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小奈知识网
150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o1.18 No.37

·调研分析·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

杨霜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柳州 545001)

摘要:目的 尝试分析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方法 2017年2月,为急诊科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对急诊科48名护士进行压力源问卷调查,均分<2分为稍微压力或无压力的对象纳入轻压组,≥2分有压力或有较大压力的护士纳入高压组,进行因素分析。结果 高压组25例、轻压组23例,其中均分≥2分的项目为工作量与时间分配、工作环境与仪器设备。高压组年龄、工龄、急诊科工作工龄、已婚、已育、受到过患方暴力、亚健康、考研/晋升比重高于轻压组,高压组独居、N1-2级护士比重低于轻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主要与科室特殊的工作环境、岗位安排有关,高年资、高级别的护士承担更多的责任,同时压力也相对更大。

关键词:急诊;工作压力源;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B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8.37.109

本文引用格式:杨霜.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7):150-151.

0 引言

在我国护士被认为是工作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护士

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离职率居高不下[1]。高压力状态下的护士开展护理工作时,2 结果

更容易出现疲劳感,护理差错风险明显上升,直接或间接2.1 压力评分与分组。48例护士,其中高压组25例、轻影响护理质量。急诊科是医院收治危急重症的科室,工作量大、强度高、紧迫感强、患者家属对护理质量要求高,护士的压力较高。本次研究尝试分析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为急诊科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压组23例。主要评分如下,其中均分≥2分的项目为工作量与时间分配、工作环境与仪器设备,见表1。

2.2 压力影响因素。高压组年龄、工龄、急诊科工作工龄分别为(29.4±2.4)岁、(6.3±1.2)年、(5.1±1.0)年,高于低压组(25.1±2.4)岁、(2.1±1.4)年、(1.8±1.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组已婚、已育、受到过患方暴力、亚健康、考研/晋升比重高于轻压组,高压组独居、N1-2级护士比重低于轻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7年2月,急诊科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②在职急诊科护理人员;③一线临床护士,非管理人员;④工作稳定,近期无严重的负性事件,如亲人去世、工作变动;⑤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返聘以及临退休护士;②进修护士;③实习护士。共有护士48例,年龄20-34岁,平均(27.1±1.6)岁。

1.2 方法。采用李小妹等设计编制的《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进行分组,其中均分<2分为稍微压力或无压力的对象纳入轻压组,≥2分有压力或有较大压力的护士纳入高压组。同时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年龄、工龄、急诊科工作工龄、护士能级、家庭情况、是否受到过患方暴力、性格特点、健康状态等。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年龄、工龄等服从正态分布采用(Mena±SD)符号(±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分级等比重指标采用纬度与总分均分工作量与时间分配问题管理与人际关系方面问题2.38±0.411.72±0.443 讨论

本次研究显示,表示有较高压力的护士占半数以上,达到了52%,不同学者调查的结果不尽相同,与医院的工作特点、调查对象的科室来源等因素有关,可以肯定的是,ICU、重症医学科等科室的护士压力相对更高,标识有压力者几乎达到100.0%,有较高压力的对象也在50%以上。但需注意的是,因科室来源、医院管理水平等因素不同,工作压力源也不同,本次研究显示其中均分≥2分的项目为工作量与时间分配、工作环境与仪器设备。可能原因为:①急诊科,需要准备的急救药械较多,包括急救设备如气管切开包、急救包、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所使用的设备远远高于其他普通科室,急诊科护理活动重视效率,要工作环境与仪器设备2.10±0.53护理专业与工作方面问题1.98±0.53工作压力源总均分2.10±0.51表1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分布(±s)病人护理方面1.84±0.32表2 高压组与低压组单因素分析[n(%)]组别高压组(n=25)轻压组(n=23)指标n%n%已婚2496.0 1043.5 独居00.0 1147.8 已育1872.0 313.0 N1-2级1144.0 2295.7 受到过患方暴力936.0 28.7 自我评价内向1664.0 1252.2 亚健康1456.0 313.0 考研、晋升624.0 00.0 注:与高压组相比,*P<0.05。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 第18卷 第37期

求争分夺秒,这就要求护士提高药械的管理水平,这给护士带来较大的压力。②同时急诊科的人流量大,工作环境嘈杂,有时家属会在旁边呼喊、推搡、催促,这客观上给也给护士带来更大的环境压力。③急诊科接收了许多濒死患者、创伤患者,患者挣扎、开放性切口、活动性出血

[2]

151

需重视护士的压力管理,积极为急诊科护士排压减压,合理的做好工作安排,尽量减少不必要临时工作,适当增加急诊科护士的人员数量,提高薪酬待遇,重视护士的权益保护,减少职业暴力,构建护士的个人发展规划,为晋升、考研提供便利。

等都带来较大的视觉冲击力,给护士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参考文献

④护士的工作强度较高,在工作量、时间上分配较困难,[1] 任雅欣,周英.当代护士离职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出现意外情况比较普遍,护士临时调动非常频繁。⑤急诊科值夜班非常常见。

从因素分析来看,家庭生活、职业发展、健康状态、经历、当前额外计划都会影响工作压力。高年资、高级别的护士承担更多的责任,同时有晋升发展、家庭生活需求,同时压力也相对更大。

[3]

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5):613-614.

[2] 陈彦玲.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

志,2014,33(5):1027-1030.

[3] 周业红,王锐霞.影响护士压力的中介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进

展[J].护理学杂志,2016,31(7):95-98.

表3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评分情况(±s)项目HAMAHAMDSASSDS一周罗拉组30.1±3.824.8±3.140.9±1.541.1±1.8对照组34.2±7.832.5±6.755.3±2.951.9±4.1罗拉组22.9±3.422.3±1.535.5±2.233.6±1.9两周对照组34.2±7.832.5±6.755.3±2.951.9±4.1罗拉组14.9±4.017.6±1.128.3±2.126.9±2.5四周对照组34.2±7.832.5±6.755.3±2.951.9±4.1罗拉组10.4±5.413.0±1.519.0±4.815.5±3.9六周对照组34.2±7.832.5±6.755.3±2.951.9±4.1(上接第131页)

病治疗的重要手段,而在治疗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吴京兰[3]等报道冠心病合并抑郁有较高比例,且抑郁发生与心肌缺血程度亦有关。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抑郁症状主要表现:情绪低落,消极悲观,自责绝望,思维迟钝,反应缓慢,对任何事兴趣下降。躯体可表现为:睡眠障碍,食欲下降,体重减轻,严重者甚至可出现自杀。抑郁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可导致机体内分泌失调及免疫功能下降,发生各种疾病;反过来,躯体疾病又可通过心理作用而加重精神障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赵毅统计产生焦虑及抑郁原因包括医疗环境影响、病人药理知识缺乏、器质性心血管病影响等[4],而PCI术后若患者不了解其优点和意义,有何痛苦与不适,以及后续治疗等,都会引起患者强烈的心理反应:紧张、焦虑、恐惧,继而进一步导致抑郁症的发生。严重抑郁是预测冠心病人12个月内发生严重心脏事件的指标[5]。(上接第148页)

盖面,特别对于政策的落实应适量往基层倾斜,如提供适龄儿童免费窝沟封闭的机会,借此降低第一恒磨牙患龋率。③定期检查,定期防治,对已患龋者抓紧时机早期治疗。

本研究通过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焦虑抑郁的患者给予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并与对照组比较,证明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于PCI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而且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治疗效果会更加明显,从而巩固了PCI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潘小丽,徐玲芬.冠脉介入治疗严重并发症的评估及预见性护

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6):566-567.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讨

论[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5-77.[3] 吴京兰,苏又苏,付剑云,等.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度与心肌

缺血的关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1):51-52.[4] 赵毅.心血管病病人焦虑和抑郁的诊治[J].岭南心血管病杂

志,2007,13(3):154-223.

[5] 汪萍,郭兰.住院冠心病患者的抑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7,16(6):532-534.

参考文献

[1] 卞金有.预防口腔医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10:103-116.[2] 日孜瓦古力·阿木提,阿斯亚·牙生,刘源,等.新疆乌鲁木齐市

7-9岁维吾尔族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情况调查[J].上海口腔医学,2013,22(5):559-561.

[3] 刘宗响,姚杰,王鹏来,等.徐州市区小学生 第一恒磨牙龋病

抽样调查分析[J].口腔医学2013,33(7):487-489.

[4] 冯敏杰,蔡鸿丹.沈阳市某小学1322名小学生第一恒磨牙龋

病调查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178-179.

[5] 王艳兰,车丹,李茜茜.普洱市767名小学生第一恒磨牙龋病

调查与分[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198-199.[6] 粱力,李潇,萧锐,等.北京市海淀区2880例6-9岁儿童第一

恒磨牙萌出及患龋情况调查[J].北京医学,2008,30(7):421-423.[7] 苏葵,胥红,吴纪楠.8429名小学生第一恒磨牙龋病调查分

析[J].口腔疾病防治,2007,15(6):271-272.

[8] 曾晓莉,李存荣,徐玮.上海市788名12岁儿童口腔健康状

况分析[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0,24(4):295-297.

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