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来源:小奈知识网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

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 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 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滑片自a向b移动的过程中( )

A.电压表V1示数变大,V2示数变大,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 B.电压表V1示数不变,V2示数变大,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 C.电压表V1示数不变,V2示数变小,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 D.电压表V1示数变小,V2示数变大,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

3、潜水员潜水时呼出的气泡在水面下上升的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大。关于气泡所受压强和浮力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强变大,浮力变大 C.压强变小,浮力变大

B.压强变大,浮力变小 D.压强变小,浮力变小

4、甲、乙、丙三个轻质泡沫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已知丙球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1 / 9

A.甲、乙两球均带正电 C.甲球带正电、乙球一定带负电

B.甲、乙两球均带负电

D.甲球带负电、乙球可能不带电

5、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是水 D.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地上的暗处都是水

6、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1、S2,下列对电路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L1与L2串联

B.电流表A1测L1的电流

C.当开关S2断开时,通过L1的电流变小 D.当开关S2断开时,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

7、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所示,根据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快 B.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 C.甲、乙两音叉发声的频率相同

2 / 9

D.甲音叉发声的响度比乙音叉发声的响度大

8、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对“煮粽子”的情景分析正确的是( )

A.粽子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增大内能 B.锅边沿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

C.“粽子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水温升高,水的比热容变大

9、如图所示,吊在天花板下面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吊线突然断开的同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则电灯将( )

A.竖直向下匀速运动 C.保持原来静止状态

B.竖直向下加速运动 D.竖直向上匀速运动

10、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D.3s时甲在乙的前方 11、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目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12、举重比赛有甲、乙、丙三个裁判_其中甲为主裁判,乙和丙为副裁判.若裁

3 / 9

判认定杠铃已被举起,就按一下自己前面的按钮.要求主裁判和至少一个副裁判都按下自己前面的按钮时,指示杠铃被举起的灯泡L才亮.以下符合这一要求的电路是( )

A. B. C. D.

1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 ②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③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 ④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

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①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③和④

14、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C.小灯泡的亮度变暗

B.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D.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15、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与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钻木取火,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C.人工湖能调节气温,利用水的比热容小

D.夏天吃冰糕,看到冰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4 / 9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中国的茶文化在宋朝时已借助“海上丝绸之路”名扬世界.用热水泡茶时,茶杯温度会升高,其内能是通过_____的方式改变的:茶水散发出清香,这是_____现象.

2、拉弓射箭的过程中,弓被拉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松手后箭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

3、重50N的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当用5N的水平力向右推它时没有推动,物体所受摩擦力为____N;当将水平向右的推力增大到10N时,物体刚好由静止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的受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N,方向为________;当将水平向右的推力增大到15N时,物体沿推力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_N.

4、100g热水和50g冷水混合后(不考虑热量损失),则热水降低的温度_______冷水升高的温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热水放出的热量_______冷水吸收的热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空中加油机在高空给战斗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_____的;若加油机以500km/h的速度航行0.2h,通过的路程是_____km.

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

1、请在图中画出使轻质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时所需最小动力F的示意图.

2、如图所示,是一只在空中飞行的足球(不计空气阻力),画出它所受力的示意图.

5 / 9

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为小丽在“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所选用的器材在水平桌面上进行的实验过程图示.

(1)本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小丽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 __________ 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 ____________ 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3)通过实验小丽得出结论: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跟受力面积有关.小丽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4)在生活中,书包的背带做得又宽又大,这是利用了:

__________________ 来减少压力作用的效果;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所蕴含的物理知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增加压力作用的效果.

2、小明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刻度均匀的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0.5N重的钩码若干个.

(1)如图A所示,实验前,杠杆左侧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_____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_____,支点在杠杆的中点是为了消除杠杆_____对平衡的影响.

(2)小明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完成某次操作后,实验象如图B所示,他们记录的数据为动力F1=1.5N,动力臂L1=0.1m,阻力F2=1N,则阻力臂L2=_____m. (3)甲同学测出了一组数据后就得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

6 / 9

论,乙同学认为他的做法不合理,理由是_____.

(4)丙同学通过对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与小组同学交流后,乙同学为了证明丙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他做了如图C的实验,此实验_____(选填“能”或”不能”)说明该结论是错误的,图C实验中,已知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为5cm,每个钩码重0.5N,当弹簧测力计在A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动力×动力臂_____(选填“等于”或“不等于”)阻力×阻力臂”.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的阻值为,电源电压不变.当、断开,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当断开,、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求:

(1)电源电压为多少? (2)R2的阻值为多少?

(3)当S2、S3断开,S1闭合时,加在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多少?

2、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7 / 9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B 2、D 3、C 4、D 5、A 6、D 7、A 8、C 9、C 10、C 11、C 12、B 13、D 14、D 15、B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热传递 扩散 2、形状 运动状态

3、5 10 水平向左 10 4、 小于 等于 5、静止 100

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10分)

10分)

8 / 9

2、

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控制变量法、转化法 D、E E、F 受力面积.

2、右 水平 力臂 自重 0.15 性,不便找出普遍规律 能 等于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1)U9V (2)R230 (3)U13.6V

2、(1)100km/h;(2)600m

9 / 9

正确 增加受力面积 减少一组实验数据太少,具有偶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