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粤、苏、贵、桂四省区1990年的老年人口数量、自然增长率、省际人口迁移、经济发展水平,专家预测了2050年这四个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变化。读下图,完成1-2小题。
1.导致图示变化趋势的最主要直接因素是 A.老年人口数量变化 B.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C.省际人口迁移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2.今后应优先建立、完善养老体系的地区是
①城镇 ②农村 ③发达省份 ④欠发达省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中四条曲线代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少年儿童人口系数(0〜15岁少年儿 童占总人口的比例)和老龄人口系数(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变化曲线。读图,回答下列4-5题。
3.代表发展中国家少年儿童人口系数的是
A.甲曲线 B.乙曲线 C. 丙曲线 D.丁曲线 4.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结论正确是 A.2020年发达国家少年儿童人口与老龄人口数接近 B.2030年发展中国家老龄人口已超过少年儿童人口 C.20世纪发展中国家老龄化进程落后于发达国家 D.21世纪发达国家老龄化人口数超过发展中国家
试卷第1页,总9页
下图为我国1950~2000年人口增长动态统计图。分析判断5-6题。
5.19
60年,我国人口增长出现明显的变化,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 B.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高于2000年 C. 人口已出现负增长,为现代型增长类型
D. 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死亡率明显上升,并出现负增长 6..1970~2000年, 有关我国人口再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 A. 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B. 死亡率明显下降 C. 出生率总体下降 D. 为“高低高”模式
人口抚养比是指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的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下图为“我国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及人口抚养比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图中曲线表示我国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及人口抚养比依次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20年后环境人口容量继续增大 B.2012年左右社会负担达到最大
试卷第2页,总9页
C.劳动力总数与人口总数同时增加 D.人口老龄化使得人口抚养比提高
读“桂、贵、苏、粤四省区老年人口比重与同期全国老年人口比重平均水平差值百分比图”据此完成9-10题。
9.导致图中变化趋势的主导因素是
A.老年人口数量变化 B.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C.省际人口迁移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10.21世纪中期应优先建立、完善养老体系的地区是 ①城镇 ②农村 ③发达省份 ④欠发达省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 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11-12题。
1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 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 总人口减少 C. 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 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1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 美国 B. 德国 C. 俄罗斯 D. 尼日利亚 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问题。
试卷第3页,总9页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以下问题。 总人口(万人) 0~14岁(%) 15~64岁(%) 65岁以上(%) 1982年 35 35.27 58.36 6.37 1990年 167 14.63 83.15 2.22 2000年 701 8.5 90.39 1.11 17.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18.该城市是
A.南京 B.深圳 C.西安 D.沈阳 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图上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19-20问题。
19.甲市可能是
A. 西宁 B.延安 C.上海 D. 广州
20.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A.① B. ② C. ③ D. ④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年增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0.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试卷第4页,总9页
44.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45.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0—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③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 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 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 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 A. ①② B. ②③C. ②③D. ③④
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50.甲图显示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
A.总量呈下降态势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51.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
试卷第5页,总9页
化社会的时间在( )
A.1990年以前B.1990~2000年之间 C.2000~2004年之间D.2004年以后 52.下图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四个省份的有关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图。读图判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省份依次是()
A.辽宁、江苏、湖北、贵州 B.贵州、湖北、江苏、辽宁 C.江苏、辽宁、贵州、湖北 D.湖北、江苏、辽宁、贵州 55.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人口与区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
气候区 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合理人口容量(亿) 合理人口密度(人/km²) 28.00 9.30 2.25 200 100 90 30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7.35 表2 材料二、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人口增长统计示意图
试卷第6页,总9页
材料三、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2010年)
序号 1 中国 13.4 2 印度 12.2 298 3 美国 3.1 936 4 印尼 2.3 192 5 巴西 1.9 851 6 巴基斯坦 1.7 80 7 孟加拉国 1.6 15 8 尼日利亚 1.5 92 9 俄罗斯 1.4 1708 10 11 日墨西本 哥 1.2 1.1 国家 人口总数(亿) 面积(万平方千96米) 0 38 196 表3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气候区对应的自然带是 ,这种自然带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是材料三中的 (国家名称)(4分)
(2)材料二中,2007年该市流动人口大约是户籍人口的 倍。该市经济发达,但目前未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试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
(3)I国软件业发达,主要集中分布在其南部城市班加罗尔,请运用工业区位原理分析其主要区有利位条件。(8分)
试卷第7页,总9页
(4)2008年墨西哥城市化率为77.2%,工业化水平只有37.1%,请简要分析墨西哥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8分)
56.北京时间2011年6月24日上午11时09分,美国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福克斯群岛海域发生里氏7.9级地震,美国又一次成为世界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材料1:美国人口增长示意图(1900~2008年)。
材料2:美国人均寿命变化示意图(1900~2008年)。
材料3:美国人口密度示意图。
材料4:美国人口构成情况。
试卷第8页,总9页
材料5: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南方农业经济不景气,加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南方黑人大批北上,进入城市寻找职业。 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黄河下游广大地区连年遭灾,大批中原饥民为谋生计,冒着被惩罚的危险,背井离乡“闯”入人烟稀少、土壤肥沃的东北地区,史称“闯关东”。
(1)根据材料1、2、3、4,简要概括美国人口特点。
(2)从环境人口容量分析,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南方和中国华北都出现大批人口向该国东北迁移的原因。
(3)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西部和南部,其原因是什么?
试卷第9页,总9页
本卷由【在线组卷网www.zujuan.com】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1.C 2.D 3.A 4.C 5.D 6.C 7.B 8.D 9.D 10.D 11.D 12.A
13.D 14.D
15.D 16.C
17.D 18.B
19.C 20.A
12.D 13.B
23.B 24.D
25.C 26.B
27.BD 28.BD
29.AB 30.AC
参考答案
答案第1页,总3页
本卷由【在线组卷网www.zujuan.com】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31.A 32.C 33.D 34.D 35.C 36.A 37.B
38.D 39.A 40.A 41.C 42.B 43.D
44.B 45.B 46.D 47.B
48.D 49.A 【答案】 50.B 51.B 【答案】A 【答案】 53.A 54.B 55.(1)热带雨林带(2分) 巴西(2分) (写序号不给分)
(2)6.5(2分) 因为该市流动人口及迁移人口众多,青壮年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意思对即可,2分)。
(3) 分布有高校和科研机构,有技术和人才的支持;交通便利;有语言基础;政策扶持;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任4点共8分)
(4)城市化过度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环境质量差;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失业严重;社会秩序混乱(任4点8分)。 56. (1)
答:①美国人口持续增长,人口总量较大;(2分)②美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人均寿命长;
答案第2页,总3页
本卷由【在线组卷网www.zujuan.com】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2分)③美国人口密度较小,地广人稀,人口分布不均;(2分)④美国为典型移民国家,人种复杂多样。(2分) (2)
答:自然资源和科技水平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2分)
19世纪末,美国南方的小农经济转变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使劳动力容量下降(2分)。而东北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资源配置效率高,人口潜在容量大。(2分)因而吸引大批南部人口迁入东北。
华北地区地少人多,加上清末民初连年遭灾,使华北的环境人口容量下降。(2分)而东北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环境人口容量大(2分)。因而吸引大批中原人口迁入东北。 (3)
答:东北部气温较低,被称为“冷冻地带”,阳光不够充足,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地价上涨等;(2分);而南部、西部被称为“阳光地带”,环境较好,新资源的发现,新兴工业的发展。(2分)
答案第3页,总3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