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和价值观教育

来源:小奈知识网
≯ 簿 _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和价值观教育 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 曾更芬 【摘要】历史教学新课程改革是近来年历史教学改革进程中一项重大举措,它更注重教学的人本化,鲜明地提出了情感 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本文将结合这一改革出发,并针对当前历史教学中所存在的“情感缺陷”问题作一些探讨,并提出 了情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之方法。 【关键词】情感教学新课程改革教师情感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将历史教育 功能的核心价值定位于“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 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分类目标将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放在第一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作为新课 程标准的一个维度,对培养学生历史素养和学生终身发展都 显得十分重要。那么,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如何在中学历史教 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呢? 一、历史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的观念。突出构建 发展性评价体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的评价标准具有特殊 性,它兼情感、意识和行动于一体,而不仅仅是知识和语言的表 达。虽然它可以通过知识的学习来培养,却不能通过对知识的 测评来检验。但传统教学评价体系中由于过于注重考试成绩 的因素,加上考试内容本身又极度缺少思想情感等内容,且教 材中有很多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极好素材(文化社会生 活等内容)被列人选修课,这无疑影响了教师对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的教学。因此,弱化考试指挥棒,增强人文方面的考察,尤 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内容的考察,并在教学实践中初步摸 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尤为必要。 二、史教师要充分施展语言艺术的才能,提高自 身修养 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教育,要求历史教师将语言作为一 门艺术来对待和钻研。声音的清晰,语调的抑扬顿挫,让学 生随着教师语态变化或欢快,或悲壮,或高亢,或低沉,陶 醉于特定的语言环境,感受到教师的语言美,使师生间产生 共鸣,在愉悦中接受知识。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态度或价 值观的传递与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教师的语言是开启学生 心灵之门的钥匙。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 语言表达能力,优美的语言能产生爱屋及乌的效果,拙劣的语 言会令人索然无味。所以,要落实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 学目标,语言是关键。一个好的历史教师必须对历史有了深 刻的理解与感悟,让自己的感情溶入历史,获得体验,才能用 自己的语言去描述真实的历史情境,欢快时如流淌的小溪,激 扬时似奔腾的江河,愤怒时如波涛汹涌,压抑处似深涧轰鸣。 教师只有通过这种荡气回肠、激情洋溢的语言,才能激发学生 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在学生中引起共鸣,从而落实情感、 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三、历史教师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关键 是要抓住课堂情景教学 教师应注重对教学全过程的调控引导,创设氛围,适时 煽情,及时升华,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首先在 导入新课时要注意利用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创 设情景,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其次要适时煽情,充分利用素 材叩击心弦、触及灵魂,点燃学生内在的热情。如在学习《第 三次科技革命》中的生物工程时,我们可以从现实人手,指出 我们在抗“非典”的战斗中,成功运用生物技术,研究出抗非 都市家教180 典疫苗,从而让学生产生兴趣,表示认同,愿意接受。三是要 注意升华情感,塑造学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如学习《第一 次世界大战》一课,教师出示化学家弗里茨・哈伯的故事:德 国人弗里茨・哈伯,1914年建成一座日产30万吨的合成氨 工厂,他的发明为农业上氮肥的生产提供了廉价的来源。当 年,一战爆发,成为狂热民族主义者的哈伯投入到了为德国研 制毒气弹的工作中,在他的指导下德军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 毒气部队。1915年哈伯亲临前线指挥毒气弹的施放。英法 联军1.5万人中毒,其中5000人当场死亡;1917年他又指挥 德军对英军进行芥子气攻击,1O天内使英军伤亡1.4万人。 整个一战中有130万人受到化学战伤害。然而战后,瑞典科 学院竟然给他颁发1918年唯一的诺贝尔化学奖。一些科学 家指责这一决定玷污了科学界,但也有人认为哈伯可以将功 抵过。面对掌声与唾骂,哈伯忏悔自己成为了罪人,并决定用 他的努力尽力弥补罪行。读完故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 考:诺贝尔奖该不该颁给哈伯?有的学生会认为不应该把诺 贝尔奖颁给哈伯,因为他虽具备科学家天赋,但不具备科学家 的道德;也有人会认为虽然哈伯犯了这样的错误,但他合成氨 的发明会给人类带来永久的福音,而且他也能及时认识和反 省自己的错误,应颁奖给他。此时,可以引导升华讨论:我们 应该怎样面对战争?怎样对待科学发明?通过这一系列问题 的思考和讨论,让学生认识了战争的危害,更树立“反对战争, 维护和平”的意识,从而使本节课起到了升华情感、引导学生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作用。 四、历史教师要善于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促进情感教育的发挥 情感是制约教师影响力大小的重要因素。如果师生问 有良好的情感交流,建立了良好的情感关系,创设和谐融合的 学习氛围,彼此间就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学生也愿意同老 师交朋友,容易相信其传授之“道”,最终导致教师影响力的 增大。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为此,我利用现代信息技 术,发挥网络优势,把我的E—mail、OICQ号码都告诉学生, 在网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们既同你交流信息,又交流心 事。这样学生了解老师,老师也了解学生,从而让学生完全信 任老师。在课堂上,学生认同老师,老师很自然地在历史知识 与学生间架起一座桥梁,让他们同历史人物“对话”。 总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历史新课程的核心目标,它的 确立也给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 不断地学习与探索、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 正落实好这一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大钊著.李大钊史学论集[M].石家庄:河北人民 出版社,1984:247 [2 3美国日本的学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J].思想 政治工作研究,1994,(11) [3]赵亚夫,张静,李晓风等著.历史学习方略[M].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