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有企业的国际谈判能力与出口阻碍--基于合作博弈理论的分析

来源:小奈知识网
经济视野国有企业的国际谈判能力与出口阻碍—基于合作博弈理论的分析——■张展瑞摘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要:本文从出口市场上的挤出效应和拖累效应这一视角重新对国有企业的效率损失加以认识。本文认为“父爱主义”是预算约束软化的重要原因,同时考虑到全球化背景,我们基于合作博弈理论分析提出,在预算软约束存在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谈判能力弱,不仅导致自身出口下降阻碍出口,还通过对私营企业的挤出效应拖累整个出口发展。本文利用了中国统计局2007年-2017年统计年鉴的数据,初步证实了这一逻辑。关键词:预算软约束;挤出效应;拖累效应;出口阻碍一、引言改革开放40年以来,学术界对国有企业效率损失的研究文献汗牛充栋,然而传统文献都集中于对国有企业自身效率损失的原因分析上,较为片面、单一,使人们不能了解国有企业自身效率损失背后所带来的其他负面影响,我们把他称为“附加反应”,尽管刘瑞明等人已经较为突破性地探讨了国有企业自身效率损失伴随的其他损失,但遗憾的是其并没有考虑到经济全球化的当下,国际间的贸易扩大了经济体中企业的市场。本文意图从国有企业国际谈判能力角度分析其在出口市场上的挤出效应和拖累效应,重新认识国有企业的效率损失。二、模型与拓展考虑一经济,经济中存在政府、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外国企业。本国国际市场总产出是私营企业国际产出和国有企业国际产出的加总,即=+。我们假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产出与其的所得实际值相等。现考虑以下情况。情况1:无预算软约束的情况下的合作博弈。假定现有大小固定为的蛋糕,谈判双方就这块蛋糕进行讨价还价,对于每个企业来说,得到整块蛋糕是使其效用最大化的分配方式,但是并不可能,因此需要进行谈判。每个企业期望得到的份额为0≤≤,=,。当时,协议理科达时,需要一方或双方做成,不需要进行谈判协商。当为设私营企业部门和国有企业部门的效用函数为:(1)(2)其中代表企业中职业经理人的努力程度;为随机因素,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σ2的正态分布。考虑到合作博弈的性质,我们以纳什积作为目标函数,以双方的效用函数和固定的谈判价值为约束条件,构造如下线性规划:(3)(4)对于上述线性规划,我们对实际值分配所带来的效用分配感兴趣,因此我们将目标函数分别对条件(5)从而得到私营企业在谈判中的实际所得额为(6)当国有企业没有预算软约束时,同理,外国企业在谈判中的实际所得额为(8)进一步可得(9)其中-p=f,-f=p。根据以上讨论,我们得到命题一:命题一:在谈判中,企业的所得实际值取决于谈判所分配的蛋糕总额、双方委托代理的一致程度以及双方职业经理人的努力程度。蛋糕总额、企业委托代理一致程度以及职业经理人努力程度的提高都将提高企业的谈判能力,而对方企业的委托代理一致程度和其职业经理人努力程度的提高都将降低企业的谈判能力。为了简化分析,我们假定,谈判双方职业经理人努力程度和委托代理一致程度无差异,在该假设下,双方所得实际值相等。(7)求偏导数,得到一阶出让步,才能使谈判进行下去,此时,每个企业实际得到的份额,本文考虑该种情况下的合作博弈。考虑到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职业经理人和股东的利益之间存在矛盾,这就使得公司治理出现委托代理问题,企业必须为此付出代理成本,代理成本指由于企业所有者缺乏关于代理人努力程度与客观状态的信息而发生的权益损失。职业经理人在谈判中做决策时,会在自身利益和企业利益之间权衡,我们假定让步给职业经理人自身带来的效用损失为企业所得期望值和实际值差额(-)的线性函数(-),而(-)取决于职业经理人决策时是否偏离委托人的实际收益,因此职业经理人最终由期望值和实际值差额带来的效用损失我们表示为(),表示代理人实际行为与委托人利益的一致程度,且有,即代理人行为与委托人利益越一致,职业经理人的损失就越大,因此职业经理人为了减少自己的损失,可能出现与委托人利益偏离的现象。118总第910期2020年1期我们接下来考察存在软预算约束情况下企业的实际所得值,对国有企业我们发现,软预算约束降低了国有企业的国际谈判能力。情况2:存在软预算约束情况下的合作博弈国有企业的效用函数如下:(10)其中x>0为政府给国有企业的补贴额。在国际市场上,国有企业和外国企业谈判时,我们沿用情况1的分析,得到国有企业在谈判中的实际所得值为(11)外国企业在谈判中的实际所得值为(12)进一步可以得到(13)根据(13)可知,补贴强度与企业实际所得呈负相关,同时,比较(7)式和(11)式,得;比较(8)式和(12)式,得。此时,外国企业与国有企业交易比与私营企业交易得到的实际值较多,显然,外国企业更愿与国有企业进行交易以获得更大收益,这就会在国际市场上对私营企业有挤出效应,使私营企业所得实际值,此时国际贸易的总产出为。由此我们得到命题二。命题二:预算软约束的强度越大,国有企业的谈判能力就越弱,同时,预算软约束使国有企业对私营企业有挤出效应,且拖累整个国际贸易的发展。根据以上讨论,笔者提出两个假说:假说一:国有经济的比重越高,出口(进口)价格指数越低。假说二:国有经济的比重越高,国际贸易总额越低。下面对两个假说进行检验。三、实证检验表1变量定义注:以上所有数据均来自中国各年的统计年鉴。本文以2007年-2017年间中国统计局统计年鉴上的数据进行检验。对于假说1,我们通过2007年-2017年来国有经济比重对进出口价格指数变化的影响来检验,其中,国有经济比重用国有单位总资产和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来衡量,同时加入另一个解释变量———国有职工比重,若假说1成立,那么其对进出口价格指数的影响符号应当与国有经济比重的相同,而由于企业产品价格和产品需求之间存在内生性问题,故本文不将国际贸易经济视野中的数量纳入实证模型,而由于关税对进出口价格影响较大,将其作为数量的代替变量纳入计量模型中;对于假说2,由于政府部门比较关心国家的出口增长,我们用国有经济比重对出口总额变化的影响来检验,变量定义如表1。对于上述假说检验,我们提出如下实证模型:(14)Y在不同的方程中分别代表。u在不同的方程中表示对应被解释变量的残差。利用对模型进行回归,得表2结果.根据表2,国有经济比重指标的系数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且对进口价格指数有负向影响,对出口价格指数有正向影响,即国有经济比重越高,进口价格指数越高,出口价格指数越低,说明在谈判中国有企业处于过渡让步的状态,而国有职工在经济中的比重也与国有经济比重对进出口价格指数的影响符号相同;国有经济比重指标和国有职工比重指标的系数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负,说明国有因素在经济中比重越高,出口总额越低,阻碍了出口的增长,同时关税对进出口价格指数以及出口总额的影响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关税是影响进出口价格指数和出口总额的一个重要因素。该计量结果支持了上述两个假说。表2计量结果注:(1)括号内值为t统计量;(2)*,**,***分别表示10%,5%,1%的显著性水平。四、结语综合上述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国有企业由于预算约束软化,在谈判中的让步成本较小,即国有企业的国际谈判能力弱。2.外国企业在与国有企业的谈判中,所得实际收益比与私营企业谈判时大,则外国企业倾向于与国有企业进行交易,从而对私营企业有挤出效用。3.就出口而言,预算软约束的存在,使得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实际所得值都比预算软约束不存在情况下的要小,因而拖累出口发展。参考文献:[1]王五一.关于我国国有企业破产情况的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1994(06):41-47.[2]史泰丽,银温泉.中国的国有企业为什么亏损[J].经济研究,1995(04):21-28.[3]刘小玄,郑京海.国有企业效率的决定因素:1985-1994[J].经济研究,1998(01):39-48.作者简介:张展瑞(1998.10-),男,汉族,籍贯:山东省淄博市,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本科在读学生,研究方向:经济学119(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