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乐器进课堂浅探
摘要:本文从学习乐器的重要性;用正确的吹奏姿势和呼吸方法进行吹奏;注重学生口风的训练和吹奏技巧的运用;强调指法训练等方面,就如何运用器乐,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课堂更加丰富活跃,使课堂更加富有活力,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学习兴趣 口风训练 因势利导 必要性 丰富活跃 兴趣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开发人类智力,陶冶人的情操,激励人们奋进的一种教育工具却被教育者忽视了。从2007年9月在中山举行的广东省第四届中小学音乐优秀教案设计、优质课现场教学评比交流活动中,笔者看到了乐器在课堂中的重要性。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和深入,器乐作为音乐表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各方的重视和关注。在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探索和不断实践中,充分证明了器乐进入课堂的必要性,器乐进课堂是改变传统的以唱为主的教学观念,它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发智力,培养良好情操。
早在2000年,广东省教育部门就很重视器乐进入课堂,并做了研讨。国家教委明文规定进课堂乐器有口琴、竖笛、口风琴等;其中口琴,口风琴、竖笛、竹笛各有特色,以其音色优美、简单易学、携带方便、经济耐用等优点,率先进入音乐课堂。
从2001年以来,在高明区教育音乐主管人员的重视下,经常邀请相关专家请来讲座和培训,使音乐教师的器乐技能和视野得到提升,在高明区举行过几届器乐合奏比赛,效果很好,根据教育部门的要求和提倡,各中学和中心小学都把口风琴、竖笛引进了课堂;我们经过一年的“小乐器进课堂”教学活动,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过了艰辛的历程,在这坎坷的磨砺中,发现了“小乐器进课堂”教学活动,有深远的创新意义和广泛的教育意义,同时我们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我校先拿初一做试验,在一年多的尝试和教学实践中,小型乐器进课堂,大大丰富音乐课堂教学,也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在易学和方便方面,还是选择竖笛作为主要的乐器。初一、初二的学生,每人必须有一支竖笛或口风琴等乐器,口风琴(口琴)占四之一左右,经济允许的学生就买口风琴,而且、自由组合。这样就使音乐课更丰富了,学生也更积极了,去年年十一月十三日举行的少年艺术花汇中,只用了五周时间的训练,器乐组比赛中我们还是取得很好的成绩,得到专家的好评,因为平时学生就会吹奏,排练起来就省时间,所以乐器进入课堂是一条有必要走的路径。下面是平时在课堂内外的一些做法。
1运用器乐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都好奇心强,喜好新生事物。特别是初一学生。第一节课时,笔者就展示了很多种乐器,有钢琴、手风琴、电了琴、口琴、竖笛、箫、吉他、口风琴等,这些乐器的出现,吸引住了学生:他们摸着、敲着、吹着。因为很多从小学上来的农村学生,有很多乐器以前都没见过,于是抓紧时机地吹(弹)奏了一些学生熟悉的歌曲,如:《沧海一声笑》、《新年好》等,让学生感受到乐器美妙的旋律,让学生喜欢上了乐器。这节课,笔者就多用点时间介绍不同乐器的,也作对比。丰富多样的乐器,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课和乐器的神秘。
2在课堂中,因势利导
为了让学生容易学习竖笛和口风琴,笔者选择了余占友老师编著的《学校器乐》的音乐课程丛书,内容丰富和多样化,有口风琴独奏、有竖笛独奏,也有合奏的曲目。笔者注意把知识点、演奏技巧渗透到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比赛活动中。如竖笛训练运用气息进行吹奏时,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吹茶叶,茶叶浮上面用不同的力度来学吹,口风琴就用吹纸、吹气球”的比赛。在游戏中,学生会自觉地作深呼吸,让气缓缓地有控制地吹出,这样就有效地进行了长音练习,也加强了气息的训练。此外,指法是一个大难题,特别第一节课要花多时间,因为口风琴和竖笛的指法不同,可以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展开教学。介绍完口风琴,第二课时再讲解竖笛。在演示完后,要进行个别的指法指导,让学生树立信心,以后每节课前段时间,都用5-10分钟来学习和指引,习惯了、学生就会自觉练吹;在课后要求多学练多,几个同学一组进行学习,一台口风琴配3-5支竖笛,在学习音阶后再学习乐曲,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几周多叫些会吹的同学来吹奏,或吹音阶表演,这样就会促进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只要根据学生特点出发,就能使学生感兴趣,学生便很容易意接受。
3让课堂更加丰富活跃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这些小型乐器的加入,大大充实了音乐课堂,对于口风琴,初学者比较容易点,因为它能见到音阶和键盘,也容易触键,因此,可以先教学口风琴,再教竖笛。从“听”、“唱”延伸到奏和演。口风琴既可以让学生直观、准确地掌握乐理知识,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节奏感、音高感,培养学生视奏能力。歌唱教学中,充分利用口风琴和竖笛的相互配合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视谱——认唱——弹奏——听辨等环节,进行自主地学唱歌曲。此外,笔者还把口风琴和竖笛演奏运用到欣赏教学中,在原来听、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让学生弹一弹、听一听,使学生在愉悦的欣赏活动中,全身心地体验、感受和理解音乐,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了音乐视野,提高了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而且还发展了想象力,丰富了感情,陶冶了情操。
4乐器使课堂活起来
课堂提倡让学生有“动”的机会,如:动口、动手、动脑。口风琴、竖笛在的教学中,学生动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音阶的练习到歌曲的吹奏,这一过程需要手指不断练习。在课堂上,通过吹奏表演,让学生眼、耳、手等器官得到协调发展,且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多向性,这是其他学科和其他学具所无法取代的。同时,通过口风琴、竖笛教学,还可激发学生创作动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也把原来声音
或唱歌比较差的学生的兴趣提升了。在课堂上,我们重视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尝试,让学生有创作的余地。如从模仿生活节奏:马蹄声、气笛声、等开始,创作旋律,学生们兴趣很高,这时教师抓住有利因素,进行启发、引导,学生会乐此不疲。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乐器进行合唱、合奏训练,既强化了学生在合唱、奏中的节奏感、协调感、和声感,又提高了合唱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团结协作、互相学习和进步的思想,使班集体得到更好的融洽、富有活力。
总之,乐器进课堂,既充实又丰富了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也改变了原来呆板的课堂面貌,大大增强了音乐教学的吸引力;音乐是充满活力和希望的乐土,让校园不再枯燥。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也使学校的体艺和校园化发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音乐新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学竖笛轻松入门[M].中国戏剧出版社.
[3]徐立. 中小学音乐教师手册[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3.
[4]韩中健. 竖笛演奏与教学[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丁明霞. 浅谈竖笛教学的技巧[J]. 浙江:中小学音乐教育,2007,(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