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

来源:小奈知识网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考核

要求

一. 作业要求

1.根据讲授和复习指导重点考查重要文论家的主要文论观点。 2.考查题目为论述题。 二. 作业内容

1. 试述庄子的文学思想。(30分)

答:1、首先文艺创作主体(作者)应能感知世界的真谛方可创作出好作品,庄子认识世界真谛即为“道”,而要“得道”则必须做到“心斋”“坐忘”,简言之可粗略理解为驱除内心杂念和忘却外界干扰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方可感知世界,方可论及创作;2、其次是文艺创作客体(创作对象),需判断什么才是美的,庄子认为“自然”“朴素”即为美,强调自然的本真的东西才是美的,故创作的对象应“自然”“朴素”。3、最后是文艺创作客体的审美形象,可大致理解为创作主体应以何种方式表现客体,即创作的方法及评价作品的基本标准,庄子提倡“得意”“忘言”,简言之是追求神似而不要求形似。

2. 试述陆机《文赋》中关于文学创作的理论。(30分)

答:1、陆机认为文学创作之前应具备三种要素:一为观察万物,二为阅读古籍,三为需有高尚廉洁的志向;2、构思:首先需沉思虚静,继而达致思路渐明,最后文思如泉涌,如有浩然之气,下笔有神。3、强调灵感对创作的重要性。4、认为不同的文体需有不同的风格。5、文章应以内容为主,但也应注意其艺术形式。

3. 试述王国维的意境理论。(40分)

答:纵观王国维文艺理论,其意境理论的主题是认为文学作品的最高审美特征是“境界”。所谓境界,可大致理解为真景物与真情感的辩证统一和生动艺术表现,是作品“情”和“景”之间的关系;其境界包括七种对立关系:有-无、造境-写境、有我之境-无我之境、隔-不隔、大-小、高-低、诗人之境-常人之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