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研修班学习的心得体会
几天前,我开始了骨干教师研修班的学习。培训中有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有教育一线骨干老师的教学经验交流,内容很丰富。专家、教授们的讲座,象一股新鲜的力量给了我很大的促动和思考,骨干教师的教学经验给了我很多的借鉴。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对新课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从理论上领会到了什么是教育、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对目前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深刻是反思。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学生是上帝,但上帝是需要教育的。”。这是我们中学政治骨干教师培训课上杨教授报告中,深刻触动我的一句话,也是我从教8年来第一次听到关于学生在教育中的重要定位,给了我一些思考,也使我重新去审视、去寻找政治课堂中老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传统政治课堂中,老师是上帝,学生俯首帖耳、满怀虔诚聆听教诲,把教师传授的知识不分好坏满盘皆收,在老师的判断中评定自己的“好”与“坏”。这样的师生关系决定了中国教育培养出的孩子不敢说“不”,不轻易去主动求异,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与创新,课堂也失去了活力。新一轮的“课改”冲击课堂后,这种师生角色的转换定位也许正是最大的一个转变:学生是上帝,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而非管理者。教学相长,学生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的老师,朋友,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发动者,给予“上帝”多种角色转换,才能体现教师的课堂智慧,也许这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和谐的新型课堂师生关系。而如何更好地在课堂中实现师生融合的课堂,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慢慢摸索。
二、教学带有过多的功利性
素质教育开展了很多年,但目前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局面,现在好多的教学都带有明显的功利性,一切为了高考,其他的都可以放在次要的位置,导致师生都忽视文本,忙于做题,忽视对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引导。课堂上缺少师生之间平等地交流和讨论,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师生都在忙着找高考的窍门,忽视了实质性的课堂教学。所以要么有些教师不重视对教材的剖析,要么有些学生不爱听课堂上教师对教材知识点的讲解,才导致课堂的沉闷,对话的丧失。近乎功利的做法严重干扰了素质教育的推进,也导致近年来政治课的教学成绩有些下滑,导致一部分学生不重视政治课的学习,只在考前临时抱“佛脚”,应付考试,这种现象令人不安。
三、对新课改的误读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学的蓝本。它对课程的性质、课程目标、教学的实施都提出了一些明确的定义和建议,但对它的学习不能是教条的,我们不能生搬硬套,甚或断章取义。教学要人文性,也要工具性,不能走进某一个片面的死胡同,也不能把其中的某一句话从课标中支离出来。怎样学好课标,运用好课标,确实是一个比较艺术的问题,稍有不慎,就会剑走偏锋。伴随着新课程的走进,老师也茫然地走进了教改的门槛。一个“新”字把教师推到了创新的前沿阵地,似乎不创新,不搞教改,就没有全面走进新课程。于是教学新模式满天飞,新花样、新手段层出不穷,有时也不管这种模式是否适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是否真正地贴近了学生的心。教师盲目的教改、翻新,使得学生无所适从,并没有达到当初设想的效果。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活动,正确地解读新课程,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课程的挑战,而不能生搬硬套或随波逐流。
四、课堂评价对教师教学的束缚
尽管新课程、新课标对课堂评价做了一些理性的规定,一些专家也对课堂评价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看法,但我们如今的课堂评价还存在着千篇一律性,尤其是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体系,学生的成绩,升学率,优秀率,是评价教师教学成绩中最重要的一条指标。又比如听课评估一栏中,都有着对多媒体运用的规定,似乎不用多媒体,那一节课就不是成功的课;不提问,不讨论的课堂就不是生动的课堂。教师在这种要求下,无形地就会去追求这些模式,导致滥用多媒体,没价值的问题满天飞。
五、备课也要“备学生”
时代在进步,观念在变化。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时候多了一些心眼,所以在备课时一定要更加充分、周详。我觉得自己在相关知识的准备上还是比较充足的,但即使是这样,学生也有向我们“发难”并且让我们“为难”的时候。在听到稀奇古怪,甚至是相反意见的回答时,我没能很恰当地处理、引导,有点阵脚自乱,一度让课堂气氛变得尴尬。其实在这时,我应该放下架子,坦率地承认自己对这个问题考虑得不完全充分。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发难”时,不能自乱阵脚,要尽快让自己冷静下来,巧妙地引导,变被动为主动,相信学生的潜力和智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一起评价答案的是与否。例如,笔者在上《公司的经营》这一课前,先通过网络和书籍查阅等方式,收集整理海尔集团成功经营的经验,并通过实地调查、走访我们当地最大的一家国有啤酒厂的相关人士,收集整理其经营成与败的经验和教训,然后在课堂上抛出一个论题:《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吗?》,引导学生讨论。因此,以后备课必须要多预设学生的回答,甚至是对想想面对相反的观点时自己该怎么去应对,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操控能力,将主动权掌握自己手中。当然,不忘记在下课前给学生们一点鼓励:回答正确的同学请扬一扬眉毛,
没能完全回答正确或是还没有机会回答的同学请笑一笑,老师期待你们下节课有着更出色的表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om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22190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