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等:基于组织内外系统的物流企业沟通管理研究 技术与方法 doi:l0.3969 ̄.issn.1005—152X.2014.11.082 基于组织内外系统的物流企业沟通管理研究 苏科’,吴明元’,黄睿 (1.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2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 16025) 【摘要】以Huseman与Alexander沟通模型为基础,结合其他学者关于组织系统与沟通模式的研究提出模型,并将其应用在 受内外系统影响较大的物流企业组织中,然后以192名各类物流企业员工为样本,进行数据分析。由分析结果可知,在物流企业 中,沟通模式与工作任务可分析性、工作任务的变异性、人际意识、同质性等组织内外系统因素有关。最后建议在不同因素影响 下,应该采用不同的沟通模式,进而提高物流企业组织结构的沟通效率 【关键词 通管理;物流企业;组织内外系统;沟通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IA [文章编号llOO5—152X(2014)1 1-0229—03 Study on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Based on Organization Internal/external Systems Su Ke .Wu Mingyuan .Huang Rui ’ (1.Chongq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Electronic Engineering,Chongqing 401331; 2.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Northeast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Dalian 1 16025,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the Huseman—Alexander communication model,we proposed the organizational system model 0f the communication mode,then applied it to the logistics organizations susceptible to influences of internal or external systems,and at the end, with the 192 employees from logistics enterprises of various descriptions as the data sample for analysis,found that the communication mode of the logistics enterprises was related to such system internal or external factors as task analyzability and mutability of the job tasks, interpersonal awareneSS,homogeneity,etc. Keywords:communication management;logistics enterprise;organization intemal/external system;communication model 1 问题的提出 而任务的可分析性与任务的不确定性影响组织的信息处理需 求,信息处理需求进一步影响沟通的模式” 。他们也提到,在 沟通,即信息的接受并有效处理的形式。接受什么样的 普通的常规技术下(即物流企业中流程化、程序化的简单工 信息、信息处理的情况与物流企业组织结构的很多因素联系 作),当技术易分析、低变异时,信息处理需求较低,因此沟通 在一起,使我们在理解组织沟通作用时容易出现偏差。关于 相对简单,可采取下行沟通。当技术变得不再常规化(即物流 沟通与物流企业组织结构的研究不少,国外学者Huseman,A1一 企业难度较大的复杂工作),信息处理的需求伴随对纵向和横 exander已提出了技术型组织与组织沟通模式之间的模型,并 向沟通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当现代物流企业中任务的可分析 考察了协调这一因素对模型的影响。虽然该模型对物流企业 性与任务的不确定性与企业组织内外部系统密切相关,为了 组织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但随着企业环境的复杂与市场 进一步完善企业组织内外部系统,可应用Homans提出的关于 的多变性,国内外学者们已经意识到,原模型在运行中存在一 组织内外部系统的定义。Homans指出,外部系统是一种员工 定的局限性。为了进一步研究沟通与物流企业组织系统之间 行为和员工反应之间的关系,而内部系统是所有员工自我表 的作用机理,有必要对该模型进行探索,以期提高物流企业的 现的一种形式,即物流企业组织外部系统主要是指员工对环 工作效率。 境变化的行为与反应之间的关系,而内部系统主要是指物流 企业员工对工作、对同事的自我处理形式。虽然Homans将组 2文献整理与假设 织内外部系统的定义进行了推进,但未对组织内外部系统定 义进行细化分析。Haas,Drabek等提出了组织内外部系统实 2.1 文献整理 际具体实施细则,他们认为系统应该由三个相互关联的结构 Huseman,Alexander的研究指出,企业组织中工作任务是 组成,即资源结构、规范结构和人际关系结构 。资源结构不 否可操作主要由任务的可分析性与任务的不确定性来决定。 仅包括物力和人力资源,还包括使用这些资源的方法,对应 [收稿日期]2014-05—12 ’ 【作者简介】苏科(1983一),男,四川广安人,硕士,现就职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人力资源处,研究方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应用;吴明元 (1964-),男,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信息化管理;黄睿(1981一),通讯作者,男,重庆人,硕士,东北财经大 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组织管鲤)及应用。 一229— 技术与方法 Homans所提到的组织外部系统。规范结构由一系列组织的规 范组成;人际关系结构是由那些相对稳定的人对人的取向和 态度组成。后两种结构对应Homans所提到的组织内部系 物流技术2014年第33卷第11期(总第314期) 沟通转移为上行沟通并到最后的横向交流。即常规技术情况 下信息处理需求的增加,上行沟通与随之而来的横向沟通变 得越来越重要。 统。因此,本文研究物流企业组织内外部系统沿用资源结构、 规范结构和人际关系结构这3种结构。 假设2:在物流企业组织内部系统下,当组织机构中员工 的职业化和组织自主权增加,在信息处理欲求的影响下,工作 小组内与工作小组问的沟通也将会增加。即更高专业化程度 的工人之间,部门内与部门问的横向沟通需求增加 。 假设3:在物流企业组织内部系统中,当员工上下级问的 背景同质性增加、上下级间的人际意识增加,在信息处理欲求 的影响下,将增强员工的垂直沟通。即积极的上级和下属关 系可以增加向上和向下的沟通。 2.2概念界定与假设 基于此,将Haas,Drahek内外部系统概念与Homans的内 外部系统概念重新结合。本文提出外部系统(资源结构),即 是影响信息处理的需求,影响沟通模式 。内部系统(规范结 构和人际关系结构),即是影响信息处理的欲求,影响沟通模 式 。而组织内外部的沟通模式可以视为两种理论分析上彼 此独立但实际运作中又互相联系的概念构想(即外部环境出 现的信息处理需求与内部组织员工产生的信息处理欲求)共 同影响的结果。然后,进一步对资源结构、规范结构与人际关 系结构概念下定义。沿用Huseman,Alexander提供的资源结 构的定义:是由工作任务的可分析性和 E作任务的可变性两 个因素组成。史密斯等学者指出,自主性组织机构本身与其 他组织的互动很少,随着自主性的增加,组织的员工对其他组 织的员工信息的欲求就降低。另一些研究者发现,组织专业 化发展与组织内部沟通密切相关。组织的专业化越高,组织内 推行沟通规则的必要性就越低。由此认为:规范结构由组织 自主性和专业化两个因素组成。Wilmot指出,个人之问的相 似性产生吸引力,个人之间的吸引力会增加交流的欲望。由 此,本文提出无差异(同质性)的上级、下属的背景和上下级间 的人际意识两项因素构成人际结构,从而影响信息处理欲 求。在分析本研究相关概念后,可构建本文拟研究模型,如图 1所示 图1 组织内外系统与沟通模式关系模型图 把模型应用在物流企业组织内外系统对沟通模式影响的 研究上,并对物流企业组织内外系统与沟通所涉及的相关概 念给予应用型诠释。即在物流企业组织内外系统中,沟通模 式受到信息处理需求和信息处理欲求两个因素影响。而信息 处理需求与物流组织外部系统(资源结构)有关,包括任务可 分析性与任务变异性,是组织对环境要求的响应。另一方面, 信息处理的欲求,来自物流组织内部系统(规范结构和人际结 构),包括自主性、专业化与同质性、人际意识,是组织员工与 组织内在的反映。将Kmz,Kahn的组织沟通五要素:下作指 令、工作原理、组织实践过程、绩效反馈和组织的目标与目前 流行的组织创新对创新信息沟通的影响这个要素融入模型 中,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在物流企业组织外部系统下,当工作小组(企业组 织中的下一级组织)的任务变得不再常规(高可变性和较低的 可分析性),在信息处理需求的影响下,沟通的重点将从下行 ..230-- 3研究方法 调查样本是192名各级物流企业的员工,他们来自国内西 南、东北等区域的几大物流组织机构,每个组织机构的规模至 少20人以上。物流企业由以下类型组成:面向中高端客户的 物流组织机构(如顺丰),这样的机构员工流动性相对较低;另 外是面向中低端客户的物流组织机构(如韵达、天天等),这样 的机构员工人职门槛较低,流动性较高。量表通过物流企业 的管理代表向本机构员工进行分发。管理者提供了他们所在 组织机构的沟通与结构的观点。测量工具(测量表)包含32项 测量组织机构沟通的题目与14项测量组织机构解释框架结构 的题目。46项题目均采用Like ̄五点尺度的题目,题目包含了 五种要素与四个方向(向上、向下、组内横向和组问横向)的沟 通。 资源结构用Van deven和Delheca的任务可变性和难易性 量表测量,规范结构用Hage和Aiken’s自治尺度(两项)以及 Hall’S(三项)职业化尺度量表测量,人际结构使用Hemphill量 表中同质性(两项)和人际意识(两项)来测量,最后根据实际 情况,又对其进行了适应性修改,以便本项研究能顺利进行。 4研究结果 4.1信度与因子分析 通过Spssl8.0计算可知,任务可变性 值为0.73;任务可 分析性 值为0.61;同质性o【值为0.75;人际意识仅值为0.68; 专业化oI值为O.78;自主权仅值为0.67,所有 >0.50说明可 信。 沟通量表32项中,有l1种特征值大于1.0的因素解释了 数据中68%的方差。由于各因素的相关性,进一步使用旋转 因素法,而每个沟通因素的尺度为负载大于0.50。最终选择 l1种因素,即横向协调沟通、组织间的任务指令、垂直向下的 任务指令、协调任务指令、横向的创意、横向绩效、反馈、向上 向下的反馈、一般协调、组织内部任务指令、纵向协调和横向 协调,作为进一步分析的基础。 4.2典型相关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主要用于阐述两组变量间的关系。当计算 因子得分与结构变量相关时,便可得到两个典型变量。对于 第一典型变量的典型相关值为0.60(X2=134.7;DF=66;P< 0.001),占方差的36%。第二个典型变量的典型相关值为0.46 (X2:75.9:DF=50;P<0.01),占方差的21%。在应用典型分析 时,可用分量载荷代替B权重。但当样本容量较小时,可使用 苏科,等:基于组织内外系统的物流企业沟通管理研究 技术与方法 典型分量负载值进行解释。 对本文提出的假设1、假设3进行了支持。即可以判断物流企 在三个结构变量中,典型相关贡献最显著的是第一个变 业组织中任务的高变异性、高可分析性和适度低人际意识会 量:任务可变性负载系数为0.86,任务的可分析性负载系数为 导致缺乏横向协调沟通、横向纵向协调沟通、创意传播、垂直 0.42。之前选中的11种特征值(11个因子)中因子i(横向协调 任务指令沟通、部门内任务指令沟通等类型的沟通;在物流企 沟通)负载值为一0.40、因子3(垂直任务指令沟通)负载值为 业组织中同质性与任务高变异性、任务高可分析性适用于通 一0.39、因子5(横向创意沟通)负载值为一0.80、因子9(内部任务 过向下协调、任务指令的沟通和横向沟通绩效反馈等模式来 指令沟通)负载值为一0.41、因子lO(垂直协调沟通)负载值为 进行沟通。 一0.58,这五个沟通因素典型显著相关。所以认为第一个变量 本文首先以分析Huseman,Alexander模型为基础,在结合 定义了两组变量具有变异性的任务之间的关系,即工作可分 其他学者相关研究后,将企业组织内外部系统与资源结构、规 析性和上下级之间的低人际意识。由此可知,物流企业组织 范结构、人际结构、沟通的模式联系起来对原模型进行补充与 中的沟通是由缺乏沟通特征的某些因素来定义,即横向协调 重建。然后以物流企业的192名员工为样本,通过数据分析验 沟通、横向纵向协调沟通、创意传播、垂直任务指令沟通、部门 证了新模型的存在性与合理性。接下来对数据结果进行深入 内任务指令沟通。三个结构变量中第二个典型相关显著的变 分析,发现除假设2外,假设1与假设3均得以验证。研究结果 量:同质性负载系数值为0.88,有助于工作任务的可变性,其 提醒物流企业的管理者,沟通效率的高低直接受到沟通模式 负载系数值为0.45,有助于任务的可分析性,其负载系数值为 的影响,而沟通模式与工作任务可分析性、工作任务的变异 O.46。11种特征值中两个沟通因素最显著典型相关:因子4 性、人际意识、同质性等因素有关。以上因素根据实际情况的 (向下的协调,任务指令沟通),其负载系数值为0.45,因子6 不同,沟通模式也随之改变,进而采用的沟通类型也不同,以 (横向沟通的绩效反馈),其负载系数为0.50。由此认为第二 此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虽然本研究对物流企业 个变量定义了一个由上下级之间的同质性为背景的解释结 组织沟通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但受样本数量较小、样本非 构。而解释结构由任务可变性及任务可分析性定义,即同质 随机等因素的限制,故未来的研究仍需不断改进,力求进一步 性与任务变异性。由此可知,物流企业组织中的沟通是由通 揭示物流企业组织沟通模式的机理。 过向下协调、任务指令的沟通和横向沟通绩效反馈定义的。 结构变量中第三个典型相关变量由于显著性较低,故不具备 [参考文献】 可分析性。故拟研究模型改进为如图2所示。 [1]孙凯,刘人怀.基于信息处理理论的跨组织信息共享策略分析[J】.管 理学报,2013,10(2):293—298. 【2倜建国,童星.社会转型与人际关系结构的变化一由情感型人际关系 结构向理性型人际关系结构的转化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2002,1(5):49—52. [3]纪延光,韩之俊.基于课题制的科研项目沟通管理研究lJ1_软科学, 2003,17(5):66—68. 【4】路园园.建筑施工项目组织沟通机理及其有效性评价实证研究[D].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 , 图2改进后的组织内外系统与沟通模式关系模型图 【5]苟培容.企业部门间的沟通障碍形成原因及解决途径[J】‘管理学家, 2011,(9):104. 5结论与总结 [6]张静.基于契约理论视角的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J.物流技 术,2o13,(9):57—59. 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可得,第一、二个典型变量定义的关系 (上接第141页)为依据,在风险控制策略上,物流企业可以以 [2]干胜道.企业资金安全性控制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具体风险的性质为依据,采取组合风险、接受风险、转移风险、 2006 降低风险、回避风险的应对方式,在具体应用财务风险内部控 [3]邹玲莉.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 制策略时,应该把风险限定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并坚持最优化 大学,2013. 的内部控制原则。 [4]石友蓉.货运代理企业财务风险传导及控制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 除此之外,物流企业还应该注意加强对财务细节的控制, 大学,201 1. 如对现金流的预算控制、对库存货物的成本控制、对企业财产 [5]沈俊.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机理及控制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11. 的控制、对物资的领用和采购控制、对日常财务账目的核对控 制、对投资项目的决策控制、对投资环境的分析控制、对融资 [6]Herbert Gintis.The financial structure of the enterprise[J1.Joum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2005,(28). 风险的控制、对经营风险的开展等,以实现提高物流企业财务 [7]胡翠萍.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机理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风险控制水平的目的。 【8]王鸿雁.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研究[J1.财会通讯,2013,32:112—114. 【9]刘俊彦.财务管理机制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 [1]张君志.我国中小物流企业融资对策研究【D】.沈 ̄IT:Lli宁大学,2012.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