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号:061230810 姓名:兰振 专业:旅游管理 指导老师:马晓红
“资源”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而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为了对我校的旅游资源现状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同时锻炼同学们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我班同学的专业素质。我们湖北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0612408班的全体同学在指导老师马晓红的带领下,组织了一次校园旅游资源实地考查。课后同学们或分组或个人承担了资源调查的具体项目,并且将团队及个人整理的材料进行梳理得出了各自的资源调查报告。此份报告及我个人整理后所得的报告,不包括图片,表格和细小项目分析,仅对实地勘察相关内容做纵式摘要,和简要分析
调查目的:了解我校旅游资源现状,对我校旅游资源做出评价,分析,和改进意见
调查方法:由老师讲解带领同学们实地考查 时间:2013年10月28日 地点:湖北民族学院主校区 对象:湖北民族学院旅游资源
人员:旅游学概论授课老师马晓红及0612408班全体同学
湖北民族学院简介
湖北民族学院是1998 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湖北民族学院和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湖北省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学校。
学校地处神奇美丽的湖北西南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里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邻渝黔,北靠陕渝,享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世界硒都”的美誉。沪渝高速(上海至重庆)、宜万铁路(宜昌至万州、重庆)横贯境内。校园依山傍水,花木繁茂,碧草如茵,环境幽雅,与龙洞河美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校园面积1725.5亩,校舍总建筑面积62.59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54万余册,建有完备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电子图书超过150万册;教学科研仪
器设备价值1.27亿元。
湖北民族学院大门
作为一所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院校,湖北民族学院的大门极富民族特色。其主体建筑为传统建筑所常见的门楼。其建筑规格为重檐歇山顶式,通体为红黄绿蓝四大主体色。两侧立有石狮,整体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恢弘气势,文化积淀深厚。作为初入学校的首栋建筑,应该说门楼的旅游资源价值是相当高的。一方面,其建筑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在整体上的美感为大众人群所接受,另一方面,门楼在细节处无不彰显着民族特色,显示了设计者的匠心独具。例如在屋脊的脊兽为土家族所崇尚的图腾白虎又如内部天花的蝙蝠团寓意福气。建筑整体感觉宏伟却不显压抑,庄严且不失亲近,旅游资源价值极高。当然,影响该资源的主要制约因素为周边景物的不协调,校门前的商贩及周边的小店再很大程度上影响的审美的统一性。 校园桥
进入大门后是一段小桥,桥两侧上雕刻着各色图案,有白虎,麒麟,八仙过海,土家族摆手舞等。多为传统文化中寓意吉祥的事物或者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雕刻。桥的两侧有湖,湖中静卧荷花,湖心岛有竹。
大学生广场
与桥上漫步左转即可至大学生广场。大学生广场是平时同学们休息娱乐的重要场所。内有音乐喷泉,小露天电影场,休息回廊。大学生整体的建筑风格其实是中西合璧,古今杂糅式的。在这样一个小天地里。几乎融合了各种建筑风格。像音乐喷泉这种典型的西式风格前就是颇具中国特色的华表。喷泉身后又是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休息回廊。在曲径通幽的回廊深处还有冬日才盛开的梅花,甚是美丽。漫步于冬日,你是否会在书香满园的校园里来一次踏雪寻梅?大学生广场的旅游资源同样非常丰富,其最突出的优势在于休闲娱乐的统一。这也是为什么他的建筑风格呈现杂糅的特点,它本来就不期许获得一个统一的审美风格,而是给同学们一个休憩的场所。所以大学生广场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加强其互动和体院式的特点。其定期举办的活动也为他增色不少。
未央湖
未央湖为荷花池,中有荷花女雕塑,通体洁白,形态优美。湖中有类蘑菇状圆台相连成趣,自然成路。湖边有竹林小道,竹影斑驳,随风婆娑。未央湖由于身处僻静之地,又与竹林相连,曲径通幽,非常适合作为一个天然氧吧。而且它紧连枫香坡,与枫香坡成集群效应,观光游览价值极高。
枫香坡
枫香坡又名情人坡,是湖北民族学院类一处旅游资源价值很高的地区。该地区位于缓坡上,有一定的自由活动地,中有杂树,花草相应成趣。春来新绿,百花争艳。夏躲暑气,花香宜人。秋高气爽,落英缤纷。冬至踏雪,梅香四溢。枫香坡的旅游资源优势集中在植物资源上。常常引来情侣在此歇息故又名情人坡。单凭这个别名,我们已经可以窥见其美丽动人之处。
校园植物资源简析
校园内有大量植物资源,由于是校区内所植,多数为观赏类树种和植被。常见的有桂花,香樟,广玉兰,满天星,茶叶,紫薇,黄花槐,梅,竹等。种类众多,分布于校内各个地方,主要有以下特点。首先,树类有沿街性的特点。这也是校区常有的一大特点,在栽植时的考虑使校园中的大道小道都充斥着树木。这个特点利于行人漫步,但是也只能作为一个基础资源很难有进一步的开发价值。其次,在有活动范围的小开阔地,花草树木通常呈组合状小堆集群分布。可能是当时规划时的考虑,所以在校园的不同地区,选择了不同的植物组合,这样形成了一定的集群效应,但是通常都不大。例如,大学生广场的小规模集群植物是在两边的回廊上。靠近大门一侧的回廊中有梅花,在冬季盛开的时候是一处相
对独立的美景。美则美矣,但藏在深闺人未识,且冬季梅花盛开时恰逢寒假,良辰美景奈何天。
在西苑餐厅的的后山上有树中小道,其实也算清新雅致,但因疏于管理,草木积灰,石凳落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同样的,与此山一脉相连直至未央湖的的地方都有此问题,虽然相连的面积不小,甚至我都不可以用小规模来形容,但同样难以找到下脚之地,这可以算是植物资源的开发处女地吧。也许历年所做,原本是为了打造幽静之美,但是缺乏有品质的细节,终难成大器。学校桂花园区的植被也经过规划,乍看之下,赏心悦目。但由于没有屏障遮挡,冬冷夏热。幸得有几颗大树可以让同学们在骄阳下驻足。校园内的植物资源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为了教学或科研而打造的植物。例如校园有茶园,还有曾经的生科柚子园。这些特殊的植物资源可能不适合观赏,但是是一种潜在的体验式旅游资源。如果条件允许,他可以成为非专业同学们甚至是市民们的植物教育学习基地。当然,现在的规模还不够大,也缺乏完备的保护措施,暂时不能作为旅游资源盲目开发。
关于学校人文旅游资源的一点思考
作为一所高等院校,再美的湖广山色也比不上其浓厚的人文价值。也许这才是一个学校真正的财富和资源。我们不是靠了未央湖一池水平地起波澜,而是秉承了博学博爱立人
达人的校训走到了今天。在占地面积有限,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全的今天。如果说我们真的要开发旅游资源的价值,那就一定要立足我校的人文资源。我校的历史难道只是书本上的几页纸?我们可以通过展报,墙绘,爱国爱校教育等多种手段再现历史场景,打造活的旅游资源。作为一所民族院校,其民族特色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
写在后面的话
由于调查仓促,本人水平有限。加上对学校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本身带有学习的性质,旨在培养我们的专业素养。本偏调查报告难免有所偏颇,带有强烈的学院风和主观色彩,敬请谅解。我们也无意真让学校熙来攘往,游人如织。但要是真能插无意之柳,譬如武大之樱花,我也乐的高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