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乡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来源:小奈知识网


××乡镇(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样本)

目` 录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编制原则

1.4适用范围

2、基本情况

3、启动条件

4、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5、应急反应

6、转移安置及生活救助 7、灾后救助及恢复重建

××乡镇(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然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建立健全救灾体系和运行机制,明确救灾职责,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结合本乡镇(街道)实际,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浙江省重特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富阳市重特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试行)》。

1.3 编制原则

实行乡镇(街道)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部门分工综合协调、重点突出、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用于本乡镇(街道)范围内的暴雨、洪水、台风(包括亚热带风暴)、潮汛、干旱、风雹(包括龙卷风、飓风等)、地质灾害、低温冷冻、雪灾、地震等异常自然现象造成的自然灾害。

2、 基本情况

主要描述情况有:辖区面积、行政村个数、人口数、境内流域、汛期情况等。

3、 启动条件

一次自然灾害造成以下一种或几种后果的:受灾人口超过本单位人口的3%左右;农作物受灾面积超

过本单位当季播种面积的35%左右;转移安置人口占本单位总人口的1.5%以上;造成人员伤亡的。

4、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4.1建立乡镇(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领导小组,并确定组成人员及职责。

4.1.1乡镇(街道)领导小组组长由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分管负责人或武装部长担任,成员可根据辖区实际情况确定,主要应由乡镇(街道)人武部、党政办、社会事务办、经济发展办、农办、便民服务中心、派出所、卫生、城建、水利、土管、供电、电信、教育、民兵、残联、团委、妇联等责任人担任。

4.1.2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研究和分析全乡镇(街道)灾害动态情况。

(2)研究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3)向灾区派出救灾工作小组,现场指挥。

(4)检查督促救灾、抗灾任务落实情况。

(5)制定危险地段群众转移路线及安置措施。

(6)及时解决救灾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4.1.3各成员单位职责

(1)武装部:负责组织民兵小分队和专业抢险队参与抗灾救灾和紧急转移安置工作。

(2)党政办:负责协调联络接待和其他重要工作事宜。

(3)社会事务办:负责全乡镇(街道)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工作,依据水利、气象预报的雨情、水情综合分析研究,及时掌握灾情和发展趋势,并按规定程序向上一级报告灾情,做好救灾款、物的筹集和储备,加强使用和管理;及时制定救灾款物分配方案,开展救灾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方面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防灾、抗灾、救灾和减灾的能力意识。

(4)经济发展办、城建办、土管站:负责灾区房屋规划,重建和组织实施等工作,负责地质自然灾害防治规划,组织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建立监测体系。

(5)农办:协助社会事务科做好农业查灾核灾工作。

(6)卫生院:负责做好灾民的医药卫生和防疫防病工作,确保医务人员和药品及时到位,做好灾区饮用水的检查和水源保护工作。

(7)派出所:负责疏导救灾车辆,确保交通安全,加强治安防范和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工作。

(8)水利:负责各水库、溪坝等防灾设施的防控。

(9)供电所:负责灾区各用电线路的抢修维护。

(10)电信:负责灾区通讯线路的抢修。

(11)教育、学校:负责协调转移受灾学校师生,安排好灾后学校教学工作,确保受灾学校及时复课,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灾后校舍重建修复工作。

(12)妇联:协助做好妇女的安抚、调解工作。

(14)团委:号召团员青年投身于救灾工作中去,积极参与灾后民房重建及改水改厕工作。

以上内容可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重新分配相关责任。

4.2领导小组办事机构及职责

领导小组设办公室,地点设在社会事务办,为日常办事机构,负责日常性救灾救济工作,办公室主任一般由副组长或社会事务办(科)担任主任(科长)。

5、应急措施

(1)启动本预案后领导小组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民政等报告情况;

(2)迅速向灾区派出救灾工作小组;

①联络协调组:由党政办牵头,抽调人员集中办公,负责全乡镇(街道)救灾情况的收集、上下联络、组织协调、有关材料及各类文电的起草和发送工作,编印救灾工作简报,搞好后勤服务等工作。

②抢险救灾组:由武装部牵头,便民服务中心、国土、供电、电信、卫生、移动、联通,负责灾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抢修恢复工作,对自身无力抢修的,应第一时间上报上级单位。

③安置及生活救济组:由社会事务办牵头,派出所、经济发展办、团委、妇联,负责组织制定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的生活救济方案,帮助灾区安排受灾群众的吃、穿、住等基本生活。

④查灾核灾组:由社会事务办牵头,农办、便民服务中心、经济发展办、中、小学,负责灾情的查核、统计报表的编制和上报工作。

6、转移安置及生活救助

6.1领导小组对灾区可能因灾需转移安置的人口进行预测,对人民群众居住和生活造成威胁时必须进行转移。

(1)撤离信号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会议、电话、广播、人力等多种通知方式,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成立驻村干部、村支二委成员组成的转移安置小组,负责需转移村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

(3)保证撤离群众及时安置,24小时内派出医疗救助分队,并紧急调拨衣被等救灾物资到位。

6.2安置方式:采取投亲靠友、安置到避灾中心,必要时搭建临时帐蓬等。

7、灾后救助及恢复重建

7.1灾情稳定后,尽快组织灾民返回家园。

7.2召开生产自救会议,组织灾区恢复生产自救。

7.3认真组织查灾核灾工作,重点是因灾造成房屋倒塌、家财毁光重灾户以及饮用水困难户的情况。

7.4根据核灾的数据制定灾民倒房重建,灾民吃饭穿衣、生产自救等总体工作方案报乡镇(街道)党委

政府审定,分步实施。

精心整理,仅供参考编辑文案使用,请按实际需求再行修改编辑

2020年2月17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