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鄴州董玉娣中学 张艳荣 315101
【文章摘要】作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生个体现状,诊断结合导写,打破原有教学格局,突破时 空限制,借助学习小组平台,生生合作,师生共长。建立学生档案,确定小目标,反复修改, 突破存在问题,螺旋式提高。
【关键词】诊断、导写、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屮考作文占•据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真可谓“成也作文败也作文”,为此,教师们郭精 竭虑,费尽心机寻找作文教学的各种策略,同时加大学生作文训练强度。“授Z以鱼不如授 Z以渔”,屮考作文方法的指导与实践无疑是必要的,但我认为,作文具有极强的个性化特 点,在“授之以渔”之前必须有个“望、闻、问、切”的诊断环节,只有切中要害,找准病 因,才能“对症下药”,诊断结合指导,才能让所授之“渔”真正换得所需之“鱼”。
一、 “诊导式”作文教学的构想
传统的作文教学以课堂为阵地,面对全体学生,统一写作,统一评改,在看似规范的“统 一”屮隐含着诸多弊端,即便面临中考,教师们也只在作文数量和一些普遍性技法上做文章。 结果往往是学牛写多写少一个样,究其原因,没有明确自身作文的病因是根本。个体的作文 能力原地踏步,整体作文水平也就无法提升。诊断导写式作文教学则有其独特魅力。
1、 学习个体性,问题层次性。
教学诊断,必须是师生Z间一对一的直接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在中考作文辅导时要准确 收集了解每个学生的作文现状。Z前可以对整个班级的作文情况有个大致了解,做到心中有 底,然后分成若T•层次,把存在同类问题的学生归为一组,个体性的独学因为共同问题而层 次化组织化了。这样就能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相对减少班额过人带來的弊端。
2、 空间广泛性,时间灵活性。
当课堂不再成为学牛学写作文的唯一空间时,作文教学也就减少了许多神圣色彩,学生 害怕作文的心理也会大大减轻。课余饭后校内校外,师生Z间在这种生活化的情境中交流就 会更加顺畅、冇效。而从教师角度看,随机进行的面授更富冇灵活性和广泛性,见缝插针能 调节工作节奏,减少教学的疲惫感。
3、 目标指向性,导写针对性。
在诊断:基础上明确学生作文水平提高不佳的根源,制定具冇个性化的作文练习II标,让 学生明确白己作文在思维、语言、结构、内容等方面的问题,师生一起寻找相应的对策,然 后经过针対性的“训练——修改——反思——定稿”这样一个或儿个循环的过程,原有的问 题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在针对性指导F,作文水平也就会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局面。基于 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教师尽量把目标细化,而且一次训练的目标指向性明确,一有进步, 及时鼓励。教师要善于抓住每次微小的进步,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为文的兴趣和热情。
二、 “诊导式”作文教学的实践 1、 优化组合,激发内驱力。
九年级伊始,我就对原来任教的两个班级的作文整体情况进行小结,根据班级内个体的 差异程度和存在问题,划定为思维严密、语言出彩、结构精巧、内容丰富四个小组,分别选 定两名有此特长的学牛为该组组长,而每个小组的目标也就是小组的名称了。此举一出,群 悄激昂,反应踊跃。其实学生何尝不想能写一手好文章呢?这是来口学习主体的最大内驱力。
2、 建立学历,诊导持久化。
基于学牛对自身作文存在问题的模糊性,确定其主要“病症”这一坏节必须得有教师亲 自
把关。望、问、闻、切,不拘时空,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学生一一诊断。由于已经冇两 年时间的接触,我对这些学生的文情文貌比较了解,因此能在两周时间内把各个学生送到相 应的小组,并建立学历档案,最初的“文情”由我填写,以后的跟踪是教师点拨,组长记录。 让诊导持久化,经常化。
3、 对症下药,诊导系统化。
诊断其病症不是最终口的,诊断Z后的“导写”才是关键。纵观历年來小考作文得失情 况,结合口己多年的作文评卷体会,我把作文“导写”的重点放在指出失误和寻找训练方案 两方面,并使诊导系统化。
例如思维这一方面,概括出思维单一、思维肤浅、思维狭窄、思维混乱这样四个问题, 设计出多角度发散思维、想象联想思维、对比思维、逆向思维等训练方案。针对学生行文语 言概括为叙述空洞,言Z无物;语言啰嗦,表义不明;生硬刻板,缺乏情趣;叙述简单,语 言无味:堆砌名句,没有思想等几类问题,确定训练方案如精挑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灵活运 川长短整散仙 巧妙采用各种修辞,引用古诗文凸显诗味。变换角度,横岭侧峰;加点幽默, 妙趣横主;冷静思考,严密语言。在作文内容方面归结出的主要问题有内容偏颇、虚假、平 庸、陈旧。要求学生在选材鲜活、感情真切、情节巧妙、立意深刻儿方而下功夫,逐一•指导 落实。
针对学生作文结构松散脉络不清问题,我把它归纳为枝节横生,层次不清,首尾不当三 类,从众多的结构模式中挑选学生容易接受和模仿的纵向结构、段落排比法和一线串珠法(即 以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把不同内容但又有内在联系的材料串联成章)。本学期初在这方面做 了指导和训练。先让小组成员根据文题自行写作,然示拿结构明朗之作与之对照,提出修改 意见,再修改或重写原文,经过两三篇文章的训练,人多数学生都能克服原来作文时东拉西 扯的毛病,把文章的骨架立了起来。第一次阶段性测试作文题为《在告別中成长》,班级学 生作文结构普遍清晰明朗,大多数学生采用了段落排比法,试后都喜形于色,说这次写作比 较“顺手”,所得分数也有明显提高。
4、 导练结合,过程规范化。
作文小组创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平台,导练结合并且规范的操作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 小组成员因病而研,感情相通,彼此多了许多共同语言。两个组长的模范习作更让小组成员 冇了努力方向。每周定时(一节课)活动,由组长带领组员共同评议,写好组员跟踪记录, 教师根据记录情况进行再次的诊断和导写,然后学牛反复修改,直至达到既定目标,师牛满 意。
5、 恰当预期,H标可测化。
小组活动都冇恰当的激励性预期,每次推选出两名进步最人者,设立“突破奖”,由教 师在全班表扬宣读,择优张贴,奇文共赏,也积极向报刊杂志推荐。期末目标是以小组为单 位进行个性化打印结集,分送学生会、老师、家长传阅。对于整日埋头于题海之屮的初三学 生來说,这个活动本身就让他们雀跃,在这个天地,他们的青春、热情、个性得到了充分的 展示。
三、“诊导式”作文教学的意义
1、 “诊导式”作文教学是基于学牛•个体学习之上的教学,将学牛置于教学过程的中心, 在学生尝试写作的过程中开展而对而的、有效的、动态的诊断,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导 写”。这种有别于传统静态诊断的作文教学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木的教学理念。
2、 “诊导式”作文教学是一种学牛、教师处于平等、宽松的交流与互动环境,教师不断 判断肯定欣赏的教学过程,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原有的樊笼被突破,视野 开阔,写作的思路得到理顺。教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放 卜-“师道尊严”,与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牛关系,即在人格上的平等关系和情感上的朋友 关系,真正体现教育民主理念。
3、现代教冇理念提醒我们,教师要有如色转换的意识。作为语文教师,面对的是常教 常新
的学牛.,教师必须不断从学牛的新思想新意识中获得新的教学机智,提高教学效率。“诊 导式”作文教学不仅贴近学生內心,解开学生作文困惑,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而 且能提升教师自身认识,“教学相长”,达到师生共赢。
作文教学任更道远。作为学牛,为文必须要做到如《人间词话》所言“内足以抒己,外 足以感人”。作为教师,以亲历诊断为前提,借助于学习小组的平台,生生合作,师生共长。 教师的良苦用心诊导结合,加上学牛•的勤奋学练意气辞采,中考作文教学必能别有洞天。
参考资料:
1、 作者:傅志君 《诊断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 2、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増刊 2008年
2006-1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