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含答案
1.读下面两段话,完成练习。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1)这段话写了蔡伦________。 (2)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3)照样子,用一句话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 【答案】 (1)改进造纸术,造出纸来 (2)剪碎、切断、浸、捣烂、捞、晒
(3)我先在纸上勾勒出半只蝴蝶来;然后把纸对折,拿起剪刀,沿着画好的蝴蝶边框小心翼翼地剪着,最终一幅剪纸作品就完成了。
【解析】【分析】(1)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2)考查动词。此题较容易,细读句子把动词一一找出来即可。(3)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故答案为:(1)改进造纸术,造出纸来(2)剪碎、切断、浸、捣烂、捞、晒 (3)我先在纸上勾勒出半只蝴蝶来;然后把纸对折,拿起剪刀,沿着画好的蝴蝶边框小心翼翼地剪着,最终一幅剪纸作品就完成了。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2)此题主要考查对动词的掌握能力。(3)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句子结构,选择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即可。
2.阅读《花钟》选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 ;七点,睡莲从 ;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 ;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张开________ 发现________ 怒放________ 艳丽________ (3)照样子写两个。
鲜花朵朵:________ ________
(4)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横线把这句话画出来。 (5)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一个拟人句。
(6)选文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这样写会让读者体到 ________
(7)我能仿照选文写一种鲜花的开放。
【答案】 (1)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欣然怒放 (2)展开;发觉;开放;美丽 (3)生机勃勃 ;白发苍苍
(4)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5)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6)拟人;鲜花的争奇斗艳,生机勃勃。 (7)略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从给出的词语“鲜花朵朵”来看,是ABC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4)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第二句。
(5)、(6)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7)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仿照短文中的句子,发挥想象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欣然怒放 (2)、展开、发觉、开放、美丽 (3)生机勃勃、白发苍苍(4)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5)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6)拟人、鲜花的争奇斗艳,生机勃勃。 (7)略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4)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5)、(6)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7)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句子结构,选择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即可。
3.认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丽——________ 结实——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起的作用是( )
A. 点明中心 B. 引出下文 C. 承上启下 (3)这段话主要是围绕赵州桥的________这一特点来写的。 (4)本段描写了种形态的龙。在文中用“________”画出来。 (5)我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仿写一句话。 【答案】 (1)美观;坚固 (2)C (3)美观
(4)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5)几只小花猫在快乐地玩耍,它们有的滚皮球,有的玩线团,还有的捉蜻蜓。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2)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3)结合第二题回答。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有的……有的……还有的……”是排比句。
故答案为:(1)美观、坚固 (2)C(3)美观(4)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5)几只小花猫在快乐地玩耍,它们有的滚皮球,有的玩线团,还有的捉蜻蜓。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模仿能力,说完整的话。
4.阅读《纸的发明》片段,回答问题。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张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
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下列选项不是我国四大发明的是( )
A. 造纸术 B. 指南针 C. 轮子 D. 造纸术
(2)用波浪线画出蔡伦的造纸过程的句子。
(3)用“________”画出蔡伦的造纸术为什么被传承下来的原因的语句。 (4)古人看书需要用车拉,可以用________这个成语来形容。原因是当时的书用竹简制作,重量太________后来蔡伦发明了纸,这种纸可以用________这个成语形容。
【答案】 (1)C
(2)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张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3)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4)学富五车;大;物美价廉
【解析】【分析】(1)考查文学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应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故答案为:(1)C(2)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张既轻便又好用的纸。(3)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4)学富五车、大、物美价廉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要正确使用成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别走,”裁缝把顾客叫住,“我知道您是个急性子。依我看,我做的活儿最适合您这种性子的顾客啦。”
急性子顾客挺纳闷:“为什么?”
“照您的性子,您肯定会一拿到衣服就穿在身上,不是吗?”裁缝________说。
顾客________说:“那当然。我可不耐烦把新衣服藏在箱子里。”
裁缝________说:“那么,您要是在别的季节拿到新棉袄,也不得不由着性子穿上。可是您________在秋天、夏天还是春天穿一件棉袄,人家________会笑话您的。我呢,决不会让人笑话您。非但如此,在您穿上我做的美观大方的新棉袄的时候,大家还会围着您直夸奖,甚至羡慕您呢。”
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不得不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于是,做衣服的事儿就算说定了。
(1)在文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________在秋天、夏天还是春天穿一件棉袄,人家________会笑话您的。 (2)想象人物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情,在文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①“照您的性子,您肯定会一拿到衣服就穿在身上,不是吗?”裁缝________说。
②顾客________说:“那当然。我可不耐烦把新衣服藏在箱子里。”
③裁缝________说:“那么,您要是在别的季节拿到新棉袄,也不得不由着性子穿上。
(3)文段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 )
A. 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 B. 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不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 C. 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承认裁缝说得没有道理。
(4)从“那当然”“不耐烦\"等词语中,你体会到顾客________的特点。 (5)你认为裁缝说的话有道理吗?为什么? (6)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些什么?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元宵节的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它们四处害人和牲畜,于是人们就联合起来准备去消灭它们。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jiàng xiáng)落人间,却被不知情的猎人当作凶禽给射死了,这件事被天帝知道了。天帝十分震怒,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受难,就冒着生命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到这个消息,仿佛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有个老人家想出了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jié ji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日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现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的活动,每到正月十五日,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从此,每年的正月十五日这一天就成了元宵节
(1)给文中的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降________(jiàng xiáng)落 张灯结________(jié jiē)彩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不知情:________。
(3)认真读一读画横线的句子,从这个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________。 (4)“为了纪念这次成功的活动”中的“成功”指的是________。
7.【答案】 (1)蒙蒙;甜润 ;逗人喜爱 ;银色
(2)扁圆扁圆的,与苹果的形状相似。 ;淡绿色 ;颜色变黄了
(3)婆娑(suō)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
(4)五月 ;中秋时节
(5)家乡的银梨
(6)赞不绝口:老师对我的作文赞不绝口。
【解析】【分析】(1)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横线上应填上形容词(或限制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即可找到关键词语。
(5)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6)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
故答案为:(1)蒙蒙;甜润;逗人喜爱;银色
(2)①扁圆扁圆的,与苹果的形状相似。②淡绿色;颜色变黄了
(3)婆娑(suō)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
(4) 五月、 中秋时节 (5)家乡的银梨
(6)赞不绝口:老师对我的作文赞不绝口。
【点评】(1)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增加词汇量。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5)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6)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意正确,说完整的话。
8.【答案】 (1)密切|xīng (2)苦思冥想;截然不同
(3)长长的;变短了;变长了;阳光的温度;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4)B
(5)兴奋;有些失落 (6)略
【解析】【分析】(1)密切:彼此间关系亲近。用于双方。亲切:形容人态度亲爱和善、态度亲切。用于单方。太阳与影子属于双方之间的关系,应该选“密切”。
兴,读xīng时,有兴盛、开始、奋发的意思。读xìng时,指兴致、兴趣。所以,兴奋,应该读为xīng fèn。
(2) 深沉地思考,意味着思、想、虑等,找到“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我终于想出了一点眉目”可知,这个成语是“苦思冥想”。
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意味着不同、很明显地被隔开等意思。找到“有一天,科学老师讲起了太阳与影子的联系,可原因却与我的发现截然不同……”可知,这个成语是“截然不同”。
(3)阅读“早晨,我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影子长长的”可知,空1应该填“长长的”,据此方法填写另外两个空即可。
(4) 阅读第三自然段可知,主要介绍了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终于得出影子的长短与阳光的温度有关的结论。所以选项B的说法比较完整。
(5)阅读“……为自己能发现影子的秘密而感到自豪”一句可知 “我”当年发现影子的秘密时的心情;阅读“有一天,科学老师讲起了太阳与影子的联系……”可知, 来科学老师告诉“我”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时,“我”的心情。
(6)阅读开放题,联系自己童年的发现,可以这样写:我发现,每月总有几天月亮是镰刀形的,然后慢慢变圆,再慢慢变扁。
故答案为:(1)密切;xīng(2)①苦思冥想;②截然不同(3)①长长的;变短了;变长了;②阳光的温度;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4)B;(5)兴奋;有些失落(6)略
【点评】(1)本题考查对近义词和多音字的辨析能力。首先读一读句子、词语和音节,看词语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描述对象是什么,再根据两个近义词表达侧重的不同进行选择。多音字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所以结合音、形、义判断多音字的读音即可。
(2)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与辨析能力。先读一读解释,抓住关键词进行搜索,看文中哪个地方可能会用到这些词语,然后根据成语的约定俗成、一般是四字词语特点进行筛选即可。
(3)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概括、总结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关键词就能完成填空。比如,早晨和傍晚的影子较长,中午的影子较短,而文中不是单用一个“长”,或“短”,具体是什么词语,从文中提取即可。
(4)本题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找到第三自然段,划分出段落的层次,用一句或几句把层次内容总结一下,不必顾全细节,概括主要内容即可。
(5)本题考查对人物内心情感的理解。人物的心情一般会随着事件的发展而波动。如果是成功,就会高兴,失败则不会高兴。所以从事件的发展变化分析人物心情即可。
(6)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能力。联系自己童年时的发现,可以从对月亮、星星的观察谈起,或者对一草一木的观察谈起,写出自己当时总结的结果即可。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花的授粉
花有雌雄两种花蕊。花要结果子,必得要雌蕊得到雄蕊的花粉才行。 有些花的雌蕊得不着花粉,就白开一场,没有结果就凋残枯死了。
有些花的雄蕊的花粉,是自动地落到本花的雌蕊上。可是有些花却要靠外界的力量做媒介,把这花的花粉传递到那花的雌蕊上。说是这样结成果实种
子,要比较强健些呢。所以多数花为了要得着强健的后代,使种族兴盛,都找媒人给自己做媒传递花粉。
花所请的媒人,有风,有水,有昆虫。大概请昆虫做媒的花最多。在昆虫媒人当中,顶顶受花欢迎、有名气的,是蜂、蝶、蛾三大望族。
花很懂得虫情世故,它知道昆虫决不肯白白地替它效劳。它必定要备一份厚礼,才请得到媒人。所以它特别制造了香甜的花蜜,作为酬谢媒人的筵席。花恐怕昆虫不知道它有花蜜,还用了心计,装上艳丽的花冠,散出芬芳的香气,利用荚色芳香来招引昆虫上门。这跟商店用大招牌、装霓虹灯招引顾客有些相像。
昆虫来到花里,就不客气地享用花备办的筵席。吃这顿丰盛的筵席的时候,昆虫还带上一身花粉,就把花粉传送到别朵花的雌蕊上,完成它的使命。
(1)花朵怎样才能结成比较强健的果实种子?说法最准确的是( ) A. 自动落粉 B. 靠外界的力量传粉 C. 请昆虫传粉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花朵可以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帮助传粉,其中本文重点介绍的媒介是________。
(3)画线句子中的“大概”一词可以去掉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以去掉,显得啰唆
B. 不可以去掉,因为作者也不知道详情
C. 不可以去掉,因为下面的内容只是作者的推测,显示了语言的准确性 (4)短文把昆虫比成了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5)花朵为了让昆虫传粉,做了哪些努力? 【答案】 (1)B
(2)风;水;昆虫;昆虫 (3)C
(4)媒人;这样写让昆虫的作用形象生动,易于理解,让语言生动有趣 (5)长出艳丽的花冠、散发香气、准备花蜜。
【解析】【分析】(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第二自然段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4)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B(2)风、水、昆虫、昆虫 (3)C (4)媒人、这样写让昆虫的作用形象生动,易于理解,让语言生动有趣 (5)长出艳丽的花冠、散发香气、准备花蜜。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4)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
据说公元336年,有位________的僧人路过敦煌的沙鸣山时,看见了沙鸣山在一片金光的笼罩之下出现了千佛的形状,于是他无比虔诚地开凿了第一个石窟,供奉佛像。现在,在敦煌近500个洞窟中,有2400多座彩塑、4.5万平方米的壁画和5座唐宋木结构建筑。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北魏时期开凿的。主佛卢舍那大佛,身高17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是龙门石窟中最高最大的佛像。他面容端庄娴雅,表情温和亲切,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也是北魏时期开凿的。著名的露天大佛有17米高,端坐在危崖绝壁中,笑眯眯地俯视着________。特别________的是,云冈石窟的浮雕以连环画的形式叙述了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的故事。
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每年都要吸引________的游客前去参观游览。
(1)把下列四字词语填入句子中合适的横线上。 引人注目 成千上万 芸芸众生 德高望重
①据说公元336年,有位________的僧人路过敦煌的沙鸣山时,看见了沙鸣山在一片金光的笼罩之下出现了千佛的形状,于是他无比虔诚地开凿了第一个石窟,供奉佛像。
②著名的露天大佛有17米高,端坐在危崖绝壁中,笑眯眯地俯视着________。
③特别________的是,云冈石窟的浮雕以连环画的形式叙述了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的故事。
④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每年都要吸引________的游客前去参观游览。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短文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石窟,其中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的是________,讲述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故事的是________,“东方的维纳斯”指的是________。
(3)请你在短文中找出一处运用了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句子,用“________”画出来。并写一写这样写的作用。
(4)读了短文,判断正误。
①这三座石窟都是在北魏时期开凿的。 ②这三座石窟都是佛教胜地。
③只有中国人喜欢去这三座石窟游览。
④从这三座石窟我们能感受到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和伟大。
【答案】 (1)德高望重;芸芸众生;引人注目;成千上万
(2)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内的主佛(卢舍那大佛)
(3)现在,在敦煌近500个洞窟中,有2400多座彩塑、4.5万平方米的壁画和5座唐宋木结构建筑。
作用:使读者更加清楚、明了地知道莫高窟规模的宏大。 (4)①错误;②正确;③错误;④正确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语段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3)列数字说明方法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使说明的事物更科学,更准确,更具有说服力。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德高望重、芸芸众生、引人注目、成千上万
(2)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
(3)现在,在敦煌近500个洞窟中,有2400多座彩塑、4.5万平方米的壁画和5座唐宋木结构建筑。作用:使读者更加清楚、明了地知道莫高窟规模的宏大。
(4)错误;正确;错误;正确
【点评】(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列数字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