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及对我国政治发展的作用
路 宁
(河北师大法政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 要]公务员是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使国家权力、履行国家公务的人员。公务员队伍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政府的形象,以及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关系到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本文对公务员制度特点分析,从民主化、法制化、稳定化浅析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对我国政治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公务员制度;政治发展;民主化;法制化;稳定化
当今世界,公共人事管理与私人人事管理最大的区别就是公共人事管理的法制化趋势,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是这一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民主化使公共人事管理的每个环节更加透明;法制化使公共人事管理的每个环节都有法律依据。
一、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新建的公务员制度吸收借鉴了古今中外人事管理的经验和方法,体现了现阶段国情,保持了中国特色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与过去干部人事制度的区别 公务员制度是在改革原来干部人事制度基础上建立的,它既保持着原来干部人事制度中很多优良传统,如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等等,同时吸收和突出了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中人事管理普遍遵循的原则和基本要求。与改革前的干部人事制度相比,其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1、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各级政府机关录用人员,都面向社会、公开考试、严格考核,择优录取。所需人员的资格条件和录用的方法程序,都通过新闻媒介向社会公告。凡国家公民,只要符合规定的资格条件,均有平等的权利和同等机会参加竞争,不会因为家庭出身、性别、职业及财产状况等非本人德才素质因素,享受特权或受到歧视;公务员的晋升,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注重工作实绩,通过严格考核和有限竞争,择优晋升。 2、建立科学管理体系,明确职责规范,实行严格考核,实行工作责任制。各级行政机关都要以机构改革中所确定的“三定”方案为依据,按照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等因素,分门别类地确定各个职位的职责、任务及任职资格条件,制度职位规范。在此基础上,对各个职位上的工作人员实行严格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工作人员奖惩、职务晋升、增资晋级的依据,做到功过分明,激励公务员勤奋工作。
3、建立新陈代谢机制,实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一方面通过公开考试录用和交流吸收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在健全退休制度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畅通“出口”;公务员不愿意在机关工作时,可以按法定的要求和程序辞职;政府机关在考核的基础上,可以按规定的条件,对不宜继续在机关工作的人员,予以辞退;部分职务实行聘任制,聘期届满的公务员可以离开机关;此外,还将逐步对各层次职务的最高任职年龄做出限制,保持公务员队伍的年龄形成合理的梯度结构,以增强机关的生机和活力。
4、建立廉政约束机制,保证公务员廉洁奉公。公务员制度把廉政作为公务员行为的重要准则,贯穿在公务员的权利义务、录用、考核、晋升等各项管理之中,同时还建立专门性制度,加以防范和制约。制定严格的纪律,违者将受到惩戒处分;实行回避制度,对有一定亲属关系的公务员在任职和工作上做出一定的限制,防止以权谋私的现象发生。此外,对某些特殊岗位上的公务员还实行定期转换,以减少人际关系的影响,保证公务员依法秉公办事。
5、建立系统的法规体系,实行法制化管理。公务员管理既建立总法——《国家公务员法》(考虑到立法有个过程,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经过几年实行后,再提请立法机关立法),又要建立与总法相配套的录用、职位分类、考核、培训、职务升降、工资福利、退休等各单项法规,使人员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法可依,并且要求严格依法办事。当公务员的正当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依法申诉控告;公务员管理的各项法规都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
(二)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
各国公务员制度无不与其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相联系。在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特别是多党政治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而,西方国家的公务员制度,既反映了市场经济和现代行政管理的科学方法,又带有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烙印。我国的公务员制度是根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按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的。它既吸取了各国人事管理的科学方法,体现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对公务员管理的基本要求,又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体制及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
1、公务员不搞“政治中立”。西方国家实行多党制,为了避免公务员卷入政党竞争,影响政府工作的公正性,要求公务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中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各民主党派都是参政党,在国家重大事务上,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平等协商,共议大政,不存在相互斗争,因而公务员没有必要搞“政治中立”。公务员在公务活动中,要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
[作者简介]路宁,女,(1982——)河北师大法政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
21
/ 2008 .10
百家论坛BAIJIALUNTAN
策,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和教育人民。在官员的选拔上,不仅一致。公务员不仅可以参加政党及政强调才智,还强调道德品质,提倡治活动,而且应该积极关心和参与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家的政治生活。乐”的精神,要求公务员与人民群众 2、没有建立独立的公务员管理体同甘共苦、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不系。西方国家为了克服“政党分赃搞特权。因此,中国公务员制度将公(spoils system)”弊端,避免因执务员的良好思想道德品质作为录用、政党的更替造成政府工作人员“大换考核、晋升的重要条件之一。班”的混乱,在公务员管理上,将政 二、建立公务员制度对政治发展务类与事务类分开,建立事务类公务的作用
员独立的管理体系,不受政党干预, 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以保持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事制度的重大改革。它对于我国政治我国不存在多党竞争、轮流执政的问发展的民主化、法制化及稳定化建题。在公务员管理上没有必要搞西方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意义上的“政务官”与“事务官”的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改革了划分;公务员与其他公职人员,包括计划经济体制下“大一统”的干部管国家权力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理体制,使行使国家行政权力、从事的工作人员,党派和社团组织的工作行政管理活动的政府工作人员,从干人员,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部队伍中分离出来,形成符合政府机员,均可交流。关特点的管理制度,有利于用人与治 3、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西事更好地结合起来;改革了单靠“推方有些国家视公务员为一种职业群体,荐”、“领导考察”等“伯乐相马”在思想道德要求方面,没有做出与其的传统选拔人才方式,建立起符合与他职业群体明显不同的特殊规定。政市场经济要求,体现公开、平等、竞府与公务员是雇主与雇员的关系,公争、法规原则的用人环境和人员能进务员作为公共部门的雇员,常常还就能出的管理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自己的利益与政府进行谈判。中国是颖而出和作用的充分发挥,从而促进个儒教文化影响深远的国家,传统文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化要求官员不仅要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建设。而且要求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影响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进一步
促进和加强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
设。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国家宪法规定:“人民依照国家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实行公务员制度,有利于消除原人事制度所形成的干部、工人及不同所有制单位人员身份上的界限,打破不利于人才成长的各种束缚,让各类人才凭着自己的德才素质,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竞争。从而为公民平等行使宪法赋予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提供更多形式和途径,保证宪法的规定能更好地贯彻落实。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为反对腐败、搞好政府机关的廉政勤政建设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发布实施,填补了我国法律体系的空白,标志着公务员管理进入法制化轨道,为建立一只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提供了制度保证。
参考文献:
[1]李和中《,21世纪国家公务员制度》,武汉大学出版社
[2]姜海如《,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商务出版社 [10]B・盖伊・彼得斯(美),《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上接20页)
经济的发展,促进贸易和招商引资工
作,也会达到事半功倍、曲径通幽的效果。
二是儒家文化,要叫响“南孔子,北董子”。这里所谓的董子,即上面所谓“一河一儒”中的“一儒”,即汉代大儒董仲舒。
三是神话文化,宣传德州为“嫦娥奔月的地方”。目前,上古时期的神话故事、神话人物已经成为各个地区争夺的对象,争夺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城市的知名度,提升地方的历史厚度。
四是历史文化,修建德州历史文化公园。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往往与这个地方的历史名人是分不开的。因此,以“一河一儒”为龙头,要继续挖掘德州的其他历史名人,以便德州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重镇。
(三)放眼未来,德州要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做好宜居环保的文章,以宜居环保为定位。
一是作为环保城市,要继续加大“中国太阳城”品牌的宣传策划和运作。要借助2010年德州承办世界太阳能大会的机遇,大力宣传打造德州为“中国太阳城”的城市品牌。
二是作为宜居城市,要塑造“绿色、生态、宜居”的城市品牌。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要求,以创建全国宜居模范城市为目标,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德州。 (四)完善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坚
22
持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抓手,以标志性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以“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为目标,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文化设施网络。 二要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广场文化,做出特色、做出品牌、做出影响,创建一批特色文化团队、特色文化家庭、特色文化标兵,形成生动活泼的基层文化建设新局面。
我们要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开放的胸怀、更积极的姿态,在加快推进德州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全面赶超全省平均水平,努力实现新崛起、建设新德州的进程中,为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作出新贡献。2008 . 10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