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汶川地震灾区重建若干建议

来源:小奈知识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决策咨询通讯》20o8年・增刊 汶川地震灾区重建若干建议 陈国阶 摘要:汶川地震灾区重建要以人为本,筛选安全的地质环境:要以生态优先,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要重点 聚集,强化成德绵产业带建设;要搞好城乡统筹,进行山区聚落重构。 关键词:汶川地震;灾区重建;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成德绵产业带;城乡统筹 灾区重建是一个浩瀚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 二、生态优先,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 面规划,举全国之力才能完成,这里只择几个问题 灾区地处长江上游重要支流的上游,是上游的 提出建议。 上游,该区是生态重建重点区,天然林保护和退耕 一、以人为本。筛选安全的地质环境 还林重点区,水源保护和自然保护建设重点区,负 灾区重建,以人为本,以安全为出发点是基本 着保障长江流域生态安全重大的历史使命,是长江 的共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在重建中,保障未来城 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生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 镇、居民点、工矿企业和基础设施的安全。这里有 此,在龙门山及山后地带,其主体功能应是生态保 一个基本认识需要强调,即震后在这个区域地质安 护。 全上最大的威胁不是地震,而是次生灾害,包括塌 震前,由于区域功能分区未加明确界定,加之 方、滑坡、泥石流、山洪等。道理很简单,地震虽然 各市州县为摆脱经济发展滞后状态,争先在发展工 不能预报,但可以预防,而次生灾害既难预报又难 矿业、水电业,出现许多与区域主体功能不协调,与 预防;大地震几十年发生一次,次生灾害一年四季 环境安全不一致的产业门类与产业布局,如在区内 每天都可能发生;灾区虽然是强震带,今后发生强 布局不少污染型化工厂、冶金厂、造纸厂等,不少地 震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只要让地表建筑物避开大 方发展破坏生态的小水泥、小建材、小矿山、小火 断裂带,按地震烈度设防,建筑物选好地基,设计和 电;众多河流则发展数以百计的小水电。这批工矿 构件按抗震设计,保证质量,就可做到“大震不垮, 业,对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经济效益差,震前却 中震不坏,小震不损”。但面对高山峡谷、塌方、滑 难以采取有效措施整治。这次地震,上述许多厂矿 坡、泥石流,当前除了避开之外,没有太多的办法; 或被破坏,或被掩埋,或面临发展困境,在灾后重建 大中型塌方、滑坡土方量大,破坏力强,现有建筑难 中应下决心关闭这批工厂、企业,今后在上述地区 以抵挡其袭击和破坏;即使能治理,成本和代价也 不再布局对水源有威胁的产业,严格限制与主体功 极高,最好的办法是规避。因此,按照地质背景和 能不协调或相违背的产业。其次,对各河流的大量 山体稳定性,编制地质断裂分布图、地震烈度图、塌 水电站,应进行一次彻底清查,对危害河流生态,又 方、滑坡、泥石流、堰塞湖分布图作为重建的基本科 给下游潜藏危害威胁的水电站,应主动拆除。 学依据,避开断裂带、塌方、滑坡发生区,泥石流影 上游地区应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 响区,堰塞湖山洪影响、波及区,是确保灾区重建安 民族文化产业、中药材、特色林业产业等,同时,由 全的重要保障,而按抗震烈度设防是必要的抗震条 国家或流域下游通过生态补偿给上游经济支撑或 件。 财政转移给上游补助,使之达到全国大致相当的生 作者简介:陈国阶(194o一),男,广东普宁人,四川省科技顾问团顾问,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博士 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生态与环境。 8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决策咨询通 ̄)2008年・增刊 活水平和发展水平。 民最好迁至山麓或平原地带。松潘、平武、小金等 高寒地带,也应将居民点适当集中。即进行三大重 构: 三、重点聚集。强化成德绵产业带建设 龙门山前地带是我国西部少有的产业密集带, 特别是以下乡镇一线以东:清源、隆兴(芦山)一高 何、火井、水口、大同(邛崃)一悦来、丹凤、金星(大 邑)一怀远、街子(崇州)一大观、青城山、玉堂、蒲 阳、向峨(都江堰)一桂花、九陇、万年、红岩(彭 州)一八角、蓥华(什邡)一金华、道遵、汉旺(绵 竹)一睢水、沸水、桑枣、安昌(安县)一青莲、中坝、 (1)空间重构。就是对山区聚落和人口的空间 分布,从未来发展战略高度,进行新的布局,较好的 解决人口、住户分散、零乱、边远、封闭的局面,重点 是将高海拔、高山峡谷、高中山分散居民向城镇、集 镇、大聚落转移。地广人稀的县、乡镇,应进行人口 重新布局规划,选择宜居区位,建设新的农村聚落 武都、小溪坝、后坝(江油),属山前低丘及平原或扇 形缓坡,虽然接近龙门山前断裂带,但次生灾害少, 水源丰富,人口密集,是城市化、工业化水平较高的 地区,不仅要下决心建设大型企业,重建东汽、什邡 化肥、拉法基水泥厂、剑南春酒厂、清平磷矿等大型 企业,而且要沿山前地带建设成国际著名休闲旅游 区,继续建设成都一德阳一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带, 加大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这里着重指出三点:(1) 建设大都会区、城市密集区和产业集群,是工业化、 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成德绵产业带是我国西部 地区最有条件的区域之一,在重建中要以此作为目 标,坚定信心,不仅不能因地震而动摇,而且应该加 快;(2)山前地带环境地质条件较好,灾害不确定因 素少,应作为重建的先锋区,提前投入,提前恢复, 提前发展;(3)产业发展要以规模以上为主,重点发 展大型装备工业、电子信息、大型建材、现代医药、 现代食品、现代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汽车、普通大 型机械加工等,要建成如带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如 西部鞋城),要下决心提高成德绵产业带的城市化 水平,产业集中度和经济密度,提高该区在全省发 展中的龙头地位,成为山区灾后移民的吸纳区和灾 后重建的前方基地。 四、城乡统筹,进行山区聚落重构 上述山前一线以西,为山区,大部分为高山峡 谷区,历史上山区居民聚落除了沿河谷分布外,还 遍布于中山、亚高山地带,极为分散。此次地震,对 山区农村受灾居民救援十分困难。在非灾时期,山 区居民点的分散分布也十分不利于生态建设,不利 社区建设,不利农业产业化,不利于建设小康社会, 给卫生、文化、教育、通讯、交通(如实现义务教育、 村村通公路等)建设造成巨大障碍。因此,灾后重 建不宜就地依样画葫芦,按原来山区聚落原样恢 复,而应该利用重建契机,重新规划山河。笔者建 议,邛崃、芦山、宝兴、大邑、崇州、都江堰、彭州、汶 川、青川、安县、什邡、绵竹等县海拔2000m以上居 基地,让大面积的湿地、山脉、湖泊、草原处于天然 恢复、自然循环状态。 (2)组织重构。就是结合聚落布局,减少县、 乡、镇、村的数量,构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镇或大 村庄,既解决“山高皇帝远”无法管理问题,又解决 管理成本高,不利于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的社区组 织问题。龙门山、邛崃山、大巴山等山区的乡、村的 数量应大大减少。 (3)产业重构。以集约化、规模化为目标,改变 各家各户的分散经营,逐步发展产业专业户,如牧 区的牧草种植户、饲养户、产品流通或加工户;农业 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实现集约经营;减少农业人 口;提高农业效益;开发新的产业门类如天然药物、 有机农业、特色农业、农业旅游等。 经过重建和调整,今后龙门山及其临近山区将 不再是勉强谋生的山区,而是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 理想之地。山区聚落主要以下列形式存在: (1)山区城市和城镇。以第二、三产业为支撑, 发展成有山区和区域特色的人口聚居区。特别是 矿产、水能和农林牧产品的加工基地、商贸基地。 (2)旅游城镇或聚落。主要是各类风景名胜 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建成城市居民的 避暑、度假区,休闲疗养区。应形成龙门山前国际 旅游休闲带,岷江上游阳光旅游带,九寨一黄龙黄 金旅游带等新聚落。 (3)古聚落。包括居民长寿村,古羌寨、藏寨, 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宗教寺庙等。 (4)自然保护区。包括国家级、省级、地市级的 自然保护区,但不再保留普通居民而只保留管理机 构和科研机构。 (5)特色农业聚落。即保留和发展特色药材、 茶叶、花卉、特色养殖、特色水果、干果、林特产等生 产基地,以规模化、专业化、基地化为依托,体现山 区聚落的小康水平和现代农村理念。 (6)探险、猎奇、教育基地、特种科研基地。 8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