月共签订购销合同60份,经营量4万吨,假设当月采购销售一致,计算作业成本分配率(作业成本分配率=作业成本总额/
成本动因数量),如下表
(4).计算各品种成本
四、差异比较
可见按作业成本法分配的费用与按数量分配有较大的差异。
1、 按数量分配的费用不能准确的反映实际消耗资源。从品种看,玉米经营消耗资源太多,应适当减少玉米经营量,增加小麦经营量。
2、 从作业看,仓储作业调运作业均为非增值作业。本例没有考虑库存周转、平均储存量等因素,但在实际中,应加快库存周转、提高调运效率以降低非增值作业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