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麻醉恢复室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的探讨

来源:小奈知识网
2009年2月 护理学报 February,2009 V01.16 No.2A 第16卷第2A期 Journal of Nursing(China) 【护理管理】 麻醉恢复室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的探讨 黎彩玲,钟爱玲,詹翠萍,王慕华 (广东省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广州510080) [摘 要】目的保障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便于连台手术的衔接。方法某院2002年建立了拥有6 张监护床位的麻醉恢复室,参照美国麻醉恢复室的先进护理管理模式,同时结合该院恢复室的运作特点,自行制定了一套规范化 的管理模式;加强对护理人员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知识培训和考核;要求熟练掌握麻醉恢复期的各种急救技术及监护仪器设备的 操作使用;充分合理利用麻醉复苏护士的人力资源;配备完善的监护设备及急救物品。结果2002年5月一2oo8年5月,通过对 24 408例患者麻醉恢复期的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麻醉后并发症,除102例因病情需要转ICU继续监测治疗外,其余患者平稳度过 麻醉恢复期,苏醒后转回原病房。结论 麻醉恢复室的设立,减少了患者在手术室的逗留时间,加快了外科手术的进度,提高了手术 室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其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能有效保障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规范化管理;麻醉复苏护士 【中图分类号1 R473.6;R197。323 【文献标识码1 A 【文章编号1 1008—9969(2009)02A一0040—03 Standardized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for POstanes”1esia Care Unit LI Cai—ling,ZHONG Ai—ling,ZHAN Cui—ping,WANG Mu—hua (Dept.ofA nesthesiology,Guangdo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la,Guangzhou 51008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nsure the patients’safety during postanesthesia recovery,to reduce the complication and to benefit the continuous operations.Methods A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contained 6 monitoring beds were established in 2002.Standardized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was made on the basis of advanced management mode of American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and the features of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in our hospita1.The basic theory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of the nursing staff was improved.The staff members were required to master the emergency skills and the operation of monitoring facilities.A fulJ and reasonable use was made of the human resources of the staff members.And a perfect supply of monitoring facilities and emergency goods were supplied. Results Complications were handled in time by monitoring 24 408 patients during postanestbesia recovery;the patients went through the postanesthesia recovery period and sent to the original rooms,except 102 patients who were sent to ICU.Conclus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reduces the operation time.promotes the progress of operation and increases the eficifency of operation room utilization.Th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is scientiifc and standardized.It can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s during postanesthesia recovery. Key words:postanesthesia care unit;standardized nursing management;PACU nurse 麻醉恢复室又称为麻醉后监测治疗室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是对麻醉后患者进 术间,平均年手术量为13 000例。2002年5月开始 创建了麻醉恢复室1间,固定开放床位6张。PACU 平均接受术后患者4 068例/年,1 d最多可达40例。 目前手术室有护士60人,其中麻醉复苏护士6人。 2方法 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继续治疗至患者的生命体征恢 复稳定的科室…。手术结束后,由于麻醉药、肌松药 的药理作用,患者在麻醉恢复期容易发生各种并发 症,若监护和治疗不当,则危及患者的安全及康复。 我院参照美国麻醉恢复室的先进护理管理模式,结 合本院实际,2002年5月开始创建了设有6张监护 床位的麻醉恢复室,截至2008年5月共收治24 408 2.1麻醉恢复室和麻醉恢复单元的设置 (1)麻醉 恢复室使用面积为57 ITI2 ̄设在手术室半限制区内,与 手术室大门相距50 in。恢复室内设置6个相对独立 例手术患者,所有患者均平稳度过麻醉恢复期。同 时6年的实践探索也创建了一套护理管理模式,现 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的麻醉恢复单元(恢复室床位与手术台比例为1:3.5)。 两床间距1.2 m,门高而宽,便于病床自由出入。配备 多功能转运床,床两侧有可升降的扶栏,能调节患者 体位,床头、床尾均有输液架等。病床既可到手术室 接患者,也可送患者回病房,以减少搬动患者频率。 我院为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拥有21个洁净手 【收稿日期】2008—08—25 [作者简介】黎彩玲(1971一),女,广东东莞人,大专学历,主管护师。 (2)PACU监护设备。每个床单位配备中心供氧、中 心吸引、床旁麻醉柜、麻醉及监测设备(包括气管插 管用具、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肌松监测仪、麻醉气 第2A期 黎彩玲,等.麻醉恢复室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的探讨 体、有创监护仪等)各1套。复苏室内配备除颤器、心 脏起搏器各1套。抢救柜内常规配备各种抢救用药 和常用静脉液体。 2.2设置专职麻醉复苏护士工作岗位无任何反应者0分。护理记录:详细记录,内容包括 患者人室时间、手术名称、过敏史、麻醉方法、生命体 征、SpO:、呼吸机参数、瞳孔对光反射、疼痛情况评 估、切口敷料情况、输液用药情况、输血、切口引流及 尿量、出科时间等。护理记录需完整、准确,不得随意 涂改。(3)患者出科。护士根据麻醉恢复情况,参考 PACU评分标准及具体病情,提出出科申请,经麻醉 医生核实后开具出科医嘱。普通住院患者PACU评 分标准达9分,可以由PACU转入普通病房,但同时 对患者的恶心、呕吐、疼痛、发热等反应予以控制。 我科根据 麻醉恢复室床位:护士为1:1的比例设置6名麻醉复 苏护士。2004年1月一2007年2月由4名固定专职 麻醉复苏护士和2名轮转手术室护士组成。2007年 3月后定为6名固定专职麻醉复苏护士,从6名固 定专职麻醉复苏护士中选拔1名业务能力强的主管 护师担任专科组长,由其管理其他专科组员。培训上 岗后定为专职麻醉复苏护士,只负责术后患者在麻 醉恢复室期间的复苏护理、镇痛护理(包括配置镇痛 泵和拔管)和恢复室的管理工作,不再同时承担手术 室的其他常规工作(如巡回和器械护士等工作)。麻 醉复苏护士仍然属于手术室护士编制,同时接受手 术室科护士长的行政管理和麻醉科主任的直接业务 管理。 2.3 PACU的开放与管理麻醉恢复室周一至周 五8:O0—18:00常规开放,18:00以后如有患者未 出室,需护士加班至患者安全离室。复苏室每天常规 安排麻醉师1名,负责处理PACU患者和指导麻醉 复苏护士工作。由专科组长负责排班和管理PACU 的日常护理工作。 2.4工作程序(1)接收患者。手术结束后由麻醉 医生和巡回护士将患者送至PACU,并向PACU医 护人员详细交班,包括简要病史、诊断、麻醉及手术 方法、术中用药、生命体征变化、术中出血量、尿量、 补液量和输血量、麻醉药及拮抗剂的使用情况、可能 发生的问题以及特殊情况的交接等。每班交接患者 皮肤情况及用物(包括贵重物品、药物、X线摄片等)。 (2)病情监测与记录。常规监测心率、血压、经皮血氧 饱和度(SpO:)、呼吸等,若患者病情变化或不稳定, 及时对症处理。病情严重时,立即报告手术医生并请 相关科室医生会诊,共同商定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 肌力、呼吸、心率、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神志情况 等客观指标评分,正确评定术后患者麻醉恢复程度, 并以此作为患者转出PACU的依据。评分标准 :活 动力,能活动四肢与抬头者2分;能活动双肢体与有 限抬头者1分;无肢体活动者0分。呼吸,能正常呼 吸与咳嗽者2分;呼吸道通畅者1分;需辅助呼吸者 0分。血压与麻醉前比较变化不超过-+20%者2分;变 化在±(20%-50%)者1分;变化超过±50%者0分。 SpO2,自主呼吸下SpO:>0.92者2分;辅助吸氧下 SpO2>0.90者1分;辅助吸氧下SpO2<O.90者0分。 神志,完全清醒者2分;嗜睡,对刺激有反应者1分; 若生命体征较长时间不稳定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 患者送ICU继续监护。患者出科前,需完善各项治 疗、护理记录,由PACU医护人员将患者送回病房, 并与病房护士交接班。 2.5麻醉复苏护士的专业培训与考核 2.5.1培训内容 2.5.1.1麻醉和复苏专业知识与理论 (1)熟悉麻 醉专科理论知识;(2)掌握急救复苏知识和技能;(3) 熟悉各种麻醉监护仪器和设备的原理、性能及使用 方法;(4)了解心电图知识【引。 2.5.1.2人恢复室和出恢复室的指征 人恢复室指 征:(1)全麻术后未苏醒者或苏醒不全的患者;(2)术 毕呼吸、循环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3)神经功能未 恢复者;(4)术中辅助较深静脉麻醉的患者。出恢复 室的指征:(1)呼吸,拔除气管导管后,咳嗽、咳痰、吞 咽反射已恢复;自主呼吸能保持呼吸通畅;能自行旋 转头部;有清除呕吐物、吐痰的能力;呼吸平静而无 困难;呼吸空气(不吸氧)SpOz>90%维持15 rain以上; 皮肤黏膜色泽红润;(2)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 稳定或基本稳定;(3)神志清醒,能正确定位;(4)引 流液不多,无外科并发症;(5)麻醉药物(肌松、镇静、 镇痛、吸入麻醉)代谢至安全要求,患者生命体征基本 恢复正常,用哌替啶应延迟到1 h后出室;吗啡用药 后延迟20-30 rain出室;(6)麻醉平面降至T 2以下, 四肢可活动l4】。 2.5.1-3监护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 (1)熟悉复苏 室里各种监测、护理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操作方法,包 括心电图机、呼吸机、肌松监测仪、有创监护仪、除颤 器、暖风毯等;(2)能正确读取各项数据,并明确各项 数据的含义及其正常值范围 ;(3)熟悉各种麻醉辅 助用具,包括注射泵、加压输液泵、镇痛泵、气管插管 用具、口咽或鼻咽通气管、面罩、呼吸囊等使用方法; (4)熟悉各种抢救设备和抢救药物的使用方法;(5) 了解各种常用麻醉药物的药理作用、半衰期和不良 反应,主要有拮抗药、呼吸类兴奋药、镇痛药、镇静 护理学报 药、血管收缩和舒张药等。 2.5.2培训形式和时间 (1)上岗后在职强化培训 接,回收当天发出的麻醉药物,核对麻醉处方。(5)拖 班1人(12:00--19:00);完成当班期间患者的复苏治 疗、护理和运送;更换湿化瓶、吸引器袋和各种导管; 负责18:00以后仍未离室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必要 6个月。理论培训由麻醉科主任负责,指定麻醉师 专人讲课,根据讲课内容,精心选题,题目既能体现 讲课的重点和难点,又能联系工作实际。既能难易 适当,又能激发求知欲望 。操作技能训练由指定 麻醉师和麻醉复苏护士专科组长负责。培训分阶段 循序渐进完成,第1一第2个月为了解、熟悉阶段,第 3一第4个月为掌握阶段,第5一第6月为巩固阶 段。(2)考核。强化培训完毕,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 时加班至患者可以离开恢复室为止。弹性排班保证 了10:00--16:30工作高峰期内至少有5位护士同时 在班,使每位护士最多同时护理2名术后患者,以保 证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3体会 合格者继续上岗,不合格者再培训。培训结束后每 半年1次理论考核,采用开卷考试形式。操作考核 为抽查,护师以下每月1次,护师以上每2个月1 次。专科操作考核项目包括:电子泵和机械泵的配 制与使用、硬膜外镇痛管拔管、呼吸机的使用、气管 导管的拔管、呼吸囊的使用共5项。每项操作均制 定了操作流程和评分细则,使专科考核客观、具体、 真实,便于发现不足,及时提高和改进[3I。 2.6麻醉复苏护士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合理使 用护理人员,减少护理人员闲置的时间,在现有护理 人员编制条件下,通过减少金字塔式的结构层次、深 化整体护理、合理地改革排班方式,使护理人力资源 得到有效的利用【7I。我科实行弹性排班制,麻醉复苏 护士只上白班,无夜班。根据麻醉复苏室运作的特 点,10:00--16:30为患者入室高峰期,这段时间应配 备充足的人力。而10:00以前和16:30以后为低峰 期,可适当减少人力。采取弹性排班,将6位PACU 护士分5种班,各班安排如下:(1)早班1人(7:30— 14:30);负责核对和发放当日所需麻醉药物;核对前 1 d的麻醉收费单,同时参与镇痛泵的配置、手术患 者的复苏治疗和护理。(2)9:30--16:30班1人,全面 负责麻醉恢复室的管理工作,包括检查复苏室各种 仪器的性能、抢救用物是否齐备,并做好登记,调试 好呼吸机备用,领取、补充每月复苏室需用的药物、 耗材;上报麻醉科急诊数、夜班数报表;有故障的仪 器送检修。(3)10:00--17:00班1人,完成当班期间 患者的复苏治疗、护理和运送。(4)l1:00--18:00班2 人,其中1人上班后先去病房随访术后镇痛患者,拔 除到时间的镇痛管,然后继续参与术后患者的复苏 治疗、护理和运送;另1人在11:00--14:30负责患者 的复苏治疗、护理和运送;到14:30与早班护士交 现代围术期护理是从患者决定手术开始到术后 康复的全程护理,而麻醉恢复期护理是围术期护理 的重要环节I4】。手术结束后早期是各种术后并发症 的高发期,据报道,手术后有一半以上死亡病例发生 在术后第1个24 h【”。PACU工作的重要意义就在于 利用配备的各种设备和监测仪器,观察患者麻醉恢 复过程,预防并早期发现手术、麻醉后并发症,确保术 后患者安全返回病房。通过对24 408例患者麻醉恢 复期的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了麻醉后并发症,除 102例患者因病情需要转ICU继续监测治疗外,其 余患者均平稳度过麻醉恢复期,全部苏醒后转回原 病房。PACU的设立,减少了患者在手术室的逗留时 间,加快了外科手术的进度,充分提高了手术室的利 用率和工作效率。患者苏醒生命体征平稳返回病房, 减轻了外科病房的护理压力。体现了PACU的科学 化、程序化、规范化管理模式,能有效保障麻醉恢复 期患者安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江辉,郭曲练.麻醉恢复室常见并发症及防治[J].中国 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4):81-82. [2】喻亿红,唐春炫.麻醉恢复室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的实施 效果I J】.护理学杂志,2007,22(12):1 1. 【3】戴红霞,张石红,高 超,等.麻醉复苏护士的设置使用与麻 醉恢复室运作管理研究[J1.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0):879. 【4】陈肖敏,Jean Burgdorf.创建麻醉恢复室的护理管理模式【J】. 护理学杂志,2000,15(4):244—245. 【5】姚莉,邓妮惠.麻醉护士的素质要求探讨[J】.护士进修杂 志,2003,18(5):470-471. 【6】夏菱.手术室专科知识培训专题训练法的应用[J].南方 护理学报,2005,12(9):83. 【7】孙琳,叶文琴.降低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探讨[J】.南 方护理学报,2004,1 1(6):54. [本文编辑:方玉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