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咨询通 ̄)2008年・增刊 活水平和发展水平。 民最好迁至山麓或平原地带。松潘、平武、小金等 高寒地带,也应将居民点适当集中。即进行三大重 构: 三、重点聚集。强化成德绵产业带建设 龙门山前地带是我国西部少有的产业密集带, 特别是以下乡镇一线以东:清源、隆兴(芦山)一高 何、火井、水口、大同(邛崃)一悦来、丹凤、金星(大 邑)一怀远、街子(崇州)一大观、青城山、玉堂、蒲 阳、向峨(都江堰)一桂花、九陇、万年、红岩(彭 州)一八角、蓥华(什邡)一金华、道遵、汉旺(绵 竹)一睢水、沸水、桑枣、安昌(安县)一青莲、中坝、 (1)空间重构。就是对山区聚落和人口的空间 分布,从未来发展战略高度,进行新的布局,较好的 解决人口、住户分散、零乱、边远、封闭的局面,重点 是将高海拔、高山峡谷、高中山分散居民向城镇、集 镇、大聚落转移。地广人稀的县、乡镇,应进行人口 重新布局规划,选择宜居区位,建设新的农村聚落 武都、小溪坝、后坝(江油),属山前低丘及平原或扇 形缓坡,虽然接近龙门山前断裂带,但次生灾害少, 水源丰富,人口密集,是城市化、工业化水平较高的 地区,不仅要下决心建设大型企业,重建东汽、什邡 化肥、拉法基水泥厂、剑南春酒厂、清平磷矿等大型 企业,而且要沿山前地带建设成国际著名休闲旅游 区,继续建设成都一德阳一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带, 加大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这里着重指出三点:(1) 建设大都会区、城市密集区和产业集群,是工业化、 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成德绵产业带是我国西部 地区最有条件的区域之一,在重建中要以此作为目 标,坚定信心,不仅不能因地震而动摇,而且应该加 快;(2)山前地带环境地质条件较好,灾害不确定因 素少,应作为重建的先锋区,提前投入,提前恢复, 提前发展;(3)产业发展要以规模以上为主,重点发 展大型装备工业、电子信息、大型建材、现代医药、 现代食品、现代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汽车、普通大 型机械加工等,要建成如带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如 西部鞋城),要下决心提高成德绵产业带的城市化 水平,产业集中度和经济密度,提高该区在全省发 展中的龙头地位,成为山区灾后移民的吸纳区和灾 后重建的前方基地。 四、城乡统筹,进行山区聚落重构 上述山前一线以西,为山区,大部分为高山峡 谷区,历史上山区居民聚落除了沿河谷分布外,还 遍布于中山、亚高山地带,极为分散。此次地震,对 山区农村受灾居民救援十分困难。在非灾时期,山 区居民点的分散分布也十分不利于生态建设,不利 社区建设,不利农业产业化,不利于建设小康社会, 给卫生、文化、教育、通讯、交通(如实现义务教育、 村村通公路等)建设造成巨大障碍。因此,灾后重 建不宜就地依样画葫芦,按原来山区聚落原样恢 复,而应该利用重建契机,重新规划山河。笔者建 议,邛崃、芦山、宝兴、大邑、崇州、都江堰、彭州、汶 川、青川、安县、什邡、绵竹等县海拔2000m以上居 基地,让大面积的湿地、山脉、湖泊、草原处于天然 恢复、自然循环状态。 (2)组织重构。就是结合聚落布局,减少县、 乡、镇、村的数量,构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镇或大 村庄,既解决“山高皇帝远”无法管理问题,又解决 管理成本高,不利于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的社区组 织问题。龙门山、邛崃山、大巴山等山区的乡、村的 数量应大大减少。 (3)产业重构。以集约化、规模化为目标,改变 各家各户的分散经营,逐步发展产业专业户,如牧 区的牧草种植户、饲养户、产品流通或加工户;农业 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实现集约经营;减少农业人 口;提高农业效益;开发新的产业门类如天然药物、 有机农业、特色农业、农业旅游等。 经过重建和调整,今后龙门山及其临近山区将 不再是勉强谋生的山区,而是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 理想之地。山区聚落主要以下列形式存在: (1)山区城市和城镇。以第二、三产业为支撑, 发展成有山区和区域特色的人口聚居区。特别是 矿产、水能和农林牧产品的加工基地、商贸基地。 (2)旅游城镇或聚落。主要是各类风景名胜 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建成城市居民的 避暑、度假区,休闲疗养区。应形成龙门山前国际 旅游休闲带,岷江上游阳光旅游带,九寨一黄龙黄 金旅游带等新聚落。 (3)古聚落。包括居民长寿村,古羌寨、藏寨, 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宗教寺庙等。 (4)自然保护区。包括国家级、省级、地市级的 自然保护区,但不再保留普通居民而只保留管理机 构和科研机构。 (5)特色农业聚落。即保留和发展特色药材、 茶叶、花卉、特色养殖、特色水果、干果、林特产等生 产基地,以规模化、专业化、基地化为依托,体现山 区聚落的小康水平和现代农村理念。 (6)探险、猎奇、教育基地、特种科研基地。 8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