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来源:小奈知识网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说课稿

安阳县一中 李彩霞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第七课第一框,课题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介绍我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本框题是第七课的中心也是重点,同时也是必考内容之一。《课程标准》要求用各民族互助的实例,说明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表达全国人民珍惜维护民族团结的愿望。学习这一框是我们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的前提,同时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高中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识记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理解处理民族关系三个原则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我国民族关系发生的根本性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珍惜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高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把它当作重点是因为只有了解了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才能更好的理解国家在民族地区实行的大政方针,才能理解和掌握后面将要学习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它当作难点是因为我们班的学生几乎没接触过少数民族,学生既没有理论基础,又没有实践基础,学生较难理解。

四、 说教法 在本课题的处理上,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2、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

3、讲授法:能最广泛地面对全体学生,保证学生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五、说学法 在学法的指导上,主要是着眼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法,讨论学习法来掌握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教材71页材料中建国前贫困落后的西藏和建国后现代的西藏的对比,让同学们思考“西藏实现历史性跨越说明了什么?”导入设计的目的是能够让学生更快的进入课堂,思考题设下悬念,以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二)、讲授新课

1、我国的民族概况

首先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民族状况、民族关系是怎么样的?”学生结合自己已学过的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得出结论:(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3)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并且在短期内难以消除。进一步再让学生思考“我国应该怎样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于是引入了这堂课的重点以及难点:

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1)民族平等 先对其含义、原因进行讲解,然后通过教材73页少数民族代表步入人民大会堂的图片及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人大代表在全国所占的比例来更好的理解我国的民族平等原则。

(2)民族团结 先对民族团结的含义、原因和地位进行简要讲解,然后通过各省市对西藏对口支援的材料加深学生的深刻印象。

(3)各民族共同繁荣 与前面类似,先对其含义、原因进行讲解,然后通过西部大开发的例子加深对这一原则的了解。

(4)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的关系 三个原则之间不是孤立的,因此我们应该强调三原则间的关系,以便更好的了解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部分内容教材未给出明确的知识点,但在平时的练习中经常遇见,所以需要教师加以补充说明。

3、珍惜、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中学生应怎样珍惜、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让学生寻找日常生活中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实例,对其进行探究。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三)、课堂小结

可以把课堂所学归纳总结,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整体的认识。

(四)、布置作业

让学生课下把这节课的有关内容进行理解记忆,下节课上课前进行抽查提问。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还会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变化,及时地调整和修改预设内容,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部分内容。

这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