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平等对待每一位“优生”

来源:小奈知识网
“优生”应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谈如何教育管理“优生” 江西师大附中 黄润华

不少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习惯于把学生分成几大类,“优生”、“中等生”、“后进生”甚至是“差生”。班主任平常最头疼的是后进生教育,而后进生的教育具有繁杂反复的特点,不可能一劳永逸,再加是班主任在思想上本身就具有挑战意识,一定要把后进生教育好的思想得到不断强化。与之对应的是,班主任眼中的“优生”基本上不会给班主任添加什么麻烦,即使他们有些问题,在班主任的眼中也是无足轻重的,因为班主任通常都是把“优生”的优点加倍放大,把他们的缺点放小,所以在班主任的眼中“优生”常常是没有缺点的,有也是没有。因此班主任常常在后进生的教育管理上投入了很多的智慧与精力,而忽视了对整体尤其是“优生”的教育,实际上“优生”没有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权,出现了教育的真空,这点在很多年轻的班主任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真正的优生是指智育与德育双优的学生,这里的“优生”是智育优而德育不够优的学生。接下来我列举一些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谈谈我对教育管理“优生”的一点感想。

一、情境呈现

萧雨是我班的一名学生,学习成绩优秀,是班上的主要干部,是老师心中的“优生”。平时见了老师不大会主动打招呼,眼神里不知谁在里面,一副很有思想的样子。一天历史课前,我到班上了解一下情况,当时预备铃已经结束了。那天正好是萧雨同学担任值日班长,按理,他应该站在讲台边上维持纪律,但我刚到楼道口,就看到他在教室外边的走廊上与杨磊同学推拉,随即我把他们两个找到办公室了解情况。萧雨给了我这样的答复:我今天忘了带历史书,叫杨磊帮我到其他班去借,他不去,就这样我们就推拉起来了。随即竟然在办公室里笑个不停,好久,我也没有制止,等他笑完,再询问原因。我问:“有什么这么好笑?”他答道:“我觉得我的做法好幼稚,所以就笑。”刚说完又笑了,而且站无站相,腿还抖个不停,眼神是颇为不屑,似乎是小菜一碟。一次未交英语作业,老师在课堂上当面询问情况,他理直气壮地回答:“家里停电了!”当老师说停电不是理由时,没想到他竟然与老师争辩起来,老师觉得是不可思议,非常惊讶。

一名叫刘强的学生,学习成绩同样优秀,担任了科代表,也是老师心中的“优生”。有一段时间,我觉察到他上我的课状态不大对,搞不懂什么原因,我在想,我好像没有给他传递过不好的信息啊。后面与家长交流,家长就跟孩子谈,结果是让我哭笑不得。他说,有一次上课的时候,他举了很多次手,老师就点了他一次。我记得很清楚,那段时间点他回答问题是真的很多,同学们都说,又是他啊!一次的失落就弄出了情绪。有一次,就更有意思,英语老师课后跟我说,你班上刘强同学可能在看课外书,于是等了一下我就特意到教室去,想探个究竟。结果一到教室门口就发现他桌上摊着一本书,边上还围了四五个学生,好热闹。我也去凑了一下热闹,我在边上站了很久,他没发觉,直至边上的同学提醒,他才抬头看。在班上不允许看什么书我是规定了的,但有这样的学生违犯我是想不到的。最难理解的是,在之后的谈话中,他还跟我争辩,不认为自己是错的。

一名叫龚静的女生,学习很优秀,担任了科代表,是老师心中的宝。但通过长期观察,这名学生却喜欢在上课找同学问问题,影响课堂气氛。我曾多次在班上就这个问题讲,但收效不大。

还有在上次举行的爱心义卖中,我分析了一下,成绩优秀的学生即老师眼中的“优生”奉献的爱心远比不上成绩中下的学生。

上面只是“优生”表现的一个缩影。归纳起来说,就是我们老师眼中的“优生”似乎存在不少问题,而且问题不是个别存在,是有一定代表性的。所谓的“优生”在尊敬老师,孝顺父母,行为习惯,文明礼貌、组织纪律,爱心与责任,承受挫折、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应该加强,都应引起教育

者的关注。

二、原因分析

真正让我思考“优生”教育也是源于工作中的触动,上面列举的萧雨的行为给了我一种震惊,我突然觉察到了什么,因此之后我作了很多的反思与思考。究竟为何我们老师心中的“优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好的行为?真正的优生,是指品学兼优的学生。我们心中的“优生”能称为优生吗?真的是要考虑一下。萧雨、刘强、龚静等同学的表现,是老师心中的“优生”,但显然不符合真正的优生的标准,究其原因,我觉得有两方面。

一是家庭教育唯学习论的倾向。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随之水涨船高,但有不少家长走入了“短视”的误区,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可以了,其他什么都不要管。于是乎,孩子成了上帝,成了所有人的主人。“优生”由此被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显得更加娇宠。孩子成了满足父母那一点虚荣心的工具,其他的方面就像个傻子似的,什么都不知道。因此,现在的不少“优生”明显缺乏自立能力,不能独立地处理问题,心理脆弱,承受不了挫折。

二是学校教育在德育上的忽视。班主任很清楚,学习好的孩子不一定表现就好,能力就强,但在工作中往往是“学习好=能力强=表现好”。学生好不好是在比较中得出的,比较于后进生而言,学习好的学生顺理成章地就成了老师心中的宠儿。班主任需要一批助手,在任命或选拔班干部时,经常不自觉地把成绩作为一个条件,于是很多成绩好的学生就成了班干部,就成了班级的二级管理者,班上的很多工作都要由他们去完成。而且班干部又需要有一定的威信,因此,班主任还经常要维护他们的形象,树立他们的威信。

大部分班级都有部分后进生是让班主任头疼的,缺乏经验的班主任很容易顾此失彼。班主任在不自觉中也把他们放在学生中的最高层,他们最有地位,在工作中他们常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甚至跟老师平起平坐。这些在我的教育管理过程中表现也比较明显。表现在:老师在班上作思想工作时,他会认为这个跟自己没关,自己什么都懂,所以依然我行我素,就算是听了也不过是耳边风,无所谓。他们自以为是地认为:老师不会教训我们,老师很喜欢我们。班主任认为,他们一说就行了,不用总去说,不用去管,他们会努力的。班主任忽略了他们只不过是一群孩子。其实,我们的“优生”并不是没有缺点的,而且还不一定是小问题。现代社会“家长唯学习论”、“学生唯分数论”、“老师唯成绩论”的现象比较普遍,家长目标短视,对孩子的品行和情感关注不够,似乎成绩等同于一切。

三、解决办法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重而琐碎的工作,要教育管理好班级,必须要有整体的思想,要有平等的思想,要在教育过程中实事求是,不想当然,做到严中有爱,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但不宠爱任何一个学生,坚持客观评价学生。培养一支真正的优生队伍,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管理好“优生”要坚持做好以下几点:

(1)平等对待“优生”。不管是班上的“优生”还是中等生,后进生,还是真正的优生,他们都是学生,学生都应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平时,我们把它当成了班级的管理者,是我们的得力助手,对他们我们说得最多的是要好好学习,积极踏实工作,为班级作出贡献,让我们一起努力,把班集体建设得更好。作为班主任,不应该把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从一开始就要把他们放在与后进生同样的地位来教育,不要去分什么等级,老师认为学生是好的可能他就真的变好了,老师认为他不好就可能使好学生也变得不好了,老师不要轻易给学生定位,要着眼长远,耐心细致地进行教育。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发展不可限量,人人都有它的闪光点,我们就是要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得到

(2)坚持严格要求。教育要保持一致性,不能一时严一时松。学生是独立个体,班主任要客观

对待,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想会越来越强,个性会愈加突出。对于学生从一开始的严格要求非常重要,而且这种要求不仅对于后进生,对于“优生”同样如此。教育要做到公平公正,失去了这个原则,可能就要摔跟头。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健康的心理是必需的。成绩好的学生容易在情绪上出现波动,他们经受不起挫折,心理过于脆弱,经受不住批评,一受挫心理上就有很大的压力,在家父母又管得很严,在情绪上得不到一种正当的喧泄。这样的问题在“优生”身上体现比较明显。

(4)更新观念。班主任在班级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具有一定的计划性、长远性,不可一头热,要实现整体和谐。班主任不能唯成绩论,一定要注意到学生的德育发展也即是要强调全面发展。要让“优生”成为优生,让后进生不断进步,不能只求稳定,要真正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四、处理原则

1、一以贯之。对“优生”的教育,从一开始就要注意养成良好习惯,但要保证他们在听,把老师的教育放在心上,改变他们脑中不正确的观念。

2、以理服人。班主任的教育应做到以理服人,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这样他们才会真正地支持你,才能走进学生的心中。

3、启发引导。对于“优生”的教育归根到底是要让学生在心底树立起“学习优品行更要优”的观念,因此要注意启发式教育。

4、个别教育。“优生”的尊严意识比较强,指出其不足要注意方式方法,让他们在情绪上没有抵触,可以采用个别教育。当然还得看具体情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