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奈知识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6营造法原(第十五章__园林建筑总论DOC版)

16营造法原(第十五章__园林建筑总论DOC版)

来源:小奈知识网


第十五章 园 林 建 筑 总 论

我国庭园,原为私人游息、怡情、休养之所,常连于宅旁屋后,即一、二大规模园林,亦必与其住宅宗祠相连,而非公众所能欣赏,以后,始返诸广大人民。故当时设计,不崇庄严伟大,但求幽静精巧,计划不重对称,免呆滞之弊,而须曲折,有引人入胜之概,常以建筑为主体,以花木为陪衬,觉有天然之真趣,给人情感以舒适陶醉之感觉,是其异于今之园庭也。

园林建筑,立基以定厅堂为主,方向随意,但以南为宜。然后分划院宇,大小不拘。曲径通幽,更觉柳暗花明;连续庑廊,曲折随宜,高低蜿蜒,宛如冈岭起伏。低处凿池,面水以筑榭,高处堆山,居高以建亭。小院植树叠石,取景则宜幽雅;高阜筑亭建阁,借景务须敞达。而后莳花种竹,深得园林之趣。至于擘划组合,多无定制,各随所宜。唯依园林布局,亦可大概分为三类:(一)以山为胜,如苏州之沧浪亭、耘荫义庄等;(二)以水为主,如苏州之网师园、藕园/可园等;(三)以山水混合布景者,吴中园囿大抵如此,若拙政园、留园、怡园、严家花园、狮子林等(插图十五—一)。

园内建筑物如厅堂,多采取回顶、卷篷、鸳鸯诸式。小品建筑,则以亭阁、楼台、旱船、庑廊为主。就其构造式样,分述于后:

一、亭:亭为停息凭眺之所(图版十一)。其平面有方、圆、八角、六角、扇子、海棠诸式,并有单檐重檐之分。列柱之多少,随平面之布置而异。其单檐者,方亭、通常为四柱或十二柱(插图十五—二)。八角亭为八柱,六角亭为六柱。其单檐者,方亭多至十六柱。八角、六角亭数较单檐倍之(插图总—十六)。柱之用材,以木为主,兼有用石,其断面除方亭有用方形者外,余皆用圆

柱。方亭柱高,按面阔十分之八。柱径按高十分之一。六角、八角亭(插图十五—二乙及丙)柱高按每面尺寸十分之十五,八角亭可酌高,占十分之十六。柱径同方亭。圆亭柱高可按八角亭做法。

柱之上端架桁,下承以连机、夹堂及枋子。枋子悬挂落,柱间下部设半墙或半栏,半墙约高尺半,上敷坐槛,用以坐憩。外缘设短栏,以双摘钩系于柱,栏成半圆形,高约尺许,花纹流空,称吴王靠,有贡式、藤茎、竹节之别。构造简单者则无。亭之较具规模者,则用四六寸式桁间牌科,以为装饰,大都为一斗三升。

方亭外观,分歇山,尖顶二式。尖顶式其四面屋顶汇合成尖形。其内部结构,则依进深分界,界深约三尺,计提栈,筑屋顶。单檐方亭歇山式者,则于稍间架斜搭角梁于前旁两桁,梁之中架童柱,上架枝梁,然后立脊童,以架桁敷椽。单檐六角或八角亭,则于前后左右桁面,架斜搭角梁,成四方形,于梁之中立童柱,再于童柱架搭角梁,与下层搭角梁转过45°,亭之老戗及角梁即架于其上,上端相交,支于垂直之灯心木。灯心木上端筑亭顶。尖顶之方亭,其构造亦同。重檐则于步柱起拔落翼。

方亭提栈自五算起,以七算、八算、九算之式递加之。六角八角亭,或尖顶方亭,提栈自六算起,以上则须先绘侧样,定灯心木之高低长短,视屋面斜势以决定。

亭子放戗之制有二:一用老嫩戗发戗;另一用水戗发戗。前者老戗之大小依斗料,厚四寸,宽六寸,戗梢照戗头八折,均须作蔑片混,车背及反托势。嫩戗根照老戗之梢,嫩戗尖照根八折,放叉制同厅堂,唯泼水则宜较厅堂为小。用水戗发戗者,则用老戗,角飞椽,其放叉等制,一如厅堂。

二、阁:阁为重檐双滴,四面辟窗,可登临之建筑物(插图十五—三)。其平面皆为方形,列柱八至十二,以步柱通长作楼。上层之高,为下层十分之七。屋顶之构造,为歇山式。于屋内拔落翼,用枝梁,搭角梁以架屋顶。桁椽用材,均与亭仿佛。

三、楼台:楼(插图总—十四,十五—四),用于园林,较用于厅堂者规模为小,宜精巧无须堂皇,开间三间五间不等,而深度多至六界。梁柱间之装饰,牌科多摈而不用,半槛挂落随意设计。楼之面园一面,装长窗,外绕栏杆,或挑硬挑头为阳台。如为雀宿檐及副檐诸式,则装地坪窗。其旁多砌山墙,辟月洞,窗或短窗均可。楼阁内部,任其尖形,取其高爽。或作小轩卷蓬,取其幽静。外观则硬山歇山均可。楼梯设于室内,或由假山盘旋而上,尤觉曲折。

台:园林筑台,不尚华丽,简雅为主,莲柱石栏杆,不如普通用短柱架石条,或栏以石板为佳。既能遮栏,复可凭坐。阶台作宿腰起线,一概屏弃,不妨易以侧塘虎皮,尤觉自然。

四、水榭与旱船:水榭(插图十五—五),为傍水之建筑物,或凌空作架,或旁池筑台。平面为长方形,一间三间最宜,柱间或装短栏,或置短窗,榭高仅一层,深四、五、六界,作回顶,卷蓬诸式,或薄施油漆,或幔糊白纸,甚觉雅洁。

旱船(插图十五—六),为伪舟揖之形,筑于水中之建筑物。其装置式样,宜令人起似置身舟揖之念。宽约丈余,其进深分船头,中船厅,后梢棚楼三部。船头深约五、六尺,中舱深约丈六、七尺,以隔扇分内外二舱。两旁装和合窗,启闭颇似舟船。屋顶可作船蓬轩、鹤胫轩,或作回顶、卷蓬拔落翼作歇山式屋顶,顶多用黄瓜环脊。后梢棚楼类阁,四面开窗,与中舱相连,设小梯以上下。

五、廊:廊为连络建筑物,而以分隔院宇,通行之道,列柱覆顶,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插图总—十五)及(插图十五—七)。两柱开间,宽约丈余,高约八、九尺。柱高约按开间十分之六。上架桁条连机,饰以万川挂落,下设半栏、半墙;或做坐槛、吴王靠,唯不宜装窗,以便眺瞩。廊深约四尺,为柱高之半,连以短川,顶用茶壶档椽。深约七尺者,于其半设墙,做花墙洞,里外可窥,景物隐约,更觉曲折迂迴。

此外,花墙洞、花街铺地、假山等,亦为园林建筑之点缀。兹详述于下:

六、花墙洞:园林墙垣,常开空宕,以砖瓦木条构成各种图案,中空,谓之花墙洞,亦称漏墙、漏窗,以便凭眺,似有避内隐外之意(图版四十六至四十八,插图十五—八)。花墙外形不一,或方,或圆,或六角,或八角,或扇形,或叶形等。框中构图,更以用材不同而异,初仅以瓦片配搭而成,后以木片构钉刷以白粉。造图构形,更无,可随设计者之匠心,而成精美之花纹。

瓦片所搭者,有金钱、鱼鳞、锭胜、海棠、破月、水浪诸景,称为瓦花墙(图版四十五)。多用于外墙之顶,瓦粉白,其端刷黑,黑白相映,倍觉鲜明,另成风趣。

除瓦花墙外,其余花墙,常作分隔走廊用。其式样有宫式、葵式、万川、八角灯景、竹节、书条、席锦、套环(绦环)、芝花、藤茎诸式。明园冶一书胪列甚多,类皆心材别出,不落常套。

七、花街铺地:以砖瓦石片铺砌地面,构成各式图案,称为花街铺地(图版四十九至五十一,插图十五—九),堂前空庭,须砖砌,取其平坦。园林曲径,不妨乱石,取其雅致。用材凡砖、瓦、黄石片、青石片、黄卵石,白卵石,以及银炉所余红紫、青莲碎粒、断片废料,皆可应用。银炉碎

粒,桂辛先生谓即炉甘石,昔朱缅造艮嶽假山中,即用以补填石隙。至于式样构图,随宜铺砌。色泽配合,亦须注意。吴中园林花街式样,构集之佳,色泽配合之美,不胜枚举。兹略述应用诸式于后:

(一)以砖砌:如席纹、人字纹、间方、斗纹等。

(二)砖石片或石卵混砌者:如六角、套方六、套八分等。

(三)砖瓦石卵石片混砌者:如海棠、十字灯景、冰纹等。

(四)石卵与瓦混砌者:如球门、套线、芝花等。

银炉余粒,常作花蕊,其色分紫金及青莲二色,与白石卵,黄石卵相杂,颇觉鲜艳夺人。

八、假山:园林建筑,除厅堂亭阁诸建筑外,当以堆叠假山为主。其与房屋、池沼、树木、花卉相连络,更得天然真趣,坐憩其间,仿佛置身山壑。假山可分土山与湖石山,前者利用凿池堆山,后者采湖石人工叠置。叠山之术,法无定制,本为综合天然人工之艺术,非运用灵敏奇突之意匠,不能为此。其立意贵乎气魄,取材须效天然,所谓深得山林意味,花木情缘。不妨模仿山水气势、姿态之特点,以精美奇巧之人工出之。其次须注意冈峦峰岩之组合,冈峦山之高陵也,贵乎起伏不定,高低有致,前后错综,大小相间。设高低相平,则呆滞一若石堆。峰石姿态,须泽奇特,或取其玲珑纤巧,或择一石为峰,或以数石叠成,势宜飞舞生动。石坐宜坚牢,平衡。或立一峰为主,左右立数石拱奉,或与他山之峰石相呼应,切忌排列对称(插图十五—十一)。峰之位置,不宜设

于狭径低谷,但隔陵眺望亦可。岩崖峭壁,贵乎直立,形势一若天然。山中宜辟蹊径,以连络冈陵洞穴,须盘旋曲折而长。或隔以洞穴,通以亭阁平台,便游者坐憩。洞穴之顶,须铺石条,洞上或筑亭台,或植树木。总之连络须有变化,使绝处又出,低方忽上。切忌盘纡崎岖。重复平淡,徒使游者劳顿而已。

假山石又名湖石,出于浙江湖州及沿太湖一带山内,石产水涯,其形洞壑天然。主峰以具有透/绉。瘦三者为佳,透者透漏,绉者层叠,瘦者玲珑,其高巨达丈余者,更属不可多得。现苏州保存者有留园之冠云峰,苏州市立二女中之瑞云等峰。至于叠山用石,则用蛮坌者,即脚石之称,价较普通为廉约六折(按一九二七年普通湖石价,每吨价十二元连运费。一吨内大者六、七块,四人肩,余为小块)。再马人所产之石,其色黄而价廉,八折。

九、地穴门景:详见第十三章做细清水砖作。

十、池与桥:园林设计,既以天然山水为缩影,故池水为不可少之点缀。其形式不崇对称,以曲折自然为尚,恒面厅堂,傍假山开凿,或通以支流,绕迴廊滢带。池宜宽敞,水宜澄清,植以芙苣,饲以游鱼,老干疏影,朝云夕霞,掩映池底,其足以怡情悦性者多矣。池边驳岸,多以乱石叠砌,取其参差相宜,非属露台房屋,则不宜砌塘石及绕以栏杆。池面宽处,或支流狭处,恒架桥以往来。构桥用材,以石为主,木料次之,以其易于腐烂,修理又难,且步行其上,屐声磬磬,最易嚣扰清静。石桥构造,分梁式、拱式二种,拱式以一孔为宜,孔多则过于庄严,难与环绕相和谐。南方园囿较小,池沼较狭,不若北京三海,颐和诸园,水面辽阔,环境富丽,远山近树,悉可借景,而拱桥叠连,反见华丽得当也。故梁式桥则常见于南方园庭,以其平坦简单,适合环境。梁式之大小者,仅设一石板,跨于溪面,板形平直,或稍上弯,其简朴特甚。桥之跨于池面者,常分作数段,

弯曲似之字形,多至九曲,俗所谓九曲桥(插图十五—十)。桥宽自二尺至四、五尺不等,而每段之长度,亦视池面之宽度及曲折段数之多寡而定。桥宽者绕以栏杆,栏高尺许,仅以石凳☆石条,可凭坐游息,此式简单而常见。亦有较高而立望柱,贯以铁条者。唯亦宜设计轻巧玲珑,不损桥之美观为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om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22190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