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杭州春节文化的调查问卷
一、 您如何度过今年的春节? (单选)
A.拜年 B.陪家人 C.出外旅游 D.逛街购物 二、 您觉得春节这些传统节日的风俗模式繁琐吗 (单选) A.很繁琐 B. 一般,可以接受 C.不烦琐 D.没所谓 三、 您如果参加新年习俗实践(拜年,奉神等),最主要原因是 (单选)
A.父母要求或亲友等所带动 B.觉得民族传统要维持 C.当作消遣 D.其它
四、 若要对新年习俗改革, 您认为这些习俗 (单选) A.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应该尽可能保留
B.根据现实生活,有所扬弃
C.已经不适应现实生活,应该尽可能剔除 D.其它 五、 你觉得春节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单选)
A.给大家放松、娱乐的机会 B.让大家有促进感情的机会 C.保护传统文化 D.促进经济发展 E.其它 被选中次数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第四题 第五题
5 3 4 4
A
5 6 2 7
B
1 1 6 0
C D
1 2 0 1(不保留)
E
\\ \\ \\ \\ 0
3 4 4 1 注:共调查12人,年龄段15~60岁。
随着杭城冰雪的消融,过年又离我们进了一步,在享受过节带来的放松时,我们同学也想了解一下2018年,杭城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及其变化。带着求知求实的心情,我们小组的同学,来到了303生活广场。在这个商业区里,我们通过采访路人游客,有关商家了解到了,在他们眼中杭州春节时的味道是怎么样的。我们利用了调查问卷的形式和结合了几个典型的问题,让被采访的人更好的表达出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不得不说调查问卷的形式,使得我们办事的效率变高了。
以下内容都为组员对采访中的数据及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得出的。 ———————————————————————————————— 春节是人人都盼望的节日,春节也是合家团聚,共叙美好生活的日子。
对春节期待已久的吴凡,在2018的大年三十的傍晚又一次体会到了浓浓的年味。这夜周围已是一片火红的世界,家家户户都挂起了灯笼,放起了鞭炮,鞭炮声时近时远。吴凡更是按捺不住,在路边放起鞭炮了来。她爸爸帮她点上火,过了一会,“砰”的一声,一个烟火飞上了,立刻绽放在天空中。她家的烟花是蓝色,在吴凡的眼里烟花绽放时就像一朵朵傲放于美丽夜色中的勿忘我,它们在高空中短暂地停留,然后又点点洒向人间,就像那天空中无数的小雨点在欢声笑语。吴凡不禁被这极为美丽的景色迷住了,因为在这绚烂的烟火中,融映着吴凡和她爸爸的微笑、期待,一幅其乐融融的父女图,加上这绝美的烟花,不能不说是除夕夜的神来之笔。
到了晚上,她家小镇更是热闹非凡。伴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天空中时不时地绽放出了一朵朵美丽的烟花。这种红色的烟花像红透了的苹果在高空开心地笑,又像喝醉酒的老爷爷,脸上涨溢出光与彩;那种繁花点点的烟花,像天上无数颗星星在顽皮地眨着眼,又像是早晨的露珠一样晶莹剔透,在预示着来年那美好的时光……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老家的烟花让吴凡获得了对新一年的向往,那么其他地方呢?在杭州生活学习的我们,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对杭州过年的习俗又有了不一样的了解。
杭州人过年的习俗那就可谓是丰富多彩了。就像宋楚蕙家(本地人)和亲戚家过年的时候就有大年初一要吃年糕,寓意着年年有余的美好象征,也有大年三十晚上大家一起围桌来一盘麻将这样的娱乐项目。大年三十,除夕夜。贴对联,放鞭炮、烟火,吃年夜饭,守岁,拿长辈给的压岁包,都是必不可少的过年项目。
不过现在为了保护环境城区里已经很少看到放鞭炮的了,我们想大概在乡村城镇中才看得到了吧。穿新衣也是传统习俗之一了,寓意着新的一年的来到,有的也穿红衣,寓意着红红火火。
有些地方在大年三十这一天就开始给“压岁钱”了。年夜饭是比较隆重的,家人要团聚,饭菜要丰盛,要有鱼,取“年年有余”之意;还要守岁一直到晚上12点,直到新岁到来,再放烟花庆祝一番。正月初一,大街小巷人流如潮,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享受节日的闲暇,男女老少个个脸上春节到了,大街小巷人流如潮,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享受节日的闲暇,男女老少个个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容,大街上的颜色也比平时鲜艳多了。只见彩旗飘扬,各色商家标语、条幅迎风招展。商场门口挂着一只只大红灯笼,看一眼就让人心里暖和。湛蓝的天空中,一只只彩色气球在阳光的照耀下艳丽夺目。微风拂过,大小气球迎风起舞,又仿佛在向路人点头致意。商场里欢快嬉闹的场面透过明亮的玻璃门窗,射入路人的眼里,使人不由自主地随着彩色的人流,汇入其中。吃饭的人也比平日多了亲戚都聚在一起。桌上的菜也比年前丰顺多了,鸡鸭鱼肉、山珍海味都有。吃好了饭,大家在一起谈天说地,聊聊天,喝喝茶,说说话。
狗年可以用到的对联:
报晓司晨辞旧岁 尽忠守夜接新班 甲第张灯光吉庆 戌时焕彩乐祯祥 瑞雪翩翩兆稔景 犬蹄朵朵报春花 雄犬偏能欺得虎 黄沙自可变成金 戌吋火树银花夜 狗岁丰衣足食人
狗护一门喜无恙 人勤四季庆有余 神犬看门门户泰 洪钟警世世风淸
如今过年习俗也是发生了很大变化。就比如说农历腊月初八,也称腊八日,杭州先民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莲子、枣子、芡实、桂圆和荔枝做成腊八粥,并馈赠亲友,这是杭州人过年的前奏。这碗粥起源于南宋寺庙,原本为僧家斋供用品,称之为“七宝五味粥”。早先杭州有句揶揄躲债人的老话,叫做“年廿七,勿着急;年廿八,想办法;年廿九,有有有;三十一日不见面,初一见面拱拱手。”
以前,人们对待传统节日都很期盼,而现在,更多的是一种形式。拿春节来说,以前的人们总是提前几周开始准备年货,做新衣服,收拾屋子,做各种春节食物,而现在,由于工作繁忙,人们很少去在意这些事情,多数到了春节前几天才开始准备。现在的春节,少了很多过年的味道。对于春节的各种习俗,以前人们总是习惯自己写对联以表示对新春的祝福,而现在,大街上各种对联花样十足,虽是好看,但却少了好多意义。
高新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生疏了不少。拿拜年来说,以前人们总会挨家挨户的拜年,以表新年的祝福,而现在,人们更多的是通过短信、网络等进行祝福。人与人之间面对面沟通的机会逐渐减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亲身实践越来越少,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在我们调查问卷的数据中,只有20%的人认为过节是为了保留传统文化,只是一小部分人。如今越来越快节奏的社会有些慢节奏的东西已然被舍弃了。虽然说年一年年的过,年味却是一年比一年要少了。除了公事公办的走亲戚,吃年夜饭之外,我总感觉有些重要的东西在慢慢溜走。不变的就是不论多远都要回来吃年夜饭的固定习俗。大家一起围坐,或吃火锅又或者吃丰盛的年夜饭,家人的陪伴总是温馨安心的。
我们的一些建议:学校可以多组织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以提高同学们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比如,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组织各种文艺演出,优秀文章征稿以及春节对联等活动。这样,学生们可以从中收获很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从而更好的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此外,学校还要加强教育力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要多关注、多实践,在创新中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潘岚迪活动过程中对春节期间特殊职业过节时的感受:这次活动让我收益匪浅,在生活中,每当看见别人扔垃圾的时候,我就会捡起来,因为我看见,清洁工捡垃圾的时候,他们非常辛苦,所以就想帮助他们。有一次,我在公园玩,看见有对夫妻扔了一个瓶子在地上。清洁工阿姨看见以后,什么也没有说,就把瓶子捡了起来扔进了垃圾箱里。他们两个走了两步,又把自己吃剩下的果皮扔到了地上,旁边的人看见早已是气愤不已了。这位清洁工阿姨,依然很平静的把垃圾扫了起来。天气很热,大家都在树荫下乘凉,而清洁工阿姨却因为总是有人往地上扔垃圾,而不得不站在太阳底下不断的清扫垃圾,豆大的汗珠从她的额头上掉了下来。秋天的时候,树上的叶子都枯萎了,渐渐的落了下来,这位阿姨就把掉下的叶子扫成一堆,不一会又掉下来了,阿姨又把它们扫到了一起……就这样反反复复,她们不知道弯了多少回腰才能把马路扫干净。但是,这位清洁工阿姨却一直坚持着,毫无怨言。
做为清洁工,可真是辛苦啊!不论春夏秋冬都得在外边干活。在夏天顶着烈日,皮肤被晒得黝黑;在冬天,冒着严寒,天不亮就要起来打扫垃圾,冻得手脚都不能动弹。我真的是佩服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要是没有他们,我们怎么会有这么干净舒适的环境呢?我们的世界里将到处都是垃圾,路上布满了浓烈的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