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7166053 U(45)授权公告日 2018.03.30
(21)申请号 201720845023.1(22)申请日 2017.07.13
(73)专利权人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
院有限公司
地址 310014 浙江省杭州市潮王路22号(72)发明人 任洪涛 卢求真 王冬君 张翔 (74)专利代理机构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
限公司 33100
代理人 刘晓春(51)Int.Cl.
H02G 3/04(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高压配电柜电缆敷设结构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压配电柜电缆敷设结构,具有主电缆沟、动力电缆沟、多条电缆分支沟,主电缆沟与动力电缆沟连通,多条电缆分支沟与动力电缆沟连通;高压配电柜具有控制电缆开孔,控制电缆开孔与主电缆沟之间有控制电缆埋管,在主电缆沟、动力电缆沟、电缆分支沟均设有电缆支架,其中主电缆沟的两侧均布置电缆支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铺设路径短,施工方便,可实现高压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分离。
CN 207166053 UCN 207166053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高压配电柜电缆敷设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主电缆沟(1)、动力电缆沟(2)、多条电缆分支沟(3),主电缆沟(1)与动力电缆沟(2)连通,多条电缆分支沟(3)与动力电缆沟(2)连通;高压配电柜(7)具有控制电缆开孔(4),控制电缆开孔(4)与主电缆沟(1)之间有控制电缆埋管(5),在主电缆沟(1)、动力电缆沟(2)、电缆分支沟(3)均设有电缆支架(6),其中主电缆沟(1)的两侧均布置电缆支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配电柜电缆敷设结构,其特征在于: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在主电缆沟内敷设于不同侧的电缆支架上,由主电缆沟至高压配电柜段路径完全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配电柜电缆敷设结构,其特征在于:主电缆沟、动力电缆沟连接成L型,所述多条电缆分支沟与动力电缆沟的内侧这一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压配电柜电缆敷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缆敷设于布置在主电缆沟内侧这一侧的电缆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配电柜电缆敷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每面高压配电柜正面下方设置一条电缆分支沟,多条电缆分支沟汇总至动力电缆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配电柜电缆敷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每面高压配电柜背侧底部设置一个控制电缆开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配电柜电缆敷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缆沟及电缆分支沟仅一侧布置电缆支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配电柜电缆敷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缆埋管起点位于主电缆沟的一侧电缆支架附近,终点于每面高压配电柜控制电缆开孔前。
2
CN 207166053 U
说 明 书
一种高压配电柜电缆敷设结构
1/2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配电柜电缆敷设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高压配电柜有多根高压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需要对外连接,由于高压动力电缆电压等级高,电流大,如果与控制电缆一起并行敷设,需要提高控制电缆的绝缘等级和屏蔽能力,因此高压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应尽可能分开敷设。在现有的电缆敷设方式中,大部分仅是在电缆支架上分层敷设,如果高压动力电缆绝缘损坏,仍会通过电缆支架传递至控制电缆层,威胁控制电缆绝缘,也有部分场合采用在高压配电柜正面设置动力电缆沟,背面设置控制电缆沟,虽然能够实现高压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的有效分离,但是土建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因此研究一种简单可靠的高压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分离敷设的电缆通道具有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可实现高压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分离的高压配电柜电缆敷设结构。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4]一种高压配电柜电缆敷设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主电缆沟、动力电缆沟、多条电缆分支沟,主电缆沟与动力电缆沟连通,多条电缆分支沟与动力电缆沟连通;高压配电柜具有控制电缆开孔,控制电缆开孔与主电缆沟之间有控制电缆埋管,在主电缆沟、动力电缆沟、电缆分支沟均设有电缆支架,其中主电缆沟的两侧均布置电缆支架。[0005]进一步地,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在主电缆沟内敷设于不同侧的电缆支架上,由主电缆沟至高压配电柜段路径完全分离。[0006]进一步地,主电缆沟、动力电缆沟连接成L型,所述多条电缆分支沟与动力电缆沟的内侧这一侧连接。[0007]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缆敷设于布置在主电缆沟内侧这一侧的电缆支架。[0008]进一步地,每面高压配电柜正面下方设置一条电缆分支沟,多条电缆分支沟汇总至动力电缆沟。[0009]进一步地,每面高压配电柜背侧底部设置一个控制电缆开孔。[0010]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电缆沟及电缆分支沟仅一侧布置电缆支架。[0011]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缆埋管起点位于主电缆沟的一侧电缆支架附近,终点于每面高压配电柜控制电缆开孔前。
[0012]由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铺设路径短,施工方便,可实现高压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分离。附图说明
3
CN 207166053 U[0013][0014]
说 明 书
2/2页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种高压配电柜电缆敷设通道,具有主电缆沟1、动力电缆沟2、电缆分支沟3,高压配电柜7具有控制电缆开孔4,控制电缆开孔4与主电缆沟1之间有控制电缆埋管5,在主电缆沟1、动力电缆沟2、电缆分支沟3均设有电缆支架6。[0016]所述主电缆沟1与动力电缆沟2连接;每面高压配电柜正面71下方设置一个电缆分支沟3汇总至动力电缆沟2;每面高压配电柜背侧底部72设置一个长╳宽╳深=500mm╳200mm╳300mm的控制电缆开孔4。所述主电缆沟1两侧均布置三层300mm长的电缆支架6;所述动力电缆沟2一侧布置三层300mm长的电缆支架电缆支架6;所述电缆支沟3一侧布置两层200mm长的电缆支架电缆支架6。所述控制电缆埋管5起点位于主电缆沟1的一侧电缆支架6附近,终点为每面高压配电柜控制电缆开孔4前。
[0017]所述主电缆沟1横截面尺寸为宽╳深=1000mm╳1000mm。[0018]所述动力电缆沟2横截面尺寸为宽╳深=600mm╳1000mm。[0019]所述电缆支沟3横截面尺寸为宽╳深=400mm╳600mm。[0020]动力电缆81和控制电缆82在主电缆沟1内敷设与不同侧的电缆支架6上,由主电缆沟至高压配电柜段路径完全分离。
[002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4
CN 207166053 U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5
CN 207166053 U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2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