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古宅名园

来源:小奈知识网


古宅名园

小盘谷“以少胜多、小中见大”

小盘谷在丁家湾大树巷内,系清代光绪三十年(1904年)两江总督周馥购得徐氏旧园重修而成。园内假山峰危路险,苍岩探水,溪谷幽深,石径盘旋,故而得名‚小盘谷‛。园门前以火巷将住宅与园隔开。园内以花墙隔为东西两个庭院。西院右首叠湖石假山一座,左首建曲尺形楠木花厅三间,以卷棚游廊连接水阁凉亭,厅后辟一方清池。越三折石桥,即入幽洞,洞在假山腹部,多孔穴,彩光好,上可透入天光,旁可观赏园景。山顶有风亭,可览全园景色,东院粉墙开桃形门,题额‚丛翠‛。东院有鱼池、花厅、竹树、石笋等。登山可畅怀,探洞可寻幽。 小盘谷布局严密,因地制宜,随形造景。园中山、水、建筑和岸道安排,无不别具匠心。岩壁险峻,谷洞深曲,廊、厅随地形曲直,小径陷现通幽。虽为人工所筑,却宛如天然图画。园内北部临池依墙的湖石假山,叠艺高超,过去一直以‚九狮图山‚相称。其空间虽小而山峰峻峭,曲洞危崖,濒水有桥,远近成景。陈从周教授在《扬州园林》一书中,对小盘谷的假山作如下评价:‚山拔地峥嵘,名九狮图山,峰高约九米余,惜民国初年修缮时,略损原状。此园假山为扬州诸园中的上选作品。叠山的技术尤佳,足与苏州环秀山庄抗衡,显然出于名匠师之手,按清光绪《江都县续志》卷十二记片石山房云:‘园以湖石胜,石为狮九,有玲珑夭矫之慨。’今从小盘谷假山章法分析,似片石山房为蓝本,并参考其他佳作综合提高而成。‛

小盘谷占地小,妙处在于运用了‚以少胜多‛、‚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造园者为了能小中见大,在有限的空间内,应用粉墙分隔,增加景深,以游廊连接景点,一隔一连,使景观若隐若现,给人们造成奇妙的错觉。同时,以通过开池堆山,变幻景观,创造无限空间。

1

康山草堂名人聚

康山是明代扬州疏浚运河,堆积河泥,在扬州城外东南角形成的无名

土丘。因其太小,扬州人称糠山。明代万历晚期,糠山却变成了‚康山‛,并且和康海联系了起来。康海(1475—1540),字德涵,陕西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状元,因受到牵连而被免职,归乡里后,以山水声伎自娱。康海为文坛‚前七子‛之一,善弹琵琶,工于词曲,所作杂剧《中山狼》。扬州人相传康海罢官后,曾来扬州,在此山居住,康山借此得名。明末大理寺卿姚思孝于此葺山筑馆,礼部尚书、书法家董其昌为之书‚康山草堂‛匾额,俨然成为一代名园,文人经常来此聚会歌咏。清初,康山废为民居。乾隆时,大盐商江春买下康山,修葺一新。新修的康山和主人的好客,吸引众多文人、官员来此游宴吟赏。此时康山真正成为扬州的艺事中心。连乾隆帝南巡扬州,也两次光临康山草堂,并御书‚康山草堂‛匾额。乾隆时期的康山草堂极一时之盛。江春殁后,豪华不再,据说其时康山转归曾任太子太傅的阁老阮元,只是他也无力重振康山草堂乾隆年间的雄姿。

个园里壶天自春

个园是清代嘉庆年间扬州兴建的名园,为全国四大名园之一。园主人为嘉庆时两淮盐总黄至筠,在‚寿芝园‛旧址重建,主人喜欢竹子,竹的字形,为两个‚个‛字,袁枚也有‚月映竹成千个字‛诗句,故称个园。该园不大,其最负盛名者乃四季假山:其主建筑抱山楼,东接秋山,西连夏山。楼正面就悬挂着‚壶天自春‛的匾额。

‚壶天‛本有典故。传说东汉时,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做完生意跳入壶中;费长房见之,次日拜访老翁,老翁带他俱入壶中,只见里面很大,厅堂华丽。后来即以‚壶天‛谓仙境、胜境,兼有形制虽小而天地却大之意。个园主人悬挂‚壶天自春‛有两层含义。一是‚壶天‛本意,追求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其二是,个园空间虽小,但登临抱山楼,

2

朝南眺望,天地日月,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正有‚壶天‛之大,享尽大自然的无边景色。

个园壶天之中,充满着‚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彰显着传统文化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这种独特的艺术构思在我国传统园林中是极为少见的,实际也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个园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扬州园林的标志之一,抱山楼‚壶天自春‛又作为邮票图案而走向世界。

个园‚壶天自春‛构思,当与园主人黄至筠是个画家有很大关系。

寄啸山庄隐情怀

清光绪年间安徽人何芷舠退职后,来扬州建成何家园宅,名为‚寄啸山庄‛。何芷舠出生于官宦之家,二十岁为举人,后来任江汉关海关监督。四十九岁时辞职,奉母来扬州定居,购买双槐茶园旧址扩建园林。取晋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倚南窗以寄傲‛、‚登东阜以舒啸‛句意,命名为‚寄啸山庄‛,寄寓追慕陶令归隐、向往适性自由的情怀。清末政府腐败,洋人欺凌,海关监督整天与洋人打交道,颇多洋人制肘,看来居官不易,这正是他壮年辞官归隐的原因吧。

山庄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山庄的东花园,即清初原有的片石山房。当代园林专家陈从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的考察,假山‚南向,从平面看来是一座横长的倚墙假山。西首为主峰,奇峭逼人,俯临水池。峰下筑方正的石屋(实为砖砌)二间,别具一格,即所谓‘片石山房’‛。并确认,‚片石山房为石涛和尚叠山的‘人间孤品’‛。

第二部分,由玉绣楼、怡萱楼、客房骑马楼为主构成的住宅区。住宅区中西合璧,又各成体系互不干扰,却又以西式为主,反映了主人从事洋务,思想开放、与时俱进的务实理念与作风。

第三部分,山庄的北部为后花园。从南部住宅可进,但后花园大门北向,是招待外客的出入口。进得门来,迎面一月洞门和甬道,题额‚寄啸

3

山庄‛。甬道东边是东园,从东往西,有贴壁假山,如蛟龙船蜿蜒向西游去,引导人们前行探幽,核心是船厅。称作船厅,并非因为其造型似船,而是厅四周地面用砖、石铺出水纹,给人以来到水边的感觉;一道石板路通向厅门,恰似上船的跳板。这种创新意,无疑与园主人的名字有关,‚芷舠‛,就是装满香草的小船,他一辈子应该与水、船打交道才得安稳。

寄啸山庄的住宅区诸楼和后花园,有空中走廊相连,全长1500米,人称复道回廊,当代建筑专家更把它看成立交桥的雏形。

逸圃巧妙胜曲园

就字面讲,逸者,隐逸安闲之义;圃者,指种植菜蔬、花木、瓜果的田畦。不是隐在村野,也必藏于幽谷。不曾想,竟坐落在号称水陆要冲的东关街上!逸圃主人竟给自己的宅院起这样一个与周遭氛围反差如此强烈的雅号,底气何在?旨向又何在?逸圃诠释着这一组庞大民居建筑群的灵魂。

一是闹中求静。门楼临街,坐北朝献,磨砖对缝,汉白玉雕门枕石,沉阔大门。是扬州大户人家常见的规矩。逸圃虽与车水马龙的东关闹市只有咫尺之遥,然而天井方方,檐廊长长,曲径幽幽,门户重重,护卫着后进宅房的绝对安静,将漫天市井喧嚣全都隔于大墙之外,使逸圃成了世外乐土。

二是繁外尚简。逸圃布局明朗,功能清晰,陈设布臵也没有暴发户式的繁缛与露富,有的是扬州人家的平实与庄穆。青砖墙青灰丝缝、清水砌筑,彰显了园主人朴质无华的审美个性。

三是天人合一。园主人与大自然的贴近更体现在东部园林。利用庭园曲尺隙地依壁叠山、绝处逢生的手法被陈从周评价为:‚比苏州曲园巧妙。‛方寸之地,闹市之中,园主人把大自然万物引进逸圃。

四是儒学传家。黑漆大门,浅刻‚扬州古明月,陋巷旧家风‛对联,崇儒重教之风最盛的,体现在楹联中。大厅‚忠恕堂‛有楹联二,一是‚世泽薮平渊草木争荣茵作地;家声传邺架子孙有幸好藏书‛,另一联是‚闭户著书多岁月;挥毫落纸如云烟‛,正是逸圃传世家训律条,耳厅有联:‚持

4

其志毋暴其气;敏于事而慎于言‛;书房对联写得典雅,联云‚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而花厅对联‚一榻清风书叶舞;半阁明月墨花香‛透露出园主人的风雅人生。

逸圃主人李鹤生出生于清同治十年,年方十六即入扬州钱庄学徒,八年学成后独立创业,创设‚惠余钱庄‛,在营业中以信立号,以义处世,以礼待人,因而京沪驰名,当积蓄颇丰,便于宣统二年(1910)从朱姓手上购得东关街356号旧宅拆除重建。改建工程浩大,加上他将自己对文化的追求诉诸逸圃,倾注心血,讲究费时,历时三载,始克完工。

在现代银行兴起大潮中,民国二十四年(1935),美国实行白银政策操纵我国货币市场,造成全国性金融恐慌,惠余只得宣布停业,李鹤生也给自己的金融历史划上了句号。李鹤生定下了严于律己、宽厚待人的原则,宁可自己吃专职,不使他人受损,对客户存款本息照付,分毫不欠,客户借款无力偿还者概不追讨,所以扬州人给了他‚自俸克俭、乐善好施‛的八字赞誉。李鹤生虽是旧时代的金融家,却爱读书、喜字画、好收藏。李氏家族繁衍昌盛,家族堂名‚忠恕堂‛,目前已传至第六辈。

随关历史变迁,李氏家道中落,子弟出外谋生,大多无奈搬迁,艰难时甚至以变卖度日。民国后期,逸圃宅园转到国民党第九军军长颜秀武名下。解放后,开始驻军,后来作苏北行署宿舍,之后又作电台、国画院,最后住进‚七十二家房客‛。

2008年市政府决定修复逸圃喜讯穿过台湾海峡,传给了李鹤生的长房四孙李树德,树德老人捐赠了家传四幅隶书条屏墨宝,这是清末民初著名文学沙龙‚冶春后社‛成员赵葆元书赠他的祖父李鹤生的。另一住户彭女士搬迁时,将碧纱橱上镶嵌的十二幅30厘米×80厘米的白色瓷板画交给政府,画面山水人物生动,是运用中国画中浅降彩的绘画方法创作而成的,用以镶嵌屏风,隔断房间,名为‚镶瓷碧纱橱‛,是扬州豪门大宅绝无仅有的一件,文物价值颇高。十多年来,文物贩子多次上门高价收购,彭家人毫不动心,用纸张遮住瓷画,精心护卫先人文化遗产。

5

绝处逢生悟建壶园

壶园的整体建筑结构分为东西两部分,修复近六千平米。东为园林,园中的广玉兰属园中旧物,已逾百年,殊为珍贵。另有一块北宋宣和徽宗时代‚花为纲‛石舫,是一方绝世钟乳石山水盆景,现存瘦西湖小金山内。

东、西两部分之间就是一条狭窄的火巷。火巷之西,便是住宅了,典籍说‚增筑精舍三楹‛,作了主人读书养性的所在——梅余庵。清朝寿终正寝,壶园何氏亦已日落西山,其东宅被择居来扬州的湖北知认祁友蒙买去。所以壶园东宅又有了新名宅:‚祁氏山林‛,百姓习惯称作‚祁家大院‛。

园主人为自己的园子起名,是与自己的身世遭遇关联。壶园主人,姓何,名栻,字廉(一作‚莲‛)舫,原是江阴人,不惑之年的他出任江西吉安府,时值咸丰末年,到任不到一个月,有一次何廉舫去省城办公,太平军乘虚攻入吉安,何氏一门八口被抄斩,夫人薛氏及儿女悉数死于兵火之中!何廉舫因不在职守,以城池失守罪被削职为民,他孤苦伶仃、饥寒交迫之际,幸运地得到了贵人相助。他来到了扬州,做起了扬州盐商,买下了这处盐商旧居作为他的私家宅园,从此,扬州园林中又平添一个名园——壶园。

‚壶‛(瓠)园的名称,表现了他对像‚壶‛中日月一般的安适起居,像‚瓠‛(爬蔓)一样平常生活的希冀与期待。这是劫后余生又绝处逢生后的参悟与内敛。

何廉舫劫后大发的直接原因,是他幸遇两位‚贵人‛:湘系领袖曾国藩,淮军统师李鸿章。李鸿章‚赠以盐票二百纸‛,巨大的淮盐计划调拨单做了何廉舫经商的垫底本钱。曾国藩与何廉舫是师生,是挚友。曾国藩督两江之时,每次来到扬州,壶园几乎成了曾国藩来扬时的指定下榻‚宾馆‛。曾国藩与何廉舫二人互相赠诗,多有和作。何廉舫还是十九世纪中叶江阴第一文士。何氏也有资格称得上‚藏书之家‛,就藏书而言,‚双东‛有两大家,一是东关街马氏弟兄的‚玲珑山馆‛,另一个就是东圈门壶园何氏,何廉舫是楹联大家,他曾为两淮盐运使公署内的题襟馆写过一副长联:

6

当年多士登楼,追陪雅集。溯渔洋修禊,宾谷题襟,招来济济英髦,翰墨壮山河之色。繄玉钩芳草,绿蘸歌衫,金带名花,香霏砚席,扬华漓藻,至今传宏奖风流,贤使君提倡骚坛,谁堪梅阁联诗,芜城续赋;

此日有人骑鹤,烂漫闲游。怅文选楼空,蕃釐馆圯,阅尽茫茫浩劫,园林剩瓦砾之场。只桥畔吹箫,二分月古,湾头打浆,十里春深,补柳栽桑,渐次庆升平景象,大都会搜寻胜概,我欲雷塘泛酒,蜀井评泉。

这副对联有两个特点,一是长,长达一百五十四个字,在扬州对联中,不复多见;二是藏,就是其中藏有扬州的不少历史文化典故,供人雅猜。

武状元李长乐千秋功过怎评说

李长乐故居原分为东、中、西三路,占地两千余间。原先东路为祭祀祠堂之用,此路现已不存。而现在重现雄姿的是中路门楼及二进,西路五进。中路前为住宅,后是书斋、厨房、花院,西路第一进芋香馆,第二进遵礼堂,应是李氏接待贵客和议事的主要场所,现屋中矗立李将军横刀勒马威武像,西路南有天井花园,煞是清雅;西面还有一方药草园,遍植名花贵木,另有书房账房、柴房马房若干。庞大的建筑群,显示着昔日的政治实力和雄厚财力。

李长乐人生第一阶段是他二十岁前这一段,李氏先祖世居盱眙,长乐生不逢时,成长总是伴随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国耻,使长乐自幼便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立志戎马倥偬,拯救中华。七岁就喜欢‚持弓挟弹,追飞逐走‛,天生就是个武将的材料。盱眙大地多豪杰,从来武风鼎盛,李长乐就此弃诗书,拜师,十年磨剑,一身过硬功夫,为他的军旅生涯打下了坚实的武技基础。

李长乐人生的第二个阶段,是从咸丰七年(1857)至同治七年(1868),大约十年左右时间。他在芜湖入伍,编隶于江南水师,开启了作为军事将领的职业生涯。军人以服从天职,作为朝廷命官,李长乐在他投军后的第

7

六年,身不由己地被绑上了镇压农民起义的战车,悲剧性地卷入腥风血雨。李长乐攻打太平军,初露锋芒就赏戴花翎。被提升为参将,赐号‚侃勇巴图鲁‛。‚巴图鲁‛是蒙语中的‚勇号‛,同时,李长乐打仗以骁勇强悍不怕死也著称清军。

刚刚二十八岁,离他投军刚过八年,李长乐因功勋卓著加提督衔,从一品。这一年,李长乐在扬州安田臵宅,扬州,便成了李长乐的第二故乡。李长乐得赐黄马褂,马褂是清廷官方服饰一种,便于骑马穿着;黄色是皇帝专用色,只有近身侍卫和特别赏赐者才可穿着,对李长乐来讲,是个特别荣耀的象征。李长乐三次获得‚博奇巴图鲁‛称号。为清廷充当了镇压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先锋。就他个人历史来讲,他的军事才能和高超武功,确实勇冠三军。

从同治十年(1871)至光绪十五年(1889),是李长乐人生的第三阶段。近二十年间,李长乐治军安民、扼守国防有功,是他人生的辉煌二十年,是值得肯定和赞颂的二十年!李长乐的生命巅峰,是他对沙俄妄图从津沽打开缺口、扩大侵略的成功抵御。以‚誓不与夷人共天地‛的浩然正气,营伍整肃,昼夜操防,使海防固若金汤。他的另一个贡献是,在这期间他终于训练出一支爱民族、具正气、能打仗的大清水陆铁军,天津镇总兵丁汝昌就是他属下的七镇总兵之一。

李长乐鞠躬尽瘁于海防十年,体现反对殖民侵略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是李长乐一生中最可贵的亮点。李氏后人家中几件将军遗存,一是翡翠指环,扳指正是李长乐的玉环,为恭亲王特别奖励所赠。二是‚金砖‛,本是故宫紫禁城金殿所用地砖,属于光绪年间造物,李长乐带回扬州,是皇上恩赐,还是友人所赠,仍是不解之谜。三是斛石。武举的出现,是封建社会统御万方、力修武备的需要。清朝武举趋于鼎盛时期。为武者先参加理论考试,第二轮考试内容分射箭、开弓、舞刀、掇石,也就是考能否用双手臂抱起(或举起)巨石,比试离地高度,类同于今日之举重比赛。李府

8

所存此石正是武举考试中用石,高70厘米,宽35厘米,厚20厘米,重180公斤,四周凹槽为抓手。石刻字样‚头号‛,获状元者须举起此石,且在比试离地高度中夺魁,又称‚状元石‛;四是家原藏有油画《长城驰骋图》,画的是李长乐背衬长城,身穿冬装官服,骑白马,红披风,挎腰刀,手勒缰绳驰骋沙场。据说,此图是慈禧太后命令专为自己画像的意大利女画家为李长乐画就,体现了‚老佛爷‛的特别恩宠,此画毁于‚文革‛中。

李长乐亡故后享受了清朝对中兴功臣辞世后最隆重的葬礼制——奉圣旨谕葬。处于中国半封建半殖地进程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李长乐,是位复杂的历史人物,前半生镇压过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后半生致力于保境地方和固我海防。千秋功过,功不饰过、过不掩功。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