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工具,虽然简单,但是极具实效性,现已广泛运用至教育领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构成板块,教师可巧妙利用思维导图这一形象工具,将语篇中的各个知识要点整合在一起,直观明了地呈现文本内容,辅助学生快速理清文本思路,促使他们高效阅读。基于此,以下对思维导图优化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引言
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思维导图是近年来深受师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厘清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进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与学习效率。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形象的图形思维工具,它以一个关键词或关键图像为中心,通过放射性立体结构展示出各级主题的相互隶属关系与相关层级图。它基于大脑记忆、阅读和思维的规律,充分发挥左右脑的机能,使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启发大脑的思维潜能。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将知识表象化,使大脑思维的过程外显化、清晰化,它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将新知识建构到已有的认知体系中,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是促进学生开展“有意义学习”的重要途径。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价值
由于中国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时间很难完全摆脱应试教育所遗留下的枷锁,这也导致目前初中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为了提升学生群体的考试成绩,很多教师都只注重对词汇的讲解、语法的训练,忽视了培养学生对英语文章的理解能力。有些教师为了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甚至并不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理解,反而“越俎代庖”式地代替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与理解,最后只是将自己的理解内容强行灌输给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又沿用了过去老旧、不科学的“填鸭式”教学法。长此以往,学生将只会机械地在文章中寻找所谓的“标准答案”或者“关键词”,并没有真正理解教材中的含义,未能与材料进行互动与思想交流,不仅不利于提升学生群体的阅读能力,还会导致学生陷入被动、痛苦背诵课文的恶性循环中。阅读是复杂的思维心理加工与思考过程,想要完成阅读工作,读者自身就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与知识背景,因为阅读是读者独立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预测与体验的操作,而阅读外文作品,其难度将变得更大。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将帮助学生对烦琐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与重塑,好比在迷雾中指路的明灯,若是科学运用了思维导图法,将会让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学习成绩。
三、思维导图优化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用思维导图归纳串联零散的阅读知识
初中英语阅读知识点多,各课知识点紧密相连,有些题型难度很大,学生做起来有困难。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建立阅读知识体系。英语学科的思维导图主要是利用线条和图形来呈现,可以把同一课的阅读题纵向串联起来,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步深入。也可以把不同课的阅读知识点横向串联,新旧知识相结合,以旧引新,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学生也可以创建适合自己的思维导图,只要能把阅读知识穿插在一起,又有逻辑性,便于记忆,就值得鼓励。例如,学习“need”的用法,先用大括号,后面上下分行用箭头表示不同用法。其中有做情态动词的,后面再用箭头标记出动词原形;动词原形后用大括号表示,后面上下分两行表示用于否定句和疑问句。这样的括号、箭头、文字相结合,就把阅读课中零散的语法知识点整合到一起了。学生通过看思维导图笔记,很容易掌握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
(二)从英语故事中摘录宾语从句并展开小组探究
在理解英语故事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英语故事中找出含有宾语从句的例子,并开始语法学习的第二个环节,即小组合作和探究。如果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整体较差,教师可以将英语故事中所出现的宾语从句进行下画线处理,从而帮助他们直观地摘录宾语从句,顺利地展开下一环节的任务。这样的教学安排摒弃了传统英语语法课堂上直接讲授和直接“灌输”的方式,充分尊重了学生在语法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他们在进行语法学习时的观察、分析、思考、比较、辨别等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品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进他们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小组合作和探究环节,教师将整个环节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要求学生观察英语故事中的宾语从句,总结宾语从句的引导词;第二部分,要求学生继续观察英语故事中的宾语从句,总结宾语从句的时态;第三部分,要求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观察宾语从句,并总结宾语从句的语序。通过这三部分的探究,学生基本能够把握英语宾语从句的相关知识。下面以第一部分为例,学生在认真分析宾语从句定义的基础上,将所摘录的宾语从句的引导词一一整理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引导词及引导词所引导的宾语从句的不同属性,并根据不同属性将这些引导词进行分类。
(三)读后巩固输出活动
教师以思维导图为提示要点,指导学生尝试复述课文。针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也可以用问题引导,帮助其完成此项活动;对阅读内容掌握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说出家乡的某个特色产品,如特产、食物或艺术品,利用思维导图建立写作支架,进行口头写作。最后,学生可以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和自身实际情况谈谈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看法。通过这一任务型活动,训练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启发他们对价值观的积极思考,拓展知识面。并且通过学习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归属感,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四)思维导图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与写作是英语教学的两个重点,而且这两个部分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但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缺乏阅读技巧等,阅读与写作成为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两大难题。基于此,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引入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中,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为他们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使学生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制作思维导图,可以实现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教学目标,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例如,在教学Welcome to our school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后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列出自己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与同学相处的时候发生的事情等,以促进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使他们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促进其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过去老旧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能被应用在当代的教学课堂上了,教师必须运用科学、高效的学习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了英语文章的重点,将文章要点进行了提炼,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俊先.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考[J].英语教师,2020,20(24):147-151.
[2]郑彩霞.关于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家长,2020(28):86-87.
[3]刘蓉.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9(14):115.
[4]席霞.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7. [5]王艳.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效性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