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年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模拟试卷(解析版)

来源:小奈知识网
2019年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2分)下列实验现象中最能说明汽油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 A.产生火焰

B.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壁上出现小水滴 C.放出大量的热 D.汽油减少

2.(2分)在化学实验室内装硫酸的药品柜上张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3.(2分)生活中一些物质的近似pH值如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pH A.牙膏显碱性

醋酸 2.5 苹果汁 3.1 牙膏 8.5 炉具清洁剂 12.4 B.胃酸过多的人少吃苹果 C.醋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上述物质酸性最强的是炉具清洁剂

4.(2分)“酒驾”是当前热门话题之一。交巡警检查驾驶员是否饮酒的仪器里装有K2Cr2O7,K2Cr2O7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价

B.+5价

C.+6价

D.+7价

5.(2分)在化学反应2A+B2=2AB中,A 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g A和8g 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 )

A.9g

B.11g

C.12g

D.14g

6.(2分)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O2、NO2、CO2、CO 和可吸入颗粒物都是常见的空气污染物 B.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空气中的氧气常做燃料

D.葡萄糖能提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全部能量

7.(2分)火力发电厂的燃料主要是煤,煤燃烧排放的SO2、NO2等污染物不仅污染空气,还会形成酸雨.邵阳市某发电厂处理NO2的反应原理为CH4+2NO2=CO2+X+2H2O,则X的化学式是( ) A.C

B.N2

C.CO

D.O2

8.(2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读取液体的体积

C.

除去CO中的CO2

D. 制取蒸馏水

9.(2分)下列实验方法、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A 实验方法 用pH试纸测肥皂液的酸碱性 B 铜丝放入稀硝酸中 有气泡产生 铜可以置换出酸中的氢气 C D 用肥皂水检验是否是硬水 出现很少泡沫 该水是软水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现象 试纸变黄(pH<7) 结论 肥皂液呈酸性 蓝墨水滴入盛有水的水杯中 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蓝 A.A B.B C.C D.D

10.(2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t1℃时,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两种物质,再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升温到t2℃(不考虑溶剂质量变化)。由t1℃到t2℃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B.装有乙物质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增多 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质量相同

11.(2分)下表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其中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A.A

物质 CO2 CaCl2溶液 铁粉 CaO B.B

杂质 水蒸气 HCl 铜粉 CaCO3 C.C

除杂方法 通入浓硫酸中 滴入碳酸钠溶液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加入适量稀盐酸,过滤 D.D

12.(2分)利用盐酸和硝酸银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顺序,下列实验可以不需要进行的是( ) A.铁+稀盐酸 C.银+稀盐酸

B.铜+稀盐酸 D.铜+硝酸银溶液

13.(2分)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NaOH和HCl C.BaCl2和Na2SO4

B.HNO3和FeCl3 D.KOH和CuSO4

14.(2分)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下列曲线错误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1分)

15.(4分)请从H、C、O、Na等4种元素中选择恰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并将其化学式填写在相应的空格上: (1)能支持人类生命活动的单质是 ;

(2)一种有毒的气态氧化物,可用于炼铁的是 ; (3)化学中常见的碱,可用作干燥剂是 ;

(4)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做农作物气体肥料的是 。 16.(3分)根据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填空。

(1)图4的元素符号是 ;

(2)由图1、图2和图3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图1和图3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

17.(4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是人类使用的三大类基础材料,它们以各自的特点满足着人类多方面的需要。

(1)金属材料中,有一类贮氢合金能够结合氢气形成金属化合物,并在一定条件下分解释放出氢气,该贮运原理属于 变化。钢铁是制造轮船的主要金属材料,船身外通常装上一定数目比铁更活泼的金属块以防止腐蚀,该金属块可以选择 (选填“铜块”、“锌块”、“铅块”)。

(2)有机高分子材料“玉米塑料”,因其可降解被广泛用来替代一次性泡沫塑料,“玉米塑料”的使用可减少 污染。20世纪30年代,尼龙因其抽成细丝极像蚕丝而被推向世界,生活中可采用 方法区分尼龙和蚕丝。

18.(5分)化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下表是生活中常用物质溶液的pH值及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编号 名称 主要成分 溶液pH 试回答:

(1)将上表①~⑤中主要成分进行分类(填序号,下同): 属于酸的是 ;属于碱的是 ; 属于盐的是 ;属于有机物的是 .

(2)当有人被蚊虫(释放一种酸性物质)叮咬后,为减轻疼痛,可在伤处涂 .

① 食醋 CH3COOH 3 ② 白酒 C2H5OH 7 ③ 白糖水 C12H22O11 7 ④ 石灰水 Ca(OH)2 11 ⑤ 纯碱溶液 Na2CO3 10 (3)用久的铝壶内有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Mg(OH)2可用 少量多次清除. 19.(5分)环境问题是2011年“两会上”的热门话题之一.

①燃气安全是家庭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为了防止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一旦燃气泄漏即可闻到气味,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乙硫醇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含硫煤燃烧后,排放到空气中的有毒气体主要是SO2,它遇到雨水后可形成酸雨降落到地面上会带来极大危害.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对工厂排放的废气中的SO2可用足量烧碱溶液吸收处理,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

20.(10分)如图所示某些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均略去)。其中A为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F为红棕色粉末,G为最常见的金属。B、D、E均为无色气体。请回答:

(1)X是 或 (填化学式)。

(2)B物质固态时的名称是 ,该固态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E→B+C: ;②C→D+E: ; ③G和硫酸发生的反应: 。

21.(5分)氯化钙在生活中常用作干燥剂,在工业上可用于制造防冻液等。某工厂以石灰石为原料生产二水氯化钙(CaCl2•2H2O)的流程如下。原料石灰石中含有的杂质主要是MgCO3、MgSO4和Al2O3。

(1)石灰石粉溶解时,Mg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加入BaCl2除去的杂质离子是 ;加入Ca(OH)2的目的是 。 (3)检验“滤液”酸碱性,如果显碱性,还需加入适量的 (填化学式)提高产品纯度。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22.(11分)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①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查阅资料:氧化铜可以用作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现有一根洁净的铜丝,实验前先将其绕成螺旋状,再经加热处理。改进后发生装置如图G所示(已略去夹持装置)。

①铜丝绕成螺旋状的作用是 (填序号)。

A.收集到更多的氧气 B.加快反应速率 C.没有影响 ②与装置A比较,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是 。

(4)如果要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氢气,应在A和E装置之间增加一个装置是 (填序号),若用H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 (填“h”或“i”)端通入。

(5)用块状石灰石固体和稀盐酸溶液常温下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用I装置(多孔隔板上方用来放块状固体),观察图I装置,气体制取处于 (填“发生”或“停止”)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想要得到干燥的二氧化碳,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

23.(11分)“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具有漂白、杀菌、消毒功效。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瓶敞口久置的“84”消毒液成分产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该敞口久置的消毒液中溶质有哪些?

[查阅资料]“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和氯化钠。NaClO为有效成分,有腐蚀性,并易与空气中CO2反应(2NaClO+CO2+H2O═2HClO+Na2CO3)。

NaClO溶液、HClO都具有漂白、杀菌、消毒功效。HClO不稳定,受热或光照会发生分

解。

[分析讨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该消毒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可能还有NaClO、Na2CO3、HClO中的一种或多种。

[实验过程]Ⅰ:向装入有色布条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消毒液试样,布条长时间不褪色。 Ⅱ:另取适量该消毒液试样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静置,观察到的现象为 。

[得出结论]实验过程Ⅰ中有色布条不褪色,说明该消毒液试样中的溶质不含 。 实验过程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综上所述,该消毒液试样中的溶质为 。

[交流反思]生活中,“84”消毒液贮藏时应注意;一般不用“84”消毒液对蔬菜、水果进行消毒,其原因可能是 。

[拓展延伸](1)次氯酸钠与稀硫酸可发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2)次氯酸钠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有毒的氯气,日常生活中“84”消毒液 (填“能”或“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混合使用。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24.(4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饲养宠物狗,但是一些人的不文明养狗行为也深受人厌恶。在2018年夏天,一种以往不为人所熟知的化学物质﹣﹣异烟肼,竟然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在网络上爆料出用异烟肼可以毒死狗,从而“倒逼中国养狗文明进步”,接着众多爱狗人士著文反击。如图所示:根据相关信息计算: (1)异烟肼属于 化合物(填“有机”或“无机”); (2)异烟肼含有种元素,碳、氢、氧、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 (3)异烟肼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25.(10分)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1)主产品Na2CO3的俗名是 ,副产品氯化铵中阳离子符号为 。 (2)在实际生产中,产品Na2CO3中常混有少量的NaCl,现有样品11.0g,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向烧杯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质

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图中A点表示 ,B点的溶质为 。 ②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2019年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解答】解:产生火焰、放出大量的热、汽油减少等现象可以帮助理解变化过程,但是不能作为判断是否是化学变化的依据;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壁上出现小水滴,说明有水生成,最能说明汽油燃烧是化学变化。 故选:B。

2.【解答】解:A、表示节约用水,A错误; B、表示禁止烟火,B错误; C、表示循环利用;C错误; D、表示具有腐蚀性物质,D正确; 故选:D。 3.【解答】解:

A、牙膏的pH=8,大于7,显碱性,故对;

B、苹果的pH=3.1,小于7,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不应多吃苹果,故对; C、醋酸的pH小于7,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对; D、炉具清洁剂的pH=12.4,大于7,显碱性,故错。 故选:D。

4.【解答】解:在K2Cr2O7中,K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设该化合物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x,

由化学式和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 (+1)×2+x×2+(﹣2)×7=0 解得x=+6 故选:C。

5.【解答】解:由两者反应时的质量关系可知,两者的反应质量比是1:1,则可判断6g A和8g B2充分反应时 B2会剩余2g,跟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AB会是12g。 故选:C。

6.【解答】解:A、SO2、NO2、CO 和可吸入颗粒物都是常见的空气污染物,CO2排放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但现阶段不把二氧化碳作为空气的污染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D、葡萄糖能提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大部分能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7.【解答】解: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后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已经相等,而氮原子反应前有两个,反应后也应该有两个,故X中有两个氮原子,故为氮气 故选:B。

8.【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要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避免高温溅落物把集气瓶底炸裂,故A操作正确;

B、在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B操作正确; C、由图示可知,短管进气会将氢氧化钠溶液排出。故C操作错误; D、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制取蒸馏水,故D操作正确。 故选:C。

9.【解答】解:A、用pH试纸测肥皂液的酸碱性,试纸应变蓝,说明溶液显碱性,故选项实验方法、现象、结论错误。

B、铜丝放入稀硝酸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肥皂水检验是否是硬水,出现很少泡沫,说明该水是硬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D、蓝墨水滴入盛有水的水杯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蓝,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0.【解答】解:由图中可知:①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温度时,相同质量的水中所溶解的甲和乙的物质的质量相等;②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③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A、t1℃到t2℃的过程中,由于甲溶解度增大,溶解的溶质增多,由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质量分数增大,故A错误;

B、t1℃到t2℃的过程中,乙物质溶解度减小,溶液中的溶质会析出,剩余固体质量增多,

故B正确;

C、由上面的分析可知: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和升高而减小。t1℃到t2℃,温度升高,乙物质的溶解度变小,故C错误;

D、由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温度时,相同质量的水中所溶解的甲和乙的物质的质量相等,此时试管内剩余物质的质量相等。t1℃到t2℃的过程中,乙物质溶解度减小,溶液中的溶质会析出,剩余固体质量增多,而甲溶解度增大,溶解的溶质增多,剩余固体的质量则会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11.【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HCl和CaCl2溶液均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铁粉能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12.【解答】解:A、通过铁+稀盐酸反应,可以判断铁在氢的前边; B、通过铜+稀盐酸不反应,可以判断铜在氢的后面; C、通过银+稀盐酸不反应,可以判断银在氢的后面; D、通过铜+硝酸银溶液反应,可以判断铜在银的前边。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通过A、B、D就可以比较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顺序,可以不必进行的是C。 故选:C。

13.【解答】解:A、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且不存在有色离子,能得到无色溶液,故选项正确。

B、两者之间不反应,但FeCl3溶于水呈黄色,故选项错误。

C、BaCl2和Na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溶液变浑浊,故选项错误。 D、KOH和CuSO4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溶液变浑浊,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4.【解答】解:A、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若是水全部参加反应,则溶液的质量最终为0,正确;

B、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开始生成氢氧化钙,则溶质质量分数开始增大,当水完全反应,溶质质量变为0,正确;

C、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水全部参加反应,则水的质量为0,正确;

D、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最终的温度不会低于原来的温度,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1分)

15.【解答】解:(1)由提供的元素组成的氧气是能支持人类生命活动的单质;故填:O2; (2)由提供的元素组成的一氧化碳是一种气态氧化物,有毒,且具有还原性,可用于炼铁;故填:CO;

(3)由提供的元素组成的氢氧化钠是一种碱,易潮解,可用作干燥剂;故填:NaOH; (4)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可用作气体肥料;故填:CO2。 16.【解答】解:(1)图4为17号元素,是非金属氯元素,元素符号是Cl;

(2)图1是氧元素、图2是金属铝元素,图3是硫元素,图1和图3经常原子团的形式存在,是硫酸根,化合价为﹣2价,金属铝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常为+3价,因此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SO4)3;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核外电子数有关,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关,图1和图3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因此化学性质相似,填: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故答案为:(1)Cl;(2)Al2(SO4)3;(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17.【解答】解:(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贮氢合金能够结合氢气形成金属化合物,并在一定条件下分解释放出氢气,该贮运原理属于化学变化;船身外通常装上一定数目比铁更活泼的金属块以防止腐蚀,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Zn>Fe>Pb>Cu,故填锌块;

(2)废弃塑料会带来“白色污染”,“玉米塑料”可降解,故“玉米塑料”的使用可减少白色污染;蚕丝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尼龙是合成纤维,燃烧无此味; 故答案为:(1)化学;锌块; (2)白色;燃烧闻气味。

18.【解答】解:(1)根据食醋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及PH为3,则溶液显酸性,由化学式可

知由醋酸根离子和氢离子构成,则属于酸;石灰水的PH为11,由化学式可知由金属阳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则属于碱;纯碱溶液中由碳酸钠的化学式可知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则属于盐;而①②③都是含碳的一类化合物,性质与无机物相差较大,则它们属于有机化合物;故答案为:①;④;⑤;①②③.

(2)利用酸碱中和的性质可知,碱性物质能与引起疼痛的酸性物质发生反应,酸性物质减少,疼痛减轻,根据④⑤的PH都大于7可知,它们的溶液为碱性,故答案为:④⑤. (3)因醋酸能与CaCO3、Mg(OH)2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物后的生成物可用水清洗,故答案为:①.

19.【解答】解:①我们能闻到气体,从微观角度分析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便闻到气味. 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

2SO2+4CO2+6H2O,配平时可先假

设乙硫醇前的系数是1,然后确定生成物中碳、硫、氢的个数,最后确定氧原子的个数. ②碱液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NaOH+SO2=Na2SO3+H2O,注意生成物是亚硫酸钠,不要写成硫酸钠.

答案:①分子在不断运动,2C2H5SH+9O2②2NaOH+SO2=Na2SO3+H2O.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

20.【解答】解:(1)A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甲烷,C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所以C是水,E是无色气体,甲烷和E反应会生成水和B,所以E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水会生成无色气体D、E,所以D、E是氢气或氧气的一种,G为最常见的金属,G和酸反应会生成D,所以D是氢气,E是氧气,F为红棕色粉末,F和X反应会生成金属G,所以F是氧化铁,X是一氧化碳或木炭,所以G是铁,H是氯化亚铁,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铁和酸反应生成亚铁盐和氢气,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正确,所以X可能是:C或CO;

(2)通过推导可知,B是二氧化碳,固态二氧化碳叫作干冰,该固态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人工降雨;

(3)①A+E→B+C的反应是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2SO2+4CO2+6H2O;

为:CH4+2O2CO2+2H2O;

②C→D+E的反应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O2↑;

③G和硫酸发生的反应是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2SO4+H2↑。 故答案为:(1)C或CO; (2)干冰,人工降雨; (3)①CH4+2O2②2H2O

CO2+2H2O;

2H2↑+O2↑;

③Fe+H2SO4=Fe2SO4+H2↑。 21.【解答】解:

(1)石灰石粉溶解时,MgCO3发生反应是碳酸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O3+2HCl═MgCl2+H2O+CO2↑。

(2)加入BaCl2除去的杂质离子是硫酸根离子;加入Ca(OH)2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盐酸。

(3)检验“滤液”酸碱性,如果显碱性,即氢氧化钙过量,所以为提高产品纯度,加入盐酸将之转化为氯化钙,所以加入的物质的化学式为HCl。 故答案为:

(1)MgCO3+2HCl═MgCl2+H2O+CO2↑。 (2)硫酸根离子; 除去过量的盐酸。 (3)HCl。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22.【解答】解:Ⅰ(1)图中①的仪器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故填:2KMnO4

K2MnO4+MnO2+O2↑。

(3)①铜丝绕成螺旋状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故填:B; ②与装置A比较,改进后装置操作简单,故填:操作简单。

(4)浓硫酸能吸收氢气中的水蒸气;若用H装置收集氢气,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气体

应从i端通入,故填:F;i;

(5)观察图I装置,气体制取处于发生中,因为固体与液体接触了;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若用I装置来制取,用浓硫酸吸收其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气体应从长管进入,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填:发生;CaCO3+2HCl=CaCl2+H2O+CO2↑;IFH。 23.【解答】解:[分析讨论]

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该消毒液中的溶质一定有NaCl,可能还有NaClO、Na2CO3、HClO中的一种或多种。 故填:NaCl。 [实验过程]

Ⅱ:另取适量该消毒液试样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静置,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

故填:产生白色沉淀。 [得出结论]

实验过程Ⅰ中有色布条不褪色,说明该消毒液试样中的溶质不含NaClO、HClO。 实验过程Ⅱ中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综上所述,该消毒液试样中的溶质为NaCl、Na2CO3。

故填:NaClO、HClO; Na2CO3+CaCl2═CaCO3↓+2NaCl;NaCl、Na2CO3。 [交流反思]

生活中,“84”消毒液贮藏时应注意;一般不用“84”消毒液对蔬菜、水果进行消毒,其原因可能是NaClO有腐蚀性。 故填:NaClO有腐蚀性。 [拓展延伸]

(1)次氯酸钠与稀硫酸可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次氯酸,化学方程式为:2NaClO+H2SO4═Na2SO4+2HClO。 故填:2NaClO+H2SO4═Na2SO4+2HClO。

(2)次氯酸钠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有毒的氯气,日常生活中“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混合使用。 故填:不能。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24.【解答】解:(1)异烟肼是含碳化合物且具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属于 有机化合物; (2)异烟肼含有种元素,碳、氢、氧、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12×6):(1×7):16:(14×3)=72:7:16:42;

(3)异烟肼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 (1)有机;

(2)72:7:16:42; (3)52.6%。

25.【解答】解:(1)主产品Na2CO3的俗名是纯碱或苏打,副产品氯化铵中阳离子是铵根离子,符号为NH4。

(2))①由图象可知,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加入的稀盐酸恰好与碳酸钠反应。由图象可知,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加入的稀盐酸的量是过量的,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为NaCl、HCl。 设样品中,含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x 100g×7.3%

解得::x=10.6g

②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

+

+

×100%≈52.6%。

≈96.4%

故答为:(1)纯碱或苏打,NH4;(2)①Na2CO3与盐酸或HCl恰好完全反应,NaCl、HCl;②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96.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