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物与营养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No.7,2007
HACCP在卤菜生产加工中的应用
田
凯
266510)
(山东科技大学后勤服务总公司,青岛
摘要:本文运用HACCP原理,对卤菜加工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危害进行分析,确定了原料验收、储存、初加工、烹调、备餐、回热6个关键控制点及其关键限值、监控方法和纠偏措施等,确保卤菜的生产加工达到安全标准。
关键词:卤菜;HACC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卤菜是将原料水戳或油炸之后,放入配有多种香料、调料的特制卤汁中,先用大火烧开,再改用小火慢慢卤透,使卤汁滋味逐渐渗入原料内部直至熟烂制作而成。卤菜主要用动物性原料,也适用于部分植物性原料,如豆制品等。由于卤菜鲜香醇厚而备受消费者的喜爱,因而是许多高校、企业食堂必选的品种,但也是引起食物中毒的高危食品之一,一旦卤菜制作销售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s)即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它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危害分析,找出关键控制点(CCP),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和监控手段,使危害因素降到最小程度。由于HACCP控制体系着眼于预防而不是依靠最终产品的检验来保证食品的安全,因而将HACCP引入卤菜的管理控制体系,应用HACCP原理对卤菜整个制售过程进行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以提高卤菜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卤菜生产加工为例,以原料接受到售出这一完整的加工流程为对象,进行了重点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的研究,制定了相应的HACCP管理体系。
CCP的受控状态。⑤确立纠偏措施。⑥建立审核程序。确保HACCP体系的正确、有效运行。⑦建立记录和文件管理系统。
2危害分析
2.1生物性危害卤菜的生物性危害指的是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主要来源:①原料残存的有害微生物;②原料初加工时,对不可食用部分摘除不彻底,对可能含有毒素的原料处理不完全;③储存过程中冷冻、冷藏温度控制不当;④加热温度和时间不够,食物未烧熟煮透;⑤加工设备的污染,如生熟容器混用;⑥加工人员造成的污染;⑦隔夜、隔餐的卤菜未回锅加热到指定要求。
2.2化学性危害化学性危害指的是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重金属、农药残留等。其来源:①防治牲畜疾病时不合理使用兽药;②不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③空气污染;④清洗剂和消毒剂的不合理使用会造成重金属的残留。
2.3物理性危害包括玻璃碎片、金属异物等。
3关键控制点的确立
卤菜的加工流程为:原料验收→储存→初加工→烹饪→备餐→出售。
根据卤菜加工流程和危害分析,确定的关键控制点为:原料验收、储存、初加工、烹调、备餐、回热,见图1。卤菜加工HACCP计划见附表。
1HACCP基本原理
HACCP基本原理包括:①危害分析。确定在食品
生产各环节的潜在危害、危害程度及防控措施。②确定关键控制点。③确定关键限值。对CCP实施控制的绝对允许极限,是区分食品安全与否的分界点。④确定监控CCP的措施。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测量活动、掌握各
作者简介:田凯(1966~),男,山东菏泽人,硕士,主要从事食品安全方面研究。
田凯:HACCP在卤菜生产加工中的应用
原料验收CCP:三证粗加工CCP:剔除变质不可食部分烹饪CCP:加热温度、时间备餐CCP:熟食间卫生出售存储CCP:温度23
①原料验收:原料中可能存在生物性、化学性危害因素。因此供应商必须提供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及原料检验检疫合格证,同时通过各种检查手段检验原料是否符合要求并严格核对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对没有三证或原料不合格的一律拒收。
②储存:此关键控制点主要控制有害细菌生长繁殖。所需控制指标为原料存放方式、存放条件,冷冻、冷藏温度。食品原料应分类分架离地离墙存放,并有专人管理。冷藏室应在5℃以下,冷冻室在-18℃以下。纠偏措施为定期检查及时清理,调整冷冻冷藏温度。
③初加工:初加工时必须做到蔬菜、肉、水产品所用池、刀、墩、容器等分开;对不可食用部分摘除彻底,对可能含有毒素的原料处理完全;控制肉类原料暴露在常温条件下的时间:夏天不长于2h,冬天不长于4h。
附表
卤菜加工HACCP计划表
监控程序
对象
方法人工检测
频率负责人每批
检验员
人工观测
3次/d
操作员
①退货;②及时销毁
原料接收记录,审查检验报告
①调整冷藏/冷冷柜温度冻温度;②定期记录,计量检查及时调整
器具校验记录
审查合格证和检验报告经理每周审核一次冷柜温度记录
纠偏措施
记录
审核验证
直接使用回热CCP:回锅充分加热图1卤菜加工关键控制点
工序显著危害关键控制限值
原料验收
药物残留等
供应商提供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及检验检疫合格证
三证且原料合格原料,冷柜温度
原料储存
有害细菌生长繁殖
①存放方式、条件;②冷藏温度≤5℃冷冻温度≤-18℃
初加工
有害微生物
①彻底摘除不可食用部分;②肉类暴露在常温下的时间:夏天≤2h,冬天≤4h
原料,用具
人工观察
每小时
班长
隔离加工进程表
每天审核加工进程记录表
烹调有害微生物存活
①饭菜中心温度≥70℃ 30min;②防止交叉污染
卤菜,器具
①温度②人工观察
1次锅
班长
①控制加热时间、温度;②容器等生熟分开
①保温记录;经理每天审②用具消毒核烹制作业记录
日志
计探测;/
备餐有害微生物
熟食间卫生设施:温度≤18℃,防蝇,防尘
温度,设施
①温度②人工观察
每操作员
①控制操作间温度;②检查卫生设施
①温度记录;每天审核②卫生设施记录表检查记录
计探测;餐
回热有害微生物
回锅充分加热饭菜,中心温度≥70℃
温度温度计探测
每餐
操作员
控制加热时间、温度
加热温度记录
每天审核记录表
④烹调:此关键控制点主要是控制有害微生物存活。所需控制指标是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和防止交叉污染。卤肉必须烧熟煮透,中心温度关键限值应大于70℃,加热时间应大于30min;为防止交叉污染,所用容器工具必须有明显的生熟分开标志并及时消毒;从业人员及
时洗手消毒,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上岗。若偏离关键限值,应采取重新加热措施来保证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要分区操作,刀、墩、容器等工具重新消毒;已污染的食品要重新加热70℃以上或废弃处理。
⑤备餐:此环节主要是消除生物性危害。二次切配
2007年第7期
中国食物与营养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No.7,2007
微生物制备复合酶制剂的研究进展
郭凤莲,陈存社
(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
100037)
摘要:从酶制剂的发展历史、微生物复合酶制剂的生产方式、影响因素和复合酶制剂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16SrRNA菌种鉴定技术在菌种筛选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做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指明微生物制备复合酶制剂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复合酶;微生物发酵;研究进展;16Sr RNA酶是一种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因此,酶具有催化剂的特点,同时,酶具有蛋白质的属性。酶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具有很多优点:(1)酶催化的反应能够在常温常压下进行,而且具有很高的效率和专一性,它不会有任何有害残留物质;(2)其用量小,经济合算;
作者简介:郭凤莲(1979~
(3)酶反应条件温和、易操作、能耗低,还可避免因剧烈操作所造成营养成分的损失。因此,酶的应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
酶的制备主要有2种方法,即直接提取法和微生物发酵生产法。早期的酶制剂是以动植物作为原料,从中
),女,内蒙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微生物发酵技术的研究。
的熟食间必须安装空调,室温保持在18℃以下;安装紫外线消毒灯;有防蝇防尘防鼠设施;做到专人、专室、专用具。
⑥回热:对隔夜、隔餐的卤菜要回锅重新加热。卤肉加热中心温度关键限值应大于70℃。
录、CCP监控记录等。
5小结
将HACCP原理应用于卤菜加工生产,对其加工过程中每个环节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进行分析,确立食品加工过程的关键控制点,并对关键控制点加以监测,制定其纠偏措施,建立监控纪录,制定相应的HACCP管理体系。应用结果表明,此HACCP体系提高了卤菜质量和卫生水平,将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降至最小程度,是一种切实可行而且非常有效的管理方法。◇参考文献
[1]李加兴,等.HACCP在猕猴桃果汁饮料生产中的应用.食
品研究与开发,2005,(26)3:13-16.
[2]吕晓莲,等.我国食品企业应尽快建立HACCP体系.食
品科学,2002,1:141-142.
[3]史贤明.食品安全与卫生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4]周浩武,曹玉洁.学校食堂卫生管理中HACCP系统的应
用.中国学校卫生,2003,24(6).
[5]王红育,李颖.应用HACCP系统保障餐饮产品安全.食
品研究与开发,2005,26(5).
4HACCP的执行及监测记录
为保证HACCP计划的良好运行,应制定良好的操
作规范(GMP)、卫生操作规程(SSOP)以及相应的支持性文件。①建立监测系统:建立监测系统必须明确监控人、监控检测内容、检测方法等,如用探针式温度计测量卤菜内部温度,利用检测室检测蔬菜药物残留情况。②建立纠偏措施:当CCP偏离关键限值时,根据引起偏离的原因采取不同的纠正措施,使CCP重新在受控之下,如烹调时加热温度或时间不够,应重新加热。③HACCP体系的验证是除过程监控手段之外,用来验证该体系有效性的手段。验证程序应包括:HACCP体系的验证、对关键控制点监控情况的审验及有针对性的取样监测等。④要严格按HACCP计划表的要求执行生产并做好监测记录,包括原料接受记录、原料存储温度和湿度记录、各班组消毒和环境卫生质量检查监测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