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应急救预案
一、事故紧急救援
发生工伤事故后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向公司值班员、安全部门和上级有关部门报告(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
2、立即抢救受伤人员:抢救时要根据伤者的受伤情况采取正确的抢救方法,根据受伤部位正确选择相关的医院,以利抢救,避免死亡;在运送伤员途中要注意保护受伤部位,防止伤势加重。
3、保护好事故现场:
发生事故后,特别是重大伤亡事故,基层领导干部、安全专职人员除组组织人员对伤者进行抢救外,更重要的职责是亲自布置可靠力量专门负责保护好事故现场,以便上级调查组到现场调查了解真实情况,便于分析研究,如果现场没有保护或以任何原因为借口拆除事故整块是错误的,交替地给调查工作造成困难或分析判断错误。尤其是重大责任事故或破坏性事故,不立即保护好现场最易被人破坏,查不出真正的责任者和破坏者,放过坏人,误将破坏事故当成责任事故处理,将重大责任事故当成一般责任事故处理。有的事故由于现场破坏,领导还要在现场注意了解事故的知情人、见证人的单位、姓名、工种职务等,以便提供调查组查访。
4、保持冷静、组织人员、设置警戒,维护好出事周围的正常秩序。
事故发生后,围观群众会立即增多,特别是重大事故,抢救人员、职人亲属、各级领导周
1
围群众会突然大批涌来,在这种情况下工地的负责或上级领导要立即组织人员成立现场抢救小组,进行有组织的抢救,既保护现场又要防止灾害发生;还要成立警戒小组,注意疏散周围群众,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序进行,对在场的亲属组织好护理小组,以免发生意外。
二、事故调查
搞好工伤事故调查工作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工伤事故调查通常按以下程序进行:
1、成立事故调查组
发生工伤事故后,要对伤者进行紧急抢救并迅速对事故进行调查。首先要成立事故调查组,调查组要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吸收有关部门的人员参加调查工作。
发生轻伤事故:由施工队领导或项目经理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完毕后,认真填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和“企业职工工伤认定申请表”。
发生重伤事故或重大事故: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事故发生单位的主管部门、安监部门、公安局、工会组织等有关部门的人员组成调查组织进行调查、调查组可聘请有关部门的专家协助进行技术鉴定,进行事故分析和财产损失的评估。调查完毕后,同样也要填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企业职工工伤认定申请表”和“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上报参加调查的有关单位。
2、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
调查组成立后,应立即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尽快了解和掌握事故现场的个体情况,现场勘察包括以下内容:
2
①现场摄影:首先拍摄事故现场全外貌、受伤者受伤地点、受伤者受伤部位,再拍摄可能被清除或被践踏的痕迹:如刹车痕迹、地面和建筑物的伤痕、火灾引起损害的情况、冒顶下落物的空间等各方面的照片。需摄影或录像,以提供完善的信息内容。
②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报告中的事故图,应包括了解事故情况所必须的信息、事故现场示意图、流程图、受伤者位置图等。
③事故现场的有关物品、材料的调查。
3、对事故的旁证材料的调查
对事故现场目击者、同伙工作者有及有关人员进行证人材料的调查,但必须注意证言的真实程度。
4、事故现场的事故模拟验证。
当对事故结论有争议、有怀疑时,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做事故现场的模拟试验的验证,以排除疑问,增强真实程度。
5、按“四查”的方法进行调查
过去进行事故调查,查现象多,查内在原因少,就事论事,所以发生事故后,其原因是工人违章作业,直接通责任是死伤者本人,这种就事论事的调查方法是片面授,不能可使碉和从根本上总结经验教训。因此,在调查中,要按照四查的方法要求进行调查,以使调查的情况更全面,更切合实际,更真实,为正确处理事故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①查领导的安全责任:调查了解事故单位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情况,应该领
3
导做的工作是否做了,是否贯彻了“五同时”。
②查思想重视程度:调查了解各级干部和工公款安全生产是否重视,有没有麻痹大意的思想。
③查制度、措施落实情况:调查了解各项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贯彻执行情况,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和贯彻落实情况,调查平时工人、领导违章是否有记录,有处理结果,安全措施是否对每一个人有约束人。
④查纪律:调查了解工人是否有违反纪律的情况,如有违反纪律现象,是个别的,还是普遍的,是一时的,还是经常的。各级领导是什么态度,采取了哪些措施,作了哪些工作。
通过“四查”要把事故单位在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和产生根源本出来,从根本上抓,并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各类事故发生。
三、事故分析:
1、工伤事故的伤害分析
伤害分析是指从受伤部位、受伤性质、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等方面进行分析。
①受伤部位:指身体受伤的部位
②受伤性质:指人体受伤的类型。确定原则:
a、应以受伤当时的身体情况为主,结合愈合可能产生的后遗障碍全面分析决定;
4
b、多处受伤,按最严重的作害分类,当无法确定时,应鉴定为“多作作害”;
③起因物:导致事故发生的物体、物质为起因物;
④致害物:指直接引起伤害及中毒的物体或物质;
⑤伤害方式:指致害物与人体发生接触的方式;
⑥不安全状态:指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有哪些是属于不安全状态,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A、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a、无防护、无防护罩,无安全保险装置,无报警标志,无安全标志,无护栏,或护栏损坏,电气设备未接地,绝缘不良,风扇无消音系统,噪声大,危房内作业,未安全“跑车”挡车器和挡车栏。
B、防护不当: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防护装置高速不当,坑道掘进、隧道开凿支撑不当(包括土方开挖支撑),防爆装置不当,护栏支护不当,安全网支搭不当,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等等。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设计不当,结构不符合安全要求;强度不够;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维修调整不良;个人防护用品具缺少或有缺陷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交通线路配置不安全,操作工序设计或配制不安全,地面滑,地面有油或其他液体,地面有其他易滑物。
⑦不安全行为: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一般不安全的行为包括:
5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下代替工具操作;攀、坐不安全位置;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作用;不安全装束;
2、工伤事故的分析步骤
①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按伤害分析的七项内容进行分析;
②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
a、属于下列情况者为直接原因:
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附录A-A6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附录A-A7不安全行为。
b、属于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
技术和设计上的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的问题:
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劳动组织不合理;
6
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不健全;
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其他。
③分析时,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从而掌握事故的全部原因,再分清主次,进行责任划分。
④事故责任的划分。根据事故调查所确认的事实,通过对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确定事故中的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在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中,根据其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主要责任者,根据其事故后果和事故责任者应负的责任提出处理意见。
3、工伤事故的责任分析
分析工伤事故原因并进行事故责任分析,是一项很复杂的细微的工作。这是因为造成工伤事故原因本身往往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可能有组织管理上的原因,也有技术上的原因,还有劳动卫生方面的原因等等,为此,调查人员也可参照事故责任分析表进行分析。
4、事故结案归档材料
当事故处理结案后,应归档的事故资料如下:
①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
②职工死亡,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书及批复;
7
③现场调查记录、图纸、照片;
④技术鉴定的试验报告;
⑤物证、人证材料;
⑥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材料;
⑦事故责任者自述材料;
⑧医疗部门对伤亡人员的诊断书;
⑨发生事故时的工艺条件,操作情况和设计资料;
⑩处分决定和受处分人员的检查材料;
11○有关事故的通报、简报及文件;
12○注明参加调查组的人员姓名、职务、单位。
四、事故处理
1、工伤事故的责任必须明确
在工伤原因已知的基础上,分析每条原因应该由谁负责。一般分为:直接责任、主要责任、重要责任、领导责任(包括教育、检查、措施不当)。根据具体内容必须将责任落实到人头。
8
在处理责任事故时,如何区分责任呢?一般情况下是这样处理的:
①直接责任者:指与事故发生有必然因素关系的为直接责任者。
②主要责任者:指在事故责任者中,对事故发生属于主要地位和起了主要作用的人为主要责任者。
③重要责任:在事故责任者中,负一定责任,起一定作用,但不是主要作用者为重要责任者。
④领导责任者:忽视安全、管理混乱,规章制度不健全、违章指挥、冒险蛮干、对职工不认真进行安全教育、对新工人不进行三级安全教育、不认真消除事故隐患等,造成事故时,或事故后仍不采取措施,致使同类事故重复发生,为领导责任者。
2、对责任者的处理要严肃
对造成事故的责任者,要以教育为主,对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工作不负责以致造成重大事故的责任者,必须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触及法律的,要以党纪国法论处。凡遇下列情况者,应给予必要的处分。
①已发现明显的事故象征,未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以致发生重大伤亡事故者;
②不执行规章制度,带头或指使违章作业,造成重大伤亡事故者;
③已发生伤亡事故,仍不接受教训,采取预防措施,不积极组织实施,又发生同类伤亡事故的;
9
④经常违反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屡教不改,以致引起事故而造成他人伤亡者;
⑤无故拆除安全设备和安全装置,以致造成重大伤亡的。
⑥工作严重不负责任或失职造成重大事故者。
对责任者的处理建议,应以调查组成员的多数意见上报,少数和个别意见可以保留。
3、及时填写报表上报
认真填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企业职工工伤认定申请表”,发生重伤或死亡事故还必须填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同时汇总工伤情况,填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年)报表”及时上报。
4、根据批复的报告,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开限事故分析会。
事故报告批复后,发生事故单位,组织有关部门、有关人员请上级部门参加的事故分析会。在会上按照事故原因没有分析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认真的分析。使会议成为受教育地会,吸取教育的会,提高认真的会,采取措施认真整的会。
5、向群众宣布处理结果及材料归档工作
凡发生死亡事故的报告,由上级主管部门批复后,各单位要向群众宣布调查处理结果,教育职工吸取教训,落实措施。
凡是多人事故、死亡事故的调查报告书和上级批复的处理决定,必须分别存入死、伤档案
10
和受处分责任者的档案,以及安全部门事故档案,随时备查。
五、重在预防
任何事故都是由于安全意识薄弱、思想麻痹、不遵守各基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了解施工机具的技术性能,无证上岗等原因而造成的,为防止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加强安全教育,按法规及时组织职工学习各项安全技术常识,彻实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