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体育系05级1-4班11个教学组。 教材内容:短跑
器材: 灰桶、勺子。
教学任务: 1、初步掌握直到“途中跑”技术——重点是前摆着地技术。
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短跑的目的、意义,端正学习态度。 一、开始部分:5′
(一)小组长集合整队,队形如右图: × × × × × × × × × × × × × × 报告上课人数,师生问好,点名。 ▲ (--)宣布本单元教学进度:本单元教学依据田径教学大纲。大纲规定短跑属重点教学项目,主要教授100米跑。本单元教学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共22学时(11次课),课结束时进行考试。
短跑教学的任务:
1、掌握短跑的基本技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介绍主要的训练手段。 2、发展速度等素质。增强体质。
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积极向上,永往直前,顽强拼搏的精神。 4、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解决短跑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5、在短跑的技术、知识、技能三个方面达到培养目标——合格的中小学体育师资的要求。
(二) 教学程序及具体课次安排:
第l~3次课:学习短跑“途中跑”技术。
第4~5次课:学习“蹲踞式”起跑及起跑后的加速跑、终点跑技术。 第6~10次课:学习“全程跑”的技术。 第11次课:进行短跑教学的考试。
(三)简述短跑发展概况、特点、项目设置及各项纪录。 发展概况:(略)
特点:短距离跑是以无氧代谢方式供能跑完全程的极限强度项目。 短跑比赛项目:60米、100米、200米、400米。
各项纪录
性 别 男 女 国 项 目 别 100米(秒) 200米(秒) 400米(秒) 世界 9.77 中国 中国 1O.17 10.79 世界 10.49 19.32 20.69 21.34 22.53 43.29 45.85 47.60 49.81
(四)宣布本课教学任务、简述教学过程、要求及目的。 (五)安排见习生。 (六)检查、整理服装。 二、准备部分:25′ (一)慢跑: 800米
(二)定位操: 队形如图
l、自头颈而下依次做各关节的屈伸、旋转活动 4×8拍 2、单手或双手握住屈腿高抬的踝,以拉长股四头肌,双腿交换做。4×8拍 3、丁字压腿 4×8拍 4、弓步压腿 4×8拍 5、朴步侧压腿 4×8拍 6、躯干、腰、髋前屈、后伸及旋转练习 各2×8拍 7、单、双脚交换跳20次 (三)专门练习:
1、原地屈肘摆臂 4×8拍 2、行进间屈肘摆臂 4×8拍 3、高抬大腿走 20米×3 4、弓步大跨步走 20米×3 三、基本部分:60′
(一)建立短跑完整正确的技术概念: l、100米完整正确的短跑技术
2、按图讲解100米跑的技术要点:
100米跑,应以最高速度跑完全程,快速起跑,全力加速,尽快发挥最高速度并尽可能少减速地跑到终点。
100米跑的完整技术包括:蹲踞式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四个技术环节。各技术环节的要点,以后各课依次讲述。 (二)学习途中跑技术: 如上图
讲解:途中跑技术要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身体正直微前倾,前倾角约为8~12度。以肩为轴,以肘用力前后为主摆动,肘角约90度。大腿向前上方高高抬起,大腿与水平面约成15~20度角。后蹬腿充分伸直约160~17 度角。后蹬角约50~60度。整个动作摆动幅度大,速率快,开阔、舒展,放松。 一)学习小步跑
1、 作用:体会上、下肢的协调放松,前摆着地缓冲和脚趾完成最后扒地动作,以及快频率
的节奏感。
2、 动作要领:上体稍前倾,提踵,大腿稍抬起,膝关节放松,大腿下压小腿顺下压惯性前
伸,以前脚掌积极着地后扒。 3、练习方法:
(1)原地或原地支撑脚尖不离地的提踵换步,然后要求膝关节向前,由原地过渡到行进间小步跑。
(2)行进问慢节奏小步跑。
(3)小步跑加快频率过渡到加速跑。 二)高抬腿跑
1、作用:体会蹬摆技术,发展抬腿肌群力量,提高频率和上、下肢及蹬摆协调的配合能力。
2、动作要领:上体正直,身体重心提高,大腿抬高与躯干约成90度角,小腿折叠于大腿下,然后大腿积极下压,膝关节放松,小腿随大腿自然前伸,脚前掌着地,支撑腿髋、膝、踝充分伸展,两臂前后摆动配合两腿动作。 3、练习方法:
(1)原地或原地支撑高抬腿跑。大小臂成直角,大腿高抬触手。 (2)行进间高抬腿跑。
(3)高抬腿跑,向上抬腿,同时支撑蹬地腾空,摆动腿再下压着地,依次进行。 (4)小步跑加大幅度过渡到高抬腿跑。
(5)行进间高抬腿跑逐渐加快频率过渡到加速跑。
要求:上体正直微前倾,屈肘前后摆臂,摆动腿向前、向上摆动,用前脚掌富有弹性的着地,后蹬腿髋、膝、踝三关节依次伸直。 教法提示:
1)此练习手段的目的是在不加速,不用力的前提下,掌握以前摆及正确脚落地动作为主的途中跑技术。
2)教师应着重强调跑的放松,动作舒展、奔放、开阔,摆动腿高抬带动小腿用前脚掌富有弹性着地的“扒地”动作。
3、学习中速跑60~7O米×3~5次
讲解:在“2”的基础上,增强跑速,但仍要保持自然、放松、富有弹性的大步跑的动作。
示范:请一优秀学生示范50米×1~2次。 练习与组织方法:同练习“2”。
要求:除同练习“2”的要求之外,应让学生以70%的力量跑进。 四、结束部分:10′
(一)放松活动:慢跑约200米;放松操3~5节。
(二)小结本课:本课任务完成情况及课堂组织纪律情况。 (三)布置作业:
1、参看通用教材短跑发展概况及途中跑技术理论;田径技术图示教学法有关图解。 2、利用业余时间复习跑的专门练习。
(四)通报第2次课学习任务,布置有关事项。 (五)值日生归还器材。 (六)师生道别。
一、本课教学任务效果
二、教法手段可行性程度及存在问题。 三、运动量、强度、密度是否科学、合理。 四、影响教学效果的其它因素。 五、学生信息反馈。
六、下次课改进方法及措施。
短跑技术教学教案(二)
班级: 体育系05级1-4班11个教学组。 教材内容:短跑
器材: 灰桶、勺子。
教学任务: 1、初步掌握直到“途中跑”技术——重点是后蹬技术。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短跑技术的优良品质,发展奔跑能力。 一、开始部分:5′
(一)小组长集合整队,队形如右图: × × × × × × × × × × × × × × 报告上课人数,师生问好,点名。 ▲ (二)宣布本课教学内容及要求。 (三)整理服装、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部分25′
(一)绕田径场慢跑800米。 (二)肋木练习:
A:正压肩 4×8拍 B:侧拉肩 4×8拍 C:正、侧压腿 4×8拍 D:左右、前后摆腿各十次。 1、 脚前掌走30米二组。
2、 蹲跳15米(利用踝关节弹力) 3、 侧身并步跳30米左右各一组。 4、 小步跑+加速跑15米二组。 5、 高台腿跑+加速跑15米二组。 三、基本部分 60′ (一)学习后蹬跑
1、作用:体会后蹬时髋、膝、踝、趾各关节用力顺序和蹬摆动作的配合,发展腿部力量,纠正后蹬不充分和前摆带髋不积极而形成的“坐着跑”等错误动作。
2、动作要领:上体稍前倾,支撑腿后蹬充分蹬直,后蹬角度较小,摆动腿屈膝以膝盖领先向前摆出,带动同侧髋向前,蹬离地时用脚趾扒地,然后大腿积极下压,用前脚掌着地,两臂前后摆动配合两腿动作。
3、练习方法:
(1) 弓箭步走。20米×2
前摆后腿膝关节领先,带髋向前跨步,前腿随之蹬直髋、膝、踝及脚趾关节,依次由慢到快前进。
(2) 原地单腿交换跳。15次×2
动作幅度由小到大,摆动腿屈膝向前提起,向前跨出形成后蹬跑。 (3)小跳步30米×2
(4)后蹬跑过渡到放松大步跑。30米×2 (5)后蹬跑加快频率过渡到加速跑。30米×2 (二)、车轮跑
1、作用:体会抬腿和大腿下压积极着地技术,提高协调能力,增强肌肉力量。
2、动作要领:上体正直或稍前倾,身体重心提高,大腿高抬与躯干约成90。角,小腿折叠于大腿下,然后大腿积极下压,膝关节放松让小腿自然向前下方伸出,当脚掌接近地面时膝关节呈伸直姿势,小腿的延长线和地面成70。角。随着大腿继续向下后方压,用前脚掌在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处积极完成扒地动作着地,着地支撑时要充分伸展髋、膝、踝三关节,并使身体重心迅速前移。双臂屈肘、前后摆动,整个动作配 合要协调、连贯。 3、练习方法:
(1)原地或原地支撑车轮跑。15次×2
(2)行进间高抬腿跑过渡到车轮跑。30米×2 (3)行进间车轮跑逐渐过渡到加速跑。30米×2
教法:讲解动作要领。
示范:教师示范。请一优秀学生原地和行进间各示范车轮跑1~2次。 练习与组织方法: 如下图:
教法提示:
1)强调大腿带动小腿,脚着地“扒地”动作,提高腾空后两腿剪交的速度和踝关节背屈动作。
2)此专门练习较难,教师应耐心,多示范为好。 (三)、复习放松大步跑60~80米×3~5次 练习与组织方法:同第1次课。 要求:同第1次课。
教法提示:这一练习对形成正确短跑途中跑技术十分重要,应重复多练。 (四)、二人并列同步跑70~80米×3~5次
讲解:二人并列跑一条跑道,从“站立式”起跑开始,同步摆动,同步支撑,动作协同一致,跑进中余光注视对方,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示范:请条件相等的二位优秀学生示范l~2次。
练习与组织方法:二人一组,沿直道同步并列中速跑进。
要求:二人默契配合,整个动作要协调一致,跑时提高重心,摆动腿向前向上高摆,用前脚掌富有弹性的着地“扒地”。 教法提示:
1)并列同步跑可以提高学习练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爱好和兴趣,可达到以好带差,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结束部分:10′
(一)放松活动:慢跑约200米;放松操3~5节。
(二)小结本课:本课任务完成情况及课堂组织纪律情况。 (三)布置作业:
1、参看通用教材短跑发展概况及途中跑技术理论;《田径技术图示教学法有关图解。 2、利用业余时间复习跑的专门练习。 (四)通报第2次课学习任务,布置有关事项。 (五)值日生归还器材。
(六)师生道别。 五、课后小结
一、本课教育任务效果
二、教法手段可行性程度及存在问题。 三、运动量、强度、密度是否科学、合理。 四、影响教学效果的其它因素。 五、学生信息反馈。
六、下次课改进方法及措施。
短跑技术教学教案(三)
班级: 体育系05级1-4班11个教学组。 教材内容:短跑
器材: 灰桶、勺子。
教学任务: 1、进一步掌握直道“途中跑”技术——重点是蹬摆相结合的技术。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技术的精益求精,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发展奔跑能力。
一、开始部分:5′
(一)小组长集合整队,队形如右图: × × × × × × × × × × × × × × 报告上课人数,师生问好,点名。 ▲ (二)宣布本课教学内容及要求。 (三)整理服装、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部分25′
(一)绕田径场慢跑800米。 (二)徒手操:
1、正压肩 4×8拍 2、侧拉肩 4×8拍 3、背对背拉肩 4×8拍 4、转肩 4×8拍 5、正、侧压腿 4×8拍 6、左右转髋十五次。
7、 侧身交叉步跑马30米二组。 8、 侧身并腿跳30米二组
9、侧身并步跳30米左右各一组。 10、小步跑+加速跑15米二组。 11、高台腿跑+加速跑15米二组。 三、基本部分 60′
(一)复习后蹬跑、车轮跑。 教法:讲解动作要领。 示范:教师示范。
练习与组织方法: 如下图:
学生练习。在练习过程中纠正个别错误动作。 (二)、复习放松大步跑60~80米×3~5次
(三)、学习后踢腿跑30米二组
讲解:在原地跑步的基础上,用力蹬地,小腿顺惯性后摆折叠,脚掌朝上,脚跟靠
近或触及臀部。
示范:教师或优秀学生示范原地和行进间后踢腿跑各1次。
练习与组织方法:先原地,后行进间练习,先集体,后单个依次练习。
要求:上体正直稍前倾,蹬地腿离地后,应放松腿部后侧肌群,并快速屈小腿,脚跟触及臀部,以前脚掌着地,两臂配合双腿协调摆动。
教法提示:应强调前摆腿的折叠技术和发展大腿后侧肌群快速收缩能力。 (四)学习行进间跑30~60米×3~5次
讲解:逐渐加速到第一标志时给信号,计时员开表,到第二标志时,计时员停表,计取练习者30~60米途中跑成绩,其目的是检查、测试途中跑最大速度水平和能力。 示范:选三位学生示范,第一位练习,第二位给信号,第三位计时。 练习与组织方法:学生单个依次进行练习。教师计时,见习生打手势。 要求:前摆要高,后蹬有力,蹬摆结合要好。
(五)、教学中常见的错误动作、产生原因和纠正方法 (一)途中跑常见的错误动作、产生原因和纠正方法 1、“坐着跑”
(1)产生原因:①后蹬动作不充分,髋未前送。②上体过于前倾,使髋关节产生补偿性后移。③腰、腹肌松弛,髋关节柔韧性差,后蹬时髋部前送不充分。④支撑腿力量差。 (2)纠正方法:①讲清在后蹬时髋、膝、踝三关节的用力顺序和充分伸展髋关节的动作。②后蹬时,强调摆动腿前摆带动同侧骨盆前送。③加强腰、腹肌力量练习。跑时强调腰、腹肌保持适当的紧张度。④身体保持正直,以利髋关节前送。⑤加强支撑腿的伸肌群力量,提高支撑能力。
2、摆动腿前摆太低:
(1)产生原因:①后蹬结束后,大小腿没有充分折叠,致使摆动腿前摆增加困难。②髋关节的屈大腿肌群力量不足和伸肌群不放松。③上体过于前倾,限制抬腿动作。
(2)纠正方法:①讲清后蹬结束后折叠摆动的意义,并反复做大小腿折叠前摆的辅助练习。②加强抬大腿的屈肌群力量练习。⑧跑时强调上体正直、髋关节前送。 3、踢小腿跑:
(1)产生原因:①错误认为前踢小腿能加大步长。②摆动腿前摆太低,前摆伸膝时造成前踢小腿。③后蹬结束后,大小腿折叠角度大,前摆时小腿前踢。
(2)纠正方法:①强调摆动腿的大小腿充分折叠,同时高抬大腿,在大腿向下摆落时小腿顺势伸展。②反复做高抬腿和车轮跑的专门练习。
4、摆臂的错误动作(如左右横摆、以肘关节为轴的上下前臂摆动、耸肩、摆臂无力 等):
(1)产生原因:①摆臂正确技术概念不清。②肩、臂无力或肩关节过于紧张。③腰、腹肌力量差。
(2)纠正方法:①讲清正确摆臂的技术要领,反复练习正确的摆臂动作。②增强肩关节、臂及腰腹肌力量。③反复做摆臂的辅助练习。④用中等速度跑改进摆臂技术。 四、结束部分:10′
(一)放松活动:慢跑约200米;放松操3~5节。
(二)小结本课:本课任务完成情况及课堂组织纪律情况。 (三)布置作业:
1、参看通用教材短跑发展概况及途中跑技术理论;《田径技术图示教学法有关图解。 2、利用业余时间复习跑的专门练习。 (四)通报第2次课学习任务,布置有关事项。 (五)值日生归还器材。
(六)师生道别。 五、课后小结
一、本课教育任务效果
二、教法手段可行性程度及存在问题。 三、运动量、强度、密度是否科学、合理。 四、影响教学效果的其它因素。 五、学生信息反馈。
六、下次课改进方法及措施。
短跑技术教学教案(四)
班级: 体育系05级1-4班11个教学组。 教材内容:短跑
器材: 灰桶、勺子、尺子。
教学任务: 1、学习弯道“途中跑”技术。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学的优良品质,发展奔跑能力。 一、开始部分:5′
(一)小组长集合整队,队形如右图: × × × × × × × × × × × × × × 报告上课人数,师生问好,点名。 ▲ (二)宣布本课教学内容及要求。 (三)整理服装、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部分25′
(一)绕田径场慢跑800米。 (二)徒手操:
1、正压肩 4×8拍 2、侧拉肩 4×8拍 3、背对背拉肩 4×8拍 4、转肩 4×8拍 5、正、侧压腿 4×8拍 6、左右转髋十五次。
7、 侧身交叉步跑马30米二组。 8、 侧身并腿跳30米二组
9、侧身并步跳30米左右各一组。 10、小步跑+加速跑15米二组。 11、高台腿跑+加速跑15米二组。 三、基本部分 60′ (一)复习 后踢腿跑
(二)学习弯道“途中跑”技术。 1、 讲解技术要点
弯道跑和直道跑技术完全不同,为加大向心力,使身体向里倾斜,跑的动作技术结构: 弯道跑中,整个身体应向圆心方向倾斜。后蹬时右腿用前脚掌的内侧用力,左腿用前脚掌的外侧用力。前摆时,右腿的膝关节稍向内,同时前摆幅度要比左腿大些,左腿前摆时应稍向外。右臂摆动的幅度和力量都稍大于左臂,前摆时,稍向左前方,后摆时,肘关节稍向外,左臂稍离开躯干。弯道跑的蹬地与摆动方向都应与身体向圆心方向的倾斜相适应。
从弯道跑进直道,应在弯道的最后几米,身体逐渐减小内倾角度,惯性跑2~3步。 200米和400米跑的体力分配
200米跑要特别注意动作放松。在体力分配上,第一个100米要用接近最高速度跑(低于个人100米直道跑的最好成绩O.2~0.3秒),第二个100米要竭尽全力跑完全程。一般来说,前后100米的成绩差值应接近零。
400米跑是高速放松大步跑,步幅开阔,全程节奏稳定。正确的体力分配是获得400米良好成绩的重要因素。目前,400米跑的运动员多采用“匀速跑”的方法,这样不至于过早地出现疲劳或前半程损失过多的时间。后200米的成绩一般比前200米的成绩低2~3秒,
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这种前后半程的成绩差值会越来越小。
2、示范:在60米的距离内示范弯道途中跑技术1~2次 3、练习:如下图:
l)沿大半径弯道加速跑50~80米×3~5次
练习与组织方法:学生单个依次进行,教师在内场弧顶观察、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要求:练习者跑弯道时应使整个身体内倾,加大向心力,克服离心力;以最高速度的70~80%跑进,加强团结,互帮互学。
2)沿小半径做弯道加速跑50~80米 3~5次 练习与组织方法
要求:除同“l”的要求外,还要求以3/4的强度跑。 3)以中速、快速、高速沿半径10~15米的园各跑1~2次 练习与组织方法:
要求:以不同的速度,不同半径的弯道体会和掌握弯道跑的技术。要求学生互相观摩,互相纠正错误动作,共同提高。
4、由弯道进入直道的加速跑80~100米×2~4次
讲解:弯道进入直道时,应使身体内倾逐渐到正直,并在不减速又十分放松的情况下顺惯性自然跑进2~3步,然后加速跑完规定的距离。 示范:请一优秀学生示范1-2次。
练习与组织方法:学生一路纵队,位置弯道弧顶,依次间隔30米以不同速度进行练习,教师置于直、曲段分界线处观察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要求: 认真学习与掌握由弯道进人直道跑的技术变化,体会自然跑进的方法。 教法提示
1)应不断提示学生沿左侧分道线跑进,特别是转入直道前。 2)使学生跑弯道时,发挥步频快的特点,同时尽力加大步长。 5、由直道进人弯道的加速跑60~80米×2~4次、
讲解:直道进入弯道时,应从直道中间或外侧沿切线使整个身体渐向内倾,按弯道途中跑技术要点跑进。
示范:教师示范1~2次。 练习与组织方法:如下图
要求:认真学习与掌握由直道进人弯道跑的技术变化。 教法提示:
1)最好先掌握大半径弯道跑的技术,后学习小半径弯遭跑技术。 2)本课运动量1500~1800米,强度中,密度大。
四、结束部分:10′
(一)放松活动:慢跑约200米;放松操3~5节。
(二)小结本课:本课任务完成情况及课堂组织纪律情况。 (三)布置作业:
1、参看通用教材短跑发展概况及途中跑技术理论;《田径技术图示教学法有关图解。 2、利用业余时间复习跑的专门练习。 (四)通报第2次课学习任务,布置有关事项。 (五)值日生归还器材。
(六)师生道别。 五、课后小结
一、本课教育任务效果
二、教法手段可行性程度及存在问题。 三、运动量、强度、密度是否科学、合理。 四、影响教学效果的其它因素。 五、学生信息反馈。
六、下次课改进方法及措施。
短跑技术教学教案(五)
班级: 体育系05级1-4班11个教学组。 教材内容:短跑
器材: 灰桶、勺子、尺子。起跑器4付,手榴弹2个。 教学任务: 1、复习弯道“途中跑”技术。
2、 初步掌握蹲距式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重点是蹬离起跑器时的发力顺序。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听枪声起跑的良好习惯,发展奔跑能力。 一、开始部分:5′
(一)小组长集合整队,队形如右图: × × × × × × × × × × × × × × 报告上课人数,师生问好,点名。 ▲ (二)宣布本课教学内容及要求。 (三)整理服装、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部分25′
(一)绕田径场慢跑800米。 (二)徒手操:
1、正压肩 4×8拍 2、侧拉肩 4×8拍 3、背对背拉肩 4×8拍 4、转肩 4×8拍 5、正、侧压腿 4×8拍 6、左右转髋十五次。
7、 侧身交叉步跑马30米二组。 8、 侧身并腿跳30米二组
9、侧身并步跳30米左右各一组。 10、小步跑+加速跑15米二组。 11、高台腿跑+加速跑15米二组。 三、基本部分 60′
(一)复习弯道“途中跑”技术。
(二)初步掌握蹲距式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重点是蹬离起跑器时的发力顺序。 (一)讲解:
1、讲解起跑动作过程:各就位!预备!鸣枪.
各就位:听到“各就位”口令后,做2~3次深呼吸,轻快地走到起跑器前,两手撑地两脚依次踏在前、后起跑器的抵足板上,后膝跪地,两手放在紧靠起跑线后沿处,两臂伸直,肩与起跑线平行,两手间隔比肩稍宽,四指并拢和拇指成八字形支撑。颈部自然放松,两眼视前下方约40~50厘米处,注意听“预备”口令。
预备:听到“预备”口令后,随之吸一口气,平稳地抬起臀部,与肩同高或稍高于肩,重心适当前移,肩部稍超出起跑线,这时体重主要落在两臂和前腿上。前腿大小腿夹角约成90~100度,后腿大小腿夹角约成110~130度,前后小腿趋于平行,形成较好的预备姿势。“预备”姿势应该稳定,两脚紧贴起跑器抵足板,注意力高度集中。 鸣枪:听信号后两手迅速“离地”,两臂屈肘积极、快速、有力的前后摆动,两腿同时快速有力的蹬离起跑器,后腿蹬离起跑器后向前上方迅速摆出,支撑腿髋、膝、踝依次伸展与躯干、头成一斜直线。
2、起跑的任务:迅速摆脱静止状态,获得向前的加速度,为起跑后的加速跑创造条件。 3、讲解起跑器安装的方法:
4、起跑器安装的原则:
1)蹬地时能发挥肌肉的最大力量,获得向前的加速度。 2)保持起跑后有理想的身体前倾角度。 3)适合个人特点,并感到舒适、放松。 (二)示范:
1、教师以普通式起跑器安装方法为主进行示范 2、示范起跑三个动作过程1~2次
3、蹲踞式起跑20~30米×l~2次 (三)练习:
1、按学生体型、特点及技术基础,2人一组安装适合个人特点的起跑器。 2、在教师统一口令下,学生依次练习蹲踞式起跑的三个动作过程。 3、同伴扶肩、拉带练习蹬离起跑器的动作及发力顺序。 4、学生自由练习蹲踞式起跑20~30米×5~10次。
练习与组织方法:l~8道全部安装起跑器,每2~4人一组,依次练习3~5次教师逐个观察、指导,纠正错动作。 要求:
1)起跑器安装要规范,适合个人特点,起跑动作过程清楚、正确、规范。 2)起跑发力顺序正确,蹬离起跑器快速、有力、向前性好。 5、集体听枪声蹲踞式起跑30米×5~10次
6、 集体听枪声蹲踞式起跑60米×2~3次。 (三)素质练习:台阶交换腿跳50次×2-3组。
练习与组织方法:学生4~6人一组,听枪声练习蹲踞式起跑,教师发令(或见习生),共性错误动作集体纠正,个别人的错误动作,个别纠正。 要求: 1)同前练习
2)严格遵守发令规则,力争做到听枪声起跑。 教法提示:
1)起跑器安装必须规范,符合个人特点。 2)狠抓起跑三个动作过程的规范、正确。
3)一开始就要养成学生听信号后才能起跑的良好习惯。 4)反复多做起跑的模仿练习,抗阻力练习。 5)起跑的发力顺序是重点。 6)应重视起跑反应速度的培养。
7)本课运动量600~800米,强度小、密度中。 四、结束部分:10′
(一)放松活动:慢跑约200米;放松操3~5节。
(二)小结本课:本课任务完成情况及课堂组织纪律情况。 (三)布置作业:
1、 阅读田径教材起跑、起跑后加速跑部分,起跑器的安装方法。 2、利用业余时间复习跑的专门练习。 (四)通报第2次课学习任务,布置有关事项。 (五)值日生归还器材。
(六)师生道别。 五、课后小结
一、本课教育任务效果
二、教法手段可行性程度及存在问题。 三、运动量、强度、密度是否科学、合理。 四、影响教学效果的其它因素。 五、学生信息反馈。
六、下次课改进方法及措施。
短跑技术教学教案(六)
班级: 体育系05级1-4班11个教学组。 教材内容:短跑
器材: 灰桶、勺子、尺子。起跑器4付,手榴弹2个。 教学任务: 1、巩固掌握蹲距式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
2、学习终点“冲刺跑”技术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听枪声起跑的良好习惯,发展奔跑能力。
一、开始部分:5′
(一)小组长集合整队,队形如右图: × × × × × × × × × × × × × × 报告上课人数,师生问好,点名。 ▲ (二)宣布本课教学内容及要求。 (三)整理服装、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部分25′
(一)绕田径场慢跑800米。 (二)徒手操:
1、正压肩 4×8拍 2、侧拉肩 4×8拍 3、背对背拉肩 4×8拍 4、转肩 4×8拍 5、正、侧压腿 4×8拍 6、左右转髋十五次。
7、 侧身交叉步跑马30米二组。 8、 侧身并腿跳30米二组
9、侧身并步跳30米左右各一组。 10、小步跑+加速跑15米二组。 11、高台腿跑+加速跑15米二组。 三、基本部分 60′
(一)巩固掌握蹲距式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 学生练习:
1、按学生体型、特点及技术基础,4-5人一组安装适合个人特点的起跑器。 2、在教师统一口令下,学生依次练习蹲踞式起跑的三个动作过程。 3、学生自由练习蹲踞式起跑20~30米×3次
4、 变速跑3-5次(由高速顺惯性自然跑)
练习与组织方法:以上练习,都要求学生单个依次进行,教师重点观察、指导学生在高速跑进后,如何巧妙的顺惯性的自然跑进动作。
要求:要在不减速的情况下,掌握由高速跑转入顺惯性自然跑进的技术,反复多练,细心体会,尽快掌握。
(二)学习终点“冲刺跑”技术 讲解
1、讲解终点冲刺跑的技术要点:
终点冲刺跑是全程跑的最后一段。其任务是保持途中跑的高速度并跑完全程。
终点跑与途中跑技术基本相同,要求在距终点线20米处,尽力保持上体前倾角度,加快两臂摆动的速度和力量,在终点线前一步时,躯干快速前倾以胸部撞终点线。 如下图:
组织与练习:分成4-5人一组进行练习。 教法:(1)慢跑做上体前倾用胸或肩撞线的动作。
(2)中速跑做胸部或肩部撞线动作,在完成撞线动作后不要立即停止,要上体直立或稍向后仰的姿势顺势向前跑几步。
(3)用快速跑40一50m,直接跑过终点不做撞线动作。在离终点前20 m处加快步频和增大身体前倾度,同时加快摆臂,迅速跑过终点。
(4)快速跑40—50 m,在接近终点线约l步时,上体急速前倾。做以胸或肩部的撞线动作,并迅速跑过终点。 2、教法提示:
(1)做撞线动作时,要防止跳起撞线。
(2)撞线后要强调上体直立逐渐减慢跑速,以免发生伤害事故。 四、结束部分:10′
(一)放松活动:慢跑约200米;放松操3~5节。
(二)小结本课:本课任务完成情况及课堂组织纪律情况。 (三)布置作业:
1、 阅读田径教材起跑、起跑后加速跑部分,起跑器的安装方法。 2、利用业余时间复习跑的专门练习。 (四)通报第下次课学习任务,布置有关事项。 (五)值日生归还器材。
(六)师生道别。 五、课后小结
一、本课教育任务效果
二、教法手段可行性程度及存在问题。 三、运动量、强度、密度是否科学、合理。 四、影响教学效果的其它因素。 五、学生信息反馈。
六、下次课改进方法及措施。
短跑技术教学教案(七)
班级: 体育系05级1-4班11个教学组。 教材内容:短跑
器材: 灰桶、勺子、尺子。起跑器4付,手榴弹2个,
跑表一块,发令枪一把,子弹若干。
教学任务: 1、学习100米全程跑技术。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听枪声起跑的良好习惯,发展奔跑能力。
一、开始部分:5′
(一)小组长集合整队,队形如右图: × × × × × × × × × × × × × × 报告上课人数,师生问好,点名。 ▲ (二)宣布本课教学内容及要求。 (三)整理服装、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部分25′
(一)绕田径场慢跑800米。 (二)徒手操:
1、正压肩 4×8拍 2、侧拉肩 4×8拍 3、背对背拉肩 4×8拍 4、转肩 4×8拍 5、正、侧压腿 4×8拍 6、左右转髋十五次。
7、 侧身交叉步跑马30米二组。 8、 正踢腿、外摆腿20米二组 9、小步跑+加速跑15米二组。 10、高台腿跑+加速跑15米二组。 11、后蹬跑30米二组。 12、后踢腿跑15米二组。 13、车轮跑20米二组。 14、加速跑30米二组。 三、基本部分 60′
(一)学习100米全程跑技术。
1、按图讲解100米全程跑技术要点、体力分配及速度曲线
100米全程跑中应尽快发挥最高速度并尽可能不减速的跑到终点,但是通常在最后20—15米时速度下降3~8%。全程最高速度在50~60米之间,此后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 刘易斯100米速度曲线
体育系学生速度曲线图
第24届奥运会女子前八名步长、步频、速度曲线图
国内女子前八名步长、步频、速度曲线图
教法:
1、蹲踞式起跑30米×2~3次计时跑。 2、蹲踞式起跑60米×2~3次计时 3、100米全程跑1~2次计时 练习与组织方法:
1)学生每2~4人一组依次练习100米全程跑1~2次。
2)见习生或组织学生担任发令、计时及终点裁判工作,教师在旁观察、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要求:
1)同练习‘3”的要求。
2)全体同学应认真练习,主动、积极、快速、有秩序地接替裁判工作。 3)严格执行竞赛规则的有关规定。 教法提示:
1)应在不用全力的匀速跑、发挥最高速度的加速跑,以及采用不同强度的起跑中,提高100米短跑完整技术。
2)教学初,多采用l/2或1/3强度的跑,这样容易掌握动作。 3)应当逐课提高跑速,一旦动作紧张,应立即降低跑速。
4)要十分注意起跑技术,特别注意缩短反应时。严格执行发令规则。 四、结束部分:10′
(一)放松活动:慢跑约200米;放松操3~5节。
(二)小结本课:本课任务完成情况及课堂组织纪律情况。 (三)布置作业:
1、 阅读田径教材起跑、起跑后加速跑部分,起跑器的安装方法。 2、利用业余时间复习跑的专门练习。 (四)通报第下次课学习任务,布置有关事项。 (五)值日生归还器材。
(六)师生道别。 五、课后小结
一、本课教育任务效果
二、教法手段可行性程度及存在问题。 三、运动量、强度、密度是否科学、合理。 四、影响教学效果的其它因素。 五、学生信息反馈。
六、下次课改进方法及措施。
短跑技术教学教案(八)
班级: 体育系05级1-4班11个教学组。 教材内容:短跑
器材: 灰桶、勺子、尺子。起跑器4付,手榴弹2个,跑表一块。 教学任务: 1、 进一步掌握全程跑技术,重点是200、400米跑。
2、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敢拼敢冲敢于取胜的进取精神,发展奔跑能力。
一、开始部分:5′
(一)小组长集合整队,队形如右图: × × × × × × × × × × × × × × 报告上课人数,师生问好,点名。 ▲ (二)宣布本课教学内容及要求。 (三)整理服装、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部分35′
(一)绕田径场慢跑800米。 (二)徒手操:
1、正压肩 4×8拍 2、侧拉肩 4×8拍 3、背对背拉肩 4×8拍 4、转肩 4×8拍 5、正、侧压腿 4×8拍 6、左右转髋十五次。
7、 侧身交叉步跑马30米二组。 8、 正踢腿、外摆腿20米二组 9、小场地足球赛20分钟。 (三)专门练习:
l、弯道上做小步跑转人途中跑50米×2次 2、弯道上做高抬腿跑转入途中跑 50米×2次
3、弯道上做后蹬跑转人途中跑50米× 2次 4、车轮跑50米×2次 三、基本部分 50′ (一)讲解:
1、200米跑的技术特点:跑200米时.运动员可以在跑出弯道后放松跑2-3步,然后加速全力跑到终点。前半程的成绩比100米的最好成绩慢0.1~O.3秒,较为理想。详情见以下全程各分段距离上的技术参数。
2、200米和400米跑的体力分配
200米跑要特别注意动作放松。在体力分配上,第一个100米要用接近最高速度跑(低于个人100米直道跑的最好成绩0.2~O.3秒),第二个100米要竭尽全力跑完全程。一般来说,前后100米的成绩差值应接近零。
400米跑是高速放松大步跑,步幅开阔,全程节奏稳定。正确的体力分配是获得400米良好成绩的重要因素。目前,400米跑的运动员多采用“匀速跑”的方法,这样不至于过早 地出现疲劳或前半程损失过多的时间。后200米的成绩一般比前200米的成绩低2~3秒,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这种前后半程的成绩差值会越来越小。
练习与组织方法:学生每3-4人一组听信号后开始练习,见习学生担任发令工作,教师在终点计时。
要求:严肃认真,敢拚敢冲。注意整个动作要放松。 教法提示:
1)通过此练习,教师应使学生明确运动员必须随时培养争强好胜的意识。 2)提示学生注意快跑的放松能力的培养。 1、反复跑200米×2次计时(80-90%) 练习与组织方法:学生3-4人进行练习,教师置直弯道交界线处观察学生自然跑进技术掌握情况。
要求:反复体会,努力掌握弯道跑的技术,发展专项耐力。 2、全程跑教学比赛: 400米×1~2次 计时(80-90%)
练习与组织方法: 学生每7-9人一组,采用蹲踞式起跑按规则进行比赛。 教师观察、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要求:全力以赴,认真体会400米跑的技术特点、体力分配,要求每人都跑出自己的最好成绩。
四、结束部分:10′
(一)放松活动:慢跑约200米;放松操3~5节。
(二)小结本课:本课任务完成情况及课堂组织纪律情况。 (三)布置作业:
1、 阅读田径教材200米、400米跑部分 。 2、利用业余时间复习跑的专门练习。 (四)通报第下次课学习任务,布置有关事项。 (五)值日生归还器材。
(六)师生道别。 五、课后小结
一、本课教学任务效果
二、教法手段可行性程度及存在问题。 三、运动量、强度、密度是否科学、合理。 四、影响教学效果的其它因素。 五、学生信息反馈。
六、下次课改进方法及措施。
短跑技术教学教案(九)
班级: 体育系05级1-4班11个教学组。 教材内容:短跑
器材: 灰桶、勺子、尺子。起跑器4付,手榴弹2个,跑表一块。 教学任务: 1、 进一步掌握全程跑技术,重点是200、400米跑。
2、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敢拼敢冲敢于取胜的进取精神,发展奔跑能力。
一、开始部分:5′
(一)小组长集合整队,队形如右图: × × × × × × × × × × × × × × 报告上课人数,师生问好,点名。 ▲ (二)宣布本课教学内容及要求。 (三)整理服装、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部分35′
(一)绕田径场慢跑800米。 (二)徒手操:
1、正压肩 4×8拍 2、侧拉肩 4×8拍 3、背对背拉肩 4×8拍 4、转肩 4×8拍 5、正、侧压腿 4×8拍 6、左右转髋十五次。
7、 侧身交叉步跑马30米二组。 8、 正踢腿、外摆腿20米二组 9、小场地足球赛20分钟。 (三)专门练习:
l、小步跑转人途中跑30米×2次 2、高抬腿跑转入途中跑 30米×2次
3、后蹬跑转人途中跑30米× 2次 4、车轮跑30米×2次 5、加速跑30米×2次 三、基本部分 50′
讲解:短跑训练的主要特点与发展趋势 一、现代短跑训练的主要特点
短跑运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项田径运动项目。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在短跑训练中,不断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科学理论,使短跑运动训练的测评方法、监督手段、反馈控制技术、恢复措施等更加科学和精细,从而不断完善了短跑技术,推动了短跑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 现代短跑训练都更加注重实效性和发挥个人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技术,以“速度”和“力量”为核心全面发展和提高身体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就是现代短跑训练的主要特点。
二、现代短跑训练发展趋势 1、整体化和精细化的同步提高
2、短跑技术训练的个体化更加明显。
3、力量训练表现形式愈来愈多,针对性越来越细。
4、心理训练日趋重要。 5、专项花更加突出。
6、训练手段分类更加明确。 7、训练负荷在增大。
8、更加重视恢复训练和训练后的恢复。 9、训练多周期化。
10、更加严格执行短跑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中程序的安排。
短跑技术教学教案(十)
班级: 体育系05级1-4班11个教学组。 教材内容:短跑
器材: 灰桶、勺子、尺子。起跑器4付,手榴弹2个,跑表一块。 教学任务: 1、 进一步掌握100米全程跑技术。
2、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敢拼敢冲敢于取胜的进取精神,发展速度耐力。
一、开始部分:5′
(一)小组长集合整队,队形如右图: × × × × × × × × × × × × × × 报告上课人数,师生问好,点名。 ▲ (二)宣布本课教学内容及要求。 (三)整理服装、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部分35′
(一)绕田径场慢跑800米。 (二)徒手操:
1、正压肩 4×8拍 2、侧拉肩 4×8拍 3、背对背拉肩 4×8拍 4、转肩 4×8拍 5、正、侧压腿 4×8拍 6、左右转髋十五次。
7、 侧身交叉步跑马30米二组。 8、 正踢腿、外摆腿20米二组 9、小场地足球赛20分钟。 (三)专门练习:
l、小步跑转人途中跑30米×2次 2、高抬腿跑转入途中跑 30米×2次
3、后蹬跑转人途中跑30米× 2次 4、车轮跑30米×2次 5、加速跑30米×2次
三、基本部分 50′
(一)复习100米全程跑技术 教法:
1、蹲踞式起跑30米×2~3次。 2、100米全程跑2次计时(90-95%) 3、150米跑2次计时(80-90%) 练习与组织方法:
1)学生每2~4人一组依次练习100米全程跑2次。
2)见习生或组织学生担任发令、计时及终点裁判工作,教师在旁观察、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要求:
1)练习要达到规定的要求。
2)全体同学应认真练习,主动、积极、快速、有秩序地接替裁判工作。
3)严格执行竞赛规则的有关规定。 教法提示:
1)应在不用全力的匀速跑、发挥最高速度的加速跑,以及采用不同强度的起跑中,提高100米短跑完整技术。
2)要十分注意起跑技术,特别注意缩短反应时。严格执行发令规则。 四、结束部分:10′
(一)放松活动:慢跑约200米;放松操3~5节。
(二)小结本课:本课任务完成情况及课堂组织纪律情况。 (三)布置作业:
1、 通阅读田径教材短跑部分 。 2、利用业余时间复习跑的专门练习。 (四)通报第下次课学习任务,布置有关事项。 (五)值日生归还器材。
(六)师生道别。 五、课后小结
短跑技术教学教案(十一)
班级: 体育系05级1-4班11个教学组。 教材内容:短跑100米测验
器材: 灰桶、勺子、尺子。起跑器4付,手榴弹2个,跑表一块。 教学任务: 1、本单元100米教学考试。
2、通过考试,提高学生对学习短跑技术的目的意义的认识,争取好的成绩。
一、开始部分:5′
(一)小组长集合整队,队形如右图: × × × × × × × × × × × × × × 报告上课人数,师生问好,点名。 ▲ (二)宣布本课考试方法及要求。 (三)整理服装、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部分: 25-30′
学生自己做,但必须按以下程序和内容进行:
(一)慢跑: 800米 (二)一般体操: 5~7节 (三)专门练习: 3~5个
(四)加速跑 30米×2~3次 (五)蹲踞式起跑l~3次。 三、基本部分:50~60′
(一)宣布考试内容、标准和方法
l、考试内容:包括技术评定和成绩达标两项。技评占50%,达标占50% 。达标不及格不予技评,技评不及格不予评定该项总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分法。 2、技评标准:按大纲规定的短跑技术规格进行。 3、成绩达标:按大纲规定的标准及分值进行。 4、考试方法:先达标后技评。 (二)100米成绩达标 练习与组织方法:
1)优化组合,每2人一组,每人1-2次。
2)学生任课教师分别发令和计时。见习生协助教师担任裁判工作。 要求:
1)严肃、认真、诚实、冷静、全力以赴,顽强拼搏,争取好成绩。 2)严格执行《田径竞赛规则》。
(三)技术评定:学生以名册为序,单个依次示范60米跑完整技术一次。 任课教师按短跑技术规格给学生评分。
技术评定评分标准 等 级 90---100分 优秀(A) 80---89分 良好 70--79分 中等 60---69分 及格 60分以下 不及格 标 准 能熟练、正确的完成该项技术规格要求:运作连贯、规范、协调、自然、实效性好。 能正确完成该项技术规格要求,动作较连贯自然、协调、实效性较好。 能完成该项技术的主要环节的规格要求,部分技术阶段有一定缺点,不够协调自然,实效性一般。 能基本完成该项技术的主要环节的规格要求,动作不够协调自然,实效性较差。 不能完成该项目技术的规格要求,技术动作存在错误,紧张,不协调,实效性差。
教法提示:
1)循循善诱,鼓励学生增强信心,敢于胜利,争取好成绩。 2)重视技术的完整性。
3)本课运动量小、强度大、密度大。
(四)课后将达标、技评成绩按比例计算好填入成绩册,向学生宣布,然后上报系登记成绩册。
四、结束部分: 10′ (一)放松活动:
l、慢跑约200米。 (二)小结:
l、本课考试情况。 2、本课组织纪律情况。 (三)布置作业:
l、阅读田径教材有关短跑的训练方法的基本理论,以便今后运用。 2、希望同学们课余坚持练习,以便完善短跑的技术。 (四) 收还器材,师生道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