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急性心肌梗死PCI不同治疗时间术后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来源:小奈知识网
 96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o1.18 No.63

·临床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PCI不同治疗时间术后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薛晓建

(山西省运城第一医院,山西 运城 044000)

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PCI不同治疗时间术后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

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6h内给予早期介入为观察组,6~12h内介入治疗为对照组,72h后进行心功能检测,测定其超声心动图与左室射血分数,分析其临床差异。结果 观察组冠状动脉血流再灌注、LVEF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3d心功能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术后1个月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的治疗过程中,减少术后PCI等待时间,尽早投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恢复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时间;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j.cnki.1671-3141.2018.63.072

本文引用格式:薛晓建.急性心肌梗死PCI不同治疗时间术后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3):96,102.

0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高发性心血管疾病,该症病症机理十分复杂,病情进展迅速,致死率高,容易合并多种临床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健康。临床治疗通常采用手术方式,心室重构是影响其近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能够有效恢复前向血流,降低梗死后心室重构,保障心脏功能健康,为进一步巩固手术治疗效果,深入探究其病症机理,分析不同治疗时间对术后心功能的影响,具有十分重

[1]

要的意义。本次研究选择6h内与6~12h内进行PCI治疗患者,分析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计量数据以据描述采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

均数±标准差(±s)表示,通过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冠状动脉血流再灌注对比

经治疗后,观察组ST段回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IMI3

P<0.05,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表1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再灌注对比[n(%)]组别nTIMI1~2级4(8.0)9(18.0)5.4640.009TIMI3级45(90.0)39(78.0)6.6540.008ST段回落(≥50%)43(86.0)28(56.0)9.5150.002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6h内给予早期介入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40~80岁,平均(60.0±10.5)岁;6~12h内介入治疗患者为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41~80岁,平均(60.5±10.5)岁;两组患者均已通过相关检测,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无相关手术禁忌,排除其他传染性疾病,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观察组50对照组502P2.2 两组患者LVEF改善情况对比

P>0.05,两组患者术后72h LVEF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

P<0.05,意义;治疗6个月后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详见表2。表2 两组患者LVEF改善情况对比[n(%)]组别观察组对照组2n303072h26(52.0)25(50.0)2.3250.5156个月后30(60.0)26(52.0)4.6550.0151.2 治疗方法

选择仪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飞利浦SD800型),

根据患者具体症状选择直接置入支架或经球囊预扩张后,随后置入支架,于患者治疗前、PCI术后2h执行心电图检测,记录其相关资料,ST段回落超过50%将其判定为ST段回落,低于50%时判定为未回落,72h后再次检测心电图,测定左室射血情况,采用评分机制。术前执行禁食操作,术前1d给予患者阿司匹林,口服,320mg;所有患者均采用平卧位,协助其全身放松,保持呼吸平缓,清理皮肤组织,给予导电液,确保其接触良好,选择段位基线为PR段,于J点80ms后执行ST段变化检测。

P2.3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心功能指标

两组患者术后3d心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术后1月时观

P<0.05,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3。表3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心功能指标(±s)组别nED(术后3d)ED(术后1月)EF(术后3d)EF(术后1月)32.85±7.5847.85±18.5456.98±14.51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再灌注情况,包括冠状动脉

血流TIMI分级与ST段回落情况;同时观察其不同时段心功能(LVEF)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包括显效、有效、无效;其中,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改善,心功能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心功能有明显改善。无效:所有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存在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取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综合有效率[5]。

观察组5050.41±20.35对照组5048.52±20.1250.45±12.5546.85±15.6550.35±11.25tP10.6540.0013.6540.0007.4580.02513.3250.001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危险性极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病情紧急,一旦治疗不当将导致病情恶化,造成严重后果,致死率高,同时其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率不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因此,深入分析其病症机理,为临床诊

(下转第102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

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

102

参考文献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o1.18 No.63

[5]  张凌云.妊娠期糖尿病控制对新生儿免疫功能影响的观察[J].中国基层

医药,2016,23(12):1814-1816.[6]  钦亚萍.非糖尿病产妇分娩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及新生儿临床特点分析[J].

重庆医学,2013,42(19):2272-2274.[7]  徐素琴.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结局的临床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

报,2015,56(2):129-130.[8]  段秀玲.糖尿病产妇分娩症状及其对新生儿影响分析[J].医药前

沿,2013,5(13):113-114.

[1]  周意园.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产科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60-61.[2]  张艳.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产科因素研究[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9):60-61.[3]  许海钿.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所分娩足月新生儿结局分析[J].中国伤残医

学,2016,24(7):14-16.[4]  丁玉红.\"一对一\"全程助产在糖尿病产妇分娩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

世界,2016,19(6):104-105.

(上接第93页)

[3]  张学齐,郭吉楠,杨江根,等.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

路结石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8(4):354-356.[4]  彭俊铭,朱庆国,李涛,等.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下盏结石

临床分析[J].微创泌尿外科杂志,2017,21(5):288-291.[5]  张建忠,张军晖,邢念增.输尿管软镜在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治疗中的应

用[J].微创泌尿外科杂志,2015,4(2):88-91.

[6]  马海,李杨,周文奇,等.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附

86例报告)[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7,17(6):565-567.[7]  张刚.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不同直径的上尿路结石疗效对

照研究[J].当代医学,2018,10(1):27-29.[8]  施华娟,耿和,吴宗林,等.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直径≤20mm

和>20mm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比较[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7,22(2):123-127.

(上接第94页)

畅,使该术式更好更快的推广,造福更多患者。参考文献

[1]  徐志飞,吴斌,仇明,等.腔镜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中华胸心

血管外科杂志,2007,22(6):361-363.[2]  王俊.纵隔镜手术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20-121.[3]  张真铭,王允,高永山,等.微创手术治疗食管癌160例临床分析[J].中

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5(9):934-937.[4]  王枫,柳硕岩,郑庆丰,等.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体会[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12):891-893.

转开胸开腹手术器械,并确保切实有效。该术式纵隔内操作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往往来势凶险,给医师中转的时间非常短,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处置,所以手术护士应在手术开始时就准备好开胸、开腹器械包并将其打开处于工作状态。

充气式纵隔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微创手术,必将越来越被认可。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很重要一环。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手术护士的配合工作也将越来越规范化、程序化、默契化,使外科医师手术更为流

(上接第96页)

疗提供更加有效的参考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心肌梗死在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采取硝酸酯类药物依然无法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致死率高,近年来在我国范围内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因患者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狭窄,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导致血小板在破损表面发生聚集反应,继

[2]

而形成血栓,造成心肌缺血坏死,导致心肌梗死。其致病因素复杂多样,临床研究认为,其与患者常年过劳、情绪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及不良生活习惯有密切关联。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前驱症状,如心绞痛;同时伴随神志障碍、胃肠道症状、心律失常及心肌衰竭等症状[3]。本次研究发现,PCI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实现心肌血灌流效果,改善临床症状;观察不同时段治疗效果发现,发病6h内接受治疗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发病后

6h后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均会逐渐扩大,因此尽早

接受灌注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实现左室重构。因此,其等待时间越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越小,成功挽救患者坏死心脏的概率越高,能够有效改善预后,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研究价值。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的治疗过程中,减少术后PCI等待时间,尽早投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恢复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参考文献

[1]  王飞,李灵芝,朱士俊,等.急诊PCI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

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7):862-864.[2]  王保功,王学惠,刘华玲.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术近期预后

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5):592-596.[3]  吕常智.急性心肌梗死3h内瑞替普酶溶栓与PCI治疗对左心功能影响

的对比分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6,24(5):507-509.

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