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小奈知识网
2011年第6期 总第204期 黑龙江对外经贸 HLJ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Trade No.6,2011 serial No.204 [财税审计] 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 的问题及对策 龙敏 (沈阳穗港房地产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167) [摘要]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保证性、收益性、全面性、风险管理性等特点,对企业起监督和制约、防 护和促进、内部鉴证的作用。目前,企业内部审计面临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隶属层次关系低,独立性 差;审计层面侧重于财务审计,忽略业务经营和管理审计;审计内容及审计目标单一;专业人员配备不全等问 题,限制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应适应改革的发展方向,消除内部审计局限性,依 法审计,在监督与服务中求效益。 [关键词]内部审计;4g法审计;监督与服务 [中图分类号]F239 一[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6—0157—02 三、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的定义 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 内部审计的作用是内部审计职能的外在表现。内部 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是内部审计部门行使审计职 能、完成审计任务及在实现审计目标过程中产生的客观 效果。内部审计具有双重任务:一方面要对企业的经营 活动进行监督,促使其合法合规;另一方面要对企业的领 价活动,从企业角度看就是审查财务和经营信息的可靠 性和完整性、财产的保护情况;审查运营的效率和效果; 审查法律、法规和内部管理制度的遵守情况;此外,还包 括检查、评价经营管理过程中各种经济活动的充分性和 有效性,检查、评价完成指派职责的质量等。 二、内部审计的特点 导负责,促进经营管理状况的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 1.监督和制约作用。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经济活 动及其经营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对照国家的法律法规 和企业的规章制度,按照审计工作规范,披露经济活动中 存在的违法行为,制止违法违纪行为的产生,维护财经纪 1.独立性。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一样,具有独立 性,在审计过程中必须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财务会 计制度,独立地检查、评价本部门、本企业及所属各部门 的财务收支及相关的经营管理活动,维护企业的利益。 律,保护企业的合法财产、维护股东的利益。 2.防护和促进的作用。内部审计工作在执行监督 职能中,对加强企业业务经营,提高企业效益起到了保 证、保障、维护的作用。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内控 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审计,风险审计及计算机审计,揭 示并建议改正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失控点,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通过对企业业务经营及管理审计, 2.保证性。为企业提供保证性服务是内部审计的 一项传统职责,包括合理保证资料可靠和完整;资源得到 经济、有效率和效果地使用;资产得到安全保护;政策、法 规、合同得到遵守;企业的经营目标能按计划完成。 3.收益性。内部审计人员可通过收集生产和销售 过程的资料,查明和评估存在的风险,运用自己的专业知 识将这些有价值的信息,以建议、报告或其它方式,通报 给管理层或全体人员,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 4.全面性。内部审计主要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其 范围涉及企业经济活动的各方面。内部审计既可进行内 部财务审计和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又可进行事后和事前 审计;既可进行防护性审计,又可进行建设性审计。 发现影响财务成果和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并提出解决 问题的措施,从而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 益。 3.内部鉴证作用。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经营效益、 效率和效果的审查和评价,出具内部审计报告,确定企业 绩效实现情况,进而影响到各级管理层人员职务升降、人 员薪酬调整、奖金发放等个人利益。 四、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独立性差。实施监督是内部 审计的一项基本职能,而该职能的有效发挥主要取决于 内部审计的隶属关系是否恰当。内部审计应该隶属于 谁、受谁领导,其决定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也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一般内部审 一5.风险管理性。企业内部控制为运营的效果和效 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遵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提供 合理保证。对内部控制评价的过程就是内部审计的过 程,内部审计要求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关 注企业风险、识别风险,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 试、实质性测试,并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提出建设性意 见和建议,以协助企业管理风险。 l57— 龙敏: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计机构隶属的层次越高,其独立性和权威性越强,职能发 挥得也越充分,反之则越低。从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企 业内部审计机构大多设置于管理层之下,在高层管理人 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要么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 行的地位,要么与其他部门合并设置,内部审计仅作为经 理人员对下级单位财务、经营的监督手段,仅对经理人员 负责。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内部审计部门发现企业管理 层蓄意操纵财务报告,在企业内部控制权被扭曲的情况 下也无法实施有效监督。因此,监督与确认的职能难以 有效地发挥。 2.侧重于财务审计,忽略经济效益审计。我国内部 审计的工作领域还停留在审计的最初层次——财务审计 上。就工作领域来说,审计的发展可分为财务审计、业务 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三个阶段。经济效益审计在西方发 达国家被广泛采用,特别是管理审计更成为西方国家现 代内部审计发展的主流,它不仅扩大了内部审计的视野, 而且吸引了一大批精明强干的人,从而提高了内部审计 工作在管理部门的地位。但我国目前的内部审计还主要 是财务审计。对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认识不足,对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的探索与发展严重滞 后,这既制约了内部审计评价职能的作用,又不利于内部 审计职能向咨询方向发展。 3.审计内容及审计目标单一。目前,西方发达国家 已经对风险基础审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并 取得了很多成果。而我国目前的内部审计在确定审计对 象和审计范围时很少关注组织的风险因素,甚至对组织 的内部控制都不做过多了解,纯粹将审计工作机械地停 留在账目的具体审查上,局限于财务信息的查错防弊上, 很少涉及组织的经营管理,不注重也难以为组织的经营 管理活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的审查根本不 能适应目前内部审计所面临的形势和经济发展对内部审 计的要求,使内部审计难以有效发挥其确认职能。 4.专业人员配备不全,制约了审计工作开展。内部 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和政策性较强的工作必须配备政治和 业务素质都较高的人员,并确保内部审计工作在组织中 得以顺利开展。但我国目前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不 高,其具体表现为:一是人员配置不合理,内部审计人员 大多是财务人员,法律、工程技术等人才奇缺;二是内部 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不少审计人员仅仅通晓财务会 计业务知识,对财政、银行、税务、法律、管理、信息技术等 知识掌握不够;三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四是个 别内部审计人员丧失职业道德,缺乏基本的处事原则,严 重影响了内部审计的职业形象。 五、改进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 1.巩固和加强内部审计独立的地位。提升内部审 计在组织中的地位,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一般而言, 内部审计的领导层次越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就越有保障。应改变内审部门的组织设置,成立独立于 企业各管理层级的审计部门,直接由董事会领导并向其 报告工作,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水平。赋 予内部审计部门适当的处罚处分权,以确保内部审计的 一158一 结论和建议能得以有效执行。 2.转变内部审计目标定位,为企业经营目标服务。 内部审计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企业加强管理和提高经 济效益。内部审计若只停滞在履行监督职能,而不能为 企业创造价值或提升企业的价值,必将损害内部审计存 在的根基。所以,内部审计应将目标定位转向企业业务 经营及管理审计,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核心,将监督融 人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完善公司治理,为实现企业经营目 标提供服务。 3.内部审计重心应由财务审计向业务经营、管理审 计延伸。内部审计应开展企业业务经营及管理审计,以 评估企业的业务管理系统以及核心工作目标的完成情 况。内部审计活动应协助企业识别和评价重大风险问 题,内容审计应当运用风险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对企业 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和报告, 帮助企业改进风险管理与控制系统。 4.内部审计应将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随 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单纯的 事后审计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科学、准确 的评价。因此,内部审计要做到事中、事后审计与事前审 计相结合,发挥好防护性、建设性作用,把审计工作贯穿 于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预防。首 先,要对企业的计划、决策进行审计,审查决策方法的科 学性,审查决策所依据的资料、数据的可靠性,审查决策 有关保证措施的可行性和执行情况与结果。在企业经营 决策过程中,内审机构应积极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对企 业的各方面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和论证,提出自己的意见, 作为企业的决策参考。项目实施后,要进行跟踪审计调 查,对计划的实施、方案的落实和决策的执行、经济效益 和工作效果进行分析。当经济活动结束后,内部审计应 对计划、决策的完成情况作出全面、综合的审查、分析和 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事前、事中、 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降低企业在项目建设中的 消耗,挖掘企业的潜力,从而保证企业预期效益的实现。 5.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加强内审人员后期教 育。为满足进行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等审计的要求,要 不断充实审计队伍,同时加强审计人员培训,实现审计队 伍的整体业务素质的提高,以适应新形势下高质量审计 的要求。同时,重视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信息共享、经 验交流、人才培训和后续教育,促进内审人员的专业素质 的提高。应重视职业道德素质建设,增强内部审计人员 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提倡和发扬坚守原则、勤勉敬业 和锐意进取的精神。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S]. 2003. [2]宋为民.现阶段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会计之友,2005(1). [3]李海超.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的几点思考[J].中 国内部审计,2005(4). (责任编辑:刘润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